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08-13 09:16:58

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城乡的贫富差距仍然悬殊。反映在教育上,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上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的建立,乡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社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固定的土地上生产劳作,聚群而居,相互帮助,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乡土社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它与城市的商业化、流动性显然具有巨大的区别。城乡一体化教育不是要乡村照搬城市的办学模式,它明确提出乡村应该积极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在教育中充分展现当地的乡土文化。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展开讨论,语文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还是从教学形式的灵活性上来看,在乡土文化教学方面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优势。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性、工具性的目的以外,还应该包括对思想道德的塑造、人文素养的培育等方面。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当地的文化环境中浸染形成的,乡村社会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构成了乡村社会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小学语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肥沃的土壤。

2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1乡土文化是乡村儿童生命的文化基因。对于乡村儿童来说,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便与乡土结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享受着乡村的空气、水、瓜果蔬菜和粮食。游戏基本上是儿童的生命状态,乡村的各个角落、田野、河边、山坡到处都是他们游戏的天堂。他们所到之处尘土飞扬,这就是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的“土气”和“村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陌生社会,但是乡村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熟人社会。乡村儿童可以在村里四处“撒野”,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他们没有从商店购买的精美的玩具,但是他们会自己动手创造,弹弓、手枪、陀螺、毽子、沙包、跳绳等等,他们利用乡村里一切能利用的材料,制作出各种玩具。在游戏中,乡村儿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乡村儿童也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田间劳动。虽然在生产劳动方面,大部分儿童是有强烈的抗拒心理的,但这就是他们的生命状态。当他们长大成人,走出乡村之后,对儿时的回忆,游戏和劳动是最刻骨铭心的两项内容。可以说,无论以后身在何处,是何种身份,乡土文化是每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的文化基因。2.2“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不仅涉及物质上的投入和改善,还涉及到对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上。乡村小学作为乡村社会的文化中心,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的人文性质使得小学语文在其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2.3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儿童积极活泼的精神面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过是对字、词、语法的讲解以及对名家名篇的欣赏。课本上的内容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从情感上也很难产生强烈的共鸣,一篇美丽的散文,一首优美的古诗,由于需要背诵,却成为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把乡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来,效果会截然不同。比如古诗《咏柳》,如果只是讲解字义词义以及诗句的含义,学生们很难欣赏到柳树的柔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是什么样的?“垂下”是一种什么状态?“碧玉”和“树”只是两种在某一点上相近的事物罗列在了一起,学生们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从村里拍摄的柳树的图片,告诉学生们这是在哪里拍的,然后再配上诗文,这样的话,一棵柳树就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这棵柳树不再是唐朝的那棵柳树了,它就是村里的那棵大柳树。老师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寻找村里最美丽的柳树,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发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们的作品,这样的课堂必定是生机勃勃的。又比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关于本村的先烈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将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中得到熏陶。这样,课本中的五壮士不再是一个符号,他们会有血有肉鲜活起来,因为自己的身边也有这样的英雄故事。

3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与问题

在乡土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对乡土教育展开探讨,还有些学者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乡土文化教育展开研究,比如陈琨的《中国乡村教育战略》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展开,袁方城、汪志强的《当前乡村教育的财政困境与对策选择——来自中部地区的调查和思考》是从经济的角度展开论述。虽然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乡土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3.1认知与行为上出现矛盾。孙慧慧在《农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某农村小学为个案》一文中,有过调查研究,基本上所有的受访老师都认为在乡村小学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乡土文化的内容,与乡土文化结合紧密的语文教学尚且如此,跟别提其它学科了。虽然在认知上觉得有必要,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却无法把乡土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去。3.2未能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融合、流于形式。乡村小学一般没有专门的关于乡土文化的教材,即便有,也多是本校的语文老师编写。在乡土文化教育的实施上,也只是偶发性行为,或者为了迎合上级的考察,或者是为了某一活动而临时组织。这样的乡土文化教育没有持系统性,也没有持续性。学生们也只是被动地参与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中来,虽然在某项评比上由于表现优秀而获奖,但是他们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真正内涵缺少领悟。由于没有与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乡土文化教育也只能是流于形式。3.3缺少乡土文化教材。小学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专注于对字、词、句、语法、阅读等专项技能的训练上,很少顾及乡土文化方面的内容。由于学校不够重视,乡土文化教材也严重缺失。即便有些学校偶尔开设乡土文化课,但是没有相关教材,乡土文化课无论是从授课计划还是授课内容上来看,都具有随意性。并且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上,从内容上来看,也是向城市文明倾斜的。关于乡村特色的课文所占比重很少。城市文明反映的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的意识形态,它与乡村文明有着显著的区别。小学语文教材中城市文明的强势挤压着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乡土文化只是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点缀而存在。并且由于很多地方都是应用全国统一的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乡土题材作品对于当地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因而失去了乡土文化的亲切性和鲜活的生命力。3.4缺少关于乡土文化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乡村教育是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的,从教材的选编到授课模式,到考评机制,都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的。但是国家的教育考核标准是以城市教育为基础的。乡村教育只能努力向城市标准看齐。从制度层面,乡土文化教育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不可能有相关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在乡土文化教学中的积极性。

4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的对策

4.1给教师更多自主权,探索教育主体多元化。乡土文化教学离不开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乡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乡土文化教育更多地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自发自觉的行为,但是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插入,更多地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存在的。学校应该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权,除了方法论意义上的乡土文化教学,更应该鼓励老师更多地注重文化内涵上的熏陶。在课程制定、教材选择、授课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乡土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能受自身文化结构的限制,欠缺乡土文化方面的素养,因此学校还应该积极探索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师毫无疑问是乡土文化教育主体,另外还应该积极把民间艺人、当地的相关文化专家、学者纳入到乡土文化教育的主体之中。家长、学生也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乡土文化的实践中来。4.2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特色,探讨乡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元化。首先要培育乡土文化教育浓厚的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动地渗入乡土文化方面的内容,不要拘泥于课本的限制,课本中的一切事物,大多都可以在身边找到它的原型。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用身边活生生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人物和事物。就像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村口的一棵柳树要比课本里的那棵柳树更鲜活,身边的先烈要比课本中的五壮士更有血有肉。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把学生领到户外田野,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这不但不妨碍课本知识的传授,相反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美丽的蝴蝶、鲜艳的花朵、清澈的小溪,学生们走进田野,实际观察,然后美丽、鲜艳、清澈便不再是单纯的表意形容词,它们会鲜活起来,从而具有了生命形态。通过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山水,形成旅游笔记,不仅使学生受到当地乡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对策,比如乡土文化教材的编写、乡土文化考评制度的建立、乡土文化资金方面的投入等等,这是更宏观层面的制度设定,本文就不再做出讨论。

5结语

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这构成了独特于城市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为乡村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把乡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中来,才能更好地践行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双柳.小学语文教材之忧:对乡土价值的遗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4):165-168.

[2]孙慧慧.农村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作者:李天芳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新荒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