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的作用

时间:2022-05-05 10:55:02

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的作用

基层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群众受益的公益性作用普勒在《公共图书馆的起源与管理》中,将现代公共图书馆定义为:“公共图书馆是依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是受地方税收与自愿捐赠支持的,是被当作公共信念管理的,每一位维护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它的参考与流通服务的权利”。该定义揭示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特征,即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特征[3]。从历史发展来看,公共图书馆的出现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应社会大众对知识的需求而产生的,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为社会、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国家投资兴建并管理的社会机构,图书馆具有很明显的社会共有性和共享性[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是指由政府主导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基本文化服务,基本特点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公共图书馆属于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公益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公共图书馆也是国家财政支持和保障的公益文化事业。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基层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层级,主要是面向基层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尽管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从中央到地方,随行政层级的降低而呈层级递减状态,但是基层图书馆在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目标方面责无旁贷。在新形势下,政府行政管理者不仅要树立文化为民、服务为民的观点,而且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将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知识需求的目标上升到提高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政治高度上来。1990年国际图联主席汉斯•彼得•盖在第56届国际图联大会开幕词中说:“图书馆应当毫无阻碍而免费向任何人提供信息”[6]。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为上一层次的公共图书馆分担一定的任务和职责,共同为全民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供有力支持。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它的教育职能始终在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高度推崇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认为图书馆是学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他在《何谓文化》演说中曾称:“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第一是图书馆。凡是有志读书而无力买书的人,或是孤本、抄本,极难得的书,都可以到图书馆研究。”继而在京师市民会上作“市民对于教育之义务”讲演论及:“教育亦非全赢学校,如演讲会、团书报室,都是教育;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图书馆、戏院、影戏院都有教育的作用。”这些洞察图书馆职能本质和存在价值的深刻认识至今具有现实意义。基层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拓展新的教育内容,强化公共图书馆公益、公平性教育,为全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全民。基层图书馆尽管在拥有信息资源和服务优势方面存有差距,但是可以满足行政区域内的读者和群众搜集、整理、存贮、开发、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基层图书馆可以创新工作方式,协助科研人员和学者做好科研定题、项目咨询、辅助决策等服务工作,即提供信息查询、特色资源服务等。公共图书馆既然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理所应当成为弘扬、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重要阵地,成为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休闲的重要阵地,成为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基层图书馆还承担着保存区域文化遗产、区域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社会职能。此外,基层公共图书馆积极拓展服务功能,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性讲座、展览、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建立分馆等形式,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读者,尤其为行政区域内的群众提供各类继续教育和文化休闲服务,倡导全民阅读,从而创新传播城市先进文化,为提高社会人口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思想的逐渐形成和实践的稳步推进,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以县级图书馆为代表的基层图书馆也同样发展迅速。以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为例,从2005年起率先在全省开创公共图书馆总馆分馆制先进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总馆、街道分馆、社区图书室三级服务网络覆盖全区。近年来,三级服务网络在政策和财力上都得到了沙河口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9个街道、武警大连支队、区医院、区养老院、区政府机关已建立了图书馆分馆,57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图书室,每个分馆配备了专职图书管理员,总藏书118万册。每年,区财政还为每个分馆购置新书2000册,订购报刊60种;为每个社区图书室订购报刊30种,并将分馆图书有计划地向社区图书室流通。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了“一举三赢”: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将区图书馆的人财物及管理上的优势,与街道社区能提供馆舍的优势结合起来,互利互惠;让居民不出社区、街道就能看到最新的期刊、报纸和图书,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调动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室的积极性,在总馆建立的建功立业奖励基金中,专门为分馆和社区图书室增设了先进街道分馆、先进社区图书室、优秀图书管理员三项奖项。为提高各分馆和社区图书室的服务水平,总馆从藏书建设、读者服务、读书活动、统计档案、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每年还将举办分馆和社区图书室管理员业务培训3至4次。9个街道分馆周六、周日全都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街道分馆与区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凡是读者在分馆借不到的图书,可凭分馆的集体借阅证到区图书馆借阅。2012年沙河口区图书馆又将服务网络延伸至部队、区内养老中心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集贸市场、企业等,在测绘大队、预备役建立了军营图书馆分馆,在农贸市场、社区养老中心建立了10个爱心图书室,使更多的人分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和便利。

基层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模式

作为基层图书馆,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机遇,夯实基础,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从而为城市文化、社会文明的发展做贡献。2011年大连市成为辽宁省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我市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大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紧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根本目标,明确了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服务全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的工作原则,明确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是今年公共财政在文化工作方面投入的重点。把基础设施建设好、维护好、运行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人民群众最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前提。按照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固强补弱,加强基层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应作为基层财政投入的重点。一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进行资源和设备更新,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加藏书量,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需要;改善阅读环境,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品质;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力度,适应数字时代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要求。另一方面,巩固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公众服务理念,建立一整套包括图书阅览、信息咨询、检索、人员岗位职责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形式大连市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已经列入《大连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旨在建立更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便捷的图书异地借还,让更多的市民得以亲近图书。读者可凭借“一卡通”读者证在不同馆际之间实现通借通还,还可登陆“大连地区网上联合目录查询系统”进行网上查询、续借和预约,也可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检索电子资源(例如:中国期刊网、方正阿帕比电子书、国研网以及大连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等),最大程度地方便了读者。“十二五”期间,“一卡通”工程将全面展开,在发展中抓规范,在规范中抓发展,在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向区县和街镇延伸的同时,管理体系也将同步延伸,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全市“一卡通”资源共享基础上,不断完善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拓展共享渠道,发挥基层图书馆的优势,进行区域图书馆联合,包括与所在地各大高校图书馆、机关单位等图书馆进行联合,相互补充,有效进行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优化图书馆在人员、设备、管理方面的格局,减少区域文化资源的闲置和重复配置,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承担起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责任,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的辐射作用,满足更多读者信息服务需求[7]。此外,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将创新“分馆运作,街道社区监管”的办馆模式,完善自身建设,确立和巩固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参与城乡文化建设让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文化发展而带来的成果。

本文作者:杨晓丽工作单位: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