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论文7篇

时间:2022-04-07 09:03:3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论文7篇

第一篇

摘要:以农产品生产现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保障需求为重点,对丽水市市本级、9个县(市、区)、136个乡镇(街道)、408家农业生产主体(含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散户)进行问卷调查,对县级以上及30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92家农业生产主体进行走访座谈。以调研为基础,总结了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主要因素,并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理念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未来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应达到的标准指标及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待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监管任务越来越重[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的需要。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一种管理创新工具[2],本文将其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中,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运用标准化的原则与方法,按照安全目标化、体系规范化、生产标准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统筹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农业生产总体上呈现“低、小、散”的现状,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基于此,丽水市以各类体系建设为主抓手,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3—2015年省级农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位列全省前三。1.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市、县、乡三级监管机构。市、县两级落实了2~4名专职监管工作人员,大部分乡镇落实了专职或兼职监管员;市农业局与市政府、各县(市、区)农业局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县(市、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将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并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均被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有6县通过项目竣工验收。其中,市本级和松阳县已通过机构考核和计量认证。县、乡两级建立快速检测室,并免费对群众开放。检测手段、装备、能力以及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1.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发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以“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建设为抓手,开展过程追溯,已纳入主体100余家。依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市级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主体追溯。截至2016年10月底,已有2481家农业主体实现电子化主体信息库管理,其中839家农业主体实现可追溯管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部实现可追溯。莲都区等5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县。1.4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一方面立足于农业执法队伍、体制建设,按照“机构健全、队伍精干、设施齐全、制度完善、成效显著”的要求,加强了执法人员编制落实、身份过渡、业务培训,加大了执法装备和经费投入,制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市有支队、县有大队的综合执法网络,全市9支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均通过省级规范化建设验收。另一方面着力于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于2011年开展了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至2015年实现了全市9个县(市、区)全覆盖,至2016年已建成300余家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单位,基本做到建设单位会用、能用、愿用。1.5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丽水市坚持“特色特产、绿色精品、生态高效、错时错位、专业规模、优质优价、文化创意”发展定位,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等措施,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市、县两级自行制定的地方标准共114项,其中市级23项。经梳理、初审、复核,其中35项标准正在修订中,11项标准被废止。2015年丽水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为61.2%,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数833个,产品数1165个,其中有机产品231个,绿色食品16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1.6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体系重点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丽水市出台的以下文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做出部署。《丽水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农业、市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供销等部门相关职责,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者行为;进一步制定《丽水市化肥农药管控行动方案》,规范化肥农药市场经营秩序。《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扭转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加快推进丽水市农作物放心工程实施方案》,致力于作物本身的健康成长,制订农作物从种子到货架科学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实现高产、优质、环境友好的种植目标。食安金融联手信用工程,对不诚信主体实行金融制约。《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

2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主要因素

2.1机构队伍不稳定监管体系建设成效反弹。个别县发生机构重新合并、挂靠等现象。基层监管人员特别是乡镇监管员和检测员,有名无实、身兼数职、流动频繁现象普遍,农业部门内部“一岗双责”制度未真正落实。队伍能力不足。农业部门从技术推广向市场监管转型还在路上,工作人员依法监管能力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市、县、乡三级检测体系还未完善,普遍缺编制、缺人员。技术人员难留住。定量检测工作需较高的技术水平,需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不断的学习培训,而现有的检测技术人员工作环境差,职称评定难,健康补偿难到位,人心不稳导致流动频繁。2.2工作理念欠科学过于注重“新”工作,过于看重“数字”亮点,忽视基础工作。监管工作人员大多疲于应付年度考核和上级布置的工作,该抓的基础工作没落实,更无法深入思考和解决系统性、行业性和深层次的问题。谋划多而超前,保障少而空虚。各级建立的制度、规划、计划错综复杂,而实际执行过程中抓落实上缺少有效手段,作用不明显。考核指标欠科学。部分指标过于注重新增数、覆盖率等,未能体现并推动实际建设质量的提升。检测“合格率”指标易导致选择性抽样,不利于部门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多方考核、要求不一的现象也增加了工作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工作效率。2.3标准体系不完善生产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没有足够的科学种植技术、用药指南等标准,农技指导人员、农业生产主体无章可循,无法从技术规范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判定标准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农业投入品种类繁多,很多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或可以检测却不能判定,导致执法取证难,监测工作不能更好地为监管服务。2.4共治氛围未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未真正形成。1)乡镇基层党委政府牵头指导力度偏弱,属地监管责任未真正落实。2)部门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未形成有效合力。3)行业自律仍停留在摸索阶段,未形成自我监管约束力,社会监管参与未形成常态,消费者监管意识、维权意识不强。4)群众认知度、信任度、参与度不高,认为产品安全完全是政府责任。

