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监管对策系统研究

时间:2022-10-26 05:19:19

农产品质量监管对策系统研究

摘要:农民合作社在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实现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是其作用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技术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系统极小反馈基模分析生成促进系统发展的管理方针,提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管理对策,为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动力学

农产品市场竞争已从价格和数量竞争逐步转向差异化质量竞争,农产品质量是小农户顺利融入农业价值链参与大市场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小规模分散经营是农产品质量监控困难的重要制度因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才能有效实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农民合作社是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有效组织形式[1,2]。在农产品质量监控方面,农民合作社可统一安全标准,规范农资使用;统一生产管理,实现生产的全程监督;统一品牌化销售,实现质量可追溯和良好的市场信誉[3]。但也有学者对合作社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质疑,Zhou等认为与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相比,农业合作社进行食品安全控制的水平最低[4],且规模较大、具有复杂业务功能的合作社,其农场的食品安全管理绩效往往较低[5]。在实践中,农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发生,从孔雀石绿、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到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见于各大媒体。据中国农业农村部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农产品生产是由合作社完成的,农民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更是超过农产品总值的1/2。综上,从理论与实践上分析,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建模

1.1确定系统研究边界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因而可以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用系统的方法来描述。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是由众多分散农户、合作社组织两主体构成,主体目标的实现是系统发展的动力,主体责任的实现是系统发展的保障,主体间的相互关联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动态反馈系统。本文基于钱学森提出的科学理论、经验及专家判断力三结合分析,确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边界。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主体为农户与合作社,在系统发展中不同主体的目标不同,基于委托———理论,农户与合作社构成双重的委托———关系。农户参与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监控的目标是实现增收,合作社统一销售农产品可实现农民增收;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农户在生产中经营行为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在对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的研究中,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不安全农药、生产技术、违规经营动机等[6-8],合作社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有监督、生产标准、激励与约束等[9,10]。对合作社产品质量监控的实践研究中,农药残留、生产技术培训、监督机制、生产标准亦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与理论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11,12]。综上,确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的流位流率系如下。L1(t)、R1(t):农产品质量(%)及其改变量(%•a-1);L2(t)、R2(t):农户利润(万元)及其改变量(万元•a-1);L3(t)、R3(t):生产标准化程度(%)及其改变量(%•a-1);L4(t)、R4(t):农药使用量(kg)及其改变量(kg•a-1);L5(t)、R5(t):农户违规动机(%)及其改变量(%•a-1);L6(t)、R6(t):技术培训时间(d)及其改变量(d•a-1);L7(t)、R7(t):监管力度(%)及其改变量(%•a-1);L8(t)、R8(t):惩罚力度(%)及其改变量(%•a-1)。1.2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结构模型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建立有效刻画实际的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结构模型。此方法以图论的生成树理论为基础,逐一分析直接控制流率变量的流位变量、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路径,进而建立流率基本入树。1.2.1逐一分析直接控制流率变量的流位变量农产品质量含品质与安全2个维度,品质由生产技术决定,在流位流率系中体现于生产标准化程度。安全由农药残留量决定,在流位流率系中体现于农药使用量。因此,流位变量生产标准化程度、农药使用量直接控制流率变量农产品质量改变量;农户利润由产量与销售价格决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量与利润相互促进。在流位流率系,农产品质量影响销售价格。因此,流位变量农户利润与农产品质量直接控制流率变量农户利润改变量;生产的标准化程度由生产技术与农户是否遵守生产规章决定,生产技术受流位变量技术培训时间影响,农户是否遵守生产规章受农户违规动机影响。因此,流位变量技术培训时间、农户违规动机直接控制流率变量生产标准化程度改变量;研究表明,减少农户收入压力、弱化农户违规经营动机,才能促进农户改善生产经营行为。[8]因此,流位变量农户利润、农户违规动机直接控制流率变量农药使用量改变量;农户违规动机由违规收益、违规成本决定,收益来自于违规带来利润的增加,违规成本由违规行为发现与惩罚决定。因此,流位变量监管力度、惩罚力度直接控制流率变量农户违规动机改变量;在流位流率系中,技术培训受利润驱动、标准化生产需求驱动。因此,流位变量农户利润、生产标准化程度直接控制流率变量技术培训时间改变量;合作社对农户行为的监管,主要是减少其违规动机、提高农产品质量。因此,流位变量农户违规经营动机、农产品质量直接控制流率变量监管力度改变量;合作社对农户的惩罚目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主要针对影响农产品质量行为的惩罚。因此,流位变量生产标准化程度、农药使用量直接控制流率变量惩罚力度改变量。1.2.2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再次逐一深入分析流位变量控制各流率变量的路径,建立如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图1)。

