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银行财务报账制管理

时间:2022-05-28 03:01:00

导语:深化银行财务报账制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银行财务报账制管理

一、财务报账制概述

目前,费用报账制度遵循“总额控制、合理使用、严格审核、按期核销”的原则。中心支行在预算指标内,依据各县(市)支行自然状况,确定业务周转金标准,定期拨付,按月核销,年末结清。具体流程为县支行按核批指标据实列支各项费用,并按核算内容及时在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做记账处理,于每月末提交原始单据及相关凭证到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其开支合理性及账务处理规范性经上级行审核通过后,在财务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月结及向央行会计核算系统报账,由县支行自行装订和保管财务支出凭证、账表。县支行对其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中心支行报账员对审核过的会计凭证和账务资料的合规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报账制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了财务集约化管理

报账制规范了会计行为,强化了会计监督。一是通过业务周转金加全辖费用指标管理,控制财务费用总额进度,完善了财务调控,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二是县(市)支行重大事项支出要提前审批,并且能够按月对全辖费用单据进行审核,能够全面、及时、真实的把握费用支出情况及预算执行进度,改变了以往“重指标分配管理、轻财务费用监督”的局面,通过报账制能够很好的做到财务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强化了财务的监督职能。

(二)规范了财务行为

通过报账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费用支出各科目、账户不得突破核定的指标,严禁以各种名义预提、虚列费用指标,严格按照规定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内容、列支相关费用支出。报账制增强了县(市)支行财务约束,促使县(市)支行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中心支行财务的监督指导下,逐步统一规范辖内财务费用支出标准,规范财务列支行为。

(三)加强了财务预算资金管理

报账制加强了财务预算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面向基层”的分配原则,统筹考虑各支行、各类人员的资金需要,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基层行的资金需要,满足各支行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资金需求。通过报账制建立并健全预算分配审批制度,规范预算分配程序,促进了公平、公正,合理分配财务预算指标。同时,报账制加强周转金管理,基本支出要按照均衡性原则拨付,项目支出要根据年度预算安排,结合项目实施进74度拨付,既能够防止超预算、超进度拨款,又能够防止年底突击花钱。

(四)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报账制能够科学整合财力资源,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财务费用逐年趋紧形势下,能够突出勤俭节约与服务保障,合理分配预算指标。在保证基本资金需求的同时,统筹部分预算资金,解决业务规划项目资金需求。因此,县(市)支行的各项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控制,铺张浪费行为将得到遏制,财务资金本着效益最大化原则支配运用到最需要的部门和岗位中去。县支行财务报账制的实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财务报账制倾向于审核制

现行的财务报账制是由中心支行每月给县支行拨付业务周转金,县支行在中心支行核定的费用指标内据实列支,每月其开支合理性经中心支行会计部门审核合格后,由县支行自行向核算中心报账。因此确切地说,这种形式只是一种记账前的票据合规性的审核方式,审核人员看到的只是票据是否合规、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有无串户等表面现象。

(二)县支行自身财务控制与监督弱化

实行报账制后,费用支出全部需上级行审核,经费自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削弱了县支行的内部审核作用,易形成机械、消极、被动的管理方式,影响县支行自身财务管理和控制作用的发挥。

(三)成本增加

每月月末,县支行报账人员需携带重要的会计凭证到所在地中心支行进行报账前审核,出于安全考虑,县支行需派专车护送,势必增加县支行车辆运行费和差旅费支出。实行报账制后,县支行原有的工作没有减少,又增加了报账资料的送审环节,工作量加大。同时,各中心支行因审核工作量加大,而各中心支行会计财务部门人员并未增加,报账监督员均为兼职,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是财务真实性风险增加。虽然报账制明确了县支行财务真实性由其自身负责,但由于财务管理部分权力的上收,造成县支行责任意识淡化,无形中增加了财务真实性风险。二是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县支行到中心支行均有一段在途时间,因意外事故极易造成会计资料的丢失、损毁。三是增大了中支会计部门的审核监督风险。

四、优化报账制的建议探讨

(一)夯实制度基础

完善规章制度,是加强报账制管理和执行的最有力保障。目前,全省仍以2004年制定的《吉林省人民银行系统县支行财务报账制管理暂行办法》为制度准则,以《吉林省人民银行系统县支行财务报账制账务设置及核算手续》为操作规程。随着报账制业务的开展,加上财务综合管理系统成功上线,上述规章制度中的某些规定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需要,且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健全、完善。因此我们仍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报账制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制度基础,使费用报账业务各个环节操作都有章可循。

(二)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

在现有监管资源条件下,将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充分利用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县支行内控制度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同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有效弥补仅凭审核票据表面带来的弊端,充分发挥监管效率。

(三)提高县支行自身财务管理与监督意识

县支行领导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领导管理责任。要结合当地实际,及时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及程序,尤其要加强费用支出的事前审批管理,有效发挥“一支笔”费用审批作用。各级财务人员要明确自身责任,加强财务制度学习,依法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问题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双方共同把问题解决在报账之前,尽量避免先斩后奏的倒逼作法。

(四)创新报账方式

目前,财务报账完全以手工处理为主,工作效率低,管理不科学,没有专用财务软件。当前急需做的是借鉴票据影像系统管理模式,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增加凭证影像报账制功能管理模块。一是可以避免票据丢失风险,降低人力成本,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财务实现网络化,中心支行能够实现费用开支的实时监控与管理,能够及时参与到县(市)支行费用决策中,达到事前管理的效果,提高财务监管能力。三是档案查询快捷。实现财务凭证影像化,便于会计传票的调阅。

(五)建立应急机制

我省共有40个县支行,距离所在地中心支行远近不一。尤其是我省白山地区下辖4县(市),各县支行分布较为分散,且道路崎岖,路况复杂,冰雪路面时期长。其中辖内长白县支行距离中心支行长达330公里。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容易造成单据出现丢失、毁损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送审,将会影响县级支行所需业务周转金的正常拨付,进而直接影响到县级支行各项业务开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各行应建立费用报账应急机制,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特别应解决凭证在传递途中造成正式凭证毁损、丢失,费用核销无依据情况下,业务的处理办法。

(六)深化财务报账制改革,积极探索县支行财务管理新模式

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后实现了全省联网,系统功能允许上级行管理下级行账务,地市中心支行可以设置相关的岗位,对县支行账务进行记账、复核、登账等管理,为深化县支行财务报账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防范县支行财务风险,提高县支行财务管理水平的共同目标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县行报账制管理经验,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县支行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