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6-02 08:59:09

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学生标准化病人(SP)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本科护理专业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另一个班级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采用学生SP的教学方法。教学后通过闭卷考试、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及访谈,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结果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各项指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学生SP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不仅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还能培养其良好的人文关怀和共情能力,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现代护理理念。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妇产科护理;课堂教学

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分为产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计划生育、妇女保健与生殖护理[1],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我国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对妇产科护理这门课程有天然的兴趣与好奇心,但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的出现,被认为是学生从课堂到临床实践的良好过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临床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使学生提早进入职业角色[2-4]。当前越来越多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进行SP的招聘、培训及应用。但目前我国的SP以兼职和志愿者为主,尚未实现职业化和行业化,SP队伍建设中面临人员数量与构成、管理制度不合理与成本不足等诸多困境[5],在教学推广上有一定难度。本文旨在从妇产科护理教学出发,利用学生SP教学方法,评估其教学效果,探索其应用价值,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高等院校护理学院2017级本科护理专业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65人作为研究组,另一个班级69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生5名,女生60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0.00±0.53)岁。对照组男生6名,女生63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0.00±0.44)岁。两组均为高考统招全日制学生,在性别、年龄、高考成绩及入学后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SP培训SP是指一个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健康人,可以精确、重复性地并且逼真地再现案例中真实病人的病史、体格、心理与情绪反应[6]。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sStandardizedPatient,SSP)是指经过培训的医护学生,能够担任模拟病人,辅助其他学生进行临床学习[7-8]。第一次我们在课外利用3小时的时间,请一位SP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分别充当病人和护士,给研究组学生进行一次SP集中培训。重点培训学生的4种技能:演示病人的能力、观察医学生行为的能力、过程回忆的能力和完成核查表的能力、向医学生给出反馈的能力。第二次是在SSP扮演前一周,将同一疾病的SP案例脚本发送给学生,其中需要进行医学理解的问题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解示范,并要求扮演SP的学生熟练记忆案例内容。1.2.2SSP的应用两组妇产科护理课程均选用安力彬主编的《妇产科护理学》教材。教学内容和要求均按教学大纲要求设定。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护理、病史采集与检查、妊娠期妇女的护理、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产褥期管理、妊娠期并发症妇女护理、胎儿及其附属物异常、妊娠合并症妇女护理、异常分娩妇女护理、分娩期并发症妇女护理、产褥期疾病妇女护理、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护理、女性生殖内分泌病人护理等,均由临床经验丰富、年资相当的教师授课。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专家咨询讨论意见,将病史采集与检查、妊娠期并发症妇女护理、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护理及女性生殖内分泌病人护理中的部分内容确定为应用SSP的内容。1.2.3教学实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先讲解妇产科护理相关内容,然后给出一个模拟案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6~7人一组,将班级学生随机分成10组(每组中男生不超过1人),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研究组在选定教学内容时采用SSP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由课代表排出每次SSP角色扮演与观摩学生轮转表(分组不变,每组安排一个学生扮演SP,一个学生扮演护士,其他学生观摩。要求轮转表中每位学生都有至少一次扮演病人和一次扮演护士的机会,男生不参与SP扮演,只扮演护士)。由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关内容的典型案例,扮演SP的学生在课前一周拿到案例并做准备,要求对其他学生保密。每组场地略分开,要求互不干扰即可。课堂上由学生扮演的SP模拟案例中的临床表现,由学生扮演的护士同SP进行沟通交流,收集病史,教师提供该“病人”的检查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护理评估,得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每组派代表整理后上交。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进行分析点评和总结,纠正其中不当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学效果评估

