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3:38:25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范文篇1

一、我国智能建筑概况

我国智能建筑开始于80年后期与90年代初,1991年曾派人去当时瑞士能德公司(后改名为兰吉尔公司,是西门子楼宇科技之金属公司)进行了技术培训与学习。随后便与该公司联合在国内推广楼字自动化系统(BAS)。1991年开始,我国建成不少智能建筑,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上述比例是否正确没有去分析过,但根据工作中接触的情况看,至今见到的运行正常,真正达到智能建筑标准的确实为数不多。造成投资浪费现象惊人。国家已经发现了再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成立了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开始着手编制有关标准与设计规定,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进行资质审定工作。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有些是旌工单位的原因。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由于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认识不正确实际上不是智能建筑的也被称为智能建筑去宣传,人们就会对智能建筑产生误解,就会对智能建筑运行情况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调查形成误导。

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也是智能建筑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个重要原因,智能建筑中所涉及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与楼宇自动化系线(BAS)都是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很难一下掌握,熟悉起来要有一个过程.设计单位对选用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就相当困难,所以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与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施工图设计只能作到综台布线,并提出一个概算,由于设计上认识的不统一,加上一个工程设备订货往往变化多次,这也是造成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基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供货商及其产品质量也是影响智能建筑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运行不正常,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造成投资浪费大都指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因为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运行不正常往往是无法保证自动控制正常投入运行,或者无法实现工况日动转换,以有效利用室外新风来节约能源.显示部分一般都能保证正常运行r由于不直接影响工作,就引不起业主的高度重视。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以及对国外产品的热悉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正常进行。接线错误.特别是因电源线与信呼线接错,或地线接错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质量保证不了。接线混乱给现场调试及系统投运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有些供货商在签订台同时往往希望从工程安装开始承包,事实证明这种办法能够有效保证现场调试与系统的正常投运。但甲方能否接受,施工单位能否同意就很难保证。

二、智能建筑标准的制定

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正常投运率低,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大量浪费,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专门成立了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筹设计司的顾问,参谋和助手,协助设计司开展工作,其中一项任务是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标准、规范与行业法规。有些设计单位结合多年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制汀了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当地政府还发了文件要求本地区参照执行;这种积极性是值得学习的,但标准出来之后.也引起了许多不同看法。分析其原冈主要是大家对智能建筑及其标准的制定理解与认识上差异较大。市场经济情况下标准如何制订,制定出来以后又如何去执行,这都是一个新问题,有专家建议标准按建筑面积制定,有些专家建议按行业划分来制定,有些专家建议按地区划分来制定。这些都需要由专家去论证。所以智能化建筑标准的制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引起标准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三、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

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设备昂贵,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所以人家都希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早日制定。仉仔细分析一下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如何制定.制定出来又如何执行都存在不少问题。就这个问题曾经拜访过国内制定电气专业有关设计规范编制的专家学者。他们介绍,设计规范一般都按专业制定.它要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要遵守,国外还没有揽似朐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供参考.对电气专业来讲,国家颁布丁许多规范.如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50059—9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0174—93),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96),建筑与建筑群综保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本)(CECS7297)以及消防设计规范等。智能建筑物的电气设计首先要遵守上述规范。智能建筑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范与法规,当然智能化建筑是一门技术先进的新的学科,人们应当集中讨论与研究分析一下国家有关规范与法规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然后再对国家有关规范与法规进行补充或修订,是否需要再单独编制一篇规范,要认真论证。

工作实践发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及训算机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方面,国家有关规范规定还不明确,而这方面的问题对智能化建筑的运行影响还比较大,轻则影响系统稳定运行,重则损坏目贵的计算机系统,造成投资的重大损失,有时还破坏系统的数据,对大型网络系统,数据破坏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在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59—9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造型范(GB50054-95)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57—94)中对过电压安全防护都作了些规定.人们可以分析研究一下这些规定可否满足智能化建筑的要求,当满足不了时,可进行修改或补充。

