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考察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2 11:58:37

陶瓷考察报告

陶瓷考察报告篇1

陶瓷工艺学,研究的是陶艺创作中比较理性的理论知识,难免枯燥乏味并很抽象,所以老师带领我们去学校周边的陶瓷工厂去实地考察陶瓷的整个工作流程,这对于我们学好这门课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陶瓷工厂,但是工艺严谨的流程,分工的系统管理,技巧的精湛一样都没有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按照陶艺的工艺过程开始参观。首先是最原始的材料,那就是从山上经过挑选后稍做处理的石头,专业的说法是长石和石英。然后进一步处理使之成为很细腻的粉末,与水调和放进练泥机,最后形成我们熟悉的陶泥。接下来就是成型,有很多方法,我们参观的是模具成型,因为我们正在学这个因此不难理解,看着他们熟练的手法及出来的堪称完美的模具,我们都惊叹不已。接下来就是注浆,成批量的模具排成整齐的队伍,师傅熟练地往注浆口内倒入泥浆。在这个工厂,陶瓷的所有状态和如何产生的过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目了然,非常直观。修坯、贴花、浸釉、留底、准备入窑。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好像记流水账。

大家都看得很认真、都学到了很多,很积极地跟师傅们交流以便获得更多信息。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外出考察,感谢我的老师,感谢热心的师傅们。

陶瓷考察报告篇2

(二)运用财政杠杆撬动企业技术改造1.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在工业发展资金中设立80万元的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节能宣传和培训、节能示范项目补贴、节能新技术推广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支持陶瓷企业加大环保节能技术研发。2.财政激励引导升级。凡列入省市级重点节能示范项目的,免征其土地设施所涉及的县级行政收费,所形成的电力、天然气节约量,按照节约价值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列入国家、省、市节能示范项目的,帮助申请国债资金的补助和支持;对集中建设排污设施的,由县财政给予补助;对重点耗能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用于节能降耗项目改造的,由县财政给予3%的项目贷款贴息。米兰诺公司获省2008年第一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80万元,水工机械和汇丰陶瓷公司各获省2008年第一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10万元。3.搬迁关停强制节能。加大清理整顿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力度,公布淘汰企业名单及淘汰时限;落实节能环保搬迁补助资金,对列入关停、取缔名单的企业采取“五停”(停水、停电、停运、停贷、停气)等强制性措施,促进污染企业搬迁。规矩水泥环保搬迁已正式获省经委核准,7月30日已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6月底搬迁完毕。

(三)运用税收杠杆助推质量效益升级1.税收能源消耗挂钩制度。针对全县陶瓷行业均是中小企业且税务监控难的实际,由两税、统计等部门深入企业、气、电等能源供应部门调研,广泛收集企业产能、产值、总能源消耗等数据,测算出行业平均气、电、煤等单位能耗产值,结合行业实际分产品大类,将产品单位能耗作为税收的重要参考,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能耗。2.节能项目税收优惠制度。企业从事节能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年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前三年县级企业所得税全部返还,第四年至第六年企业所得税减半返还;企业购买并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节能设备,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缴纳税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3.节能研发税收抵扣制度。企业为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年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三大特点凸显节能减排成效

(一)走出了一条政府多种手段调控能耗的新路子1.节能降耗初见成效。2008年1—6月,全县130家模以上企业,总能耗76万吨标煤,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285吨标煤,较去年同期下降8.08%,节约标煤6.687万吨。2.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率先在四川省施行环保信誉考核制度和乐山市在建立乡镇环保办,企业环保信誉考核制度和约见谈话制度不断巩固,网格式环境监察不断扩展,新万兴公司投资566.55万元,治理喷雾干燥塔5座、压制生产线5条和磨边生产线5条,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911.2吨。2008年1—6月,全县削减二氧化硫1021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84.96%。3.生态环境初步改善。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成片造林5000亩,四旁植树35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0.6个百分点,全县城区环境质量好于二级天数占总天数的93%。2008年1—6月,全县财政投入140万元,撬动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3.5亿元投入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二)走出了一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新路子1.开展废料循环利用。建辉、新万兴等21家陶瓷企业建成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设施,抛光线日耗水从2000吨/条减为600吨/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1%;全部陶企废水沉淀物压滤干化后再次用作陶瓷生产坯料,减少原料消耗和废物排放;峨佳、峨顶水泥厂每天使用陶瓷废渣200—300吨,年产熟料水泥20—25万吨。2.实施工业窑炉节能。推广陶瓷窑炉一次烧成技术、窑炉内堂涂节能材料及加长燃气喷枪、改造风机和烧嘴脉冲助燃,威尼陶瓷改传统的二次烧成为一次快烧,年节约天然气达150万方以上,节能率达20%;明珠陶瓷改单层为双层燃气生产线,下层煅烧窑炉的热能直接作用于上层干燥窑炉,综合能耗下降20%,产能提高30%。3.实现余热余压利用。重点在陶瓷行业推广窑炉尾气余热复用喷雾塔技术和陶瓷辊道窑余热发电技术,东泰陶瓷厂利用蒸汽发电机余热发电,可满足企业自身50-70%的生产用电,年可发电250万度,度电成本仅为0.05元;米兰诺等企业利用窑炉尾气余热复用喷雾塔,可节省喷雾塔原煤或天然气耗用,尾气利用率达到30%,节能率达13%。4.推进机电系统节能。以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改造机械传动方式,采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和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5.推广能量系统优化。重点在陶瓷行业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提高能源系统效率。近两年,新中源、新万兴、米兰诺等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达7亿多元,科达陶瓷在省内陶企业中首家通过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西部瓷都陶瓷产区实现煤渣固体垃圾的零排放。

(三)走出了一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1.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3家企业进入了全国建陶行业销售收入30强,2家进入“四川省行业领先中小企业”200强。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改善。组建四川省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档红坯陶瓷共性技术研发取得初步成果,研发出“玉晶石”系列产品,利用钒钛矿渣生产有色仿古砖技术得到突破,企业新获专利授权3件,建辉公司被命名为四川省建设创新型培育企业。3.品牌战略实现突破。目前全县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2个和16个国家免检产品。新万兴年底将建成中国名牌产品,建辉、米兰诺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三、四位一体建立节能长效机制

(一)完善行政问责制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节能减排责任,对本行政辖区内节能减排考核结果实行四挂钩。1.跟政绩挂钩。将节能排污总量指标分值和经济增长的分值实行同等权重。2.跟职务任免挂钩。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被评为差和较差的不予提拔。3.跟评先评优挂钩。节能减排差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4.跟执行纪律挂钩。对监管失职、渎职、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造成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给予纪律处分。

(二)完善能效准入制1.制定目录。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及夹江县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及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快制订夹江县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能耗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节能篇(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3.能效标识。严格执行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对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产品的监督检查,积极推动节能产品质量认证。

(三)完善激励约束制1.奖励机制。坚持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新机制,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等关系节能减排成效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财政专项奖励资金与节能减排量挂钩办法,多节能减排,多奖励,并在气、电、运等要素配置及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先考虑。2.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节能降耗的政策调控,对不认真实施节能管理,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企业,在调峰错峰时将首先限制其用电,在生产要素配置、项目申报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方面不予支持,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相应处罚。

(四)完善监察督导制1.网络监察。重点抓好县乡两级自动监测联网建设,主要搞好重点节能减排企业、污水处理厂、主要饮用水源地、小集镇和工业集中区五个方面的在线监控设施建设。2.强化执法。建立以企业节能环保自查与执法人员现场监测检查和日常执法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节能环保监察制度,提高节能环保执法能力和水平。3.挂牌督办。坚持以查促改,对突出的节能减排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县发改、环保、工业、监察、统计等部门密切配合,限期解决。4.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严格节能降耗和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确保查处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5.能耗公示。每周通过电视台、西部瓷都网站等媒体公布一次主城区的空气质量预报,每季度向县“四大家”和县级各部门通报一次全县节能减排状况,每年底对节能减排“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摘要:夹江县巧用行政、财政和税收三大杠杆,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重点企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跟踪和管理,加大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建立GDP能耗公报制度,着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陶瓷考察报告篇3

2006年5月下旬,众多陶瓷专家受邀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官屯辽金瓷窑产品研讨。该窑址在今辽阳市东三十公里太子河南岸的江官屯,窑场很大,已被太子河水冲去不少。产品以白釉粗瓷为主,白釉黑花和黑釉瓷器较少,也烧少量的三彩器。该窑初建于辽,金代达全盛时期,元代渐衰至废,是一处烧造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烧瓷民窑。虽废弃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但窑址基本保存,而且面积大,文化层厚,瓷片堆积丰富,是当时东京辽阳府唯一的古窑址,对研究辽金时期陶瓷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辽阳地区很多辽、金墓葬出土瓷器多属于该窑产品,1988年官屯窑址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链接:据研究,辽代瓷窑约出现在辽太宗会同年间至辽世宗年间(938―950年)。制瓷工艺渊源于中原,与邢窑、定窑有密切关系,造型和纹饰吸收了中原的传统,又具有本民族的特点。从林东辽上京窑、南山窑、白音戈勒窑、赤峰缸瓦屯窑、辽阳官屯窑、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大同青瓷窑等处考古发掘结果看,辽瓷大体上可分为高温细胎白釉和黑釉瓷器,高温缸胎茶绿、黑、赭等杂色釉大型瓷器及低温三彩釉陶器三种。在烧造技术方面已有施用化妆土、覆烧法、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但烧窑所用的燃料为柴草,迄今尚未发现有用煤作燃料的辽瓷窑场。辽代陶瓷的造型和纹饰则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

2.《古玩世界》首届龙泉青瓷网友会成功召开

陶瓷考察报告篇4

溯源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是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

公元622年,内丘改隶邢州,邢窑由此得名。但邢窑白瓷的烧制并不始于此时,而是开始于此前的隋朝。强盛的唐朝为邢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继承的基础上,历经改革和创新,邢窑发展成为唐代著名的制瓷窑场。

