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4 02:26:28

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是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的新产物,具有时间短、主题突出、资源容量小、精致教学设计等特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受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在重要知识点、实验课和习题课中,适当使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农村;初中物理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内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如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的一种短小精悍的、可视化的数字学习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时间短: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适合使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

2.主题突出:一般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技能点进行微型化和针对性教学。

3.资源容量小:微课及其配套辅助资源一般不超过几十兆,以流媒体格式的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可在线观摩学习,又可以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MP4)上实现移动学习;也很适合教师的观摩、评课和反思。

4.精致教学设计: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统领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评价等。

5.配套相关材料:微课的核心组成资源是微课教学视频,同时还配套有教学任务单,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关系和呈现方式构成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二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农村初中差生多,多数学生喜欢上网,家长都希望在网络上有课例片段教学,能更好地督促子女学习。另外,农村初中一般都有寄宿生,有晚自习时间可集中自学。初中物理有很多概念性和抽象性知识,在农村地区,受教学设备和场地限制,教师往往直接给学生陈述概念,没有完整的思维过程或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经验丰富的老师会以实验探究或演示的方式讲解概念,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受时间限制,不能将所有概念都进行演示,也不能反复在课堂演示。学生没有牢固认识掌握基本概念,会对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如果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结合演示,通过微课形式向学生传达,直观具体,且学生可反复观看,不受时空限制。

(二)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

1.制作方便

微课的主要制作方法有拍摄式、录屏式和软件输出式。拍摄式微课即使用外部摄录设备(手机、数码相机、DV摄像机、摄像头)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等真实情境摄制教学视频录屏式微课:使用录屏软件,同步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讲解和演示,录制内容包括声音、教师头像、手写演示、PPT和word内容、实验操作演示过程等。常用的录屏软件有Screencast、CamtasiaStudio和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输出式微课:运用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通过脚本设计和技术合成后输出教学视频短片。常用的软件有:Flash、QQ影音、Gif动画等。也可将上述三种方式结合应用,制作成混合式微课。很多乡镇初中教师年龄偏大,接触网络时间少,电脑操作不够熟练,担心微课制作门槛高。从微课的制作方法看,对硬件要求不高、专业性要求也较低,尤其是拍摄式微课,拥有一台像素较高的拍照手机即可完成,也无需进行繁杂的后期制作。乡镇初中教师可以考虑以拍摄式微课为主,尝试录屏式和软件输出式微课。

2.学校硬件配套完善

目前,在普通乡镇中学,平均3-5名教师能有一台办公电脑,并有网络配套,在发达地区的乡镇中学,每名教师都有个人办公电脑。很多普通乡镇中学有多媒体教室配套,这就为微课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方便老师们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制作,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

3.学生使用方便

很多乡镇中学学生家中都有电脑,学生自己还有智能手机。除了在集中教学时间播放微课外,学生也可拷贝或下载微课资源,在课外时间也可以方便的查看微课。将零散时间运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配教学任务单,促进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任务单也叫导学案,即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教师可以把第二天的教学任务单在授课后播放,让学生了解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并做好课前预习。初中物理有很多全新的、抽象化的概念,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很多学生不知道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预习的针对性并不强。一张教学任务单上的重、难点可提前制作成微课,在学生晚自习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天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考察自学情况,了解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有针对性,听课质量相应提高。

(二)重要理论知识,安排讲授型微课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重要理论知识难以进行现场演示,如光的直线传播、漫反射、物体的运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等,可将这些内容用PPT展示或者制作成微视频,反复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以前笔者使用传统讲解法,完全依靠引导、图示和学生想象。后来,笔者在实验室和家中使用简易器材做了小实验,并用手机录制了微视频,边播放边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型微课可以解决实验设备紧缺难题

物理教学中,实验课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际体验,教学效果显著。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大班级,少器材”的问题,一次实验课,学生不能全员参与,或者由于实验室较大,学生难以近距离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过程。如果能够将老师的实验操作过程制作成微课,或将实验中的关键环节制作成微课,可极大的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四)对典型例题、易错题,制作解题型微课

初中物理学习中,大量练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应付考试非常关键,但教学课时有限,习题课安排紧凑,且以老师讲解和在黑板演示为主,如果当时不能理解,即使学生做了笔记,也只能看到结果,难以感受老师的思维变化过程和解题思路。另外,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向老师提问。可以针对典型例题、易错题和考点制作解题型微课,重点在分析解题思路和展示推理演算过程。制作解题型微课的前期,教师可能比较辛苦,但是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有利于学生独立复习。

(五)对生活趣味物理,制作拓展型微课

物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现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可针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或操作制作拓展型微课。如笔者就将拆换家庭墙面开关、凸透镜焦点点燃火柴、iTV机顶盒红外线接口导出等实物实验或生活实践制作成微课,鼓励学生拓展学习,参照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设计物理微课应注意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形式的微课。不管是将微课用于学生课外复习、用于课堂讲授新知识、或是用于拓展教学,都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基础和学习方式,并根据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微课虽可用于课堂讲授新知识,但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查漏补缺、或是拓展学习,因此主要使用时间是在课外或自习时间。第三,微课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微课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把控。因此,微课想要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

四微课在农村初中应用的思考

(一)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微课制作能力

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年龄较大,接触网络少,很多老师对“微课”一无所知,心理上对新生事物本能抗拒。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农村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微课培训,让教师认识微课,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为了检验培训效果,可以组织校内或地区的微课制作大赛,促进教师在制作中学习提高。

(二)团队合作,创建课程微课库

1个老师的时间和能力毕竟有限,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工制作,形成课程微课库。让教师“术业有专攻”,每名老师负责自己最擅长的教学内容的微课制作,每学年安排一部分微课制作任务,经过积累,可逐步形成精品化的课程微课库。

(三)建设微课点播网站

如果微课仅仅依靠教师课堂集中教学时播放和学生分散下载学习,难以体现微课传播方便、移动学习的特点。在制作和积累微课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微课点播网站的建设。可考虑在校园内网建设专门的微课点播网站,按教材章节列表管理和点播。同时,学校可考虑在晚自习时开放计算机室使用,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学习,减少空闲时间浪费。

(四)开发信息反馈平台

学生看完微课后,有交流和讨论的需要,同时教师也想掌握学生的掌握和意见反馈。学校可考虑建设专门的信息反馈平台。如可以在平台上布置在线检测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平台自动把数据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了解学生学习微课之后,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在讨论时再重点讲解。微课从微处着手,短小精悍,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微课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普及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相信微课在初中教学中,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徐志斌 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汤池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吴文彪.浅议“翻转课堂”之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9-50.

[3]许建军.浅谈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2):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