标准规范范文篇2

本文作者:陈蔷工作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标准制修订情况

自2009年以来,截止2012年4月12日,国家安监总局组织实施的、已批准的有关职业卫生的国家标准10项,防尘防毒行业标准有27项,见下表。仅从表1列出的标准中,可以看出标准涉及的行业分布情况,部分标准的行业分布,如图1。在图1中可以看出,制造业标准占的比较多,制造业标准的行业分布情况,如图2。2现行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新的工业防尘防毒标准规范,在说明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1)标准范围。规定了不同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适用于不同部门的技术、管理和监督。(2)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较多的标准有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则、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3)标准总则。涉及共同的内容包括:防尘防毒工作应坚持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采取严格措施控制职业危害,并对粉尘、毒物危害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危害控制符合GBZ2.1-2007的要求。防尘防毒工作“三同时”的要求:凡产生粉尘、毒物危害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设置防尘防毒设施,且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技术措施控制其扩散,或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使作业人员实际接触的粉尘和毒物浓度达到GBZ2.1-2007的要求。(5)选址与布局。规定了生产厂房应选择在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符合GBZ1-2002要求的区域;厂区应合理布局,减少粉状物料的运输距离及中转次数,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重复运输;产生尘毒危害的生产区宜集中布置在厂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生产区内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布置,且避免尘毒交叉污染;有毒物质、粉料输送管道宜集中布置形成管廊,且管廊不宜设置在人员集中区域周边。(6)建(构)筑物。规定了厂房结构应充分考虑防尘防毒的要求。内部结构应有足够高度以布置管道,且有利于清除积尘;粉尘污染严重的厂房,应留有真空清扫机具行走的通道。使用、产生剧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宜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并设置坡向排水系统。对于多层厂房,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安装有效通风、防毒设备设施等措施,以防止对上层作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洁净厂房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其有害物质散发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宜使用对人身体有害的石棉类建筑材料。(7)工程技术措施:根据行业不同工程技术措施不同。如作业形式的不同,通风净化系统的通风净化方式、位置设计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8)个人防护装备的要求。规定了应按GB11651-2008、GB/T18664-2002、GBZ/T195-2007的要求,为接触粉尘、毒物的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贮存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应依据GBZ2.1-2007评价作业人员实际接触的有害物的暴露水平,或对可能意外泄漏时的暴露水平进行预评估,按照GB/T18664-2002选择呼吸防护用品。根据化学物质的皮肤危害和暴露水平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应对接触粉尘、毒物的作业人员提供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的培训,使其了解并具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技能,了解个人防护装备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作业人员在上岗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应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更换。作业场所应按照GBZ1-2007的要求设置辅助用室。接触尘毒作业岗位应在显著位置设置警告标志、标识,并符合GBZ158-2003、GB2894-2008要求。(9)防尘防毒管理措施。基本内容涉及机构设置、制度建立和人员培训三部分。企业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防尘防毒工作;企业应建立健全防尘防毒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防尘防毒设施维修保养及定期检查制度、防尘防毒教育培训制度、个人防护装备管理制度等;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防尘防毒教育培训和防尘防毒知识、技能的考核。(10)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要求企业配有防护站、急救箱、急救人员、应急处理设施、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11)绩效监测。规定了职业健康损害监测、作业现场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等具体要求。

持续发挥标准规范的作用

总结企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目的,主要有七个方面: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当前,国家职业卫生形势仍十分严峻,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工业尘毒防护的标准规范应从预防的思想出发,突出行业特点,突出企业文明生产的规范化要求,突出科技装备、提高保障能力的要求。通过标准规范的建设,促进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化的建设,有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标准规范范文篇3

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结合获得全国首家燃气工程行业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占深圳燃气工程市场主导地位的深圳市燃气工程有限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了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燃气工程施工的重要作用。

1燃气工程企业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燃气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会遇到工业企业所不存在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燃气工程企业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规范工程行为,严格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这无疑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在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的模式》是与燃气工程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是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表格和质量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要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2.l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概述质量体系的第一层次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中须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组织、质量职责和程序概要等内容,对ISO9002规定的19个质量要素的要求作了基本的描述。质量目标是可实现的、高水准的具体目标,质量方针是对质量的总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方针是:每项工程,力求完美;每位客户,称心如意。

2.2建立系统有效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

程序文件是将与质量要素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程序化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保存,它详细描述了为实施质量体系要求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我们在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体系之前,已执行着一些管理制度,诸如档案台同、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工程验收等管理规定。上述管理项目中,有几种管理的内容与ISO9002质量标准的某些质量要素要求相重叠。如何正确对待以往存在的管理规定,将ISO9002质量标准与这些管理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协调好,是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的难点。根据ISO9002质量标准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19个要素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文件,结合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对应活动的复杂性,每一个要素可以由一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也可以由几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程序文件必须切合实际,有明显的针对性,切勿造成文件写得好、实际难做到的情况。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如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管理不适用于材料仓库的管理;施工现场的不合格品的标识不适用于在厂内的不合格标识;需作业指导书规范的文件不要上升到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必须在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描述的要点也不能列在作业指导书中。这里仅以其中一个要素"过程控制"为例说明程序文件的编制。为完整描述这一要素,先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七个控制要点,它们是深圳市燃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针对这七个要点,形成了描述这一要素的七个程序文件,见表1。

2.3作业指导书和表格规范了具体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和表格是质量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是用以指导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中最详细的工作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的质量活动。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表2摘录了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部分作业指导书。

3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施工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确立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它在规范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规范了施工行为

(1)表3中列出了我们推行质量标准前后深圳市燃气工程验收时,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往地上管强度、水柱、气密试验压力参数和强度试验的保压时间以及埋地管气密试验压力参数,都存在与设计说明或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质量体系的实施才纠正了这项不规范的质量活动。

(2)质量体系如何规范施工行为,低压管道的验收情况也很有说服力。在对低压管道进行5KPa水柱试验时,国家规范和设计说明对抽查比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多年来沿用抽查总户数10%的习惯做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总结我们的实际经验,证实这一习惯做法是可行的。因而,我们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这项质量活动进行了规范。在此,我们也希望设计单位能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3.2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提高

焊接是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在实施质量体系之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焊接质量的一些关键参数缺乏规范统一的指导书。实施质量体系后,我们制定了指导焊工和管工操作的焊接工艺卡(见表4),将不确定的参数明确下来,使以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使焊接质量有了稳步地提高。图1显示了从1995年至2000年我们的焊缝经X射线无损探伤检查,所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的变化情况。