唐开元时,邢窑和越窑一青一白并驾齐驱。陆羽《茶经》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唐《地理志》说,“邢州巨鹿郡土质瓷器,越州会稽郡土质瓷器。”诗人皮日休诗说,“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园似月魂落,轻如云魄起。”

到天宝年间,邢瓷已作为地方贡品,大量运往彼时的京城长安。唐李肇的《国史补》说,“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据介绍,唐代邢瓷精品的主要特征是“白如雪”,器形主要有平底碗、玉璧底碗、执壶、杯、瓶等。唐代邢窑还烧制青釉器、黑釉器和褐黄釉器等。

唐人著作的《乐府杂录》里,还讲述了可以印证邢瓷质佳的故事,说当时音乐家郭道源“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

中唐后期,邢瓷已远销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埃及和日本等国家,此时,邢瓷达到颠峰。

晚唐,邢瓷细白瓷日渐式微,造型单调、朴素、保守的特点也日渐明显。延及北宋,邢瓷在世已默默无闻,取而代之的是定窑。在随后的千年之间,邢瓷湮没于历史的千山万壑,成古,成谜。

破谜

唐代邢窑遗址在哪里?这成了近代古陶瓷史学研究的“斯芬克斯”之谜。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陶瓷考古界的权威和史学界专家到河北内丘实地考察, 虽有史书记载,然而言之凿凿的邢窑遗址,始终未被发现,确认。

未获得可靠的实物标本,邢瓷的造型、胎质、釉色以及烧成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特点,就得不到准确解答,相应的鉴定和研究更无法展开。

让许多行外人想不到,也让许多行内人耿耿于怀的是,破解这个课题之谜,文物考古部门没有夺得头筹,倒让河北临城组建的一个邢瓷研制小组抢了先。

“1980年以前,我们对有关史书记载的邢窑与邢瓷,仍一无所获。”张志忠说,当时许多人把寻获邢瓷实物的目光放在了内邱,谁都没有想到邢瓷会出现在临城。

张志忠,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并记述了邢窑发掘、研究的每一步。1980年初,临城县二轻局成立了“邢瓷恢复研制小组”。当时,张志忠所在的陶瓷厂也参与其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该小组在临城境内共查出包括祁村、岗头、西双井等在内的邢瓷窑址18处。1981年春天,张志忠首次与专家一起参加临城县祁村唐代邢窑遗址的挖掘。扒开1.5米厚的黄土,发现了60公分厚的瓷片堆积层,“瓣口瓣腹瓣足盏”、“平沿弧腹圆足托”、“短颈短流鼓腹执壶”、“提梁刻花马蹬壶”、“唇沿浅腹玉壁底碗”等深埋在地下一千年前的一件件器物标本展现出瑰丽 “容颜”。

“唐代时临城属于赵州,与属于邢州的内丘相邻。在历史上,临城南部一些村庄,比如瓷窑沟,有时划属两县。”张志中介绍,另外临城的瓷土藏量巨大,顺太行山东麓南北50华里都有分布,“这些无疑都是邢瓷的信证。”

1981年4月25日至27日,邢台地区科委、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在临城县召开了由中央、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和新闻部门参加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与会专家首先考察了瓷窑遗址,对出土器物进行了鉴定。大家一致认为,临城发现的瓷窑遗址,应是“唐代邢窑”或者说是“邢窑的一部分”,“至少也是邢窑的正统或亲支近派”。同年5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向海内外播发了《临城探寻到新的唐代瓷器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就是著名的唐代邢瓷》、《“邢窑之谜”的解开》等报道,将我国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公布于世。

1984年夏至1985年夏,内丘县先后发现邢窑遗址20余处。1987年至1990年,以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主组成的邢窑考古队开始进入内丘、临城工作,对所有已发现的窑址进行逐一调查核实,确定邢窑窑址21处。到2011年,确认邢窑遗址26处。特别是2003年5月至8月,河北省文研所对内丘县步行街建设施工工地所涉及的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一些唐代的细白瓷碗、盒、罐类的器物底部或盖子上,刻有“盈”、“官”、“翰林”字款,为各地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相应款识的白瓷找到了窑口。特别是出土的十余件“官”字款器物,改变了古陶瓷学界一直以来认为是定窑特有款识的观点,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

重生

在临城县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普利寺塔的一侧,便是邢州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院内摆满了一排排制好的坯,瓶、壶、罐、坛,虽然还没上釉,却已显出它的古朴典雅之美。

拉坯机旋转着,只见一团白色的胎泥在他的手中一会儿工夫便变出圆圆的瓶身,细细的瓶颈,圆润的瓶嘴,一个梅瓶便成型了。张志忠说:“别看拉坯才十分钟,我可是练了三十年的功!”张志忠,这位临城县土生土长的白瓷研究专家。十几岁时,他就参加了瓷器制作的工作。自从参加了邢瓷研制小组,他就与白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邢白瓷这一古老的制作工艺才在临城县保留下来。

1981年4月,在临城召开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上,一位北京的陶瓷专家说:“不解决拉坯技术,恢复邢瓷只是一句空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志忠。

北方拉坯工艺几近失传,于是张志忠慕名去了景德镇,他花2角钱买了一张参观古窑瓷厂的门票,在那里看到了拉坯的老师傅,可一打听让他傻了眼,这技术不外传。

几经曲折,他拜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退休的70多岁的拉坯大师程光逵为师,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用别人剩下的泥跟师傅学艺。仅练了六个月,他已初步掌握了拉小件坯的技术,1985年2月,由于研究组实验任务告急,让他回来担任工艺组组长,为不影响整个研究组的进度,他遗憾地告别师傅,回到临城。在做大件拉坯时又遇到了难题,师傅不顾年老,从景德镇赶往临城,手把手教他,使他逐步掌握了大件拉坯的技术。

尽管他掌握了拉坯技术,但没有好的原料烧制白瓷也是“无米之炊”。

要烧好的白瓷,需用“红砂石”作主料。为了找到“红砂石”,他与技术组的人员背着铁锹历时两个月之久,踏遍了临城西部的山山水水,终于在石城、牟村、祁村煤矿等地找到了钾长石、石英、粘土、红砂石和天然优质釉土。这为白瓷烧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仿制邢窑白瓷需要标本,于是张志忠与邢窑研究组的成员一起对西北、华东五省进行了41天的考察。

在陕西省博物馆,他们见到了一只典型的邢白瓷盖罐,在扬州和镇江博物馆他们见到了不少邢瓷样品,那外形端庄大方的白瓷盂,那胎白质坚釉色光润透明的花口钵,令他们大开眼界。

1986年底,经过上百次试验,他们完成了18件典型器物的仿制,烧成细白瓷“玉璧底碗”、“刻花皮囊壶”、“多足盂”等300多件。该项目于1987年1月15日在石家庄举行的“邢瓷恢复研究鉴定会”上顺利通过省部级鉴定。

1988年至1989年,张志忠经反复实验又仿制出梅瓶、净瓶、执壶、三系盘口瓶等十几个品种,并多次出口到日本等地。

2010年9月,张志忠烧制的作品“白釉长颈瓶”,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铜奖。之后,他的作品又先后十几次摘金夺银。

陶瓷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文化创意;陶瓷产业;影响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陶瓷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展衍生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指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近代以前,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在陶瓷制作方面一直落后于中国,主要原因在于对窑温的掌握与资源的发掘。直至十六世纪,中国的陶瓷技术传人欧洲,但这些技术均属于世代相传的口诀及经验,其中的科学理论在欧洲历经五十余年才得以现世。自此,欧洲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揭开了陶瓷神秘的面纱,从而进行机械化大生产,适应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水平,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但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固有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的产业结构,欧洲率先开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局面。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困境

早在我国的汉代时期景德镇就已经开始烧造陶瓷,宋元时期发展到顶峰。陶瓷已经成为景德镇的标志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如传媒与服务业,日用陶瓷设计青年才俊匮乏,设计资源紧缺。并且由于产业模式片面化,少有综合性的产业结构链,以往通过主要是为发达国家代工生产来取得盈利,回报低廉。而陶瓷作为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如果仅仅满足于大批量生产低廉粗制陶瓷或者代加工,只能获取低利润,并且危害到生产环境。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一些高端瓷器品牌,仅仅只是将这里作为代加工基地,向外贴牌高价出售。而本土的瓷器又面临着受众面窄、传播方式狭隘、资金短缺、设计不够新颖、产权意识不强、相关服务业不足的局面,这些都是需要变革的。

三、文化创意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影响

景德镇拥有多种适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它拥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资源,千年积累的技术经验等等。目前,景德陶瓷产业的发展正面直面挑战与考验,转变是陶瓷产业获得新生的契机。面对诸多问题,如原料及土地资源枯竭、劳动力分配不均、节能减排压力大、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等。拯救景德镇现代陶瓷产业的有力途径,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建立与发展。通过领导市场走高端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提升产品的“设计”与“文化”,确保传统的陶瓷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对当前景德镇日益严峻的生态变化与资源稀缺,原有的生产销售方式和经济产业结构需要重新整合与改革创新,从“MADE IN CHINA”转向“DESIGN IN CHINA”,这是根本出路。设计上的专利不代表是材料上的专利,要强化产权意识,“工艺专利化”。制定发展生态陶瓷、高端产品的目标,以景德镇自身的资源优势为辅助,配合并重新规划陶瓷产业,以此为先导,以多重集群化,即集中产业结构、集中优质设计模式、集中生产和销售,争取以最少的资源损耗、最低的耗能达到高额利润的目的。这不是产业规模的竞争,也不是短期的 GDP 竞争,而是产业内涵的竞争,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品牌的竞争。未来的消费群体是中产阶级,将设计的器皿体系化,有针对性的设计,要牢牢把握消费的主题市场。