对本课题的评价分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两部分,采用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法。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闭卷理论考试。试卷考核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主要为A1型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情况)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主要为A2/A3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各50分,满分100分,且将成绩进行比较。主观评价以问卷及访谈形式进行,对两组学生分别下发调查问卷,要求独立填写。问卷从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参与课堂活动信心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对病人的共情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9个项目进行满意度调查。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134份,均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100.0%。1.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评分值描述采用均值±标准差(x±s),组间对比经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分析研究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情况,研究组在学习兴趣激发、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病人的共情力培养这几项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通过SP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虽然重难点明确,但是在学习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主动思考和探索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度有所下降,并且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限制。而SP的出现,被认为是学生从课堂到临床实践的良好过渡。曾有研究表明,SP用于教学实践是医学教育的重大突破,其模拟了临床真实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学生对临床课程的学习兴趣[7-9]。护理专业学生和医学生虽存在一些专业上的不同,但两者间有很多的共性。近年来,随着全国各级各类SP培训班和师资班的陆续举办,以及全国中职、高职和本科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纷纷采用SP进行考核,SP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SP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和接受,其在护理教学课堂中也逐渐开始普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13]。但现有的SP教学方法中应用的基本都是经过SP专业培训的志愿者,教学效果虽好,但在招募或培训SP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颇高,并且培养出的SP多为兼职,不稳定性强。受到专业SP严重不足及上级部门对此投入有限等因素影响,SP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广泛[14]。有多个研究[15-17]表明,由学生担任SP角色性价比高,可控性强。在我国护理专业学生中女生占多数,本研究的班级中女生就占大多数(60/65),而妇产科护理的研究对象就是女性,所以学生对妇产科护理课程中SP角色扮演有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本研究利用学生自己扮演SP,可降低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其学习的投入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教师的工作量,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内在潜力。在研究组学生访谈中,有多名学生提到“妇产科护理研究的内容如妊娠、分娩是我今后也会经历的,通过SP角色扮演我觉得学习更有趣了”。从表2也可以看出研究组学生对“学习兴趣激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2通过SP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

学生在扮演SP角色前必须先预习教师准备的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这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并加深了其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通过SP角色扮演,学生更容易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而通过SP扮演者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可以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妇产科护理这门专业课程中,能够纠正以往教学中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偏差。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18-21]。从表2也可以看到,研究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也体会到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而在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上更是明显优于对照组。

3.3通过SP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对病人的共情力

现代护理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缺一不可。特别是护理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服务对象是人,是有身心疾病的病人,具有其特殊性。护理工作者除了要求有精湛的专业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文关怀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往往更多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学习中,学生也同样更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很少关注情感问题。学生在进行SP角色扮演时,某种程度上需要去模仿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很多学生会回忆自己生病时的心理状况并将之表达出来。通过回忆、模仿和表达,可以让学生重视对病人情感的关注,加深其对病人感受的共情,加深对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感受到病人的整体状态,而不仅仅是疾病或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对病人共情的重要性[22-23]。例如,在访谈时有学生说到“在扮演阴道炎SP时,虽然对方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但在诉说病情时依然觉得害羞和难以启齿。今后如果自己做妇产科护士,一定要尊重病人,维护其尊严,为其保守秘密。涉及暴露私密部位操作时,一定注意做好解释和有效遮挡,保护好病人隐私。”表2也可以看出在对学生共情力培养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4探索与反思:

SSP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妇产科护理是本科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依据教学大纲,主要内容为妇女正常妊娠、分娩及产褥的护理以及妇女异常妊娠、分娩及产褥的护理和非妊娠期妇女生殖系统病理情况下的护理。在知识模块上,妇女正常妊娠、分娩及产褥属于生理现象,可以考虑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而妇女异常妊娠、分娩及产褥和非妊娠期妇女生殖系统病理情况下的护理则属于病理状态,且有前面学习过正常的生理现象作为基础和对照,有条件采用SSP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复习及课前对案例的充分预习,能够顺利完成SP角色扮演。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能获得大量的临床技能运用机会,从而有效巩固理论知识,增强临床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考核成绩明显提高,且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说明该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如何运用更为有效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姚晓岚 贾建芳 刘雯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