3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标准指标建议

根据丽水市调研实际及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主体建议,围绕近几年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工作,对未来5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需要制定并能达到的部分标准提出建议。由于地区之间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不同,应当允许在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存在差异。3.1监管检测机构建设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定编、定岗、定责,不同时兼任其他工作。按照编办批准的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省、市、县职责对应统一。市、县两级监管机构落实4~5名人员编制,乡镇一级落实2名人员编制(监管员、检测员各1名),并具备与监管或检测相适应的专业水平,人员一般3年内不得变动。县、乡两级速测室需选择方便对外、群众易见的位置,张贴明显标识,履行免费为群众检测的职责。配备农兽残、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吊白块等常见有害物质速测设备,专职检测人员1名(县级2名),管理规范、检测规范、承检手续流程等相关制度上墙。3.2农产品、投入品管理标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准出管理,产品有包装、标识。各类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实现电子信息化追溯管理,产品有包装、电子追溯标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流通主体实现准入管理,每日监测并公示;投入品全部实行电子信息化追溯管理,生产、销售不合格投入品单位列入黑名单并在政府部门网站、主流媒体公示2年。乡镇农资经营门店相关资质制度上墙,配备1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咨询人员。不同使用范围、处方和非处方投入品分开放置、明确标识,限用或高毒投入品单独列柜,凭身份证购买并登记使用范围。经营活动全部使用信息化设备。3.3监管服务标准监测服务。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每月至少开展抽样工作1次,检测参数参照省级相应参数确定,并根据各地监管和生产实际情况微调。乡镇速测批次根据群众服务需求确定,若群众送检较少,则开展上门服务抽检。规模生产主体监测覆盖面100%,总批次与人口数比例为3‰(以该地区被抽样的总数计)。种植业、养殖业产品抽检批次比例按照当地主体数及产量确定。巡查服务。市级监管或执法机构每个季度巡查1次,县级监管或执法机构每个月巡查1次,覆盖下级监管机构、种养殖主体、投入品经营主体、屠宰场等所有类型主体。速测结果和巡查记录及时上传至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供上级查阅。并依法依规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和执法情况。