3.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显著提高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深圳地处沿海,管道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推行质量体系后,我们对管道沟槽、管道内外表面除锈、涂刷底漆、绝缘胶带缠绕直至安装、回填处理等作业均设计了作业指导书和有关的质量记录,同时对影响防腐绝缘质量的间接因素进行了规范,从余土清运、沟坑围栏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图2显示了我们在实施质量体系前后通过电火花检测管道绝缘防腐的破损点的情况。

3.4提高了对高难度项目的施工能力

推行质量体系,对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有了质量组织保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运作程序。表5是我们近两年完成的超高层商业楼宇燃气管道工程的两个代表项目。通过对有关技术参数的分析,严谨科学的质量体系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

3.5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质量体系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提出的容易产生不合格的质量难点,我们实施了整改措施,以满足质量体系要求。表6摘要了部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3.6拓宽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范围,完善了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之前,所有的质量记录都只限于深圳市档案馆所规定的燃气工程竣工资料。实施了质量体系以后,根据质量体系"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例如,对PE管焊接质量的检验目前在国内还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格钢管的焊接质量可以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测X只有通过外观检查和试压来判定。因此,竣工资料

对其质量记录未作存档要求。但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使用了江E管焊接记录入将相关的焊接参数(如时间、温度、电流)、焊接位置、操作人员等记录清楚,从而使我们的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全面。表七摘录了实施质量体系后建立的部分质量记录。

3.7人员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质量体系19个要素中专门对培训作出要求,明确了培训需求及培训对象,在质量活动中我们作出了培训计划并保存培训记录,将培训教育、素质提高纳人到质量活动之中。表8说明了1996年和2000年施工人员持证的情况。其中,管道工全部由市劳动局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这在全国燃气施工行业还是首批。

4影响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重要因素

质量体系确保了施工工艺、工序的会理性、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检验和试验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保证所有质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几个因素是"人、机、料、法"。

4.1所有的质量活动关键在于人

质量体系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员工履行职责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推行。同时,凡是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2施工机具设备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具设备的购置、检验、使用、保养和维护贯穿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记录。

4.3工程材料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工程材料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艺要求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及领用、发放,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4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推行质量体系过程中,须根据实际需要对局部的程序文件按规定进行修订,保证质量体系的科学、规范。

标准规范范文篇4

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结合获得全国首家燃气工程行业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占深圳燃气工程市场主导地位的深圳市燃气工程有限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了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燃气工程施工的重要作用。

1燃气工程企业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燃气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会遇到工业企业所不存在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燃气工程企业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规范工程行为,严格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这无疑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在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的模式》是与燃气工程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是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表格和质量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要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2.l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概述质量体系的第一层次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中须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组织、质量职责和程序概要等内容,对ISO9002规定的19个质量要素的要求作了基本的描述。质量目标是可实现的、高水准的具体目标,质量方针是对质量的总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方针是:每项工程,力求完美;每位客户,称心如意。

2.2建立系统有效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

程序文件是将与质量要素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程序化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保存,它详细描述了为实施质量体系要求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我们在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体系之前,已执行着一些管理制度,诸如档案台同、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工程验收等管理规定。上述管理项目中,有几种管理的内容与ISO9002质量标准的某些质量要素要求相重叠。如何正确对待以往存在的管理规定,将ISO9002质量标准与这些管理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协调好,是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的难点。根据ISO9002质量标准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19个要素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文件,结合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对应活动的复杂性,每一个要素可以由一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也可以由几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程序文件必须切合实际,有明显的针对性,切勿造成文件写得好、实际难做到的情况。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如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管理不适用于材料仓库的管理;施工现场的不合格品的标识不适用于在厂内的不合格标识;需作业指导书规范的文件不要上升到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必须在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描述的要点也不能列在作业指导书中。这里仅以其中一个要素"过程控制"为例说明程序文件的编制。为完整描述这一要素,先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七个控制要点,它们是深圳市燃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针对这七个要点,形成了描述这一要素的七个程序文件,见表1。

2.3作业指导书和表格规范了具体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和表格是质量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是用以指导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中最详细的工作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的质量活动。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表2摘录了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部分作业指导书。

3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施工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确立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它在规范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规范了施工行为

(1)表3中列出了我们推行质量标准前后深圳市燃气工程验收时,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往地上管强度、水柱、气密试验压力参数和强度试验的保压时间以及埋地管气密试验压力参数,都存在与设计说明或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质量体系的实施才纠正了这项不规范的质量活动。

(2)质量体系如何规范施工行为,低压管道的验收情况也很有说服力。在对低压管道进行5KPa水柱试验时,国家规范和设计说明对抽查比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多年来沿用抽查总户数10%的习惯做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总结我们的实际经验,证实这一习惯做法是可行的。因而,我们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这项质量活动进行了规范。在此,我们也希望设计单位能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3.2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提高

焊接是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在实施质量体系之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焊接质量的一些关键参数缺乏规范统一的指导书。实施质量体系后,我们制定了指导焊工和管工操作的焊接工艺卡(见表4),将不确定的参数明确下来,使以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使焊接质量有了稳步地提高。图1显示了从1995年至2000年我们的焊缝经X射线无损探伤检查,所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的变化情况。

