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提升

时间:2022-07-25 10:17:38

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提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三农”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经济硬实力与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相差甚远,学术界对农村旅游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关注。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即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详细阐述旅游文化软实力在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试图找到提升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实现乡村经济尽快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新乡村。

[关键词]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现状;多元化

1我国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改变,旅游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农村旅游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党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农村的旅游文化要发展,中国城镇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农村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基本没有太多异议。但他们的研究大多从农村旅游文化文艺事业的建设入手,范围宽而杂,对加强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因此,我们从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入手,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及意义。农村旅游文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提升,反映出乡村文明与农村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提高农村软实力不仅能够增强农村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加强农村凝聚力,同时对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建设,展现农村旅游文化活力,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先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防止农村的非物质旅游文化遗产没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通过对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进行详尽的研究与分析,能够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带来指导,从而促进农村旅游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我国新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2.1基层干部淡漠旅游文化建设,重视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搞经济建设成为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而对群众旅游文化的意识则很淡漠。这与地方经济状况、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都有着直接关系。从干部、经费、设施、活动都没有相应的落实,有的干部也清楚提高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也明白“治穷先治愚,治愚搞文化”的道理,但是他们往往急功近利,加之倚重唯GDP论的考核评价机制的观念仍未改变,于是就出现“越是穷的地方旅游文化设施越差,越是穷的地方干部群众文化意识就越淡漠;看电视、打牌娱乐是村民们主要的休闲旅游文化方式;寿辰、婚丧嫁娶等传统的乡村旅游文化,存在攀比之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影响家庭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2.2农村旅游文化资源供给量少,农民旅游文化消费水平偏低。尽管旅游文化下乡演出和“2131工程”电影下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面向农民的公共旅游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旅游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大规模的旅游文化下乡活动,落实到每个村的演出场次十分有限。村旅游文化活动室大多无人问津或成为老年活动室,活动内容仅局限于村民翻翻报刊,看看电视,健身锻炼,娱乐。而青年农民正成为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缺位的主角。根据2015年对于平顶山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旅游文化消费平均支出750元左右。通过调查,高消费群体在农村普遍存在,在受访者中年旅游文化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有5.3%,说明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旅游文化消费方面也先“富了起来”。

3当今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虽然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就大多数农村来说,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地收入或外出打工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农村的保障水平与城市的保障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民的收入还是会用于物质上的消费,如:对重大疾病作出的风险预测,对子女高等教育费用的支出。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留出一定的资金来发展文艺事业和提高自己的精神水平成为奢侈消费。因此,农村的经济贫困导致了文艺事业的贫困。3.2群众参与度不够。观众的支持和需要是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没有观众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旅游文化建设虽然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但广大农村旅游文化生活依然很空洞,不少地方,特别是远离中心城镇的地方,农民群众依然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旅游文化生活仍然得不到提升,很多农村群众农作之余的旅游文化生活只是看电视、走亲访友、串门、打扑克、打麻将、闲聊、抽烟、喝酒等活动。群众旅游文化活动参与度不够的情况还普遍存在。3.3农村演员的流失。生产责任制前的农村文艺有专门的文艺队,由此,农村文艺的发展不至于后继无人。农村责任制之后,在各自为政的生产方式下,人心涣散,使得文艺事业的发展与个人利益脱节。在个人的经济生活没有保障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献给文艺事业。农村文艺事业不仅需要当代人的努力,还需要后来人的继承、创新、发扬。而现在从事农村文艺的人中,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一代对发展农村文艺事业没有思想上的意识。当老一辈人的成果后继无人时,农村文艺事业自然而然走向了没落和衰亡。

4促进我国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途径

4.1增强农村旅游文化资金的多元化与内生性。只有农民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富足,才会考虑精神层面更多的需要,接受政府对自己精神上的正确引导。农民自己也才能有力量去壮大、去建设农村文艺事业。“送旅游文化”不如“种旅游文化”,农民要想自己种旅游文化,就得先使自己有资本种旅游文化。4.2发展农村非物质旅游文化。农村旅游文化的发展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是推动农村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农村文艺事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旅游文化不仅存在于民俗民风、衣食住行及人们的言谈举止中,更存在于旅游文化典籍、庙堂宗嗣、文物古迹中。当今,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非物质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旅游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旅游文化遗产撬动农村旅游文化。4.3建设农村旅游文化系统。农村旅游文化缺乏系统,原本稳定的旅游文化系统已经碎片化,原本的旅游文化形式存在大量的流失,因为时代的变化原本的旅游文化受到现代经济形式的冲击,城市的旅游文化没有很好的融合进去,原本的旅游文化流失,农村的旅游文化生活凋敝。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农村旅游文化系统,塑造每一个村庄的旅游文化氛围,利用价值观的引导塑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从而构建每一村庄的良好社会风气。4.4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促进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流动,现在城乡差距的原因集中表现在城乡之间资源的配比不平衡。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属于弱势地区,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这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无法用市场来自动调节。进行城乡一体化就是要调动政府的力量缩小差距,使社会资源可以在城乡之间流动。中国目前农村常住人口约为6亿多人,完成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联合互动的条件下进行我国的城乡发展。只有实现城乡的一体化,才能让人才留在农村,才能使投资自由在城乡之间流动,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的均衡并为农村旅游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使农村拥有旅游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以利于农村旅游文化的长远发展。4.5以组织推进农村旅游文化发展。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只有组织起来才能产生力量。农村的群体性旅游文化活动是现在农村农民的迫切需求,经过长期的分离,农民希望文艺群体的回归。农村现在的劳动力转移量较大,许多农村面临空巢化的问题,农村居民的“空巢”现象也比较严重。组织村民集体进行旅游文化活动,有利于形成乡村互助的良好风气,构建和谐新乡村;有利于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旅游文化生活。对于农村旅游文化组织建议由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来进行,建立较为规范的制度。农村的建设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建设,精神层面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梁悍东,王晓瑞.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学刊,2011(4):195-198.

[3]高飞.加强业余文艺团体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大舞台,2009.

[4]潘勋科.关于新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2011,38(1):36-40.

[5]朱保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63-165.

[6]何慧丽,温铁军.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7]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7,1(1):40-43.

[8]刘天忠.新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习月刊,2007(2).

[9]王斌.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文化建设[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46-48.

[10]聂辰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河北省发展“民资文化”的调查[J].党建,2007(8):38-39..

作者:田万顷 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