要消除文化与产业的内在矛盾,达到统一战略模式,一个城市的发展决不只能仅仅依靠一种资源。同时,要防止发达国家及地区的高污染陶瓷企业向景德镇渗透、转嫁生态危机,以及外国政府反倾销策略之类的商业报复。进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与规划过程中,应当谨慎选材并实地考察,合理利用特有的文化资源禀赋,考虑地域、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避免大刀阔斧的改建与乱砍乱拆。建立一个产业园区独有的文化与品牌,体现其特色、人文价值与品位。通过学习邻国的“高雅”文化与和流行艺术,如日、韩等国近年来推出的主流文化等等,思考如何将景德镇的现代陶瓷产业转型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有必要的。通过文化理念的阐释与倾销,学习并加以利用各国、各地的文化精髓,融合到陶瓷产业中,这样才能在目前这个消费文化型的社会中得以立足。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技术支持与创新稳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正需要通过借鉴“产官学”结合的模式来发展自身领域。

中国在世界上的标志性象征之一为陶瓷,而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则可称之为是中国陶瓷界中的标志性象征之一。而今机遇与挑战并存,景德镇现代陶瓷产业只有通过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道路,才能从竞争日益激烈的陶瓷产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更登上世界的舞台,为景德镇的现代陶瓷产业、为中国陶瓷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陈雨前,江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佛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98-198

[2]何炳钦,郑欲晓.走向绿色――现代陶瓷产品设计的生态观[硕士论文].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陶瓷考察报告篇6

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风雨中,我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寒假,我毅然选择了去当地的工厂实践。德化因陶瓷而闻名,德化乃中国瓷都之乡,身为德化人都知道,进瓷厂打工是最普遍的选择。

当然陶瓷的生产工艺也是很复杂的,做样品模具,倒坏,修坏,素烧,素选,彩绘,施釉,贴花,釉烧,釉选,包装等等,繁杂的流程也为我的实践内容带来多方面的选择。

本次实践,哥选择了与我的专业-机械制图比较相关的一个项目-陶瓷彩绘。陶瓷彩绘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样品,按照要求,在瓷上的墨印上上彩,这个最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制图能力。

对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本次实践时间2012年1月9日至1月17日,天天下雨,天寒地冻最能描述当时的天气。在这样的环境,我读过了这个寒假。1月9日,寒假第一天,也就是哥实践第一天,早早的,早早的,哥离开了被窝,来到了大盛陶瓷有限公司,管理者安排了我的任务,我的分组及我的同组员工,实践算真正开始了。

我们的任务是分关卡完成的,一个接一个,只要第一个人怠慢,后面2个人就不能完成工作。我的2个组员都是在有几年的经验的,速度那个叫快啊!刚开始我一直来不及,还把很多任务给他们帮忙,后来我熟能生巧,跟组员保同步了。在此实践我懂得卖油翁真的没什么高人之处,唯手熟而罢了,有些人做事很快,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只是他见得比别人多,实践得比别人多,把一件事重复的做,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不是吗?

管理者之所以能成为管理者,不仅是他有能调动他人的能力,还需要有多年的工作能力,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所谓的有经验不就是经常实践,达到熟能生巧吗?但是我为了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对于实践,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我觉得我们不能被这点苦难所吓倒。每天早上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工作,冬天的早晨时寒冷的,天寒地冻最能描述当时的天气。在这样的环境,我读过了这个寒假。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一家超市,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对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

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学习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多也在于从实践中去学习,所以这一周的认识实习让我们格外的兴奋,我们有机会亲自去工厂考察那些陶瓷生产过程了,也可以去领略景德镇精美的陶瓷工艺了,在学校里难有机会出去参观,所以这一次实习我们都十分的期待。这星期实习了,实习周,去了一些地方参观,对陶瓷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以及对陶瓷的生产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触颇深,感觉到精美的陶瓷是由先进的工艺做出来的,以及看到陶瓷工作者的精湛工艺,感觉到了陶瓷文化的精美。

4月6号:上午:cc老师在主教向我们介绍了认识实习的目的,内容,以及实习的注意事项,并向我们提出实习的要求和建议,让我们对实习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去的是雕塑瓷厂,这个厂主要是以生产艺术瓷为主,雕塑瓷厂成立于1956年,是专门从事雕塑瓷生产的陶瓷工业企业,雕塑瓷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三A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并被轻工总会、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确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基地,成为到访的中外政要和来景旅游的游客必去的地方,所以这次去这里也可以当做一次对当代雕塑瓷的欣赏。下午我们早早地就来到了雕塑瓷厂,和着春天美丽的阳光我们开始了对瓷厂的参观,参观前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雕塑瓷厂的大致情况,并说明这里主要是生产艺术瓷的地方,尤其是雕塑瓷很有特色。走入瓷厂里面,真感觉有一种复古的感觉,古色古香的陶瓷和建筑,让人有一种和古瓷交流的想法,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一边认真欣赏陶瓷的美,仿佛就置身于陶瓷的世界了,在陶瓷店里我们惊叹于陶瓷的美,每一件陶瓷都想拿起来看看,同学对陶瓷的兴趣也很大,都很认真地在看,看到一位陶瓷工作者正在作画,我们都很好奇,原来陶瓷上的画是这样做出来的呀。我们又来到一些陶瓷作坊,看看陶瓷的生产过程。今天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大型瓷器的生产走进陶瓷作坊,看到是一片忙碌的场景,工人师傅正忙着他们手头那一道工艺,看到工人正在给瓷胚做画,还有的正在给瓷胚上料,询问得知原来那是釉下彩,需要上釉烧制才行,有青花瓶,清明上河图,精美的工艺品就诞生在他们的手下,看到一排的水泥模具,询问师傅才知那是用来做瓷胚的,利用是热胀冷缩原理,大型瓷器的制作还是比较精细的。通过对艺术瓷的参观,我对陶瓷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再精美的艺术品也离不开人们的劳动和智慧。

4月7号:今天我们去的是xx瓷厂,早上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坐了一小时的车才到。xx瓷厂主要是生产日用瓷为主,景德镇xx瓷厂是生产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玲珑瓷的专业厂家。青花玲珑瓷是青花装饰工艺与玲珑工艺巧妙结合的产物,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外国人称为嵌玻璃的瓷器。青花玲珑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倍受西方人喜爱。在1986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在这个厂我们依稀可以看见以前的生产陶瓷的环境,一条流水线的生产过程,让我们印象深刻,即从原料到成品的一条龙作业,制作时,艺人需先用小刀在泥坯上细心地刻出各式各样的镂孔,再填入玲珑釉料和配上青花纹饰,然后入窑焙烧。整个过程十分有序,每个工人都认真做好自己的那一道工序,就这样精美的青花玲珑瓷生产出来了。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大致知道了陶瓷的生产过程,同时对釉有了初步认识,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釉是陶瓷烧成后先上一层釉再上面上彩或画画写字,然后再上釉,这种作法较少.釉下彩是在烧好的毛坯上作画写字,然后上釉.釉上彩是在烧好的毛坯上,上釉后在釉上作画写字既成.这也是收获吧。在这里我看到都是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既认真又熟练,从瓷胚到贴画上釉,都是那么有序,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还帮工人做了几个瓷胚,还蛮有趣的,精美的青花玲珑就这样做出来了瓷,我感觉到无论多么美丽的陶瓷都需要人们的劳动和智慧,我们也参观了隧道窑,是烧制陶瓷用的。随后周老师还带我们去参观了隧道窑,那些瓷胚都需通过它的烧制才能变成精美的陶瓷,在老师讲解下我们对它有了有了初不步了解,我们的专业热工就与窑炉有关,它是制作陶瓷最重要的设备,也包含很多的高科技,所以我们也对窑炉也多了一份关注,通过对xx瓷厂的参观,我感觉到原来日用瓷也可以制作的如此漂亮。

4月8号:今天我们要去的是鹏飞瓷厂,它主要是生产建筑瓷的,鹏飞建陶是一家专业生产建筑陶瓷,是真真正正的景德镇地专,参观这里对我们了解建筑用瓷有很大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也是生产一条龙,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几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生产出的瓷砖也是美极了,在鹏飞建陶我才见识了什么叫机械化生产,从原料提纯到瓷砖的烧制上色冷却和包装都是一条龙生产,每个工人都负责好自己的那一道工序,大大工厂里听到就是机器运转的隆隆的声音,工人师傅还向我们介绍这种瓷砖的特点性能以及市场售价。

我感觉到建筑陶瓷也有很多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去了解学习。另外我们还在陶瓷大世界进行了市场调查,这里陶瓷种类繁多,数量也多,可以说是陶瓷交易的中心,看得我们都眼花缭乱,大量的瓷具,瓷壶,花瓶,吊饰都让我们爱不释手。一对釉下彩的光音瓶可以卖到七八百元,一只青花瓷的杯子也可以卖到二十元左右,总体来说陶瓷的利润还是比较高的,不同种类的陶瓷价格也不一样,很多的人都在这里选购陶瓷,在这里我真感觉到了陶瓷文化的美。我们还参观了其他瓷的生产。最后在参观完了之后,周老师跟我们进行了总结,说陶瓷的生产是一项细活,这其中有很多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去了解学习,可能现在我们对陶瓷工业还存在一些疑问,通过以后的专业学习,一些疑问就可以解决了,对陶瓷行业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深。

通过这几天的认识实习,我对陶瓷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陶瓷的朦胧的认识变清晰了许多,也体会到了景德镇几千年陶瓷文化的魅力。

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三

炎炎夏日,漫漫暑期,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怎样安排这些时间才能使我的暑假过得最有意义呢?这是我在学校是就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因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理论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的正确与否也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并且,一切脱离实践的 理论都是空洞的,是毫无价值的。再者,现在的招聘单位,在关注学生的在校成绩极其表现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他的交际能力。在现阶段里,我们需要学校提供给我们成长的环境,但是,我们也必须逐步地接触社会,以便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为此,今年暑假我决定南下广东,到工厂的生产车间里去开展我的实践活动。选择广东,我看重的是他的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带,优越的海路交通,使之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外各大投资家们的乐园,加之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广东地区边成为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这里有全国最先进的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同时,随着近年来南下打工人数不断增多,工厂说需要的劳动力便有了保障。

