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价改革思考

时间:2022-09-23 06:05:00

当前电价改革思考

随着我国第一部《电力法》的诞生,电力作为商品已载入我国法律。电力法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早将电力经营推向了波澜壮阔的大市场。但是,由于现行电力价格的种种弊端,使电力变成了一种奇异的商品,既违背了市场规律,又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1、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其经营成本是相同的(水、火、核等电力生产成本是由电力经销企业内部平衡的),但由各地政府拟定的各种电价政策,目录价格是五花八门。仅**省为例,现行目录价中,最高的商业电价0.932元/千瓦时,最低的农业排灌电价0.22元/千瓦时,单价相差达0.712元/千瓦时,农民照明0.508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0.687元/千瓦时,相差0.179元/千瓦时,商业电价与居民照明电价则相差0.41元/千瓦时,大工业电价与普通工业电价也相差0.1元/千瓦时。而同一用电性质的照明用电,就有三类价格:居民照明0.52元/千瓦时,农民照明0.508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0.687元/千瓦时,分类十分复杂。

2、价格的不公平性带来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一是过于细化的目录电价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符合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要求,过多的分类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

二是由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买断经营,所有权变成了私有,尤其是高能耗和小化肥企业,绝大部分都变成了私有经营,但是国家对于这些企业的电价仍然执行的是优惠电价,而这些厂的产品最终销售都参予了市场调节,电价的优惠部分变成了私有收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原来考虑的优待对像没有得到实惠。比如在**市化肥厂的全年用电量就占了全市用电量的1/4,电价却只有0.2元/千瓦时左右,供的越多,贴的就越多。

三是造成电力价格腐败现象。由于电力商品的交易是瞬间完成的,其交易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供电量的瞬间不确定性是永远存在的,而对同时具备几种用电性质的用户的电价,则是由电力营销部门根据用电比例来确定一个均价,形成了一个混合电价的格局,混合电价有人为因素。一些不法者就利用这一点,内外勾结,高价低供,在计量方式上动手脚,降低高电价比例,这样不可避免的给经营带来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等腐败现象。

四是电价的不公平制约电力市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用电价格总体上高于工业用电1倍左右,与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极不适应,过高的商业电价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电力企业而言,那些使用高电价的商业用户属于优质用户,基本没有欠费,恰恰是那些享受优惠电价的企业成百万、上千万的大量欠费,给电力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高电价反过来又制约了优质用户的发展,因为他们用不起电,不敢用电。

解决办法:

1、统一现行的目录电价,同时根据各省具体情况,由国家主管部门核定省级地区差,同价范围最小执行单位为省网一价。

我国销售电价目前有居民生活用电、大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以及非居民照明、非工业及普通工业、商业用电共七大类。由政府定价,分类繁杂,交叉补贴普遍存在,难以反映用户的真实成本和需求。因此必须改革目前的价格体系,实现全国统一价格或者至少是一省一价,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实现所有消费者都能够有自由选择权,将价格的调节权交给市场。

我国电价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建立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三段式电价体系。改革电价结构,建立三段式电价是指销售给用户的最终销售电价将由上网电价、输电电价和配电电价叠加而成。销售电价不具有自然垄断性,销售电价改革方向是在给予用户充分选择权的基础上价格由市场决定,并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合并当前的销售目录电价是改革的基础。销售电价改革的原则是:(1)坚持公平负担;(2)有效调节需求;(3)反映发电侧供求变化,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4)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优化现有电价结构,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改变当前各类用户电价与供电成本严重偏离的现象,使用户电价基本反映供电成本,建立与上网电价的联动机制。二是在县为实体的改革基础上,统一用户类别,推行科学的电价制度,取消分类复杂的目录电价,所有的用户实行同一个电价。这不仅符合“放两头、抓中间”的电价改革原则,也便于基层供电企业的操作,从根本上杜绝了电价腐败现象,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快电价立法,根据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加快《电力法》的修改,从法律、法规、制度多层面推进电价改革,形成合理科学的电价体系。

从同价的效果看,商业用户是销售电价统一后的直接受益者,改革之后的商业电价将会降低。据统计,我国商业用电总体上价格高于工业用电一倍左右,这是计划体制下优先保证生产、抑制消费需求的旧有规定,与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极不适应,降低商业电价将对解决就业问题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居民照明”和“大工业用电”、“排灌用电”这几类用户电价有可能上升。根据将电价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对比看,电价的涨幅是远远落后的,因此电价的适度上涨用户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2、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向中央财政结算包含在电价中的各类应收基金、补贴(如三峡基金、特种企业补贴等),再由中央财政进行分配,这是特别要指出的,化肥、排灌补贴应直接发到农户手中。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用电性质为基础,划分行业定价收费的电价结构,既不符合《电力法》的规定,也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现行的各种优惠“电价”,如对高能耗大企业,农业排灌用电的优惠,从本质上说是非市场行为,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一是对相同性质用户不公平,二是对电力企业利益造成损失,部分电价甚至低于进网购进电价。

全国实行统一的电价政策,对现行电价的“优惠”部分,关键是要理顺补贴资金的发放渠道,变加入电价里面的“暗补”为由财政直接进行“明补”。变化的部分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价格手段予以调控,对大工业企业可以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消化,或者以一定的形式对企业终端产品的价格由国家有关部门给以补贴;农业生产中电价的变动部分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以实惠。

3、加快县为实体的改革,对电力售销采取分层次趸售的管理模式。其趸售价格可由各省电网确定。

过去以省为实体,分级管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导致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经营效益降低。县为实体的改革使省公司与县公司之间的关系简单清晰,其核心就是实行分级趸售,理顺电力购销关系加资产纽带。这与三段式电价改革目标是一致的。其中趸售电价的制定应当坚持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坚持公平负担,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由省级政府和上级电力主管部门合理定价并实施有效监管。

县为实体,分级趸售让县公司有了足够的主动权,便于结合本地实际应对各种复杂的经营环境。由省公司对电网进行规划和建设、运行维护本地区的输电网络和地级城市配电网络、对县级电力企业趸售电;在管理上不再是一个企业内部上下级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而是产权关系和行业关系。县公司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在维护出资人权益条件下,独立自主进行经营和发展,自主搞好县内电网规划和建设,管好县内输配电网络,对县内用电客户供电。县公司为法人实体和核算实体,站所作为派出机构对用电客户直抄到户。

**电力联营公司作为全省第一家实行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联营的农电企业,在县为实体、分级趸售的实践上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取得了一些经验。公司的成立对解决大、小电网矛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避免了电网重复建设,加快了地方电力建设步伐,消除了以往大小电网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和互争供区的矛盾,使政府从管电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管理模式的改变,联营公司实行独立经营,给企业发展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变化,固定资产从1991年联营之初的2379万元上升到**年底的2.3亿元,是联营初的10倍;售电量由联营初的1.6亿千瓦时上升至现在的4.35亿千瓦时,增加了2.6倍;联营初线损率高达20%,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5%以下。现在**电网布局合理,供电质量显著改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这说明以县电力企业为实体、分级趸售从事县域范围内的电力配售非常合理、科学,也符合电力生产、输送和配售的规律。

电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生存发展有着举住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人民群众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目前电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