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研究

时间:2022-01-02 10:59:04

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研究

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文本思考的角度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其进行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发散能力、创新能力,为其以后的自主阅读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叙事视角

在《周易•系辞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由于生活经验及所积累的知识不同,学生的阅读会显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点。阅读时,学生会认为是自己在与作者促膝而谈,通过作者的文字,学生会找到蛛丝马迹,感知世事,感悟生活,有时还会联系自己的经历,获得独特的感受,并且铭刻于心。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成功的。所以,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将个性化阅读重视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积累的知识,使其在思维及情感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曾经的功利化、整体划一的解读方式会逐渐被多元化的解读所替代。多元化阅读也叫个性化阅读,如何开展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出发理解文本,也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有层次地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几篇文章进行发散式的阅读,重点是唤醒学生的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

一、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文本,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作者在表达想法、抒发情感的时候,会根据所具有的素材进行创作思路的谋划,找到为文的表现形式。例如,有的作者可能积累了一些事件,并准备应用事件的叙述来阐述观点,所以文章更偏向于叙事;有的作者内心喷发出无数感想,并觉得“一切景语皆是情语”,所以文章更偏向于抒情。对有着这两种表现形式的文本,学生在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选择切入的角度进行阅读。对于叙事性的文章,有些学生会根据自己敏感的角度进行选择切入的角度,或从叙事视角切入,或从叙述内容切入。可以说,对切入点的选择透露着学生的个性。有些学生概括能力强,便从内容入手;有些学生办事高效,便从叙事时间入手。同理,抒情性文章也是如此。学生可顺从自己的兴趣,或选择从思想情感角度出发,或选择从表达技巧出发,这样其在阅读时可以抓到重点,快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以叙事视角切入的阅读为例。虽然作品是作者的写作产物,但有时作者并非文本的叙述者,叙述者是真实的作者的笔下之物,代替原作者进行叙事文本对话。所以叙事主体既是作者也是叙述者。可能一部作品仅仅对应着一个作者,但叙述者却不仅仅只有一个,它像是文本的多个“门眼”,读者常常会选择一个,也就是其中一个叙事视角进行文本的解读。叙事视角解读的不同,会使读者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关注点进行叙事角度的把握。例如,在阅读曹禺的《雷雨》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视角,有的选择繁漪进行解读,分析她的摧毁与被摧毁。作为被摧毁者,繁漪曾经也像周冲一样天真浪漫,但是后来周朴园一次醉酒说出一些陈年旧事,打破其心底的天真,紧接着就是周萍的欺骗,这父子两人将繁漪推向了“深渊”,使繁漪由被摧毁者变成了一个摧毁者。有的学生喜欢周冲,觉得他鲜活自如、充满正义感,由他最终的死去来挖掘作者的思想:“个人的反抗是会失败的,无论你是自私抑或无私,无论你是认识到现实的残酷,还是对现实抱有美好的憧憬”,并充分认识周冲这一人物在剧作中显现的作用:“周冲是作者放置在小说中的一个希望”。《雷雨》中涉及到众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值得单独提出来充当阅读文本的一个切入视角。

二、激发学生进行层次化的阅读,实现个性化阅读

为文如同绘画,先画远山还是先画近景,需要作者事先进行设计。换句话说,在进行文章创作之初,作者就要想好文章的层次,要逐一表现某一件事、某一情感、某一思想。这样一来,读者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可进行层次化的探究,像剥开“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文章的主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注意文章的层次,并根据其自身的阅读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或从文章的标题切入,或从文章的文眼切入,或从文本的行文思路切入对文本进行解读。当然这是从整体把握的角度而言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细读,或由关键字句的品味开始,或从文本留白的咂味入手。在每一层次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视角,进行深层次地阅读。在精读层面,有的学生会从文本充满暗示的关键字句入手。例如,有学生在阅读鲁迅的《祝福》时会从关键字句入手发掘文章内涵。当祥林嫂被婆婆家抓走后,鲁四爷说了三次充满意味的话:第一个是“可恶——然而”,其中“可恶”是表示对抢人行为的不满,认为这会损害鲁家的颜面,“然而”表现自己对抢人这件事的认可,这从侧面表现出鲁四爷的封建礼教思想,以及冷酷、伪善的丑陋嘴脸。有的学生则从文本的留白入手,赏味“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力量。例如,在阅读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时,学生从最后的那片叶子入手,引出贝尔曼,感受作者对伟大无私友情的讴歌。

三、激发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实现个性化阅读

阅读不能止于一个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对比阅读,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文本的拓展延伸,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对此,教师可将同时期的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使作者不同时期的思想及创作风格的差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能够感受该时期作者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且多个作品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学生所面对的阅读面较为广阔,更易打开其思路,使其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例如,在学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作者不同时期的词作进行对比阅读。经过对比,学生会体会出李煜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创作风格的不同之处。降宋之前其作品多表现宫廷生活及男欢女爱,而降宋之后则变为对亡国、世事变迁的感慨。阅读时,学生各抒己见,实现个性化阅读。阅读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阅读活动是通过个性化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思维、阅读习惯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作者:庄燕青 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