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育人思政价值及方法

时间:2022-09-11 10:20:53

校园文化育人思政价值及方法

摘要: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不同方式,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文化活动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味,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校园文化育人;网络宣传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行为习惯等层面,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校园文化既是校园硬软件建设的组成部分,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思想导向。校园文化决定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左右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校园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成果积淀,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学生长期生活、学习于其中,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当今社会各种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成长思潮的冲击下,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规范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匡正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为科学认知和行为选择提供导向,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要求,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二)人格塑造。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品性和灵魂,学校生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塑造大学生的完整人格。学生的人格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关键在于校园文化能否为这种熏陶和养成提供适宜的氛围。许多毕业生表示,毕业多年后,回过头再想想,当年学到的知识或者早已还给老师,或者早已过时,但在求学期间受到校园文化的无形熏陶却伴随一生。他们会记得学校的老师、广场、湖泊,会记得学校“钢、铁、火”独特理念,会追忆同窗们风华正茂,球场上的拼搏进取,乃至楼管看门大爷的微笑,等等,这些都体现校园文化的人格塑造价值。(三)道德约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大学校园,学生不仅受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也受隐形的精神氛围与心理倾向的无形规范。校园文化蕴含着优良的道德规范与道德传统,在潜移默化中把社会准则、思想要求、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心理和思想变化,并不断调整着学生的言行,肯定正确行为,防止不良行为,把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到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坚持选择与大学文化相匹配的发展路径,形成良好的群体品格和氛围环境,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激励学生放飞希望,奋发向上。

二、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方法

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不同方式实现,从而有效实现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一)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引领思政教育价值方向。首先,通过组织师生讨论、组建教师团队研究等方式,梳理总结学校的历史传统,阐释校训精神内涵,弘扬以校训为核心的学院精神、学院传统。加强校训宣传教育,做好文字表述和诠释,丰富校训内容物化形式,拓展校训精神实践载体。加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其次,加强对校史文化的挖掘整理,深入研究学校发展脉络、文化特色和知名人物、重大事件等。通过组织老教师、老校友采集口述资料,征集实物文献等方式,丰富校史内容,讲好校史故事。成立校友联络组织,建立知名校友资料库,定期开展“杰出校友”讲座。加强对新生校史校情教育,发挥校史馆的育人功能。第三,在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结合各系部办学历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等,不断凝练各系部教学理念、育人理念,反映各系部的特色文化。制作编印各系部宣传画册,做好系部特色文化系统表述,促进学院各系部特色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发展。(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思政教育管理功能。首先,落实学院章程,健全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健全各类议事规则和制度体系,完善决策机制,实现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制度宣传,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行为,为学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坚持树立以师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以教学为本位、以学术为先导的制度建设理念。充分体现尊重学术、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关爱学生的导向,通过各类意见征询和论证,扩大师生参与面,使制度内容充分考虑师生工作和发展诉求,以更加科学合理、方便高效地工作。逐步实现多柔性引导、少硬性管理的方式,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第三,完善各类评优评奖、荣誉奖励的条件、范围、组织等,构建满足师生发展要求,以荣誉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荣誉激励体系,激发师生更高层次追求。大力宣传荣誉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引导师生员工有方向、有榜样、有动力。健全各类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活动仪式规范体系,创新和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优秀师生表彰、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活动流程。使典礼仪式富有内涵,个性突出,品味高雅,成为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延伸典礼仪式的育人功能。(三)开展行为文化建设,树立思政教育榜样示范。首先,健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师生学术文化引导,提高师生学术交流层次,营造学术交流氛围。落实对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和考核,构建诚实守信、鼓励创新的学术生态。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宣传教师中的先进典型、优秀团队,让其成为校内外知名人物、知名团队,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其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严肃工作纪律,惩戒推诿与不做为,杜绝慵懒散等现象。进一步精简公文、会议和事务性活动,推进办事公开,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承诺办结时限,实施各机关处室问责追究制。提高师生服务满意度,提升管理服务人员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规范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人员工作质量和标准,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个人创建评比。以建设文明校园为主题,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道德主题活动,通过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宣讲、“讲述身边感动”、“推荐身边好人”、“捕捉最美瞬间”等活动,提升学院及师生文明水平。(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创造思政教育内涵氛围。首先,进一步完善校徽、校标、校训、校名等标识系统,确定校歌、标准色、吉祥物等形象标识,塑造学院文化形象,确定标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设计开发体现学院特色文化纪念品,完善校标商标注册,保护学校品牌形象和正当权益。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在规划建设中,注意整个校园文化环境的互相关联和内在统一,提高学院文化品位。选择合适地点,建设若干与校园环境相符合、表现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专题雕塑、文化长廊、假山园林等公共设施。加强教学楼、实验室、实训车间和学生公寓的文化氛围营造。其次,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利用现有校史馆、博物馆功能,发挥文化场馆的育人作用。加强展览馆、艺术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校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完善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的文化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并规范校内宣传栏、张贴栏、宣传条幅、电子屏等设施管理,规范校园小广告,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文化设施,精心策划影响力大、师生参与面广、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和育人效果。第三,强化网络宣传传播平台,加强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站等媒体建设,加强手机客户端、校园官方微信公共号及各系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提升管理传播水平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数字化校园和网络文化建设,抢占校园文化建设的网络主阵地。定期制作校园形象宣传片、宣传画册,设计定制学院官微卡通形象及命名,充分反映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底蕴。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文化大家、学术大师进校园,利用文化讲座及新媒体网络点播,线上线下结合,提升文化活动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味,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8,20(6):115-116.

[2]王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文化育人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12):90-95.

[3]高晓松.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智库时代,2019(9):248-249.

作者:宋振海 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