4对策建议

基层公共服务普遍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欠规范、重建设轻运维等问题[3]。本文经过深入的调研与思考,认为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标准化建设,提升并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基础”更胜于“创新”。踏实做好一项工作,做长、做久、做细、做深,效果甚于多项创新工作。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4.1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梳理现有标准、开展生产调研。现有标准没有或不完善的,实际生产急需的种养殖技术标准、行业系统中常用投入品的检测方法标准、检测中检出较多但无判定标准的,优先开展制修订。属于支柱性或特色产业,或行业质量安全问题较严重的,短期内国家没有计划出台检测及判定标准,先行制定地方标准。注重运行维护、服务与管理、评估等环节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保障政策制度的有效实施。4.2梳理回顾政策制度梳理现有的政策、制度、规划、计划,去除冗杂、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对符合时展、可操作性强的,每年都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于实行效果差、性价比低的要及时修订或废除,减少无用功,解放劳动力。规划、计划完成后,要及时总结指标完成情况,需要长期运行的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并列入每年的考核要求和工作要点。4.3顶层设计统一部署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分两段监管,在设施建设、人员配置、资金安排方面,应从省级层面成立专家组,经充分论证后做好顶层设计、统一部署,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例如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农业部门的县、乡两级农残速测室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设于农贸、批发市场的速测室,均可整合统一,集中力量才能保证长期正常运行。4.4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取消合格率等不合理的考核标准。任何的合格率考核都会严重影响抽样的真实性,可从反向进行考核。比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数、通过监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数量,加强监测工作的实用性,避免不敢抽、定向抽的现象发生。科学制定各级部门、各个地区的抽样批次数。目前部、省、市、县、乡各级层层抽样,重复抽样、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严重降低了抽样质量,流于形式。可以省为统计单元,统一核定各地区应抽的批次总数,各级抽样数统筹分配,既能节约检测资源,又能提高基层配合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激励性考核指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跟产业发展不同,过多的“顺势”治理效果有限,应适当增加案件数、群众举报处理数等“反向”指标,正反向指标合理搭配,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避免“不能、不敢发现问题”的怪象发生。4.5稳定人才加强培训稳定监管检测人员。将乡镇监管员和检测员编制、待遇纳入农业系统直管,保证工作联系的有效性、减少人员流失和变动。加强人员培训。根据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南》对监管人员开展培训,形成统一的工作标准,切实促进监管服务均等化。定期对检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跟班学习,加强上下级检测机构的指导交流。制定合理的检测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检测工作由于数据保密问题及工作内容的单一性,特别是基层检测人员在风险评估项目、检测方法研究方面没有优势,职称评定难。应当尽快制定符合检测工作性质的评定标准,解决人员职称晋升问题,同时切实落实一线工作人员健康补偿,确保检测队伍的稳定。

作者:林燕 蒋凯亚 孟月志 叶彦佚 单位:丽水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丽水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 丽水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1):3-7.

[2]卓越,张世阳,兰丽娟.公共服务标准化顶层设计的战略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4(2):34-38.

[3]郑勤.浙江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6(6):56-62.

第二篇

摘要:该文通过对影响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大气、灌溉水和农残污染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划分农业生产区域、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力度、加大标准化建设提高“三品”认证、加大风险预警、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源头监管等6项措施,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宁国市