3.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显著提高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深圳地处沿海,管道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推行质量体系后,我们对管道沟槽、管道内外表面除锈、涂刷底漆、绝缘胶带缠绕直至安装、回填处理等作业均设计了作业指导书和有关的质量记录,同时对影响防腐绝缘质量的间接因素进行了规范,从余土清运、沟坑围栏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图2显示了我们在实施质量体系前后通过电火花检测管道绝缘防腐的破损点的情况。

3.4提高了对高难度项目的施工能力

推行质量体系,对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有了质量组织保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运作程序。表5是我们近两年完成的超高层商业楼宇燃气管道工程的两个代表项目。通过对有关技术参数的分析,严谨科学的质量体系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

3.5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质量体系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提出的容易产生不合格的质量难点,我们实施了整改措施,以满足质量体系要求。表6摘要了部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6拓宽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范围,完善了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之前,所有的质量记录都只限于深圳市档案馆所规定的燃气工程竣工资料。实施了质量体系以后,根据质量体系"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例如,对PE管焊接质量的检验目前在国内还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格钢管的焊接质量可以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测X只有通过外观检查和试压来判定。因此,竣工资料对其质量记录未作存档要求。但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使用了江E管焊接记录入将相关的焊接参数(如时间、温度、电流)、焊接位置、操作人员等记录清楚,从而使我们的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全面。表七摘录了实施质量体系后建立的部分质量记录。

3.7人员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质量体系19个要素中专门对培训作出要求,明确了培训需求及培训对象,在质量活动中我们作出了培训计划并保存培训记录,将培训教育、素质提高纳人到质量活动之中。表8说明了1996年和2000年施工人员持证的情况。其中,管道工全部由市劳动局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这在全国燃气施工行业还是首批。

4影响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重要因素

质量体系确保了施工工艺、工序的会理性、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检验和试验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保证所有质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几个因素是"人、机、料、法"。

4.1所有的质量活动关键在于人

质量体系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员工履行职责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推行。同时,凡是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2施工机具设备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具设备的购置、检验、使用、保养和维护贯穿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记录。

4.3工程材料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工程材料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艺要求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及领用、发放,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4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推行质量体系过程中,须根据实际需要对局部的程序文件按规定进行修订,保证质量体系的科学、规范。

标准规范范文篇5

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结合获得全国首家燃气工程行业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占深圳燃气工程市场主导地位的深圳市燃气工程有限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了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燃气工程施工的重要作用。

1燃气工程企业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燃气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会遇到工业企业所不存在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燃气工程企业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规范工程行为,严格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这无疑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在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的模式》是与燃气工程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是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表格和质量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要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2.l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概述质量体系的第一层次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中须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组织、质量职责和程序概要等内容,对ISO9002规定的19个质量要素的要求作了基本的描述。质量目标是可实现的、高水准的具体目标,质量方针是对质量的总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方针是:每项工程,力求完美;每位客户,称心如意。

2.2建立系统有效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

程序文件是将与质量要素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程序化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保存,它详细描述了为实施质量体系要求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我们在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体系之前,已执行着一些管理制度,诸如档案台同、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工程验收等管理规定。上述管理项目中,有几种管理的内容与ISO9002质量标准的某些质量要素要求相重叠。如何正确对待以往存在的管理规定,将ISO9002质量标准与这些管理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协调好,是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的难点。根据ISO9002质量标准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19个要素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文件,结合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对应活动的复杂性,每一个要素可以由一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也可以由几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程序文件必须切合实际,有明显的针对性,切勿造成文件写得好、实际难做到的情况。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如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管理不适用于材料仓库的管理;施工现场的不合格品的标识不适用于在厂内的不合格标识;需作业指导书规范的文件不要上升到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必须在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描述的要点也不能列在作业指导书中。这里仅以其中一个要素"过程控制"为例说明程序文件的编制。为完整描述这一要素,先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七个控制要点,它们是深圳市燃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针对这七个要点,形成了描述这一要素的七个程序文件,见表1。

2.3作业指导书和表格规范了具体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和表格是质量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是用以指导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中最详细的工作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的质量活动。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表2摘录了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部分作业指导书。

3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施工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确立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它在规范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规范了施工行为

(1)表3中列出了我们推行质量标准前后深圳市燃气工程验收时,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往地上管强度、水柱、气密试验压力参数和强度试验的保压时间以及埋地管气密试验压力参数,都存在与设计说明或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质量体系的实施才纠正了这项不规范的质量活动。

(2)质量体系如何规范施工行为,低压管道的验收情况也很有说服力。在对低压管道进行5KPa水柱试验时,国家规范和设计说明对抽查比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多年来沿用抽查总户数10%的习惯做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总结我们的实际经验,证实这一习惯做法是可行的。因而,我们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这项质量活动进行了规范。在此,我们也希望设计单位能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3.2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提高

焊接是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在实施质量体系之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焊接质量的一些关键参数缺乏规范统一的指导书。实施质量体系后,我们制定了指导焊工和管工操作的焊接工艺卡(见表4),将不确定的参数明确下来,使以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使焊接质量有了稳步地提高。图1显示了从1995年至2000年我们的焊缝经X射线无损探伤检查,所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的变化情况。