我这次我实践的地点是位于东莞市桥头镇岗头工业区内的益阳陶瓷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有着十几年办厂经验的陶瓷公司。公司以生产全瓷系列和半瓷系列为主,生产的产品大到体积约为2500立方厘米左右的汤锅,小到体积只有10立方厘米左右的调味罐,产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公司生产的产品大多以售往国外为主,远销欧美等地。

我是7月11号报到的,并于次日正式上班。上班的第一天,厂委领导干部就带着我们在各个车间部门转了一下以了解厂里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也对厂里的生产流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像一般的陶瓷厂一样,我们厂里的生产部门大致有:制模部、注浆部、整修部、窑部、釉检部、包装部。厂里的生产工艺流程大体上可分为:整修、素烧、烧检、彩绘、喷釉、上釉、釉检、包装,各个工艺流程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联,各个生产车间布局也是按照工艺流程设计的,呈U型分布,这样的布局极简单又合理,每个生产部门设部门主管一名,统一调配生产;设带线干部若干,以便监督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

陶瓷生产看似简单,可若是将三次具体到各个生产环节上,那需要注意的问题可就数不胜数了,下面我就以我所在的部门上釉组来细说我对这一环节的了解。

据我所观察,陶瓷的生产关键环节在于两个部位上:一个是釉烧,这个环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成色;另外一个是则是上釉,这一环节对产品的外观形象能否符合要求具有决定性作用。上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釉的种类不仅繁多,釉水的浓度还得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浓度标准,所以,我们厂对于釉水的管理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产品在上釉的时候,大多是人工操作。操作人员借助一定的上釉工具,同一生产线上的人员相互配合,从而完成上釉这一工艺环节。给产品上釉一般按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吹灰、(喷水)、上釉 、(洗水)、刮底、擦底(其中喷水这一步骤大都只用于需要上有颜色的釉的产品时)在上釉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上釉人员首先得按照相关的浓度标准,将特定的产品所需要的釉水先进行过滤处理,之后加水稀释调配好釉水浓度,从而保证产品釉烧之后的外观形状能够符合要求,接下来吹灰人员要把产品表面的灰尘等杂物吹尽,以免影响上釉的效果,上釉人员根据产品的形状大小,再借助适当的工具,一般是铁架、吸盘、木棒、铁棒、尖针等,以保证上釉的最佳效果,刚上好釉的产品还需要进行擦底操作,这一操作是将产品不需要上到釉的部位(大多是产品的底部)的釉通过擦釉机、海绵等工具擦去。经过层层操作加工之后的产品就可以装车入库等待入窑短时、煅烧。上釉时也有不良的产品需要处理。产品的不良一般可分为来料不良与人为不良两种,来料不良的产品需将产品退回相关部门,经过返工处理后方可送回上釉组上釉;认为不良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釉过程中人为将产品损坏的,这种不良情况将追究相关操作人的责任,另一种是在产品与釉水接触过程中没有上釉合格的产品这种产品要进行产品归类清洗处理,干燥之后的产品可以再次上釉,并且对于清洗出来的釉,可适当的进行回收利用。

在上釉组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对上釉的实际操作及其特点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一下就是我的分析:

1、上釉操作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操作过程。连续性较高,每一个操作人员都必须认真负责地完成上釉操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不良,因此,若要减少产品的不良,必须规范操作过程。同时全面提升的员工的技能与素质,从而实现高效率、零不良的生产,创造更大的效益。

2、上釉操作基本上是人工操作,机械化水平较低,谈不上有什么自动操作。然而陶瓷又是我国的传统工业,无论是内需还是对外出口,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因此,陶瓷生产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的观念认为人工的上釉过程难以被机械自动化取代,所以使企业很容易忽视技术过程中的创新。由此可见,若是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这一方面进行相关的投入,鼓励技术、设备创新,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釉料的投入在产品的生产投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釉料进行专业话管理,合理的使用釉料,适当的配制和提取釉水,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所以在上釉生产前,对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釉水所需要的釉水量进行一个科学的估计,这将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特定是产品,设计合适的上釉工具、装釉容器,合理的上釉。

陶瓷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惠州窑;西村窑;潮州窑;陶瓷生产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0-0036-04

惠州地区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界在惠州博罗县就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梅花墩窑址①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银岗窑址,②两者都属于原始龙窑,而且是中国比较早的龙窑。北宋时期,惠州东平的惠州窑是广东名窑,与广州西村窑及潮州笔架山窑并称为“广东三大民窑”。

一、惠州窑的命名

惠州窑是广东著名的北宋窑址,发现于1976年,同年进行发掘清理,翌年发表了发掘简报。③当时窑址所在地为惠州市郊区公社东平大队窑头山,现属惠城区桥东办事处东平村。它由三处堆满瓷片的废窑构成“品”字形的山岗,当地群众习称“窑头山”。山高8.4~8.8米,范围600×700米。惠州窑建筑在窑具和碎瓷废品堆积层之上。根据发掘简报,窑址明显可以分为两大期:一期为建窑之前的废弃堆积,即第六层;二期是残窑床所在的地层,即第四层。但从简报文字看,所发掘的都是二期堆积,一期的即更早的堆积尚未发掘。由此可见,惠州窑很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惠州窑,首先须解决名称问题。惠州窑的命名目前尚未统一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大典》称之为惠州窑;④而因该窑所在地的小地名叫窑头山,发掘者在其有关论著中将其称为窑头山窑;⑤其他学者及惠州文博界则称其为东平窑。

我们知道,史前考古对遗址的命名都是以小地名命名的,如龙山文化以山东龙山镇命名、仰韶文化以河南渑池仰韶村命名等,但就瓷窑的命名而言,则范围要更大。唐代习惯以窑址所在州来命名,如耀州窑、磁州窑等,或者略去“州”字。现代陶瓷专家对于考古发现的窑址,习惯以县域来命名,比如广东省就有梅县窑、新会窑、海康窑等。《中国古陶瓷图典》列出的21个广东窑址,除西村窑、石湾窑外,都是以县域命名。西村窑和石湾窑由于其在对外贸易或同行业中的地位,自从命名后在国内外已经被普遍接受,并且深入学者心中,已经成了定名,当然不必再更改。而对于发现于惠州窑头山的宋窑,我们赞同《中国古陶瓷大典》的命名,主张将以东平窑为代表的窑群定名为惠州窑,对于东平窑本身,既可从大的方面称为惠州窑,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具体称为东平窑。

二、惠州窑的年代

从文化堆积看,惠州窑本身至少可以分为两期,已经发掘的也即目前所见到的资料属于第二期。窑炉本身的地层关系是叠压唐墓而被窖藏铜钱的灰坑所打破,它的年代关系则是晚于唐代而早于灰坑(窖藏坑)。窖藏坑所出铜钱,最晚的是南宋初年高宗建炎通宝,这是窖藏坑的年代上限;惠州窑产品中有北宋初年的凸唇碗。根据层位关系和产品特色,惠州窑生产的时间(含一期)约从北宋初年至元丰年间,估计使用时间约为120年左右。

广东另两大民窑与惠州窑的存在时间基本相同。潮州窑(以5号窑为代表)在唐代已开始生产,其废弃年代在北宋神宗元丰至徽宗建中靖国年间(1078~1101),使用年限可能在三个窑中是最长的。西村窑的年代也定在北宋年间,估计使用时间为150年左右。

三、惠州窑的烧造技术与产量

春秋时期,惠州地区已拥有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龙窑技术。龙窑是利用南方丘陵地带山麓斜坡之地而建筑的长条形陶瓷窑炉,产生并广泛使用于南方,北方不见。它的最大特点是窑身长,犹如一根放倒的烟囱,窑火从低处的燃烧室贯通到窑尾,然后通过烟室、烟囱排出窑外。这种由窑身的自然倾斜而产生的抽力,在窑腔中很容易产生副压(抽力)作用,把火焰一级一级引向高处。龙窑适合烧造青瓷,适当地控制窑炉的进风量,使窑炉内形成半缺氧状态,形成还氧焰,胎质和釉质中的氧化铁就会还原成青色。这样长的窑身,要把燃烧室燃起的火焰延伸到窑尾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晋时期就创造了对窑炉每隔1米左右设一投柴孔、分节烧成的办法,解决了窑炉中段燃料追加问题。因为这个改进,到宋代就出现了逾百米的窑炉。⑥

宋代,在龙窑中分化出新的窑种,阶级窑为其中一种,熊海堂先生称为“平焰式龙窑Ⅱc型”。⑦这种阶级窑,首见于潮州窑和惠州窑。如惠州窑,窑壁粘附一层很厚的墨绿色玻璃(窑汗),说明窑炉结构性能良好,其建窑技术和烧窑技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窑温亦可达1300°。过去多认为阶级窑出现于明代以后,⑧自从发现惠州窑和潮州窑后,才突破了学术界的这一认识。

惠州窑、西村窑和潮州窑虽然都是龙窑,但长度、坡度略有不同。惠州窑火膛、前后段窑床、后壁和焰道发掘前已毁,仅存残长4.69米的中段窑身,根据发掘者推算,窑身原长约32米,坡度17°;广州西村窑残长36.8米,坡度约13°;潮州窑共清理6座,残长30~65.5米不等,坡度14~19°。⑨

惠州窑和潮州窑都为阶级窑,是平焰式龙窑与半倒焰马蹄窑结合而成的新的亚型。至于西村窑是否为阶级窑,从报告文字无从判断。三个窑址都发现匣钵、匣钵盖、渣饼、垫环、试片和压锤等窑具,说明其技术水平大致相当。

广东唐宋陶瓷入窑装烧方法,有叠烧、覆烧、正烧三种。叠烧、覆烧不用匣钵。叠烧省工时,但因同类器型(如碗、碟)逐个层叠,易产生粘连现象,废品中曾见到20多个粘连在一起的,废品率较高,如北宋的廉江、遂溪、南海等窑口。覆烧也称反烧,仅见碗、碟两种器型,其器身与器足均满釉,只有口沿露胎(芒口)。广东目前只发现阳江石湾窑和梅县瑶上窑采用这种装烧方法。