宁国市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市域面积2487km2,总人口38万,“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构成了宁国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如何让宁国市人民吃上营养、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是农产品生产主体和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宁国市农产品生产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1影响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农产品生产离不开农业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从农产品的生长过程来分析,生长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影响明显,尤其是土壤、大气、灌溉水、农(兽)药使用等。1.1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等。上述这些化学污染物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随水分和养分一同吸收进入植物体内,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危害。如2010年前后,宁国某农药厂生产的草甘膦,因原料泄露导致山下村庄农田土壤污染。1.2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是农产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害气体中主要是工业生产排出的有毒废气。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废气污染越来越重,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等,另一类是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或直接进入农作物体内造成污染,它们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污染面大,对农产品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如宁国某肥料生产厂家,厂内几个大烟囱常年浓烟滚滚,附近山上的植物凋萎,并且影响了附近村民生活,大气污染严重。1.3灌溉使用污染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在城郊结合处尤为突出。农民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农药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宁国某农药生产厂家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将含有机磷农药的污水排放到东津河,导致河里大量鱼虾死亡,污水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了生态。1.4农(兽)药残留在经济主产区,毒性较强的限用农(兽)药仍然有销售和使用;国家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如超剂量使用、在农产品安全采摘期(休药期)内使用农(兽)药等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2016年底宁国市农业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在市场对含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抽样送浙江省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站检测,检测结果含有克百威成分,这是非法添加克百威成分;2016年底宁国市农业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对正上市的草莓进行抽样送检,其中有一个样检出含有克百威成分、一个样检出含有菊酯类成分,这是不合理使用农药所致的。农(兽)药残留的安全隐患是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2保障宁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2.1划分农业生产区域在全市开展土壤普查,建立各个乡镇村的土壤档案,根据宁国市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和污染程度,划分生产区、非生产区。将农产品主产区远离工业区,对排放不达标的工厂坚决关闭,工厂污水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确保农产品生产的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目前,宁国市政府已理出时间表,要求污染企业迁址或转产。2.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力度政府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到乡镇村头,做到人人懂法、守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将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兽)药、推广使用农(兽)药宣传到广大种植户、养殖户,使他们知道哪些药不能使用,哪些药限制使用,哪些药推广使用,从而提高种植户、养殖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技术部门送科技入户,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位,使他们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术;指导农产品生产主体科学使用农药,运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2.3加大标准化建设提高“三品”认证整合有限资源,将农产品生产小户、散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承包给种植、养殖大户,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养殖场、标准园、科技示范户,按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的要求生产农产品,引导生产企业申办“三品”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4加大风险预警农产品生产单位首先要做好自律性检测,对上市农产品进行检测,或送检测单位检测,保证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降低风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日常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和频次,对抽检结果及时通报,堵截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2.5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生产者、监管部门、消费者共享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生产企业生产农产品的过程,包括日常的农事记录,如农药(或兽药)使用时间、用量、农产品收获等记录及时上传到平台,监管部门通过该平台对生产单位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全程监管,消费者通过该平台了解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产品质量。2.6加强源头监管环保部门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监管,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依法查处,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不被污染,使农产品有好的生长环境。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投入品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禁限用农(兽)药行为。加大投入品抽检范围和频次,将高毒、高残留农(兽)药重点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加强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开展联合执法。根据农产品生产旺季开展农产品生产记录、农(兽)药使用及安全间隔期(休药期)专项检查。开展农产品日常抽样检测,将重金属、农残重点检测,对违法生产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产品坚决依法查处,确保农产品源头生产安全。

作者:李先雄 单位:宁国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局

第三篇

摘要:本文在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针对该项目的训练从组织管理、指导训练、保障条件、院校学习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似技能项目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训练方法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赛项包括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污染检测3个分项。本赛项通过考查学生利用现代化大型分析仪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检测能力。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达到检验目前高职院校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同时也为广大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一线检测人员提供人才储备[1]。大赛自开赛以来,我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成绩一届比一届好,优异成绩的取得一方面离不开领导关怀、师生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1组织管理到位

1.1成立技能训练管理小组为保障大赛训练能顺利有序的进行,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主要指导教师为成员的技能训练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训练管理。1.2严格选拔选手1.2.1了解选手基本情况在选手选拔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对参选的每一位学生进行面试,咨询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爱好,探寻参赛欲望,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项目对学生身高、气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初步的评判,以期筛选出心理素质好,参赛愿望强烈的参赛学生。1.2.2基础操作考核指导团队全局谋划、精心设计出一整套基础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基础操作能力,在整个筛选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操作细节,分步打分,采用剔除极值分求平均值的方式得出学生基础操作成绩,从大量的报名学生中筛选出合适的参赛学生及后备选手。1.2.3心理素质初探任何人在比赛的时候都会出现紧张心理和急躁情绪,心理紧张会导致动作变形和思维紊乱,甚至会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2]。为了尽量减少心理问题影响选手的正常发挥,在选手初选时邀请学校心理指导教师对选手先天性心理素质进行评价,筛选出心理素质稳定,情绪控制能力强的学生。1.2.4专业基础知识考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虽然不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但是大赛项目会涉及到色谱图的识别、数据处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在选手初选时指导团队设计了一些基础理论试题,通过选手的作答考察选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2指导训练到位

