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研究

时间:2022-11-09 03:15:25

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研究

1引言

2015年6月28日,央行宣布再次下调准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基准利率由2.25%降至2%,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至4.8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在于存贷利差的收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产生一定影响,还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针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学界对此探讨不断,以黄金老(2001)为代表的学者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商业银行应对风险方面应注重的措施;以巴曙松、严敏、王月香(2013)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着重分析了中小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时的政策建议;以陈一洪(2015)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非利息收入对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拓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本文首先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出发,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其次,在理论上,统筹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行影响的同时,区分对待了其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认为其影响对二者是存在差异的,并将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型期;最后,在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逐渐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整片文章更偏向于小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转型研究。

2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及国内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2.1利率市场化现状分析

金融抑制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不断加快的同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人为化”越来越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凭借着该政策而获取巨额收益的同时,资源从高效率的部门流向低效率的部门,利率市场化改革变得尤为迫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96年—2004年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始探索期;2005—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逐步实现了市场化;2013年至今,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应运而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取得了部分成就,随着我国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利率已经完全放开,实现了自由化;据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要在近一年左右完全放开,从而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2.2国内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均值在70%以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中占有很高的比率,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所占比例小,均值不足20%,中间业务发展较欠缺,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存贷利差缩窄的情境时,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冲击。为了区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影响时,将商业银行分为两类: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通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

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形成倒逼机制,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收入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可分为以下两大方面:

3.1不利影响

(1)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受冲击。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收入中存贷利差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尤其是小型商业银行,所选取的三家小型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在八成以上,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存贷利差的缩窄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形成直接冲击。通过数据整理,我们选取2012年以来我国历次基准利率调整的情况,并将其汇总。其中,情形1代表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差额,情形2代表存款基准利率“一浮到顶”而贷款基准利率不变所构成的存贷利差。

(2)经营风险加大,利率风险增大。利率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是指由于利率波动,致使资产收益与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损失收入和资产的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款利率由原来的管制到放开,这加大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利率的波动范围扩大,由市场决定,商业银行不排除会遇到以较高利率吸收存款而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的可能性。但是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凸显,这使得四大行对市场利率有着一定的干预能力,而小型商业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面临更多的利率波动不确定风险。

(3)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受到挑战。商业银行完备的资金定价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确定、企业与银行间存贷利率的确定和内部资金转移的合理定价。其中,企业与银行间存贷款利率的确定是商业银行自身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只是被动接受央行规定的利率,对利率管制形成了依赖性,存贷款利率定价方面缺乏科学性,自身在利率定价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商业银行自身所面临的资金定价问题是其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3.2有利影响

(1)有利于提升商行经营自主权,增强竞争力。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时期的存贷款利率都由上级严格管制,其自身很难为产品定价,这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确定相关的存贷款利率,从而提升了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并且,市场化后的利率波动更能清晰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客户,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小型商业银行,因其自身实力较弱,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之下,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只有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科学、制度健全、风险控制力强的商业银行才能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2)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由于原先商业银行在利率管制时期自主定价能力低,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原先的约束机制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创新环境得到改善,其自主定价权扩大。同时,在利率市场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来合理规避风险,增加营业收入,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通过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种类,最终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

4商业银行经营转变思路分析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应对外在压力和不确定风险时,要积极应对冲击,制定相关措施,尤其对于小型商业银行而言,把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

(1)转变自身发展方式,重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商业银行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转型过程中,通过金融创新,使得自身逐渐转变原有的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盈利方式,扩大其他业务收入来源。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要不断创新自身管理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增强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加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化解利率风险。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准则,而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在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能够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重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如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远期等合理规避由于利率波动所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最终,实现转型,达到稳健、可持续经营下去的目的。

(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等于银行增加收费、乱收费的行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入逐渐缩窄,其传统业务的营业收入空间渐渐变小。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小型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推进却相对落后,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15%以下,对于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其业务结构转型重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尤为迫切。而且,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不高,其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小型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宽与小微企业的业务往来,增加营业收入。

(4)深化银行国企改革,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银行。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处于垄断竞争性格局,且垄断性更强。2014年在15家上市的商业银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家商业银行营业总收入占15家上市银行营业总收入的77%,而其余10家上市银行只占23%的市场份额。这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存贷利差的降低可能只是名义上的降低,且小型商业银行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深化银行业国企改革,使得银行体系间偏垄断格局向偏竞争格局转变。给予优质的小型商业银行更多优惠措施,逐渐放开其参与证券业务等其他业务的权限,提升小型银行综合竞争力,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形成有序、合理的竞争格局。

作者:李家山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