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系统持续改进理论分析

时间:2022-03-26 05:27:41

医疗管理系统持续改进理论分析

1医疗管理

信息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医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差错,而且也影响医疗管理的模式,使医疗管理的方式由终未转向过程管理。

2研究思路

系统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理论面设计,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理论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环节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持续质量改进以过程和环节上的监管为导向,认为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的、动态的过程,它利用信息技术,使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2]。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医疗管理的方式由终末的被动管理转变为过程的主动管理,以时间为主线,建立关键的控制点,把管理的重心放到环节上,将一些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在关键控制点上建立管控网络,逐步提高医疗管理的水平。

3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思想基于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由于医疗管理的复杂性以及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SOA可以使信息系统变得更加灵活,能更大程度地适应业务的改变。系统把医疗过程分为若干个可控环节,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显示出医疗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本系统涉及到感染、经济财务、药剂、设备、质量和病案等信息,采用一站式登录,方便使用。

3.1医疗效率管理为了体现医疗过程中的医疗效率,须将各个关键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将三日确诊率细分为一日确诊率、二日确诊率和三日确诊率等三个指标,将术前平均住院日,检验和检查项目效率(即从开单到出报告的时间)、确诊天数、从确诊到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床位使用率等指标都纳入考核范围,并结合终末的指标进行控制。使管理者不仅了解结果,还对医疗过程的效率有准确了解,以便达到精细化管理。

3.2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系统采用诊断质量和治疗质量来评价医疗质量。包含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二次手术率、重复住院率、治愈率、治愈好转率、死亡率、住院抢救成功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等指标,对会诊的质量也进行量化,增加会诊准确率指标。

3.3费用管理医疗费用关系到患者的直接利益,将患者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保证患者的利益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2]。系统可对费用按项目、以时间为节点,按天动态监管,并对床位费、护理费、检验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治疗时间和确诊时间等进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3]。

3.4药品管理药品管理分为药库监管、门诊和住院药局监管、科室药柜监管等。此外,系统整合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不仅提供药品使用的知识库,还可进行药物的合理审查和控制,尤其对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和营养类药品的管理等。对一些特殊药品,可进行针对性地监管,医生开完处方后,必须通过值班药剂师审核才能取药,通过以上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药安全。

3.5设备及物资管理对于特定的耗材,采用条形码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从该耗材开始进入医院直到该耗材使用,进行全路径过程跟踪。对于常规医用耗材,可以实时查看库存量并设置库存最低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库存量,节约库存成本。对于大型检查设备,结合PACS(PictureAchievementandcommunicationsystems,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确定该设备的使用情况,缩短检查的时间,提高大型设备使用率和效益。

3.6病历管理病案是医务人员对整个诊疗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医疗质量的全面反映。本系统重点管理以下几个方面:(1)病案书写的时效性;(2)病案的完整性(3)病人费用与医嘱是一致性校验等。此外,还可根据需要与特殊疾病、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实行过程控制[4]。系统还可以按病种进行查询,确定最佳的治疗过程和方案,这为标准化临床路径提供原始的依据。系统还可以进行模块间联合分析,例如可以结合费用、药品和医疗质量模块评价某种药品的使用效果和综合效益,使患者花费最少而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以上六个管理模块,可对全院医疗进行全天候监管,对于医疗管理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发现和避免存在的隐患,提高医疗水平[5]。

4应用效果

系统在西安市2家医院进行了应用,过分追求医疗指标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关键节点的一日确诊率、二日确诊率、三日确诊率等指标的监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每日费用和治疗效果的过程控制,能迅速判断不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得到了持续改进。使医疗管理从单纯的指标管理向内涵式管理转变。经过对55878名出院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住院日平均缩短了1.8天,术前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1天。医疗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大型检查的时间缩短了1.5天。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由94%上升为98%,三日确诊率由83%上升为95%,药品的出错率由22%下降为8%,尤其对于重症患者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讨论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些中大型医院已建立了成熟的医疗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精细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使考核单位可以由原来的科室到个人;另一方面,使终末管理到过程管理转化。目前医疗管理往往注重前者的应用,而忽视了过程管理,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例如,为了提高个人收容量和缩短平均住院日,个别医务人员可能采取收治病情较轻或不符合住院治疗的患者,而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拒之门外。表面上看,医疗指标比较完美,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医疗管理的目的。此外,医疗过程中涉及会诊、检查和检验等环节,一些医疗的指标的完成是依赖于各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不单纯是医生能控制的。例如,由于检验和检查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平均住院日;或者由于相关科室会诊意见不明确,不能及时进行手术,同样会导致平均住院日加长。以上这些问题,通过终末管理都无法解决。由于终末管理存在的不足,过程管理成为医疗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环节质量是保证终末质量的前提,管理者可以利用过程管理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加强医疗管理的可操作性,从而确保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高。系统以时间为主线,对医疗进行全方位、立体地管理,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促进行医疗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6]。由于医疗的复杂性,本系统在还有待加强,目前过程管理的一些关键点的指标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定性指标还需要定量化处理,还需进一步地改进,进一步提高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将过程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未来应当对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建立完整的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与医疗管理的更紧密的结合,过程管理会成为医疗管理者有力助手。

作者:郑万松黄志中王占明袁军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