惠州窑在北宋已熟练使用匣钵装烧技术。匣钵解决了叠烧的粘连问题,提高了成品率、产量与质量。匣钵叠堆的功能使龙窑窑身提高,窑门的开设成为可能,窑工能在高敞窑腔内直腰操作,并从窑侧的门洞出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更有利于建立量产体制,使瓷器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惠州窑使用匣钵正烧的器物,如碗、盘、碟、罐、瓶等,器内外壁均满釉,足部露胎,烧造时将器物逐个放进匣钵中,器底用渣饼或垫环承垫,作为避粘的介质;匣钵分层堆放,最高的匣钵则加上盖,所以烧出的瓷器釉面纯净,釉色晶莹。

惠州窑还熟练地使用试片。试片又叫“测温标”或“火照”,一般为三角形,是利用施釉后的废碗坯胎切成,顶端中间镂圆孔,一个窑用二三十个不等的试片插在装满细沙的匣钵里,放在接着火膛的窑床前,烧窑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用长铁钩钩出,观察窑温和瓷化程度,以便掌握升温、保温或止火。试片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人们已经掌握大规模的科学烧瓷技术。

惠州窑所在的窑头山有呈“品”字形的三处窑址。根据曾广亿先生《广东古陶瓷窑炉及有关问题初探》一文推测,当时广东陶瓷窑炉的生产达到了每座每次烧成5万件的水平。据此推算,惠州窑的三条窑一次可生产15万件,如一年出10次窑,产量就达到150万件。

四、惠州窑区别于西村窑和潮州窑的产品特色

惠州窑出土瓷器全部采用轮制或兼手制,器型规整,厚薄均匀。瓷器上釉技术主要采用荡釉、醮釉兼用的方法。

(一)器类

惠州窑的器类有碗、碟、盏、壶、盅、罐、杯、瓶、炉、器盖、瓷枕、弹丸、吹雀、小葫芦、瓷狗模型、雕塑类残件,窑具有匣钵、匣钵盖、渣饼、垫环、擂钵擂杵等。

西村窑的器类有碗、盏、碟、洗、盆、盂、杯、执壶、小瓶、腰鼓、小执壶、凤头壶、军持、小罐、小口罐、四耳罐、盒、器盖、水盂、唾壶、注子、净瓶、灯、带托灯、灯盏、烛台、炉、雀食、埙狗、人骑马、弹丸、臼、纺轮、辗轮、权、漏斗、研钵、擂钵、研杵等。其中碗占的数量最大,盆其次,茶盏与执壶数量也较多。西村窑产品多样而繁杂。

潮州窑瓷器的器类有碗、盘、杯、壶、瓶、炉、罐、盆、灯、粉盒、砚、笔架、水盂、玩具和网坠,此外还有佛像等。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三窑的基本产品是一样的,都以碗为主,其次为碟,外加盘、盆、洗(或盂)、杯、壶、瓶、罐、盒等,与罐类相似的还有水盂、水注等。三窑的碗类有部分很相似,具有明显的模仿耀州窑的痕迹。

惠州窑与西村窑、潮州窑产品比较图

(自左至右分别为潮州窑、西村窑、惠州窑产品)

部分产品各窑有别。惠州窑和西村窑都生产瓷枕,但潮州窑不见;西村窑和潮州窑生产大量的粉盒,常见黑釉、酱褐釉盏,而惠州窑没有这些产品。这说明三窑的生产各具特色和侧重。

(二)胎质

惠州窑瓷器胎质大致可以分为白胎、灰白胎、灰胎、淡黄胎和砖红胎五种。其中以灰白胎数量最多,灰胎次之,砖红胎又次之,淡黄胎和白胎数量最少。

西村窑瓷器胎骨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粗瓷,数量最多,几乎包括了所有器型,质地较粗,呈灰白色,瓷化程度不高;粗瓷中的青釉器物多数釉面有开片现象。严格说来,这类粗瓷可以归入细泥硬陶看待。另一类是精瓷,数量不多,均为影青瓷,胎质细腻洁白,完全瓷化,扣之发声清脆,其器型包括碗、碟、盏、盆、执壶等。此外,还出土了一些早期的碗、盆、罐、执壶等玻璃釉器。

潮州窑瓷器胎质分为白色、灰白色、灰色、灰黄色和红黄色等五种,坯土经过淘洗、提炼,纯净细腻。

由此可以看出,三窟所产生瓷器胎质大体一致,灰白、灰胎和白胎是基本胎色,而淡黄胎或砖红胎都是生烧。从瓷器发展史看,白胎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灰白、灰和淡黄胎都是未能实现白胎的过程品质,是未臻完善的。惠州、广州、潮州三窑瓷器都以灰白胎为主,灰胎次之,白胎只占少数。

(三)釉色

惠州窑瓷器的釉色种类较多,有青、青白、酱黄、酱黑、酱褐、青褐、淡黄、淡灰、白釉九种,较西村窑和潮州窑多。此外,还有白色和砖红色化妆土。瓷器全部采用普通瓷土制坯,坯土经反复淘洗、提炼,纯净细致。白色胎器壁施青釉或白色化妆土,火候高。灰色胎器表主要施青釉、酱黄釉、酱黑釉、青褐釉、淡灰釉、淡黄釉,也有施白釉或白色化妆土的,但白釉数量极少。灰白胎器壁施青釉、青白釉、淡黄釉、淡灰釉和白色化妆土,也有个别不施釉,火候与前者大致相同。淡黄胎器壁主要施淡黄釉和酱褐釉,火候不高。砖红胎器壁施酱黄釉、酱黑釉、淡灰釉、白陶衣和砖红色化妆土,或不施釉,火候不高,硬度不大。

西村窑的釉色有三大类,即青釉、黑酱釉和绿釉,青釉是最主要的,次为黑酱釉,绿釉数量很少。西村窑器型、釉色与纹饰之间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大致可分为八类,即青釉素身、青釉刻画花、青褐釉彩绘、青褐釉彩绘刻画花、青釉印花、影青、黑酱釉与绿釉。青釉器在西村窑中是最主要的,数量多,器型品类也多种多样。青釉的呈色因深浅浓淡不同,有深青、艾青、浅青、灰青、天青、青白、翠绿、米黄等多种,其中灰青、浅青色是主要的。

潮州窑有影青釉、白釉、黄釉、黑釉、酱褐釉六种。此外,还有素胎无釉或施白色化妆土的,以影青釉为最多,占43%强,青釉和白釉各约占11%和7%。

(四)纹饰

惠州窑瓷器纹饰工艺归纳起来有印花、刻花、雕塑、镂孔等,都很精致。纹饰主要有、牡丹、蕉叶纹、卷草纹、莲瓣纹、蓖梳纹等。蕉叶纹是宋代定窑、景德镇窑和龙泉窑常用纹饰题材,通常刻画单线或双线,唯惠州窑有四线刻法;三足装饰一般采用环形图案结构,而惠州窑利用环形展唇平口沿刻划卷草一周,并捏塑刻划兽首作三足装饰,别具一格;另一种莲花炉则采用浮雕手法,炉身刻仰莲花瓣三层环器壁一周,喇叭足刻卷草和覆莲花瓣与之呼应,立体感很强,比同时其他瓷窑生产的产品精美,足见其高超的制瓷技术。

惠州窑瓷器图案结构富于变化,按不同的器型、位置、角度来布局。碗、碟一般采用团形图案结构,如缠枝碗,内壁环印对称的六朵,枝叶分布全碗,连成一圈,看上去花叶纷披,俯仰有致却不显繁缛,釉色深浅相映,很是雅洁。缠枝牡丹花的刻画,线条分外灵动,在器外旋纹之下还刻上整齐的一周环壁花瓣,表现了制瓷艺人的熟练手法。

综上所述,惠州窑和潮州窑多为精瓷,特别是惠州窑的青瓷和潮州窑的白瓷,都烧制得很好并各有所长。而西村窑大量产品是粗瓷,精瓷只占少部分。当然, 若论对外贸易的地位,西村窑要高于惠州窑与潮州窑,这是由广州当时所处的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五、辨误与商榷

(一)惠州窑Ⅱ式盏辨误

在惠州窑的发掘简报中,有一种Ⅱ式盏,口径7.9厘米,底径3厘米,高4.3厘米。这种器物不应称“盏”,其实是“诸葛碗”。这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它的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寝食办事的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这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用作供器。此物龙泉窑烧造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烧制。北宋时,广东生产的诸葛碗独见于惠州窑,西村窑和潮州窑均无生产。

(二)关于惠州窑是外销瓷之窑址的商榷

学术界普遍认为惠州窑是外销瓷之窑址,理由一是惠州当时才6.1万多人,不需那么多瓷器,二是惠州窑产品在菲律宾及南洋有见。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首先,迄今尚无在海外发现大量惠州窑产品的报告;其次,在西沙群岛等地发现的北宋水下文物,没有可确认属于惠州窑的器物;再次,粉盒是陶瓷外贸的大宗商品,但惠州窑却不见生产;最后,惠州窑产品在内地并不鲜见,近几年在惠州出水文物中发现不少惠州窑的产品,考古发现大亚湾纯洲岛北宋墓中也出土有惠州窑的碗、盏。据此,笔者认为,目前还不能断定惠州窑主产外销瓷。

[注 释]

①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东博罗县园洲梅花墩窑址的发掘》,《考古》,1998年第7期。

②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东博罗银岗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7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东博罗银岗遗址第二次发掘》,《文物》,2000年第6期。

③惠阳地区文化局、惠州市文化局、广东省博物馆,曾广亿、吴定贤执笔:《广东惠州北宋窑址清理简报》,《文物》,1977年第8期。

④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⑤曾广亿:《广东唐宋陶瓷工艺特点》,载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编印《广东唐宋窑址出土陶瓷》,1985年版。