2.1技能训练2.1.1分解训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除了考察选手对现代化大型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还考察选手对常规分析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对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固相萃取装置、氮吹仪等的标准化使用。在训练初期为了使选手能尽快掌握它们的标准化操作方法,指导团队拍摄了所有仪器设备的标准化操作视频,让选手在指导教师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化操作视频,更加快速的对基础仪器设备操作有直观的印象,然后针对每一台常规分析仪器设备分批次进行强化训练,待其完全掌握后更换下一台设备进行训练,最终使选手掌握基本技能,熟悉比赛设备,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2.1.2组合训练在选手对单个仪器设备操作掌握的基础上,根据选手意愿,分项目对整个实验项目进行操作训练。以实验原理为基础,实验操作指南为依据,结合技能大赛评分细则,训练选手整体实验操作,在选手掌握整个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要求选手讲解实验原理在整个实验操作中的具体体现,加深选手对实验项目的理解。2.1.3强化训练在国赛举行前一个月,为了强化选手训练强度,稳定选手操作水平,取消其节假日,全面投入训练,规定了选手每天的训练时间,训练次数、训练强度等,通过每天一次次的高强度重复训练,稳固选手操作动作,同时在实验室给老师安排了值班表,确保选手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2.2心理素质训练2.2.1手机自拍在选手动作的规范化训练时,利用手机的自拍摄像功能,将选手操作与同步录像结合起来,以此来规范选手操作动作,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观赏性及实验动作的规范性和优雅性。2.2.2互相观摩以各分项为单位成立小组,一位选手操作,其他选手以评分细则为依据,详细记录其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及问题,整个操作完成后,得出成绩,选手之间相互讨论,打分选手必须能够讲清楚扣分点、扣分原因,使操作选手明白扣分点失分原因。以这种方式选手之间经常相互观摩,从而可以促进选手对大赛评分细则的理解。2.2.3选手讲做结合在训练过程中,要求选手在操作时给指导教师或非专业教师讲解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每个试剂的作用,不同操作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每台实验仪器工作原理、操作方式、每个按钮作用等,以此强化选手对实验步骤的理解、锻炼选手心理素质。2.2.4模拟实战点评为了督促选手自主训练,检查训练情况,引入竞争机制,每1~2周举行一次实战模拟,完全依照国赛比赛现场要求,配备5~6名裁判,为每一位选手评判打分,赛后裁判与选手交流,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模拟赛时还会邀请相关专业教师、选手进入模拟赛现场进行观摩,训练选手心理素质,增强选手心理稳定性。在模拟赛中指导教师还会故意设置故障,选手认真对待每次训练,通过模拟赛不断总结经验,把每一点进步当作一次成功,这样可以提高信心,为下次训练消除心理障碍,设定新的目标,取得更大的进步。采用这种方法训练出的选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比赛中遇到问题能够灵活解决。2.3拓展训练指导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求选手完全掌握技能大赛操作指南中的每个要求,同时强化对每个选手的拓展训练。比如要求选手还需掌握所用到的仪器、设备上的每个按钮的功能、作用、设置方法;模拟软件、工作站中每个菜单的功能、作用、设置方式、对结果的影响等,以此来拓展选手知识面、强化选手应变能力。2.4礼仪训练为了充分展现我院选手综合素质,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引入了形体礼仪的训练。要求选手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站要有站态、行要有行姿,不可随意晃动或走动,所有仪器设备在操作检查阶段尽量摆放在伸手可以够得着的地方,在遇到问题举手示意裁判时要面带微笑,在获得帮助后要能够及时表达谢意。通过形体礼仪训练不但使选手操作表现的更加优美,同时提升了选手的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水平。2.5其它为了鼓励选手,提振自信心,在大赛临走前学院专门召开了赛前动员会,从教师指导水平、历届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鼓舞选手士气。介绍了比赛城市气候、饮食、文化等,消除选手外出紧张感。为选手购买常用药物,统一了参赛服装,强调选手外出安全,统一行动。