3.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显著提高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深圳地处沿海,管道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推行质量体系后,我们对管道沟槽、管道内外表面除锈、涂刷底漆、绝缘胶带缠绕直至安装、回填处理等作业均设计了作业指导书和有关的质量记录,同时对影响防腐绝缘质量的间接因素进行了规范,从余土清运、沟坑围栏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图2显示了我们在实施质量体系前后通过电火花检测管道绝缘防腐的破损点的情况。

3.4提高了对高难度项目的施工能力

推行质量体系,对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有了质量组织保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运作程序。表5是我们近两年完成的超高层商业楼宇燃气管道工程的两个代表项目。通过对有关技术参数的分析,严谨科学的质量体系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

3.5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质量体系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提出的容易产生不合格的质量难点,我们实施了整改措施,以满足质量体系要求。表6摘要了部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3.6拓宽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范围,完善了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之前,所有的质量记录都只限于深圳市档案馆所规定的燃气工程竣工资料。实施了质量体系以后,根据质量体系"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例如,对PE管焊接质量的检验目前在国内还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格钢管的焊接质量可以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测X只有通过外观检查和试压来判定。因此,竣工资料对其质量记录未作存档要求。但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使用了江E管焊接记录入将相关的焊接参数(如时间、温度、电流)、焊接位置、操作人员等记录清楚,从而使我们的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全面。表七摘录了实施质量体系后建立的部分质量记录。

3.7人员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质量体系19个要素中专门对培训作出要求,明确了培训需求及培训对象,在质量活动中我们作出了培训计划并保存培训记录,将培训教育、素质提高纳人到质量活动之中。表8说明了1996年和2000年施工人员持证的情况。其中,管道工全部由市劳动局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这在全国燃气施工行业还是首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影响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重要因素

质量体系确保了施工工艺、工序的会理性、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检验和试验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保证所有质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几个因素是"人、机、料、法"。

4.1所有的质量活动关键在于人

质量体系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员工履行职责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推行。同时,凡是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2施工机具设备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具设备的购置、检验、使用、保养和维护贯穿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记录。

4.3工程材料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工程材料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艺要求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及领用、发放,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4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推行质量体系过程中,须根据实际需要对局部的程序文件按规定进行修订,保证质量体系的科学、规范。

标准规范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施品牌拉动战略,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年底前完成省级“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通过验收,促进示范区项目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使农业标准化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减少资源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三、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统一管理。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质监、农业、科技、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具体负责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建立由质监、农业、项目承担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种植标准化生产工作组。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质监、农业、科技、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具体负责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建立由质监、农业、项目承担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种植标准化生产工作组。

(二)明确责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

项目承担单位县研究所要按进度要求制定种植农业标准规范,及时组织员工贯彻实施标准,注意收集相关验证数据,不断完善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进出场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质监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制定示范区项目的农业标准规范和报批稿的编印、组织审定、文本报批,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督整顿工作);县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标准规范的技术支持,具体负责农业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组织实施、示范推广,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在栽培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县科技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立项审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及成果转换工作;其他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三)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农业标准化意识;二是举办各类种植农业标准规范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提高农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标准化成果展览,通过实物、图片集中展示标准化推进成果,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标准规范范文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记载人类真实活动原始记录的档案,在记载、存储、传递、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本质变化。档案信息化建设除了技术因素外,还要有信息化环境、信息化人才、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和法规制度等。这些环节中有一处失误都会导致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所以,必须建设好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

1基础设施安全体系

1.1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是硬件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硬件存储设备会受自然界非确定性因素的破坏,由于电源、系统等造成死机使档案信息丢失或破坏,由于计算机硬件老化使设备中的档案数据不能读取;二是网络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网络中非法入侵的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数字身份认证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使用中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计算机病毒对档案信息的破坏也不容忽视;三是系统软件的缺陷,软件资源没有优化配置造成的系统故障,系统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四是应用软件的兼容性问题,不同档案信息化应用软件厂商开发的软件存在数据兼容性问题,在应用过程中是需要注意的。

1.2构建基础设施安全体系

(1)硬件设施安全体系建设。要具有防自然界非确定因素安全体系,档案馆或机构要有综合布雷方案,电子文件安全防护设备除了要调温、防盗等一般功能外,还要有防磁、防磨损等能力。计算机机房环境控制体系,要保证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机房安全,又能延长计算机寿命。(2)网络环境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全网数据安全备份体系,消除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后顾之忧,它是档案信息化地区体系建设的重要数据保障体系。建立网络设备安全体系,在注重系统本身防范的同时还要配备防火墙设备,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建立病毒防护体系,为档案信息提供灵活安全、多层次、强有力的保护,并且要做到简单、易用。(3)系统软件安全体系建设。建立系统软件漏洞扫描机制,预测潜在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以便及时做出补救措施,增强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建立系统软件安全配置机制,通过不同的权限和身份认证等措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各个软件厂商要有不同文件格式接口或转换功能,解决因兼容性引起的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2信息资源安全体系

2.1信息资源存在的安全问题

档案信息需要庞大的数据库予以支撑,由于认为的误操作会使数据库信息丢失,网络环境下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威胁档案信息的完整及安全。档案信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其保存格式制约着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发展。电子文件易被改动,使其内容和格式都失去原件的原始特征。电子文件的复制和扩散都会影响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其存储介质及形式决定了其易受到破坏。