⑥⑦熊海堂:《东亚窑业技术发展与交流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陶瓷考察报告篇8

2014年我和文产办的同志一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宣传部领导的带领下,按照“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思路,以项目工作为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协调、服务,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现将本人一年来思想、履职、廉洁自律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了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全会精神,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认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学习,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推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做到把自己摆进去,加强学习,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实进行整改。活动期间,通过广泛征求部门、县区、群众的意见,领导指出存在的问题,自己对照《党章》、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学习、生活实际,查找了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共查找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7条。找到了不足的突出表现,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并进行认真整改,目前大部分已整改完毕。

二、认真履行职责,踏实工作,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抓文化创意、拓展产业空间

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创意产业 ,面对诸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要转化为产业,核心是创意。

一是2014年6月24――30日,由玉溪市文产办主导,玉溪市博物馆、玉溪日报社主办,玉溪占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了“创意生活 好在玉溪”为主题的 2014首届玉溪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成为全省首家举办市级文博会的地区。文博会展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左右,汇聚了90多家来自玉溪本土及省内外的参展商,展品涵盖珠宝玉石、动漫、陶瓷、红木、根雕、民间民俗工艺品等,分为动漫视界展区、民间民俗文化展区、陶瓷文化展区、旅游休闲展区、创意生活展区和新媒体科技展区等。文博会参展人员近2.8万人次,成交额达1000万元。

二是助推省工艺美术协会举办云南省金属工艺发展论坛,并协调争取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云南首届金属工艺发展论坛在江川县“古滇国城”举行。14名来自国际、国内和省级的工艺大师齐聚江川,共商金属工艺创新发展大计。提升了江川青铜器的名气,提供了许多发展思路,寻找到了许多商机。江川青铜器厂的杨绍华厂长说,通过这次论坛后,我的订单签都签不完。

三是2014年12月5日,在华宁举办“华宁陶.工美杯”拉坯邀请赛,邀请全国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人员、陶瓷产品设计师、国内外高校设计专业教师、学生、设计机构人员共50余名陶瓷工艺大师及陶瓷制作爱好者参赛。为国内的陶瓷艺术专家提供一个专业的陶瓷艺术交流展示平台,展现华宁陶艺术领域风采,推动陶艺术家的创业热潮。实现了从“制陶”向“玩陶”的发展,开发了华宁陶的旅游商品和发展陶业工业旅游。                        

四是与玉溪师院美术学院、传习馆研究,在校地合作,文化产品开发都有了新突破,如青铜器造型、华宁陶文化含量,帽天山古生物与青铜器、陶瓷的结合,走出了一条学校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成功举办“创意花腰傣”大学生毕业作品设计展、“创意帽天山、认识寒武纪”创意活动的基础上,策划了“美丽玉溪、创意江川”创意活动。

五是策划并协调工艺美术大师落户华宁,打造华宁陶大师陶艺村。利用闲置、半闲置场所,接纳高端文化人才与艺术家,发挥大师效应,引进邓红锦、徐秋燕、刘也涵、刘三池等陶艺家,努力使之成为启动文化产业的范例和创新案例,陶艺村内已经发展陶企业(作坊)9家。

(二)抓产业规划 理清发展思路

一是玉溪文化资源丰富,核心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在调查分析玉溪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前提下,市文产办与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研究编撰了《玉溪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并于2014年10月24日,组织完成《规划》结题评审。

二是组织开展《玉溪市发展陶瓷产业(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和《玉溪市发展铜产业(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课题研究,现已完成课题报告。

三是联合省工艺美术协会在认真分析华宁陶、通海民族工艺刀具、通海银饰品、江川铜工艺、通海石雕、新平傣绣,华宁通红甸刺绣等的前提下,提出“2014年至2016年玉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实施草案”。

四是采取多次实地调研,发放调查表、调查题要等方式,全面了解华宁、易门、玉溪、新平、元江陶瓷产业,撰写“玉溪陶(瓷)产业调研报告”,上报省文产办和市委政府相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撰写《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并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实施。

五是完成“云南省特色文化资源普查”玉溪市普查工作,撰写上报《玉溪市特色文化资源普查报告》及各县区《特色文化资源普查报告》,完成相关图片资料收集制作工作。共普查统计特色人文历史文化资源12大项,民族文化资源3大项,山水文化资源4大项,节庆文化资源10大项,民族民间工艺5大项。

六是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经验调研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守着民族文化有饭吃---新平县平花腰傣花腰傣刺绣工艺品传承发展调查”,被《云南工艺美术》作为经验刊登于2014.1期;撰写“玉溪市‘布’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玉溪市‘布’产业发展调查表”,上报省文产办。

(三)抓文化会展  张显产业活力

一是探索文化产业“走出去”工作。组织华宁陶、易门陶、新平刺绣、峨山刺绣、玉溪窑等28家文化企业,参加“创意云南2014文化产业博览会”,布置46个展位。在文博会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峨山的肖会玉、李莲英、李绍萍被评为刺绣工艺大师,江川的付云龙被评为石雕工艺大师。在“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评选中,我市大师展区获1银、1铜,普通展区获4金、10银、9铜、12优秀的好成绩。峨山彝绣、元江县仆拉土陶制品等多件作品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在“针尖上的云南刺绣大赛”评选活动中,新平县戛洒平寨村获得“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乡)”荣誉称号,市文产办获得“优秀组织奖”。据不完全统计,展会期间实现销售额110多万元,订单130多万元。

二是组织华宁‘沁心陶艺工坊”、江川“精湛铜艺参加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春到河畔”第2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将玉溪工艺美术品推出国门。展会上,华宁传统绿白釉陶等 700多件展品,仅两天就被抢购一空。江川参展的280多件展品,大部分已售出。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对玉溪工艺品展出情况进行了报道。新加坡总理、卫生部部长、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次长等领导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均参观了华宁陶、江川铜展位。

三是组织华宁县宁州舒氏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参加第七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四是邀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领导赴玉溪调研考察玉溪文化产业。推荐5家文化企业参加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授权交易会,经组委会筛选,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云南江川铜器工艺制品厂、云南玉溪滇鉴陶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被选中参会。

五是搭建文化平台,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与红塔区一道在2013中秋国庆举办大型灯会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策划“龙马腾宵﹒花灯流彩”2014年春节大型灯会文化活动,尤其在宣传和推介灯会中,创新文化产品宣传推介方式,除在云南电视台、云南公共频道、云南都市频道、云视机场频道、市区电视台及百色、攀枝花、安顺、FM91.8交通台媒体播放灯会宣传广告及进展情况,借助文博会、南博会等重大活动,发送灯会宣传材料;在昆玉、昆曲、昆楚、昆石、长水机场等主要交通节点悬挂灯会宣传标语、播放灯会宣传片外,协调并全程参与2014新春昆明、楚雄、曲靖灯会推介。宣传推介活动发挥了较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仅2014年1月28日至2月10日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9148.75万元。

为把“玉溪灯会”打造成为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我们还完成“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品牌打造策划方案”、“2015年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策划简案”,拟写成立2015年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组委会文件及向市委汇报的材料。

(四)抓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推动陶瓷市场主体发展。截至2014年11月,全市各类陶瓷企业90户(红塔区1户,华宁县45户,易门县44户),带动解决城乡劳动就业人口6269人(红塔区198人,华宁县1608人,易门县4463人),累计完成产值15.5623亿元(红塔区1271万元,华宁县1.9352亿元,易门县13.5亿元),实现利税5324万元(红塔区141万元,华宁县222万元,易门县5401万元)。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书,各县区目标任务完成进度为红塔区63.55%,华宁县96.76%,易门县90%。

二是推动铜制品市场主体的发展。铜制品形成以云南江川铜器工艺制品、李家山青铜器工艺制品等为代表的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江川有一定规模的铜铸造加工企业10家,小作坊37家,比上年增加6家,纯手工加工户由原来较为集中的新河咀村向周边村庄,特别是澄川路沿线的渔村、三皇寺等自然村发展。据测算产值已接近2亿元,与2013年预计增加4000多万元。

三是推动银制品市场主体的发展。银制品形成以通海孔雀银楼为龙头的一批制银企业。银制工艺品企业从2013年的30多家发展到2014年的40多家,从业人员从原来的100多人发展为200多人,年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

四是培育刺绣产业市场主体。刺绣产业形成有刺绣骨干300多人,积极参与者3000多人的传习队伍。其中,峨山2600多人,骨干200余人,省级刺绣工艺大师3名,1名省级民族民间美术艺人、5名市级民族民间工艺师和10名县级民族民间工艺师,2014年实现收入85万元。新平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产品展销室,形成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产品类型从原来的自穿自用花腰傣服装服饰发展到各式手提包、电脑包、女性时尚饰品、挂件、家居饰品共6大类上百种产品。通红甸民族刺绣16件绣品参加云南省第八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评选,7件绣品荣获优秀奖。

(五)、抓重点项目建设,凸显产业特点

一是推进(园区)项目建设。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通海县银饰创意产业园、华宁县陶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川金属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平“彝族文化产业园”和戛洒“花腰傣文化产业园”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上拉开序幕。新平县“彝族文化园区”、“花腰傣文化园区”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澂江县“樱花谷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完成投资3.5亿元;华宁县“抚仙湖水质保护治理研发中心及抚仙湖水资源保护博物馆”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展馆室外绿化、展厅布展等工作。华宁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已投资4100万元。华宁陶文化产业园已投资1760万元,完成土地收储工作,正与省文投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复观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完成近3000多万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申报重点项目(园区)。经认真筛选,向省文产办申报我市2014年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7个。按照《云南省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相关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产业园区相关情况摸底、资料收集工作,向省文产办申报花腰傣文化产业园、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华宁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三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做好全省文化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督查调研材料准备、实地检查等相关工作。9月、10月,分别推荐上报17项、14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三是认真开展专项资金申报、管理。结合玉溪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状况,联合市财政局向财政部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个,向省文产办、省财政厅申报两批 14个项目,申请资金2540万元。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580万元。