3保障条件到位

3.1训练场所为了使选手能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在我院实验实训室数量紧张的情况下,学院领导依然决定专门腾出了一间实验室做为选手平时训练场所。选手拿着该训练实验室的钥匙,保证了选手能够利用空余时间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练习。3.2仪器设备2013年,在学院领导及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赛项规程,投资60多万元,购买了大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小到烧杯、吸量管、移液管、量筒等所有仪器设备,使我院选手在训练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国赛中给定的实现了全套对接。3.3人文关怀在技能训练中,教师除了训练选手操作能力,还要关心选手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变化情况,选手在实训室训练的每时每刻,指导教师全程陪同,既负责选手的操作技能训练,又训练选手的心理状态,在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和选手吃在一起,全程陪练,与选手一起竞赛,与选手建立起良好的亦师亦友关系。3.5激励政策到位为了激励选手刻苦训练,争取取得好成绩,展现我校人才培养水平,学校也加大了对参加国赛、省赛、行业赛且取得奖项的选手的奖励政策。

4院校学习交流

学校每年进行教师暑期实践锻炼,要求教学一线的年轻教师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线,进行实践技能提升学习,丰富教师阅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指导能力。每届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都会跟随选手一起前往,除了能及时给选手现场指导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和其他参赛院校的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技能大赛规程、评分细则、训练方法等,学习别人优点,为大赛积累经验。

5结语

通过以上训练,2016年我校全国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

作者:王文光 范学科 刘 伟 李国秀 李 劼 马文哲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规程[EB/OL].wenku.baidu.com/view/1c1e4e6a7e21af45b307a859.html,2015-06-0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7.

第四篇

摘要:结合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以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是农业大市,既是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又是商品粮输出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监测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既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又提高荆门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检测机构逐步建立截至2016年,荆门市已成立7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其中,市级2家,县级5家。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荆门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家市级检测机构,已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和资格认可,成为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合法机构。近年来,市农业部门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县(区)、基地或市场“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以市场、生产基地自检、市县农产品质检机构抽检和督检的检测网络体系。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较为突出的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瘦肉精、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进行例行监测,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农产品从生产到批发市场全程质量安全检测,并依法及时上报监测信息[1]。1.2检测能力不断提升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实验室面积1000m2,专业检测人员11人,拥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和原子荧光仪等大型国际国内先进仪器设备120多台套,还有流动监测车1辆,仪器装备总资产近800万元,目前能开展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检测、农业环境水土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农药质量检测等118个参数,初步具备开展农产品、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建立更高的平台,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社会各界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较低,执法单位工作力度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一些不安全的农产品尚有市场空间,优质、健康消费理念未能形成主流,好产品难以体现市场价值。2.2检测体系不完善3个县级农业部门虽建有检测机构,但检测人员缺乏、检测技术落后、检测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日常监测工作难于正常开展,检测仪器闲置,这些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不相符,未贯彻落实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检测体系急需完善健全。2.3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涉及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监管部门,因工作重心不同,部门内部急需整合监管资源和职能,各部门间急需加强协调和沟通,单位职责不清,无法形成合力,不严谨规范的管理机制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2.4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急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还靠检测人员的操作,因此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2]。目前,全市(县)现有检测人员大都不是检测专业,且在检测岗位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缺少培训学习,在检测工作中无法应对突发情况。随着新型的检测设备的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从根本上阻碍了荆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发展。

3对策

3.1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政府应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当作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纳入相关部门年终考核,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3.2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1)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应在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或购买新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充分保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过程中不受仪器的约束。(2)实验室环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项目建设,科学改造实验室环境,杜绝不安全因素,充分体现实验室环境的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3]。(3)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扩展可检测项目。3.3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1)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素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够正常进行且误差小。(2)通过交流会或技术竞赛等形式开展检测相关人员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3)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检测人员深入探究从事的检测技术和标准,使检验检测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作者:张昌桌 陈燕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

[1]檀尊社,许新萍.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0(8):1084-1085.

[2]田茂盛,潘太国.湘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09(11):155-156.

[3]肖静,刘建强.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7):10-12.

