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研究

时间:2022-07-31 08:52:11

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研究

摘要:景德镇地区近十年来在陶瓷艺术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它对于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陶瓷艺术也从传统的工艺向现代艺术转变,这种变化在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上风格显著,而更加深刻的可能是景德镇地区艺术思想的变化。

关键词:工艺;交流;形式;风格

景德镇在近十年来陶瓷艺术逐渐走向活跃,有些部门将国际间的交流逐渐形成一种常态化,如学术交流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该校专门成立了国际学院,接纳外来留学生,学校也广泛的联络国际陶艺家来景德镇从事创作、展览和讲座交流活动。并为丰富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开设了陶冶讲堂,邀请国际上知名的陶瓷艺术家来讲座。如:2016年11月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副主席TorbjørnKvasbø和美国著名陶艺家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BruceDehnert主讲的轨迹讲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主席JacquesKaufman(雅克考夫曼)于2016年11月7日讲述的从材料到空间讲座等等。陶冶讲堂还邀请了许多外籍华裔来陶瓷大学进行讲座,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代表周光真教授做了《开拓陶艺的理想之路》,再如执教于加拿大麦迪森学院视觉交流系的王育林教授、美籍华裔画家孟昌明教授等。这些艺术家了解中国艺术发展的状况,也在国外生活了一二十年,因此能够清晰的比较中外艺术的特点。这种类型的讲座一年当中仅陶瓷大学就有上十个之多,学院派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讲座在最前沿的位置接触了外来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家的创作。中外的陶瓷艺术文化交流在景德镇既有像陶瓷学院这种官方的,也有如陶溪川、乐天陶社、三宝国际陶艺村等民间的。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也作为一种国粹走向了世界,先后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希腊、美国等地进行展出。引进来、走出去的这些交流活动广泛的影响到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创作。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是一种有着近千年的工艺,它的传统艺术一直是值得景德镇人骄傲的地方,但是它作为一种工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又过于保守,在表现的内容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感。但是伴随着近十年来的交流活动,景德镇地区陶瓷艺术创作的风格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可能跟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外来学院派的创作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也成为风格变化的强大外在动力。这种变化使得景德镇出现了多种风格并存的现象。景德镇的主流陶瓷艺术,仍然是以传统为主。它的彩绘形式中规中矩,雕塑创作仍然是以传统题材为主。而这种传统的风格主要出现在老艺术家和民间的作坊里,老艺术家的风格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经形成,他们受传统的影响较重,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加之当时的对外交流也不是很多,并且有着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将传统艺术在延续的基础上,在传统艺术的范围内将表现形式最大化的个性化了。而民间作坊的学徒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采用师徒相承的形式延续传统艺术,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画种都严格的按照传统工艺的程序进行,同时对外来的事物有一定的排斥性,故而变化不大,当然他们的存在也是景德镇传统艺术的重要担当。

在景德镇活跃着一批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大多出生于70年代之后,没有经历过老一代人的上山下乡,也没有经历过,他们从出生、上学、考大学、研究生、工作便一切顺畅,在大学期间可能也接触到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来景德镇之前没有接触过陶瓷的艺术创作者,对工艺没有太深厚的情感,觉得陶瓷只不过是创作的一种材料,他们来景德镇之后迅速的剥离了陶瓷艺术传统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大量的交流活动中接触了很多的外来事物,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开放,他们可以把陶瓷作为纯表现形式的艺术,也可以把陶瓷作为纯概念艺术,在轻松的艺术表现中又具有时代的特点和个性化的风格特征。他们甚至有部分艺术创作者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回国后会将不同地域的陶瓷艺术创作方式带回景德镇,如日本的九谷烧、有田烧,也接触到日本的茶道文化,日本的陶瓷在粗犷的创作中注重细节的表达。再如美国有陶瓷艺术家将尼龙纤维掺在陶瓷材料中,防止泥土开裂,有了这种技术就可以模仿各种皮件。也有艺术家将水溶性金属盐在陶瓷中的应用,形成丝绸般的质感。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陶瓷艺术中未从接触到的,不仅仅对于我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创作者的思想。年轻的一代认为传承一种艺术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呈现一定的时代特点,而不是固守着传统的工艺,所以他们可以挑战工艺的极限;也可以将原本很严格的工艺进行混搭实验;还有的艺术家将陶瓷制作成单元素的符号,再通过其他的手法串联成自己想要的艺术;甚至有艺术家将景德镇的传统符号拿来进行批判性的对待,使得原本两种在景德镇历史上堪称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一定的违和感。而这种种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加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会沿着自己的惯性继续着自己的传统往前发展,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在其转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便作为一种国粹在世界的舞台上不断的出现,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在进入当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时就认为当时存在着中外交流,“当时陶院是个颇具国际色彩的陶瓷高等学府,有德、捷、波、越等外籍师生”。在当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也先后在巴拿马、前苏联、波兰等国家进行展出,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陶瓷文化,而正是这种交流致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开始思考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传统的工艺中走出来,才出现了何念祺创作的披纱少女和周国桢创作的芭蕾舞,但是这种良好的开端却因为社会时局的变化而中断了。

艺术的变化其内因肯定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它的变化则是缓慢的,在近十年来伴随着国内外的各类交流,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引进来、走出去,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形式了,我们不再是过去那种只有从画册中才能看到外国艺术家和艺术形式的时代了,我们能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陶瓷艺术创作,在这种外来艺术的刺激下,形成了传统与现当艺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的艺术表现形式。

作者:任东方 陈丽萍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