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有序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4 08:37:16

农村初中作文有序教学策略

古人比较敬畏自然,认为宇宙自然有一定的秩序,社会其他事物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秩序。由此,“先后之序”的文化观念便产生了。这种文化体现在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如《礼记》中所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仅“物”要遵守序列规则,“事”也要以始、终为原则展开;不仅“事”的展开要依据序列原则,“知识”的学习也要按照科学的序列方式进行。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一直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认知中。那么,从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说,写作是否也存在一个比较接近科学的序列呢?古人对此早就进行了探索,如《九章·惜诵》开篇的:“惜诵而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一句,强调人生向写作的过渡。再比如《左传》中关于孔子说文的一段记载:“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孔子进行“文—言—志”的排列,认为语言的书面化训练应该排在第一位。另外,在《论语·宪问》中,孔子阐述了外交辞令的创作过程,即:草创之、讨论之、修饰之、润色之。再有墨子提出写作积累的必要性:“言必有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些只言片语都展现了古人对写作“先后之序”的看法。我们可吸收可取之处,以素材积累、完成构思、草拟文稿、修改重构作为写作序列,进行现代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作文的有序教学。

一、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人所共知,无论进行何种体裁的写作,都需要大量的素材。素材积累是写作序列中的第一项,要实现有效的写作,首先必须以积累素材作为前提。对积累素材而言,整个活动中也有先后之序。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积累什么素材,怎样去积累,如何应用所积累的材料。对于积累何种素材,怎样积累这样的问题,教师必先使学生清楚材料的分类以及来源。张寿康在《现代文章学资料汇编》中转引汪馥泉对材料分类及材料来源的看法,即“从意义的层面来说,文章材料有景物、事实、情感、知识这四项。这四项材料的来源,最重要的是‘经验’和‘知识’两个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在知识经验中深藏文章材料的“万花筒”,实现对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就间接地拥有写作素材全部类别。而且经验和知识越丰富,写作素材的数量种类越丰富,它们呈正比性增长。当然,并不是说写作素材数量及种类丰富,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汪馥泉先生说:“经验每个人都有,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因为一些人对自己的经验不加以体察,所以不能述说。”因此,要使积累的材料发挥作用,教师便要引导学生对积累的材料进行体察、思索,将其化为写作时可应用的素材。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部分为例,怎样使议论言之有据呢?毋庸置疑,应该从积累素材出发充实论据。所以在写作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为写作做内容上的准备。由于所面对的是议论文体裁的写作,因此积累材料的种类应主要以事实材料为主,如时事新闻、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这些材料是议论文的事实论据,也是可写进文章中的内容材料。为了获得这些材料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现实中挖掘素材,还可以引导学生以知识的获得为途径搜集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然,没有哪一个事实材料是为哪一个观点天生存在的。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体察、思索,通过细心阅读,对热点话题和典型事例进行整理和归纳,将一些事实材料化为自己经验和知识的一部分。例如,在这次议论文练笔中,教师让学生以“诚信成就生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但关于诚信的事实材料数不胜数,如“季札挂剑”“李苦禅烧画”“桐叶封弟”“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等,但学生不能将所有的材料都“塞进”作文里,也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适合做“诚信成就生命”这一论点的论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体察思索并将它们分类整理。在这里,有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得及事实材料的体察整理,提取了能够用于写作中的反面素材,如“口惠不至祸及其身”的典故、“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等。由于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写作活动便值得期待。

二、指导学生完成构思

对于写作来说,构思阶段尤为重要,几乎决定写作任务是否顺利进行,文章的逻辑是否严整,文章内容是否详尽本意。所以,为了突出构思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诸多学者将行文看作是构思的结果。在他们看来,构思呈现了文章的框架思维,避免学生直接写作导致的审题不清、思维狭隘、思路混乱等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构思”作为有序教学的第二项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构思,能够审清题意,发散思维,整理思路,列出提纲,指导学生完成构思的过程也是有先后之序的,这正是写作有序教学的魅力所在。首先是审题。何为审题?就是弄清楚命题者的意图。题目一般比较简略,很容易看懂。那为什么还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呢?这大概由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出现了问题,或是对题意角度的筛选出现偏差。教师以“诚信成就生命”为题,对题目来说很简单,但还是有学生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仅从诚信这一个方面切入写作。这便是整体把握出现问题,对题意筛选出现问题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题意,并正确筛选角度。从题目来看,毋庸置疑是有关诚信与生命联系,诚信对生命的重要性的观点。所以,确定写作方向也必然要联系诚信与生命。其次是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就是写作的框架结构。以“诚信成就生命”这一写作任务为例,在审题的环节已经清楚是关于诚信与生命关系的写作。因此,学生需要从两方面切入,一是失信对生命的危害,一是守信对生命的成就。可以说,构思阶段发散思维的应用,更有助于学生接通各种思路的连接点更为全面地进行思考。第三是整理思路,它与发散思维相反,主要靠的是聚合思维。例如,为了明确中心论点,有学生思路发散,首先提到诚信对生命的成就,然后又提到失信对生命的危害,如果在此处戛然而止,所呈现的文章是不够完整的。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使用聚合思维升华观点,再次强调观点——诚信成就生命。为了保证写作过程的顺畅,学生最好是列出写作提纲,将写作构思诉诸纸端,更能够发现构思中的疏漏和缺陷。

三、指导学生有效作文

清代的刘大櫆在其《论文偶记》中谈到文章成型的过程:“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可以说,一篇文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与字、句、段的精心程度分不开的。所以,在指导学生完成构思后,教师还要从词句积累、造句练习、段落练习出发,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教师可围绕“诚信成就生命”这一题目,为学生找一些名言警句,或是东西方哲学家精辟的论述,还可以是一些成语、典故来充实学生的词句,增加文章文化、思想的含量。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造句的练习,尤其是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议论的表达练习,避免议论文写作中以叙代议、罗列事例、堆砌材料、有例无证等问题的出现。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段落练习,不仅要注意段落内部的完整、集中、流畅,还要重视段落与段落的顺承和呼应以及段落的有效推进。以上三点,是指导学生有效作文的有序过程,缺一不可。写作是一项活动,它有完整的过程,由积累素材到完成构思,再到有效作文,可以看出写作的梯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有序教学,通过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完成构思,再到学生完成写作,强化学生对写作循序渐进过程的理解,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当然,在学生写作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修改重构,避免整个写作过程的教学出现疏漏。

作者:程广文 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