第五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避免药物残留超标和添加剂超量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纰漏,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建设对策,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的为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问题;建设对策

当前农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土壤、水质、环境等污染严重,农产品的质量受到极大的损害,且受利益的驱使,不可避免的有人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农药、化肥,促使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病虫害,同时还添加了定量的生长调节剂,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农产品调查中大部分的农产品都含有超标的药物残留,居民食用后便可对身体健康等造成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法规,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针对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虽然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等,并要对农产品所处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但这些设备配置在基层县市并没有进行配置,或者配置的数量较少,检测设备较为落后,缺少高精度、高新技术的检测仪器,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1.2缺少专业化的检测人员人员缺失是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检测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检测人员,而是从其他专业转业过来的,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和知识,后期又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检测人员工作能力受限。1.3检测量较大,检测成本较高,经费不足当前由于社会各界和政府等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不够重视,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投入成本不足,经费不足加上检测量的增加,严重影响到检测工作的开展,阻碍了检测工作的进步,检测效果也大受影响。1.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内容单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陈旧,检测项目仅限于对氨基甲酸脂、有机磷、有机氯等药物的残留进行检测,仅限于定性检测,定量检测难以实现,覆盖面小,检测范围受限制。加上缺少大型的农产品集散贸易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缺少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宣传,农产品法规不健全,使得监测工作的进行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加大对农产品检测设备的投入,打造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和团队,并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2.2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建立农产品检测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监控和监督。对于药物残留超标和添加剂过量的农产品需要进行处理,杜绝存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培训和教育,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其专业检测水平和综合素质。2.3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绿色无公害技术提倡应用绿色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残留的程度,对农资市场中的农产品进行彻底清查,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超中能够都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4督促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和监管从农业、工商、质检和监管等部门入手,与不同的部门联动,共同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动态,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并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相关法规法律等,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多的为人们提供放心的健康农产品。

3讨论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水平关系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等至关重要,必须要高度重视,从本质上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性意识,并要严格遵守检测的相关规定,按照规范对需要检测的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让人们食用放心、健康的农产品。

作者:查志敏 杨林云 单位:云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 云县茶房农业工作服务站

参考文献

[1]王奇,李建松.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163-165.

第六篇

摘要:顺应时展要求,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在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需专项财政支撑、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监控队伍的建设等几项工作建议,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建议

1前言

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越高,这一话题甚至成为几年来网络媒体热议的焦点话题。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抑或安全事件的误读,甚至未发展成为危机农业产业利益的安全事件,造成更大的消费恐慌。由此,文章就此事件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步骤

2.1舆情信息获取

舆情信息获取是舆情监测的重要一环,是做好舆情监控工作的基础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舆情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此,选择合适的舆情搜索方法很重要和关键。通常情况下,可选择舆情搜索方法有人工搜索和专用软件搜索两种。2.1.1人工搜索。应以政府机构网站、权威媒体网络版、公众认知度较高的门户网站和论坛、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和微博等为主要信息来源,密切关注可能形成网络舆情的热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负面问题,制定热门站点汇总登记,通过浏览网站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和微博热点话题排行等,确保主流网络舆论热点监测到位。2.1.2专用软件搜索。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效率的智能手段,应确立正确的关键词,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2.2舆情分析研制与分级

收集统计好的舆情信息,能根据信息性质研判分级。一般情况下,有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方面。信息性质的判别,务必全面准确,一方面根据舆情信息的性质和价值进行准确认定判断,另一方面对舆情传播范围、传播情况、受众观点倾向等等,都要有数量上的研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舆情的整体轮廓和发展脉络,掌握舆情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为舆情应对工作提出科学准确的建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

2.3舆情报告

为确保舆情信息的时效性,提升舆情信息的利用率,建议对舆情信息分类汇总,根据缓急轻重建立快报、日报、月报、专题报告,通过分级判别呈报到对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通常情况下,常规舆情以日报形式汇总上报,而遇到紧急的重大舆情,必须以快报的形式上报。同时,注意分析整体舆情变化情况,根据舆情监测做好分析汇总,编写月报呈报。对出现焦点引发关注的问题,在注意上报、跟踪监测的基础上,能针对性做好专题研究,总结分析经验,编写专题案例推广,吸取技术经验。