2.2构建信息资源安全体系

(1)传统信息技术下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体系。纸质档案安全防护体系,控制好档案库房的环境,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声像档案安全防护体系,根据声像材料的特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现代信息技术下电子档案信息资源保护体系。建立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备份体系,有效防止了操作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安全体系,做好网络数据备份、数据隔离、数据加密等三个方面。建立传统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网络化形式的共享。(3)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安全体系。这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开发利用大都以电子形式和网络形式提供服务,涉及到档案信息公布利用的限制,对出现的越权使用和非法使用要有明确的限制。

3应用系统安全体系

3.1应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档案信息化中档案信息的生成会出现不真实、不完整、不可读、不可用、信息生成的不及时、数据不一致等安全风险。档案信息流转时会出现信息的丢失、窃取、篡改,保密性档案存在泄密的风险。档案信息保存阶段出现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文件不关联、格式选择不当,信息的不可读、不可用,以及泄密风险。

3.2构建应用系统安全体系

(1)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档案信息内容访问控制机制,其中要包含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建立应用系统用户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建立应用系统日志管理机制,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安全管理的文档记录,使其可以记录和预测潜在的系统入侵或破坏。(2)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网络技术安全控制,保障信息网络传输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可用性。建立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安全体系,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建立档案业务管理系统防病毒安全体系,保证档案业务管理系统的安全。(3)档案信息上网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使用网络防火墙接口技术,防止外来的侵入与攻击。使用网络档案信息加密技术,防止网络信息泄密与截取。使用网络档案信息备份技术,包括网络信息数据库、电子文件、邮件等的备份。

4构建标准规范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水平,是企事业单位核心能力和竞争力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树立了档案信息化服务、技术应用以及应用系统的标准,对于数字资源的长期管理和保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又包括管理标准规范安全体系、业务标准规范安全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三部分。健全的档案信息标准规范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制保障,为档案信息化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肖军.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研究[J].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丁兆华.关于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1.

标准规范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年底前完成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批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并通过验收,促进示范项目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农业标准化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减少资源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三、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调整充实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质监、农业、畜牧、林业、科技、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全县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建立由质监、农业和项目承担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红芽芋标准化生产技术工作组。

(二)明确责任,通力协作。

项目承担单位要按进度要求制定农业标准规范,及时组织员工贯彻实施标准,注意收集相关验证数据,不断完善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进出场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质监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制定示范项目的农业标准规范和报批稿的编印、组织审定、文本报批,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督整顿工作;县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标准规范的技术支持,具体负责农业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组织实施、示范推广,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县科技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立项审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及成果转换工作;其他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三)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农业标准意识;二是举办各类农业标准规范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提高农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标准化成果展览,通过实物、图片集中展示标准化推进成果,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四)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标准规范范文篇9

施工质量达到要求是通过施工形成项目工程实体的质量验收合格,而其验收合格就要遵循项目工程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规范的规定。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这些质量标准规范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项目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管理验收时,就要按照这些国家(或行业)的法规或标准规范进行,所以项目开工前就必须让本项目的质量检查人员熟悉并了解本工程要遵循的质量标准规范,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完成相应的工序质量验收以及质量记录存档工作。

2质量控制工序及程序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只有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才能确保施工工程的实体质量。质量控制程序是结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质量标准而制定的指导程序来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对于质量控制程序,有时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各专业都会根据其特有的情况制定出检查控制程序,如:钢结构、管道的焊接工程,首先就要求焊工资质报验,由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资质审查,对其审查合格的焊工进行安排分类别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焊工才能颁发焊工准入证,可以进入现场进行相应的焊接作业,否则质量部门管理人员不予认可,焊工则不能进入现场进行任何焊接作业。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网络计划与质量控制程序也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在确保施工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下一步施工的顺利进行,如:静设备安装工程,必须在进行设备基础交接检查合格之后,才能进行设备的安装。在180万吨/年催化重整(II)装置进行汽提塔C-101、脱戊烷塔C-201两台设备安装时,由于没有对设备基础进行严格仔细的复查,就进行了设备的安装,造成设备找正后因基础灌浆层不符合要求,迟迟不能进行灌浆,附塔联合平台及管线不能进行安装,后续工作严重制约,施工进度严重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工序质量管理。

3质量检查及验收

正确的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的检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认是否能够进入下一道的工序施工,就涉及到质量检查及验收,只有经过质量检查并且验收合格了,才能进入下一道相应工序的施工,因此,任何施工开始前,必须熟悉了解质量检查等级、质量控制点的划分。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要准确,根据重要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要选择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的重要控制对象,进行重点预控和监控,从而有效的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如:在180万吨/年催化重整(II)装置、19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240万吨/年催化汽油脱硫装置质量控制依据重要程度和控制的必要性划定出不同的控制等级采用A、B、C三级控制,即停工待检点、见证点、审查点,质量控制点按照项目施工内容进行划分,实施不同等级的质量检查活动。在A级控制点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时,施工方质检部门应根据检试验计划提前24小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部门准确的时间、地点,并准备好相应的检查工具,确认检查合格即可进入下一步工序施工,否则检查各方不得履行签字手续,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质量检查有很多种,如:“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实行专检与自检、互检相结合的制度,是施工人员参加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有利于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生产重视质量意识,自觉把好质量关。同时在进行施工网络计划编制时,也必须考虑到质量检查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不考虑此时间段,所编制的计划就没有可行性和指导性了,如:工艺阀门在安装前进行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所需时间,土建的混凝土试块所需时间,这些质量检查都是需要时间的。施工计划是施工的前期准备,那么熟悉质量检查就是施工计划的前期准备。