2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开发管理

2.1计算系统极小反馈基模集极小反馈基模是系统结构分析,把握系统行为的有效管理工具。本文利用极小反馈基模集入树组合生成法[14],计算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极小反馈基模集如下(计算过程略):{G36(t),G57(t),G124(t),G358(t)}3个二阶极小基模的流图如图2。2个三阶极小基模的流图如图3。2.2极小反馈基模分析生成管理方针极小基模G36(t)刻画了生产标准化程度与技术培训时间反复调节的负反馈关系,此反馈结构揭示了生产标准化程度越高(低),技术培训时间需求越小(大)的情形,该极小基模反馈结构分析生成的管理方针为以技术培训为基础,不断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进行农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极小基模G57(t)刻画了监管力度与农户违约动机反复调节的负反馈关系,此反馈结构揭示了监管力度对农户违约动机的控制作用,监管是合作社控制与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机制。极小基模反馈结构分析生成的管理方针为合作社建立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力度与监管效率,减少农户违约动机,进而规避农户违反生产、管理制度滥用农药,损害农产品质量。极小基模G124(t)刻画了农药使用量、农产品质量与农户利润反复促进的正反馈关系,此反馈结构揭示了农药使用量越高、农产品质量越低、农户利润越低,进而导致收入压力增大、农药使用量增加的情形,形成不断提高农药使用量的恶性循环的情形。极小基模反馈结构分析生成的管理方针为科学控制农药使用量,控制以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的行为,以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农户利润提升。极小基模G358(t)刻画了生产标准化程度、惩罚力度与农户违约行为反复调节的负反馈关系,此反馈结构揭示了生产标准化程度越低,惩罚力度越大、农户违约行为越小的控制情形,说明了惩罚力度对生产标准化程度与农户违约行为自动调节控制关系。极小基模反馈结构分析生成的管理方针为建立合作社对损害农产品质量行为与农户违约行为的惩罚机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3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对策

根据极小基模进行系统反馈结构分析,生成4条管理方针,在管理方针的指引下,提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对策。3.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标准化程度注重技术培训的效率。顺应农产品生产的阶段特点,按照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培训的时间和次数。要结合农户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认知情况,灵活调整技术培训内容,确保技术和标准的实用性。推动标准的持续修订与完善,推进生产标准化;采取多样化的技术培训方式。应根据农产品特点和农时采取多样化的技术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集中课堂培训之外,还可以深入田间进行现场操作实训,丰富培训内容;精选培训人员。选择知识、技能、人际关系较好的农户代表进行技术培训,利用合作社中的“熟人机制”进行技术推广和普及;注重与农户沟通交流。加强合作社日常事务的公开透明,从而增加农户对合作社的信任程度,提高技术培训效果和推进标准化生产。3.2构建“双监管”机制,实现全面监管合作社通过设计正式的、刚性的书面契约进行监管。契约规定详细的监督事项包括产前签订标准化安全生产协议,建立生产档案;产中设置监督员分级分片管理农户,定时定点现场管理,实时监管农产品生长状况;产后实行严格的收购标准和质量分级,建设合作社内部质量检测、追溯平台等一系列措施,规范小农户机会主义行为,减小农户违规动机;建立质量声誉机制。设立“重点监控名单”、“黑名单”等措施,利用内部信任、社会公众感知、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一种压力,使其遵守生产标准、减少违约动机、规避滥用农药行为。3.3加强对农药使用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农药使用管理体系,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农户使用农药需要经过需求申报、农药登记、农药领取、农药效果反馈4个环节,保证合作社发放农药的规范性、可溯性;为了防止农户私自购买农药,要实施严格的农药使用管理,按时对农户田地农药检测,并且加大对田地农药残留的抽检力度,围绕详细检测结果,定期修订农药使用量及残留量的标准;合作社对农药使用者进行农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户对农药的认知程度,科学控制农药使用量,将农户滥用的可能性降至最小,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3.4健全惩罚机制,提高惩罚力度建立准入制度。规定农户入社缴纳质量保证金,根据质量问题的等级划分扣除质量保证金金额。当农户提交的农产品检测出质量问题时,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问题出现的次数,给予不同程度的扣除质量保证金金额;设置最低质量标准—退出机制。当农户递交的农产品质量过差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给予退出合作社惩罚;建立监管员责任制。进行分级分片管理,当片区内农户出现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给予区内监管员一定的警告和惩罚。此外,合作社还可以通过建立质量与收购金额相挂钩的浮动定价方式,即质量好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收购量多,质量差的农产品不予以收购等,激励农户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4结语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技术,在建立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反馈结构分析把握系统行为,提出系统功能提升的管理对策。研究表明,通过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惩罚机制,可有效规避农户生产过程中的违约行为,提高农户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为农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此研究是在系统“结构—行为—功能”基本原理指导下进行,研究得到的管理对策可促进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持续发展,可为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李秀华 付梦杰 单位:1.南昌航空大学通航学院 2.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