(六)围绕中心工作 参与其他事务

一是圆满完成“第三届云台文创产业合作对接会”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稿、宴会致辞,组织文化企业参展和文化产业推介等工作。

二是实现招商引资1.02亿元,完成工作目标1亿元的102%;实现向上争取资金600万元,完成工作目标445万元的135 %。

三、严以律己、构筑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因此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中央颁布的《廉政准则》,深刻理解准则的意义,切实把握准则的精髓,深入掌握准则的内容,强化准则意识、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工作中我经常对照《廉政准则》,严格规范从政行为、切实加强自我约束,带头廉洁自律,接受考验。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警言,剔除不良欲望,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注意,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在工作中注重团结同志一道工作,单位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系统的作用发挥好,就要发挥好每一个同志的作用。我经常和同志们一起,研究政策,商量工作,使大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圆满完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

陶瓷考察报告篇9

“这是一场始料不及的变局。”9月13日上午,在佛山市晶睿坊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睿坊”)二楼,和《南风窗》记者寒暄过后,总经理冼冠良显得局促不安。他说,“我的工厂本来有两条生产线,但有一条已经停了”。

企业自创立起,冼冠良就致力于高端陶瓷的生产,走的是高端路线,宣称做“高端陶瓷定制第一坊”。其生产的陶瓷,单价比普通陶瓷贵三、四倍。即便是以服务高收入阶层为主体,但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销量还是“有所下降”。

早前,冼冠良对市场的预判比较乐观。但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行情的变动让他不得不调整了当初的判断。

冼冠良是一名老陶瓷人,上世纪80年代,他就进入佛陶集团工作。90年代初期,代表中国陶瓷行业标杆的佛陶集团,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当时以及随后的多位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佛陶集团视察。那时,年仅31岁的冼冠良,就已跻身佛陶集团的管理层。

30多年侵淫于陶瓷行业后,冼冠良对这个行业的变动,极为敏感。但他这回对行情的预判,还是出现了误判。他承认,“这次危机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些”。

陶企的遭遇,是经济下行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民生领域刺激性投资建设放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过,机遇总蕴藏在危难时,关键是谁能把握住了。 “学习过冬”

进入2015年,晶睿坊的瓷砖销量有所下滑,但其基数原本不大,相对很多中小陶企而言,晶睿坊还没到伤筋动骨的时候。

但突然的下滑趋势,还是吓到了冼冠良。“要过冬了,得让员工学会如何过冬”,在给记者斟完茶后,冼冠良接着说,今年下半年,他给公司团队报了一个培训班,一个月培训一次,每次花1万元。

“给他们洗脑,不要总去抱怨。”冼冠良说,在一次培训中,他看一本名为《不抱怨的世界》的书,这本书讲述的“不抱怨”是和一个“紫色手环”有关的故事。那时起,冼冠良就把一个紫色手环戴在自己手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抱怨”。

此外,它还提醒自己“不抛弃不放弃”。按冼冠良的话说,很多员工跟着他很多年,不可能自己发家致富了,扔下员工不管,“时间长了,感情深了,还是有一种使命感在里面,”冼的考虑是:现有的品牌、定位和定价不变,因为降价可能会损害原有品牌。他打算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定价低于现在的k金抛晶砖,旨在借其寻找新的“市场水源”。

在“降价是否损害品牌”的问题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看法。不过,在市场不大景气,很多著名的陶瓷企业也在通过降价、让利等模式来销售。

9月14日下午,在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该公司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刘新民告诉《南风窗》记者,以前市场好的时候小企业可以低价求生,但现在市场不好,大的品牌企业也降价占领市场,这时小企业就没有空间了。

不过,无论晶睿坊还是东鹏都承认:和前几年相比,目前的行情更糟糕了。东鹏陶瓷作为行业大佬,去年还可以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今年,从上半年的数据和目前的行情预判,增长已经降到个位数。当然,和很多陶企相比,这依旧是不错的逆增长。

同样有着逆增长的,还有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德”)。但这种增长,仍难让企业家乐观。“市场,远没有到洗牌的时刻。”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博德董事长、总经理叶荣恒说,“每次危机出现,总有人喊着洗牌的时刻到了,但每次都没有洗成功”。这也是陶瓷行业的一个特点,过去很多年,当市场向好时,很多陶企冒出来,总能分到一杯羹。而陶瓷品牌真正的“巨无霸”,至今没有出现,甚至前两年,当博德发声要将百亿元作为销售目标时,业界也质疑声不断。

叶荣恒同时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目前,建陶行业有3000多条生产线,年产量是100多亿平方米,年销售额在6000亿元左右。“即便我们做到了100亿元销售额,那也是很小的比例(1.7%),不像家电行业,一个品牌可以在同类中占到70%以上的份额。”

企图借助危机对行业的洗牌,进而迅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大企业期待的事。但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他们对中小企业的遭遇,也是兔死狐悲的心态。对当下的市场,叶荣恒坦承,“感受到了压力”。压力源于市场红火时,企业的强势扩张。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很多原本运营不错的知名企业,同样面临共同焦虑的原因。事实上,市场向好时,很多企业加速扩张步伐,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这个冬天格外考验人。

扩张过后是寒流

从市场反应来看,就是陶瓷在终端卖不出去。换句话说,是市场供过于求,而且厂家、各级经销商的库存,依旧还有不少陶瓷。

市场供过于求,首先源于先前的供不应求。2011年前后,房地产疯狂演进,让其相关的产业―陶瓷、钢筋、水泥等,获得空前发展。2011年以及随后的两三年,很多陶企加大了扩张的步伐:从生产线到厂家数以及产能,因此有了大幅度增长。

博德自2002年成立起,走的是品牌引领路线。2011年,在市场不断抛出利好消息时,叶荣恒宣布投入60亿元,在广东阳西兴建占地5000亩的第二生产基地。此前,其在佛山三水已经拥有一个占地1200亩的生产基地。2013年9月,阳西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时候,市场仍旧向好。

2014年年底,市场销售开始减缓。2015年以后,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压力,更为清晰和明显了。

当下,人民币贬值对企业出口有些利好,但相对的产能过剩,还是让叶荣恒不得不根据市场的销售情况来调节生产。

市场的持续低迷,将倒逼生产型企业变得更理性。目前,尽管销量还在持续上扬,但幅度不大,而且也没有因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而出现井喷增长的态势。持续的增长,可以为企业过冬储备足够的粮草,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冬天究竟会有多漫长。

晶睿坊在佛山罗村大丰工业区的厂房里,有100多个工人依旧在忙碌。但工厂的两条生产线,一条的月产能是3万平方米,另一条的月产能是6万平方米。后一条生产线去年才开始建成,建好不久市场需求就萎缩了。

“大家都在扩张的时候,一旦市场需求低迷,供大于求带来的库存压力就比较大。”冼冠良说。

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监制的《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白皮书》来看,企业在市场向好时,急剧扩张的,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陶瓷厂和生产线(已建成)的数量分别是1452家和3621条。2011年,全国陶瓷厂和生产线对应的数据,分别是1364家和3279条。产能上的增幅更为明显―2014年,全国各产区瓷砖总产能是1396116万平方米,比2011年的1080629万平方米,增加了315487万平方米,增幅高达三成。

冼冠良也意识到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市场下滑,“但没有想到滑得这么厉害”。“今年下半年市场变化如此之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没有办法预估到”,冼冠良说,其实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也不全是企业盲目扩张,它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法。 唇齿相依

去年年中,一些规模不小的陶瓷企业,出现倒闭或老板跑路等情形,并引发社会关注。比如佛山金多利陶瓷老板潘某,因经营不善,欠下供货商3000多万元跑路;江西高安的新澳陶瓷老板卷款跑路,这家企业曾被誉为环保转型的典范;湖北天冠陶瓷也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这股风潮所带来的影响,远没有停下的意思。陶瓷行业的倒闭,已波及河南、山东、广西等地的陶企。

对此,陶企老板普遍认为,一个行业里,企业优胜劣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危机会加速这一进程。过去,市场好的时候,建材市场遍地开花。一些企业只注重低价而不是品质来抢食。当环保收紧、行业门槛提高,这些企业最早被淘汰。

“从目前倒闭的企业看,主要是一些没有品牌、缺乏渠道,从事半成品加工的私抛厂。”冼冠良说,大企业倒下的,还是比较少。

产品的品牌,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陶瓷人曾星亮说,“小孩穿大人的衣服,就是大人了吗?就拥有大人一般的阅历和思想了吗?显然不是!”。但陶瓷行业普遍存在的误区是:砸钱搞广告,却不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的提升,结果是钱砸了很多,但效果不明显。“这就是德不配位,结果不仅不能延缓企业的死亡时间,甚至加速了企业灭亡。”曾星亮说。

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过去我们说2008年难,现在回头看,那都不是个事儿了。”刘新明说。事实上,很多陶瓷企业还没到倒下的时候,但经销商以及依附在陶瓷企业而生存的很多群体,早已感受到了风声鹤唳。

佛山沙岗陶瓷批发市场,至今有30年历史,是中国陶瓷业的晴雨表,甚至江西、福建等地的很多陶瓷都拉到这里销售。9月13日~14日,连续两天的走访中,《南风窗》记者发现:以前这里熙来攘往、车辆寸步难行的情景不再,一些货车靠在路边,苦苦等待着装货的机会,但通常两三天,它们都出不了一次货。“以前天天有货拉,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元”一位货车司机告诉《南风窗》记者,现在一个月有几千块钱就不错了。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那些负责装卸瓷砖的工人。“以前打电话给他们,不是在装货,就是在装货的路上。”欧神诺陶瓷经营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南风窗》记者,“现在?你去道路两边的树下看看,不是睡在网床上,就是在打牌、赌钱”。在沙岗旧路环球大厦前,路边的树下,一帮帮工人天天聚集在一起打牌或沉默地蹲在路边。

