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本质及策略

时间:2022-03-15 04:16:29

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本质及策略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是潜存于语文教师心理结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思维样式。它是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元素,是透射语文教学本质、揭示语文文本底色、培养学生思维品性、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点。新课程重视对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倡导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思维理论进行教学,发展和升华其语文教学思维水准,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本质;发展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本质与发展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本质教学思维不是教学策略,亦不等同于教学思想。教学思维是建立在教学策略的基础之上的,它是我们在教学中追求的一种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认知规律的思维方式。近代哲学始祖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1]87,生活中,人总是有思维的,人有了思维就能创造财富。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不言而喻,符合教学规律的思维也应该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思维。教学思维关系着学习思维,教学思维必须反映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规律,中学语文教学理应研究思维规律,洞见教学思维之本质。从思维学的角度看,中学语文教学思维,即指中学语文教与学的思维模式,其教学思维的形式、结构、规律及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具体地用来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学语文学科领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等所涉及的思维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学中,教师树立传授知识、形成习惯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思维观,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兼顾,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强调由教学知识型向教学思维型转变,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国外中小学教学思维的研究与发展对我国教学思维资源的变革、开发和构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近几年来,美国教育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教学思维运动,对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大批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哲学家投入到教学思维研究的洪流中,成果斐然。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已引起了语文界同仁的普遍重视。譬如:我国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刘永康先生著的《语文思维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黄亮生先生著的《中学语文思维培育导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彭华生先生著的《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等一些语文教学思维专著先后问世,标志着语文界专家们对语文教学思维理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关注。著名台湾学者林雪玲进行了“以‘启发诗性思维’为导向的新诗教学设计及其实作成果分析”[2]9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的潘庆玉先生从语文教育哲学思维的角度呼吁“汉语文教育应在尊重传统语文教育诗性思维特征的基础上开创理性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渠道等,让学生获得健全的思维训练和心智发展。”[3]70揭示了语文教学的主体思维类型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对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模糊思维的本质、特征及实践意义进行了探究,对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石。(二)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意义语文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思维教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本质,应充分体现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之上,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宗旨。中学语文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资源,它的内涵丰富多彩,每篇课文所涉及的教学思维及学生能力训练点也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识记、理解、应用、创新,其考查所涉及的能力层级是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与运用和探究。所有这些,没有哪一项能离开教学思维的参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均是思维的表达与应用活动。教学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发散性、深刻性等都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当下,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尚未落到实处,其表现为:一是指导语文教学思维的理论薄弱;二是语文教学思维走偏了方向;三是语文教学思维缺乏应有的高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不言而喻,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的语文教学思维,那么,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能力该如何提升?显然,发展和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思维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基本要求

