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11 10:26: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首要标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各种挑战,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院校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秉性、气质、性格,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和旗帜,更是一个民族自身健康、稳定、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障,所谓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为是综合国力的总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实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上产生的,有其特殊性,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把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看成文化发展的基础,不等于说文化发展完全是被动、完全是静态的;相反,文化具有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都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视野分析了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论断了文化的功效,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中提出文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文化放到历史唯物主义上来,推动人类文化观念实现了历史的嬗变。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深化高等教育内在文化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特点,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点,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发展而言都至关重要。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在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化是一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中的力量,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型、适用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无可代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标榜、旗帜、方向,文化的发展关乎到综合国力的兴衰、关乎到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乎到民族凝聚力的紧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继续向前迈进,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跨进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时代,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促进中华民族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所谓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何为信仰,信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而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场所,关乎着是否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愿,经过青春梦关乎着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大学时期正是奋发有为的时期,是建功立业的关键时期,更是为国家培养新型、实用性、创新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时期是成就梦想的时期,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更是学习宝贵知识和技能的黄金时期,如何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在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新时代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途径

(1)在校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能力,道德思想意识。校风是一个学校自身发展的前景浓缩,是学校自身发展趋势的标榜、旗帜、方向,更是一个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魂、意识之魄,是一个学校之所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托,是一个学校实现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的、新型、实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加班人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校风关乎着师生能够以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向上的精神面貌,加强校风建设,切实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在党委的努力和大力支持下,各个部门相互团结,奋发有为,制定促进学生学习上进、促进学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拼搏向上,促进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切实提高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确定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和人生目标,通过学院精神面貌打造、环境治理、加强学校饮食、人身安全、交通、住宿、心理安全等教育和维护,确保学生健康平安,促进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大力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教职工牢记自身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和使命,牢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领者,提升教职工的道德水准,打造一片温暖、和谐、团结、进取、友爱的精神面貌。(2)在高校教育课堂中,以教育手段为媒介,切实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课堂之中。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学生掌握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逻辑和历史思维能力、实践思维能力的重要指导者和引领者,是学生能够以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型、实用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居和自我评判的重要教学资本。我们知道青年大学生的主要使命就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切实丰富自身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油加彩,为实现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砥砺前行,锐意进取。我们知道学生、教室、课堂是构成教育的三部分,缺一不可,教师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所以说,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课堂教师的任课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学生知识的获得、人品的塑造、道德的提升、气质的锤炼与教师密切相关,并且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知识的场所和获得地,所以,课堂对同学们的影响无可代替,所以,任课教师要站稳讲坛、掌握讲坛、引领讲坛,一定牢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始终保持课堂是在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在传播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借鉴整个世界人类文明精髓,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型、实用的建设者和加班人,所以,在课堂中,广大教职工积极传播校园优秀文化之风、切实增强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观念,提升学生的重视度。(3)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人文、实践操作运行能力、切实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践中敦促学生身其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化理念,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督促和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龙门石窟与牡丹花会)赴敬老院、孤儿所开展送温暖活动,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与暑假义务支教活动,参加文明小助手宣传活动。学院加大力鼓励学生参加课程调研活动,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对核心文化的信服度。(4)在进行精品项目申报和研发过程中,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切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学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宣传和动员,切实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关注,提升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信服度、认可感,凝聚师生集体智慧,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和谐校园文化。(5)在自媒体时代,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传播优秀先进的校园文化,打造优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的主题,科技依旧是龙头,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铸造,在时代信息技术浩浩荡荡的潮流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充分利用自媒体迅速话、便捷化、普遍化等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QQ、微博、微信加大对校园核心价值观进行推送,如我们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的推送,以及对其他高校优秀校风借鉴推送,并且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送,并且利用公众号的便捷性,开展关于校风建设趣味知识竞答活动,切实提升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全体师生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大家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形成伟大的智慧结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廖小明,李明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协同育人[J].教书育人,2013(18).

[2]赵振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理论观察,2014(12).

[3]张素芳,孙敬龙.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

作者:炊润媛 尚雅彬 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