陶瓷考察报告篇10

尽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绵长悠久,但用“城”来称呼德化并不确切,它仍未完成质的蜕变。瓷都广场让人们看到曙光在前,但真正的广场和SHOPPING MALL还要在两年以后。你可以联想到那些到过的繁华小镇,早出晚归的节奏分明,白天过于喧嚣,而夜晚则有着规律的喘息。人们保守的着装风格强调了它目前所处的进化阶段,尤其是冬天,灰与黑主宰了基调。据此你也可以判断这座小城的平均年龄。站在十层楼的窗台,四处眺望,可以看到这样密集的色块缓缓流动。灰暗,肃穆,尤其在冬日的阴霾之下,没有明显的标志物让人辨别地理区间,从前依河而建、白墙青瓦与徽派相近的老房子多数已步入记忆,呈现于老知青的摄影展上。自1980年代开始,联排小楼房开始风靡开来。今天,这些建筑物也已被岁月侵蚀得筋骨毕露。新一轮的建设潮正在进行,33层的翰林府邸刷新了小城的高度,当然还有房价——每平米最高达到8000多,几乎接近了泉州。

这座常驻人口仅在30万左右的县城,拥有超过12万部摩托车。天光方亮,庞大的摩托车队就铺满了这座小县城的主干道,巍然大观,嘟嘟的交响如涟漪般扩散到群山之间,余响回荡到晚上十点,如此每日循环不已。上千名摩的司机在汽车站和主干道边等待生意,这群人年纪大概都在40岁左右,面容皴皱,多数来自附近的乡镇,远离了土地之后却并没有发现更好的营生,或者在陶瓷厂做过一段时间又难以忍受,于是“下海”当上了骑士。他们是这座小城的巡游者,五块钱左右就能带你抵达想去的地方。但如果不是自驾,美食爱好者或许会对这里感到失望,黑鸡与野笋等美味散落于乡镇,而整座县城并没有一部出租车。住在戴云大酒店的客人倘若向前台询问,她的手指会惯性地指向对面的龙岩牛肉汤,或是附近的永春粿条。值得欣慰的是,这里的空气并没有受到摩托车尾气的影响,尤其微雨过后,葱郁的森林将这里变成了天然氧吧。初次抵达德化的人容易感受到轻微的冷冽感,这因为它就蜷伏在戴云山的脚下——这条海拔高达1856米的山脉,被人们称为“闽中屋脊”,传说山上有罕见的四脚鱼、角怪和百年绽放一次的莲花。蔼蔼的雾气和白雪营造出宁谧的氛围,与山下光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但喧嚣背后总有恒定的因子。在德化西门有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理发店,理发师依然用着手动剃刀,完事之后跟客人说声慢走,就接着坐在摇椅上打哈欠。热闹的三角街演变成了服装街,虽然各个门店播放的音乐都十分劲爆,但总有人喜欢光顾路边的小摊——讨价还价,已是购物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一位整日在德新街转悠的老人总是回忆起解放之初的老街,因为那时街道清洁、安静,还有很多造型别致的木房子;不过他觉得现在也挺好。他总是去那家做姜母鸭的老店。开店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喝的是德化自产的红酒;不久前孩子生病,他们又按照传统习俗,请和尚做了一场法事。尽管生活在瓷都,但德化人从来没有买陶瓷的习惯。“买陶瓷?回去父母肯定要说,传出去让人笑话。”那个在陶瓷街工作的店员说,买卖是一回事,但本地的风俗是相互赠送,迎来送往家里早已是琳琅满目。

建成于2004年的陶瓷街则是小城主打的新名片,如今俨然已成为最繁华的区间。它位于德化市中心龙鹏街上,长约500米,汇聚了上百家陶瓷店,集旅游、商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这些陶瓷店多数是工厂的直营店,背后甚至有自己的陶瓷研究所。往来者除了游客、藏家和商人,还有从寺庵赶来购买法器和日常器具的僧尼。日用陶瓷的销量远大于工艺陶瓷,而白瓷则尤其受到欢迎。这自然是因为德化白瓷的声名在外——几乎所有德化人都知道这赞誉的俗语:“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而店员在展示时也总会把陶瓷带到灯光下,随手轻弹几下,带着自豪以及不易觉察的诱惑。

陶瓷店店员是德化最常见的职业之一。这是一群年轻清秀的本地姑娘,有别于摩的司机群体的另一组小城肖像。她们热情而开朗,脸上都呈现着自然、饱满的微笑,这种微笑和店内陶制茶宠的表情相映成趣。她们身兼讲解员、销售和收银员的多重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堪称陶瓷街的守护者,支撑起整条街的人气。对于游人而言,他们的角色比老板更为重要,虽然她们最重要的工作原则就是来自老板的叮嘱,比如对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执行——批发商要比买几件的客人多享受三折的优惠。店员们会在一开始坦诚地告诉你这一点,然后一视同仁地热情介绍。她们在这里工作并不仅仅为了生活,也出于对故乡和陶瓷的热爱。毕业于陶瓷学院的李苗毕业后就在一家以设计出名的店面里工作,她的男朋友则租了一个陶瓷工作室,正在努力雕琢、推出自己的陶瓷作品。这位刚出茅庐的工艺师雄心万丈,对德化市场略显失望:“太过标新立异的陶瓷在德化还是没有市场,工艺陶瓷的话,人们还是认可有名气的大师,不太关注新人。”他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了上海、北京的市场,却表示不会离开这座小县城,“德化这里毕竟有这个氛围,能让人学习”,在无人光顾的时刻,店员变成了橱窗里的模特,自己泡上一壶茶或者对着电脑发呆。在午饭后的闲暇里,“心茶印器”的小王与隔壁“越窑”的小林各自无聊地翻看网页,出于身份限制,她们不可能搬出椅子在外面聊天,而只能通过互联网隔墙对话。从另一方面来讲,保守商业秘密的行业准则也阻碍了她们的交际。

德化所有工艺美术师和工厂老板都头疼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东西刚放上店面的架子,其他店面不久就有了仿品。心茶印器的陶瓷产品因为设计独特,经常被同行抄袭。老板兼设计师吴金填说:“抄袭是德化陶瓷比较严重的问题,设计上的创新远没有跟上技术的创新。”现在,德化许多工厂和店面都在强调一个词:专利。每当研发出一个新产品——譬如说旋转一下即可完成冲泡的茶杯,他们都要申请专利。于是,每家工厂都有值得骄傲的几十项专利,就展示在他们店面的墙上。当然也有从不担心被抄袭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的店面里悬挂着世代传承的荣光。许瑞峰,德化工艺美术大家许兴泰的儿子,在他自营的泰峰陶瓷店里,展示的除了有许兴泰本人的作品“渡海观音”系列之外,还有独创的“宝石釉”与“中华红”。

吴金填堪称德化陶瓷届的异类,似乎对所谓“专利”乃至商业上的经营并不太上心。他更像一个中国传统的隐逸派艺术家,如昔日王维那样与僧人唱和,他自己谦称:“无非是孤独地挣扎在山林里而已。”他的创作空间位于德化郊区仅存的龙窑旧址——龙窑是中国南方传统烧制陶瓷的土窑,因以山势而建呈长条形而得名,烧制需要消耗大量木柴。2009年,当德化县普及电窑,准备推平龙窑,吴金填却看到了“活化石”的价值,呼吁保留下来,并在此处成立了“月记窑当代陶艺中心”,一则自己创作,一则邀请对陶瓷文化有兴趣的人共同体验。两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心茶印器”,“以适世的方式解决人生与创作”。如今他在山坡上重新搭建了一处别院,每日泡茶,并写作一本梳理德化白瓷渊源的著作。

曾有一段时间,吴金填与一位“行脚僧”往来密切。此人也像他一样在戴云寺旁修建了栖所,并四处行走募捐修缮寺院,不时来到“月记窑”饮茶聊天。这倒激发吴金填思考德化陶瓷与民间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德化陶瓷既呈现了民间的佛教信仰,经典的造型达摩与观音都是如此,同时陶瓷文化不断积淀,又成了小城本身的一种信仰。就在2012年的12月8日,县城20公里外的戴云寺举行了一场千年大典,寺院外墙金红的公告牌上写着“瓷国佛山盛事”等几个大字。寺庙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唐代时来自印度的大和尚释知亮曾来此游玩数年,因而被奉为该寺的鼻祖。据当地报纸后来的报道:德化的六位部级大师为庆典设计了55套陶瓷作品,其中50套作品供广大收藏家、爱好者认捐,善款用于戴云寺基础设施建设和德化的道路建设。现场锣鼓喧天,龙狮起舞,好不热闹,来自开元寺的方丈道元还为释知亮的陶瓷塑像洒水开光。而紧接着,狂热的现场围观者,很快就把带有祝福意味的陶瓷抢购一空了。

和泉州一样,德化是一个有信仰而包容的小城,但这并不会轻易地陷入狂热。尽管这里没有电脑城,但却不可思议地拥有一家叫做“憨鼠社区”的本土论坛。在这里,有人出谋划策抵抗“全能神”,号召大家拍下传播者的照片进行“人肉搜索”。德化县作家协会在这里主持了“瓷都文学”的栏目,鼓励人们写作,遗憾的是他们提供的还是1990年代风格的范本。

这是一个轮廓日益丰满的小城,415家食杂、便利商店,散布在城关各个区间,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这又是一个缺乏娱乐的城市,仅有的一家电影院因为建设瓷都广场而被拆除。如今人们除了去新华都购物,便是在广场漫步。老年人在潺湲的沟渠边跳健身舞,孩子们则在打羽毛球。高中生喜欢窝在网吧里打游戏,时常彻夜不归。以至于当地日报隔三岔五就报道健康娱乐、健康成长的话题。下雨天,街道上的摩托车变得异常稀少,红绿灯边的交警开始放松下来抽一根烟。而在街头密布的各式小店中,人们懒洋洋地看着电视或者拨弄手机,没有人开口说话,在这陡然的安静里,就连黄毛犬也变得无精打采,软沓沓地趴下,看上去比那些休息的人们更加百无聊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