(一)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的灵魂,也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精神内涵。中学语文新课程基于“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4]2-31.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学语文新课程透视出新的课程观、内容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文化观以及评价观等。体现语文教育者必须弘扬语文新课程的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中学语文学科教育使学生不断领悟科学的本质及其内涵,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借助文本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并注重实验操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把语文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富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真知。2.旨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语文新课程学习积极倡导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建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与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3.旨在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学语文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创设情景、合理引导、改革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理念,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石。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其潜能,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善于探究问题,善于实践、张扬个性。4.旨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学语文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注重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学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具体要求1.教师要有效运用直觉思维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学的体悟能力。西方人重视逻辑分析,而中华民族更重视直觉思维。以亚里斯多德、洛克为代表的哲学家认为:“‘直觉’就是理性认识的高级形式”[5]10。从教学思维的角度看,直觉思维其本质上就是直觉体验,艺术学把它叫作灵感,叫法有别,意义相当。所谓直觉思维,也就是无须经过分析步骤就能对问题答案做出迅速而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判断。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直觉思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这种直觉思维其实就是教学语感的形成,他主要靠教师引领学生熟读与背诵课文来解决。思维的发展应植根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正确运用直觉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就能有效升华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学思维和语文能力。2.教师要灵活运用想象与联想思维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形象的理解。“思理为妙,神与物游。”[6]493想象源于现实,它是思维主体运用已有的形象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而联想是由一事物的形象或本质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想活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本质上就是运用形象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例如,教师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可采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思维促使学生口头或书面描述诗人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而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的动人情景。形象思维的运作机制是:无论创作还是鉴赏始终离不开形象,形象要借助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要靠情感来推动。因此,形象、想象、联想、情感是形象思维的四大要素,也是形象思维的运作机制。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教学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感受和描写形象的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过鉴赏诗中的意象、意境进而联想与想象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景。在中学语文文学文本的解读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教学思维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对话、生活场景、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方面存在的艺术空白和未定点引领学生感受文学形象,理解文本内涵。譬如:教学陶渊明《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教师可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教学思维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将诗人所见南山之景加以拓展,描绘出与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幽情相融合的美景来。对于此类教学案例,教师可灵活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中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3.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品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思维品质指的是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教学任何一门学科知识在学习活动中都要共同发展和提升教学思维。比如思维的独创性也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开拓创新,思维的独创性正是适应于这一要求。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敢想前人之所未想,敢发前人之所未发。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善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创性来源于对知识、经验、思维材料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伸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其独创性就越突出。通常认为:思维的深刻性即指思维反映和把握问题的深刻程度。其思维过程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在智力活动中,要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就必须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要具备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归纳、概括与抽象的能力。而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思维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凭借思维的敏捷性,针对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周密地分析、准确地判断、迅速地得出结论,及时而有效地采取对策。思维的敏捷性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与联想力关系至切。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要与训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与联想力同步进行。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思维善于发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能够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它含有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出多种合理的结论。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善于形成智力迁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从旧知导出新知。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结构成分。教师在新课程的文本鉴赏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这种思维特性进行教学,就能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而进行二度创作,从课文中寻找能唤起学生发散思维的着眼点,进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等。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拓展时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方式方法能根据新发现的事实作出评价,肯定正确,纠正谬误。思维的批判性是对思维定势的突破与超越,它反对循规蹈矩、人云亦云,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思维的批判品质来源于对思维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特点。批判性能使人类对思维本身作自我认识。它帮助人类既认识客体,又认识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能改造主观世界。

