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运用

时间:2022-10-28 02:35:40

案例教学法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运用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高中政治教学的一条主线。案例教学法具有可实施性强、具有趣味性和能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等特点,将其应用于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具有实质性意义。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材经典案例,收集选择时政性案例,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案例,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

一、当前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少年一代的努力奋斗,深厚的爱国之情是一个人能够报效国家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对于高中生的个人发展来说还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的收效甚微,下面从课外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一)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主义严重当前国内中学普遍倡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包括参观烈士陵园、听红色歌曲、看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等,但由于学生和教师普遍对伟人的事迹、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缺乏认识,导致对学生来说只是参加了一次普通的集体活动,对教师来说也只是组织了一场普通的活动,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活动中也没有得到提升[1]。(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桎梏,缺乏趣味性当前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基本上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目的在于向学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些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在生活中接触不多、还未走出校园的中学生来说晦涩难懂,高中教师教起来也比较困难,也就导致了教师将教学过程的关注点落在单纯的理论讲授上,很少培养学生的情感,缺乏趣味性。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境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可实施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展示性以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等特点,对于当前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具有针对性作用。(一)可实施性强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高中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步骤如下:教师在课前搜集、选择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且能激起学生爱国之情的案例,在课堂上先向学生讲解背景,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将案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中的事或人进行讨论,最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中人或事的态度。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肯定正确观念,纠正不恰当的观念,以期所有的学生都能逐步树立正确的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2]。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高考定乾坤,分数才是王道,尤其对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相对紧张,所以相对于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等活动,案例教学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同时案例教学法将案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观察以及讨论得出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现状、增强趣味性。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走进案例,分析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运用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案例教学法的载体是生动有趣的案例,将其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带进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达到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最关键的要素便是案例,以下对案例在收集、选择和实施三个基本环节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建议:(一)在案例的收集阶段,要充分收集利用书本上的经典案例。当前高中生在政治学习中存在着非常熟悉甚至能背诵教材中理论、却不熟悉教材中案例的问题。观察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很多高中政治教师讲课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或者过于注重课外资料的拓展,导致很少讲或根本不讲课本上案例的情况,这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弊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修订,与时政密切相关,而且教材中的案例经过历史检验,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相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典型案例,挖掘案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必修一《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列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旧社会的童养媳陈奶奶回忆自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拥有了选举权,国家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期间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农民工老杨成了江苏省首位以农民工身份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教师利用这三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比较人民在旧社会和当今社会在权利上的差异,思考案例反映出我国民主具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发展变化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益处,感受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二)在案例的选择阶段,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政治学科与时政新闻密切相关,通过时事政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国家。青少年由于缺乏对当前社会制度和政策的正确认识,思想和行为上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可以案例教学法为依托,结合时政新闻,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动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与自身密切相关,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帮助学生形成对国家的正确客观认识,引导学生理智爱国。(三)在案例的实施阶段,不能忽视生成性案例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感同身受,而历来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对爱国主义事例的选择普遍都是一些伟人,如伟大的爱国诗人、伟大的革命家,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也总是和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1]。但仅用英雄伟人的爱国主义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容易让学生感到脱离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引导学生回想在成长过程中见到的普通人物的爱国事迹,并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师应重视这些在课堂师生共同探讨出来的、与学生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成性特点的案例,及时运用学生感触较深的生成性案例教育学生。例如在必修三《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可以用伟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参加文艺革命运动只为救民救国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并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例如普通人面对辱华现象时勇敢地站出来说“不”;少先队员在升国旗时行少先队礼并唱响国歌;普通百姓将掉在地上的国旗捡起并拭去表面灰尘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不仅可以让他们明白民族精神体现在每一位平凡人物的身上,明白爱国是具体的,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生成性案例,提高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力,创新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3.

[2]阎俊.纵横历史面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人民教育,2018,(23).

作者:刁任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