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服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析

时间:2022-10-12 03:12:22

档案工作服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重要性及与档案管理的关系,企业档案与安全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档案工作服务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建议。通过分析企业档案中的事故档案,总结了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防范安全事故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这些规律也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生动教材,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编研;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管理实践中通过长期经验积累而不断完善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是企业的安全奋斗目标、安全进取精神、安全价值观以及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健康而创造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等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企业的安全文化反映着企业领导的治企思路和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是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特色的必然阶段。[1]企业安全档案,是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留存记录。长期以来,企业形成了大量的安全档案,它是企业各类管理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历史,是企业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的建设史、成长史、改革史、发展史,涉及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加强经营和管理、维护权力和利益、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可靠凭证与有力依据,是企业资产和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宝贵历史财富。做好档案工作,对企业加强管理、落实责任、防范风险、促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企业安全文化与档案的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档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是企业安全档案是企业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到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工作过程中;二是企业安全档案记录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由经验管理到制度约束直至自我管控形成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等信息,这些信息分散于各个档案文件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客观地总结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三是通过梳理总结安全管理的历史经验可向企业管理者传递更高层次的安全文化理念,反哺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更高、更深层次发[2]。总之,安全文化和安全档案两者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记录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体现了档案的服务水平,确立了档案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必须转变管理观念,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努力把档案的价值挖掘出来,多出“档案产品”,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安全建设服务。因此,以提高安全管理效能为前提,紧密围绕企业实际安全生产工作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好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促进和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相当长的时间、相当数量的企业里,安全工作是基于法律法规和上级检查要求而不得不开展的工作,大多数时候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大多数安全工作也是仅仅限于依据法律、标准要求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改善生产作业条件,使用基本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过程来控制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不够、动力不足,认识不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所带来的企业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仅仅满足于法规要求和避免各级检查及制裁的需要。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来说,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已是迫不得已,认为安全生产只是企业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更是将安全文化建设的诸多要求当做是施加于自己头上的额外工作。[3]因此,企业内部难以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和体系,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更是空谈,长此以往,职工的安全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违章违纪现象频发,应付上级单位检查的假记录越来越多,安全事故发生已是必然。安全档案管理是“管痕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很好的工作方法。它可以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职工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帮助他们梳理工作,整理思路,促使他们“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应付敷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痕迹管理”被泛化,陷入了过度开发的境地。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变“为了工作而留痕”为“为了留痕而留痕”,随处摆拍、随时摆拍,“痕迹管理”实际上成为“痕迹主义”“留痕不留心”,沦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3档案服务与企业安全文化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员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企业员工健康档案在员工工伤认定、内退福利等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与职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对档案的需求方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档案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近些年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渗透至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以及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起到了强力助推作用,推动着企业安全水平向纵深发展。并且在服务企业安全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档案的自身管理水平。第一,抓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关。印发《企业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安全档案管理是参与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单位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应与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处理同步进行。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单位及个人均有维护事故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将事故档案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明确档案部门和安全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安全事故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和管理纳入企业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纳入有关员工的岗位职责,纳入有关部门经济考核。安全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在所承担的工作结束后10日内,将工作中形成的事故调查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移交事故调查组指定的专门负责人。负责安全事故处理的部门在事故处理结束后30日内,将安全事故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件材料整理完毕后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归档。事故文件材料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时,交接双方应按照归档文件材料移交目录对全部文件材料进行清点、核对,对需要说明的事项应编写归档说明。移交清册一式2份,双方责任人签字后各保留1份。纸质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字迹清晰,签认手续完备;数字照片应打印彩色纸质拷贝并冲印成相片;录音、录像文件(包括数字文件)、电子文件应按要求确保内容真实可靠、长期可读;物证材料应与其说明文字一并归档。第二,管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关。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档案资料进行初步的分类、汇总,做成档案汇编产品。如可以将安全事故档案按照事故发生的时间、危害级别、原因及基本情况等多维度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各种安全事故专题目录,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普通员工查阅及分析,发挥档案的参考和查阅功能。第三,把控好各类档案的协调关。企业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安全环保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档案收集工作纳入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环节之中。档案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针对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安全档案,把获取的档案资料和现场形成的原始记录一并纳入相应的安全专题目录。一旦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档案人员马上到事故现场,参与事故处理,并注意发现和收集已经形成档案资料;同时档案人员要记录事故发生的真实事实,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初步整理,使之系统化以后,一并归档保存。事后,档案人员将安全部门移交的档案与自己记录的材料进行对照和梳理,最终形成安全事故的全套档案。第四,做好档案编研的提升关。对安全事故档案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安全档案编研产品。依托各类专题安全事故档案,档案人员通过初步的筛选、总结、提炼、整合,使档案记录信息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去伪存真,求真存实、编撰加工,形成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各个方面都有相应指导意义的档案编研成果,如《XX厂预想未遂事故防范措施汇编》《XX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汇编》《XX厂环境污染防范应急预案汇编》《XX厂安全事故典型案件及分析汇编》等,这些编研产品既可以解决重复翻阅档案原件的困难和不便,又可以使企业获得集中、系统、专业的安全管理智力成果,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那些原始档案资料所包含的文字价值简单相加之和,是文化增值功能的充分体现。

4档案对企业安全文化的促进作用

安全管理档案记录着企业安全管理实践的心路历程,反映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促进着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如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历史资料的总结分析,探究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空间规律,可以找到安全事故与发生安全事故员工及其所处环境的相关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员工安全培训与防范措施。比如说,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员工的情绪处于浮躁状态时,即无论是过度喜悦还是哀怨,都会对安全操作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从环境因素角度分析,复杂的工作环境会给员工带来较大压力,在压力状态下,员工难于对应突发性事件,即工作环境越是简单,发生事故的机率就越小,相反,工作环境越复杂,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越大。[4]企业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适应企业主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提升公司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公司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需要,适应公司加强管理的需要,适应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朱青杰.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J].中国档案,2009(4):42-43.

[2]上官萍.高校重组后的档案整合[J].档案学通讯,2002(4):64-65.

[3]张斌,徐拥军,褚峻,等.知识资源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档案,2004(10):37-39.

[4]刘传俊.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理日报,2007-8-9(B03).

作者:李春艳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档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