三、发展与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科学应用各种思维理论进行教学:(一)教师要树立形象思维的教学理念所谓形象思维,是指思维主体结合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因素,在感受研究对象的形象信息基础上,借助对研究对象相关的形象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想象、联想等认知加工方式,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审美判断或科学判断的思维。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但这个形象已经不是具体事物的形象,它是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典型形象。语文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进行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授课时都离不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形象思维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感受和描写形象的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及审美情感。中学语文文本中诗文的形象主要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文学形象,是作者的美学观念在诗文中的创造性体现。形象的具体因素包括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富涵“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7]107之形象性思维特征。教师可运用形象思维的第一要素是“形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从诗文的阅读中去感受形象,从诗文的习作中去再造或创造形象。譬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见刘兰芝已离他而去,请你通过想象把焦仲卿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教师可运用形象思维的基本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或营造动情的氛围和环境;或从感情表达中领悟朗读语气;或挖掘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意境;或借历史文化景象领会文情;或从句子组合规律中洞见情愫意绪……这样的教学思维能有效训练学生对文本形象的感受力、描写力、联想力、想象力及审美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二)教师要拥有抽象思维的教学视野所谓抽象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8]182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通过判断进行推理的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首先,教师要善于使用概念的教学思维形式进行教学。如:对字词含义的解读要借助语言环境概念;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借助语言描写概念;对文本旨意的概括要借助全文的概念;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赏析要借助语言特色、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段等概念。其次,教师要善于使用判断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判断是抽象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概念基础上进行的。概念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判断则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进行认定。《高中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第四项指出:“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4]6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判断的教学思维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判断力。再次,教师要善于使用推理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课标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部分,谈到的对基本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的归纳、概括、分析,实际上就是归纳与演绎推理的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推理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如教学《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环境描写”时,可引领学生对室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解读。学生掌握了环境描写是用来烘托人物形象性格的这一表达特点,当出现类似的语言片段时,就能凭借已学知识去正确识别、判断和准确解读文本,这就是举一反三的演绎推理,教师若拥有了抽象思维的教学视野,其语文教学质量定会锦上添花。(三)教师要具备逻辑思维的教学素养掀开人类思维史的一页,不难发现,人们要对事物进行科学的思维和论证,必须正确是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高中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第五项指出:“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评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4]6,这里所说的逻辑规则就是逻辑规律。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从本质上讲是一回事,逻辑规则是思维的内核,语言则是思维的外壳。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教学,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题:有人在马路上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不要吐嘛,讲一点公共卫生!”他却说:“我有痰不吐才是不卫生!”。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进行反驳。这道题就是训练学生准确运用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对“卫生”的理解。公共卫生为的是大家,而个人卫生考虑的是自己,在语言上犯的是偷换概念的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具备逻辑思维的教学素养,善于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及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认识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辩驳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四)教师要善用辩证思维的教学方法所谓辩证思维,就是“将辩证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总体性的思维方式。”[9]5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思维的指导思想就是辩证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但作为思维的形态,辩证思维又属于抽象思维范畴,辩证思维是抽象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反映。它要求透过事物现象揭示其本质,用发展而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并注意矛盾的两面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辩证思维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例如有学生认为: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完全是为了反映诗人的清高与傲慢。因为李白在诗的前几句写朋友对他的设宴饯行的情景,极力描写和歌咏他的天才形象,并以之暗示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崇高理想,其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居高临下而超凡脱俗的豪情壮志。诚然,诗中对诗人形象的描绘与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对自己理想和志向的不懈追求。诗人志存高远、憧憬美好,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境界极高。但因此就把诗人李白看成是清高与傲慢、居高临下而不与人和之者,显然是极端片面的看问题。事实上,综观全文意旨,作者描写了自己相信总有一天,要乘着长风冲破万里浪花,高高地悬挂云帆,勇往直前地遨游在沧海之中!理想远大而境界宏阔,意在表达诗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诗人盼望实现自己理想的那一刻会到来的,一定要大展宏图。联系李白所处的时代困境,一“破”一“挂”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痛苦和信心之情。诗人仕途坎坷而屡遭艰难,不愿同流合污而又胸怀宏大抱负的形象栩栩如生而跃然纸上。教学中,教师就应这样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物形象,发掘主题思想。不言而喻,教师只要善用辩证思维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思想认知水准。(五)教师要弘扬创新思维的教学精神创新思维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认识新领域的思维。它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综合性特点。[8]146-148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弘扬创新思维的教学精神,善用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反对非科学化的教学预设,不能搞无原则的标新立异式的教学模式,要立足于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瞄准一个目标,沿着不同路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思维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学文本鉴赏中的个性化解读或多元解读等,都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运用。教师可运用发散的教学思维就一个问题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教学思考,在众多的角度、层面、方向中,勇于寻求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诸多信息汇总起来,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鉴别,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方案来的思维方式。譬如:同一道作文题,有多种立意,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中选择一种最好的立意……这就是聚合思维的运用。聚合思维总是在发散思维基础上进行的,无发散就无聚合。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弘扬创新思维的教学精神,诱引学生从发散到聚合正确解读文本,科学训练写作,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核心素养更上一层楼。

综观前述,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和“至高境界”[10]3-8。我们在洞彻其本质与发展意义之基础上,紧密联系新课程、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基本要求,鼓励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思维理论进行教学,其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及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能得到不断发展与升华。

作者:张朝昌 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