2.4响应程序

网络舆情信息报告,能在第一时间呈报,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做出响应,建立完善与网民对话的沟通机制。第一,对舆情信息判明真伪,有与事实违背的地方,及时组织专家及机构解读,进一步的权威信息,能尽快化解网民对此的疑惑。问题严重需调查核实的,立即责成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查明事实真相及时公布,尊重民众公共信息知情权,能尽快安抚民众情绪。第二,安排处理好后续事务,委派专人跟踪调查后续时态的发展,做好安抚应急处理,并及时向主流媒体公布调查结果,避免时态的恶化。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工作建议

3.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认识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而需要多个部门来负责。同时,注意定期整理,以报告的形式上报呈现,能及时有效处理好各项网络事件,正确地引导舆论,倡导正能量,避免不实舆情转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2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需专项财政支撑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想要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作为惠民综合性工程项目,需要更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更专业的人员培养,确保此项工作开展的高效高质。但是,此项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由此,各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3.3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监控队伍的建设

应加强对舆情监管人员有关理论、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研判能力、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掌控能力及对网络舆情的预见和防范能力。同时,积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和传播技巧的网络评论员。

4结论

随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正成为地方各级农业行政部门首要面对的新工作。总结分析此项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有舆情信息获取、舆情分析研制与分级、舆情报告、响应程序等几部分组成。而顺应时展要求,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开展,想要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效果。作为惠民综合性工程项目,需要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认识,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监控队伍的建设,能及时有效处理好各项网络事件。而且,下拨专项财政用于此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此项工作的高效高质。

作者:王大琳 单位:界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郭林宇,李祥洲,戚亚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3-56.

[2]孙志国.网络涉农舆情收集与预警技术[J].农业网络信息,2010,(1):80-81.

[3]张毅.网络舆情管理及分析系统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3):64-65.

第七篇

摘要:农产品种类繁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烹饪各种美食的必备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随之缩小。虽然有关农业专家已经逐步提高了对农产品的研究力度,显著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农产品中暴露出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面对日益提高的农产品质量要求,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问题;对策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及种类一直在世界上处于前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不在局限于作为食品,而是扩展到医药、健康、养生等多个方面。因此,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严格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一直是一大难题。新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力度,落实相关规定,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1]。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问题

1.1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资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都影响到了农产品种植区域中农产品的正常生长,许多农产品出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化学元素残留超标等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与农产品的品种无关,因此无法通过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进行控制,使得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了一纸空文[2]。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就不能通过质量检测监管的方式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1.2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不当导致质量问题我国农产品种植户较多,但大多数种植户不具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也不了解专门的种植标准,更不认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知识,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在实际的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中,许多种植户往往会因为方式不当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种植户繁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1.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许多农产品检测监管部门在开展检测监管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不突出。同时,许多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农产品质量要求。1.4缺乏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体系农产品种类繁多,各类质量问题都比较多,同时农产品市场较为混论。因此,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更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这些都给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对策

2.1健全质量监管标准,形成完整监管体系无论是国家农业部门还是各农产品企业,都应认真分析当前农产品市场现状,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监管标准,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监管体系。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强化检测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应建立二级监督的体系,对质量检测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国家应及时下台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政策,切实保障广大农产品种植户及消费者的权益[3]。2.2深入加强技术扶持,层层提高产品质量国家应定期派遣专业的农业人员对广大农产品种植户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关的种植课程,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层层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4]。同时,有关人员应积极改善农产品种植地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立农产品种植中心等方式培养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种。2.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优秀人员队伍国家应加强对农业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农产品种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应及时对质量监管检测队伍进行考核和培训,从多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5]。2.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对农业生产及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掌握,还要对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经营者、执法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监管的重要性。

3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食物来源的根本,其质量更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牛景景 郑霞娟 单位: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赵炜丽.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卜惠斐,李巧生.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6(23):65.

[3]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4]代小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5.

[5]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