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研究论文

时间:2022-04-09 09:40:27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层面及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在监管当局对各类金融机构加强操作风险层面的制度建设,加大操作风险的控制力度的严格要求下,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有效地内控制度、培养全员风险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制定了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但是在银行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总行层面,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依旧分散在风险管理部、内部审计部门、法律与合规部等部门,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协调。由于每个部门都是就其自身职责发现风险,对其发现的风险评价会有一定的片面性,致使风险未能得到全面暴露。在支行层面,支行的风险管理岗同时受总行风险部门和其所在支行行长的领导,而操作风险多发的信贷业务直接关系到支行的效益和行长的业绩,风险管理员在自身利益和行长态度的双重压力下,很难客观的评价和披露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2)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制度,但是制度的执行往往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制定了很多具体的制度,简单的概括就是已经形成了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的全方位内部控制流程,在制度制定中规定了信贷业务各岗位全流程风险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但是部分基层管理者面对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压力,在经营上出现重营销轻管理的理念偏差,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从而忽视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部分基层操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员工以感情代替内控制度,员工之间盲目信任,排斥“认制度不认人”的法理性控制机制,常常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甚至违规做业务,使业务操作环节上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风险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留下风险隐患。从近几年银行发生的案件看,几乎都与员工违章操作有关。(3)授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建设还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将风险管控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银行业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岗位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水平普遍不高,授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能适应信贷业务的不断创新,还没有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意识,尤其对是基层业务人员而言,尚未意识到自身对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加大控制操作风险防范力度,无疑会加大基层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成本,可能会使基层业务人员对风险控制产生抵触情绪。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还待完善。在对我国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中发现,我国大部分银行出于自身原因,对操作风险信息披露不足,使得决策层难以真正了解操作风险的真实情况,结果失去了较早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同时由于信息披露不及时,各银行间不能及时掌握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导致相似的事件在不同银行重复发生。

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我国的逐步实施,以及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压力将越来越大。只有及早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充分发挥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在商业银行具体业务中的风险防控作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保持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发展。(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监督机制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形成了全行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但是在实际风险的防控过程中还是受到银行内部行政管理架构的限制。为了使风险管理更加顺畅,应该建立独立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下级的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上级风险管理部门,而不再向所在机构的行长负责,并且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人事任免、绩效考核、业绩评价也统一归上级机构管理。(2)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关键,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也就是一纸空文。在内控制度的制定上改变对员工控制较多,对管理层控制制约较少的现象,不但要强化信贷工作操作环节控制,还要加强授权、分权管理,规范决策程序,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在各级、各部门之间实行权力制衡,减少决策失误。杜绝任何个人或部门独立完成某一业务而不受监督和制约情况的发生。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商业银行必须拥有一支独立运作、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内审队伍,而且必须保证内部稽核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内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实现内审部门的垂直管理。(3)构建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环境,加强信息披露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管理者及时报告早期预警信息,为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要建立严密的风险监控机制,加强各风险点的稽核监督、内控约束和责任认定。建立定期分析制度,为风险预警提供准确的早期信息;建立分级预警预控机制。按风险程度应将预警风险分成若干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设置相应的处置方案;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分析软件系统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开发用于风险监控和预警的系统平台,对每项业务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和预报提示,辅助管理人员更有效、更及时地防范业务风险。

本文作者:段正伟工作单位: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