4质量记录的保存

在各级质量检查验收中,当某一工序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后,检查各方履行签字手续,形成质量记录,证明此步工序检查合格,签字完毕后,就可以加盖相应部门的印章报验合格后予以保存。质量记录是对各项质量活动检查结果的客观反映,证明到达合同要求及质量保证的满足程度,反映质量活动的实施、验证和评审情况,记载关键活动的过程参数,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每一单项的工程质量记录都要按合同要求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里面的记录表格进行,施工方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质量资料不完善,质量记录不具备,即使过程中通过了检查,质量管理部门检查各方不会认可、签字,有时就会出现让其重新返工,重新报检的情况,因此,质量记录是工程符合质量要求的客观证据,各方一定要注意保存做好存档。如:在工艺管道液压和气压试验过程中,施工方采用编制试压包的形式,试压完成后让其每一步工序质量检查都需要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在后续施工尾项,吹扫,复位等完成情况下,再按要求经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每一对应项目下签字认可了,整个试压包才能算完善,这些过程中的资料一定要妥善保存,以便后期交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存档。

5体会总结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经过合理的组织和激励发挥个体潜能形成综合素质,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其质量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满足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坚持按施工质量标准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对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进行从大到小的分解,分解到单位、分部、分项、工序质量控制中,以工序质量保证最终项目的质量目标。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只要控制目标之一,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本文对质量控制只作简单讨论,以求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者:肖龙 单位:广东南海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PM-07.

标准规范范文篇10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与目标等方面概括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媒介与组织形式,借助于数字图书馆这个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的工具,信息资源管理才能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1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与目标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跨区域的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2002年10月,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发起,启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针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制定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发展战略、标准规范框架及核心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开放建设与开放应用机制。截至2003年8月先期启动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战略、开放建设机制、资源加工与操作指南、唯一标志符应用规范、基本数字对象元数据规范、专门数字对象元数据规范、数字资源检索与应用等7个子项目组,已完成国内外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数字图书馆核心标准规范的分析报告。该项目的启动,促进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快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公共数字信息管理体系,搭建知识获取环境,向社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使人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从数字图书馆体系中快捷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实现保存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科教兴国、消除数字鸿沟的宏伟目标。为此,建设数字图书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大战略。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2数字图书馆的服务

2.1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描述从资源和服务本身表达的内容和知识特征人手,采用元数据对服务进行多角度地描述,能够较好地揭示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可以分为被动服务和主动服务两类。被动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基础方式,其特点是不考虑用户的个别要求,具体实现形式一般是采用无交互Web网站模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数字资源将以网页、数据库形式出现在网络上,网页仅提供使用指南信息,除此之外无任何其他服务提供。用户处于被动地位,而系统处于主动地位,信息从资源到用户单向流动。主动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的高级方式,其特点是考虑用户的个别要求,具体实现形式一般是通过交互式Web网站形式,具体分为双向交互问答模式和个性化信息推送模式。在双向交互问答模式中,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组织资源服务形式,根据用户需求变化,系统和用户处于同等地位,信息在系统和用户之间双向交流;可以通过Chat形式实现。在个性化信息推送模式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行设置数字图书馆界面并定制数字图书馆资源,使得数字图书馆成为用户自己的电子书房。从而使用户处于主动地位,数字图书馆系统居于从属地位,数字图书馆只是在技术上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并主动推送信息可以通过MyLibrary技术实现。

2.2数字图书馆2.0服务

Web2.0是相对Web1.0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环境下的信息特征包括:交互性强、共享性强、个性化突出等。利用Web2.0技术来改进数字图书馆现有的服务,以便更好地为老用户服务并吸引新用户。数字图书馆2.0所提供的是基于用户的知识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使得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资源之间可以借助技术来产生互动、建立关系。数字图书馆2.0服务体系由5个模块组成:用户中心、文献信息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学习中心和网络社区。用户中心主要用以收集用户需求等信息,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指导文献信息检索与获取、虚拟参考咨询和学习中心三项服务的开展。网络社区主要借助Web2.0技术为用户构建一个网上相互交流、上传个人信息、表达个人思想与感情的虚拟网络空间,并以其技术优势穿插于其他四项服务模块之中,为各项服务的开展提供新的途径。文献信息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和学习中心是数字图书馆围绕用户展开服务的三个主要手段,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与获取、问题咨询与解答、信息素养培养与课程学习帮助等服务。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和网络社区所汇集的各种知识、资料经过工作人员的筛选、分类和建档,最终形成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库。

