农村居民点耕地质量评价论文

时间:2022-12-03 03:12:45

农村居民点耕地质量评价论文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1.1研究区概况。案例地区本身与最近的城市中心距离达到了70km,这一地区也是该市区中最远的一个郊区位置。案例地区本身的辖区总面积达到了950km2,其中管辖有共计244个行政村。整个地区的地势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态势,整体海拔高度最高为1224m;依照整个区域所表现出的地貌差异性,该地区可以划分成为山区、半山区、平原,每个区域面积为总辖区面积的1/3。1.2数据获取与处理。本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5000的2006土壤图、1:10000的2008年土地利用图。但是这两个数据图和当前的现状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将农民的居民点位置直接和土壤图进行空间上的碟机,如此便能够更好的获得相应的评价指标属性。最后使用专门的工作平台,来对于空间投影坐标系统进行调整,整理好相应的地块分等数据库。

2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

案例地区农村居民点在经过相应的整理之后,表现出不适宜作为耕地的地块数量达到了1048块,整体数量为全区农村居民点的面积为22.64%,这部分地区的地块规模并不大,并且极为分散,再加上耕地所表现出的资源较少,以及耕地质量缺陷,使得农村居民点无法作为适宜的耕地来应用,单纯从生态安全的角度,需要将其直接划分成为牧草地、林地、园地等环境恢复性用地。案例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适宜整理为耕地的地块为1277块,面积为4224.88hm2,占全区农村居民点面积的77.34%,即整理后适宜整理为耕地的评价地块,在对评价地块整理后各项评价指标分值计算的基础上,得到农村居民点地块的自然质量分与相应的质量等别。

3评价结果在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的应用

研究区域已经完成的相应规划计划后,来提出针对性的农村居民整理方案,这能够在数量上使得城镇发展对于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加以满足,进而通过理论体系来有效的实现各个环节的耕地占卜平衡性,这对于我国农村的土地综合政治工作来说,起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但是单纯从前文的相关研究内容来看,案例地区所呈现出的不同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即便是将农村居民点整理之后,也不一定能够作为适宜的耕地进行转化,并且在完成了转化工作之后相应的质量等级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差别。上文的研究着重是将农村的居民点地块作为实际研究单元,那么在这一基础之上来执行的相关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也就是极为精确和详细的,完全可以通过才参数,来作为相关整理点所涉及到的工程设计以及标准,进而使得耕地占卜平衡之中,能够做到质量不降低、耕地面积不家暗哨的耕地规划原则。所以,统筹工作中必须要全面的考虑耕地的质量、数量等,从前文的研究成果应用来看,能够有效的进行整理点标准设计。3.1整理后耕地产能核算模型。耕地总产核算可以将整理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其中耕地数量来自土地规划中拆迁的农村居民点规模;耕地质量是用整理后耕地单产进行表征,由公式计算得到Pz=Pd×Mt(2)式中,Pz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增加耕地总产产能,kg;Pd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单产,kg/hm2;Mt为规划拆迁的农村居民点地块面积,hm2。Pd=11979.17CL+1084.74(3)式中,Pd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基准作物标准粮单产,kg/hm2;该回归模型R2=0.682,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为0.931,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3.2整理后耕地单产水平。利用公式3计算得到案例地区各农村居民点地块整理后的耕地单产,汇总得到不同质量等别和行政区的单产均值。案例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单产浮动区间为5769~12758kg/hm2。在划分的5个等别中,一等地和二等地标准粮单产最高,分别为12320和11502kg/hm2,五等地最低,为7030kg/hm2;从空间来看,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单产均达11000kg/hm2以上,山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单产在6500~9000kg/hm2之间;全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单产均值为9874kg/hm2,处于中等水平。单纯从案例地区的质量评价结果来看,其适宜整理转变成为耕地的土地面积达到了4224.88hm2,该面积大小占到到了按比例区域的77.34%;在完成整理工作后的自然质量分,实际上处在0.3910~0.9745的范围之间,可以划分成为5个不同的级别,主要使用三等地,平均单产能够达到5769~12758kg/hm2。而从实际研究成果的应用来看,其整点规划的方案优化,所设定的全区拆迁便达到了2442.6hm2,真正适宜作为耕地应用的面积为1922.07hm2,这方面的数据对改善用地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桂云单位:鱼台县国土资源局李阁中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