2.3数字图书馆网格服务

网格是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将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知识资源等实现互联互通,使网络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平台,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来自整个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基于服务构建数字图书馆网格应用系统是Web服务和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融合。在数字图书馆网格中,不仅要考虑网格中信息资源,还要明确数据资源、计算资源的特征以及服务质量特征,考虑如何与已有网格中间件和其他描述工具整合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网格中服务的特征可分成4大类:一般特征、功能特征、约束特征和质量特征。一般特征是该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网格中可以被识别的特征,例如服务名称、服务地址等。功能特征用来表示该服务能够提供的操作以及能够提供的最终结果,对于各数字图书馆,即服务提供者而言,可用它描述将要的服务;对于用户而言,用于描述其需求服务应该具备的操作及需要提供的最终结果。功能特征一般是从常用功能角度对服务进行描述,但功能相同的服务不一定能够提供合适的结果给用户,因此还可以定义一些可选的约束特征,例如语义特征,用于对功能相同的服务进行进一步过滤,提高匹配的精度;对于一些有产权限制以及使用权限制的资源和服务也可以使用约束特征。质量特征主要表述与服务使用密切相关并能直接影响用户对该服务感受的特征,例如带宽、该服务实际被使用次数以及用户对该服务的反馈等,这些特征有些是固定值,有些是随着数字图书馆网格运行而动态变化的,即服务提供者不能直接描述,而是根据服务请求者真正使用服务后反馈或者动态增值的。基于这些特征分类进行多属性的数字图书馆网格服务描述,以有效支持不同类型资源共享和适应不同的用户群。

2.4数字图书馆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极具延展能力的运算方式,包括运算、储存及视频等以服务的形式,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提供给用户。通俗地说,云计算中的“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它们像云一样,遍布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时可以调用这些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而“计算”就是云计算提供给我们的处理能力,并为我们提供服务。数字图书馆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纳机制,控制核反应堆主要采用分布式来实现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高度灵活性等特征符合云计算运行环境。云计算就是把普通的服务器或者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也适应了数字图书馆分布式系统的结构。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系统将拆分为多个功能包放在Intemet上,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成为图书馆用户选用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

3数字图书馆合作与共享

3.1建立有效合作的图书馆联盟

所谓图书馆联盟(LibraryConsortium),是指图书馆界为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协同发展的目标而共同发起,通过签署共同认可的协议、合同等建立起来的图书馆合作联合组织。基于今天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图书馆联盟,在多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与共享,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图书馆联盟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合作最可行性的方案,有利于图书馆之间高效益、低成本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目前,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类型很多,其功能也不尽相同。在数字资源方面,主要体现在资源引进的统一规则、统一投入、联合采购、共享使用。通过联盟合作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平台,联合进行数字资源的开发、整合与保存。以联盟的名义争取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资助,寻求各方理解和支持,开展成员馆之间人员的培训及交流等。

图书馆联盟是解决网络环境下信息量具增和图书馆经费短缺、传统服务无法满足要求等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方向。它真正突破了过去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各自发展、自我保障的局面,在观念、体制、方法上把资源共享落到了实处。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条条块块”分割和政府的行政干预,实现跨系统、跨地区的真正联盟,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将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有序整合,并由此产生协同放大效应,全面提升联盟成员馆的综合实力,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3.2积极开展标准规范的制定、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各大数字图书馆已经初步建设了海量的数字资源。但由于标准规范不一,未能按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整合,许多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有效利用。为此,要抓紧制订和出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标准规范。最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批准筹建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托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推进标准规范建设。

要组织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针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要积极参与有关的交流与合作,跟踪、学习国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所涉及的管理人才、数字图书馆员、技术人才、法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领军人物非常欠缺。要研究和制定有关数字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培训计划,加强人才培养合作,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确保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水平、维护的高水平、服务的高水平。

3.3加强有关版权问题的协调与合作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日益依赖,网络上发生的著作权纠纷日益增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0月27日审议通过了《著作权法》修正案,信息网络传播权概念正式纳入了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使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延伸到了网络空间。为了进一步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完善著作权制度,有效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繁荣我国出版市场,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平衡作者、出版者和公众三者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条例》,在确认与保障图书馆利用网络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相关权利的同时,对服务对象与提供馆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更加偏重于著作权、人权的保护。虽然图书馆在保障公民的知识信息获取权利,尤其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获取知识信息的平等权利,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公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著作权人的专有权随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确立而延伸到了网络空间。面对著作权扩张的趋势,图书馆如何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服务与著作权人的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充分利用《条例》有关规定的同时,数字图书馆合作成员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版权处理、购买等方面研究对策,争取政策,协调立场。

3.4构建具有共享功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平台

数字图书馆虚拟平台的构建,需要大量合作的单位、开发商、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参与。作为以信息资源为服务支撑,借助网络跨越时空限制,为广大受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获取服务的实体,这是受到普遍共识的数字图书馆的实质。事实上,从其实质可以分析出,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媒介与组织形式,借助于数字图书馆这个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的工具,信息资源管理才得以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了支持资源提供者和资源消费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的构建可以借鉴虚拟研究组织的建设机制。虚拟研究组织的建设机制主要是以各种高级的共享控制规则为基础,汇集用户、资源集与服务集之后进行建模。根据信息资源提供者所提供的不同资源与服务类型,依据虚拟研究组织的建设机制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可以增强资源与服务被发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关于我省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和对策的思考[J].西部大开发,2010(3).

[2]张美莉.数字图书馆多元化信息服务综述[J].图书情报,2010(6).[3]彭纪青等.试论数字图书馆的合作与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