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文化素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18 09:30:30

强化安全文化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从未来工程师职业能力角度、“大工程观”理念的人才培养角度和新工科工程教育新理念角度,阐述了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使工科学生具有优秀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培养合格工程人才的必然要求。讨论了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的高等工程教育中缺乏开展安全文化教育的状况及由此带来的危害,提出了结合高等工程教育,开展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建设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架构。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安全文化;工科学生;工程技术人才

一、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中安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报告中提出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人们福祉和健康水平,重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定位,其要务是培养出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强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创新人才。人才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文化素养,能保障工程和生产体系的顺利运行,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为此,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结合安全人机工程设计规划理念,使工科学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培养合格工程人才的必然要求。(一)未来工程师职业能力的需求。我国高校工科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职业定位,绝大部分是成为各行各业的工程师。各类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行业项目和工程的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行管理等。随着现代产品项目和工程向高科技化、综合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工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的综合知识背景,以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许多非技术类的知识。因此,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对工程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在诸多的复杂工程问题中,工程安全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工程项目灵魂的工程技术人才,其工程能力和行为对工程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加强和改进高等工程教育,在作为工程教育重要部分的工程实践教学中融入安全文化教育课程,努力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安全文化素养水平,是减少工程安全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二)““大工程观”理念之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要建立将科学要素、技术要素以及非技术要素相融合,并通过工程实践,形成具有集成性、创新性、实践性的工程教育理念体系[1]。现代工程与生产体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个环节组成的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需要高效率地投入、运转和产出才能实现自己的功能[2]。“大工程观”的理念指出,由于现代工程体系的系统性、复杂性,对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其中某一部分或单元,甚至个别节点出现微小故障,就会对整体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对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要学会对各种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与调配。在工程教育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安全文化素质,有助于工科学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后,把安全人机工程思维和安全第一的观念注入其所设计的工程或产品中,把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保障工程系统与生产体系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大工程观”的理念中,工程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是科学技术同文化精神的相互和谐与统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原料;另一方面,不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而且还要保护大自然绿水青山的安全,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全面统一。安全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的一部分,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安全文化,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实现我国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必然要求。因此,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既要懂得专业技术,还要具有工程安全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三)新工科工程教育新理念的需求。新工科建设究其实质就是要改革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基点就是按照工程师的职业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3]。在各种复杂的现代工程系统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安全能力和安全行为对于工程安全的影响十分重要,而他们的工程行为与其在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接受的培养密切相关。在企业,不懂生产工艺技术是很难做好管理与安全工作的;同样,不懂安全技术,安全文化素养缺乏,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工程与生产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其工程行为缺乏安全文化的保障,违背了安全文化的客观规律。我国虽然也在本科学生中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工程安全教育,但就总体来看,在工程安全文化教育方面,例如人才培养的结构、内容和方式上,还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安全文化素质,不具备解决复杂工程安全问题的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快速建设发展和大规模项目实施的需要。新工科计划的推进关键在于对“新”的内涵的认识。而“新”的内涵首先表现在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新素养”[4]。为此,潜心研究工程人才的安全文化素养的培养方案,改进和完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内容,对于降低和防止工程安全隐患与事故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的状况

(一)高等工程教育中缺乏安全文化教育。作为各行各业核心骨干的工程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是毕业于工科院校。从工程安全问题的本质上进行分析,由于现代工程技术越来越复杂,社会需要大量既懂得工程专业技术,又具有现代工程安全文化素养的高品质工程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工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进行工程安全人才的教育培养。可是,安全专业人才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相比,无论是在人才的数量上,还是在专业知识结构和对工程所起的作用上,以及在工程中所处的位置方面,都不能满足我国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工程实施的需要。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尽管不具有培养专门安全专业人才的功能,但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必须灌输和体现人的安全需要,要把人的安全需要体现出来。在校期间接受过的安全文化教育程度,对工程技术人才其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科学生的培养结构上,系统性的现代工程安全文化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我国屡屡发生工程事故的根本原因之一。(二)高等工程教育中缺乏安全文化课程设置。我国的许多工科院校仍然过于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忽视现代安全文化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教育。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间必修课有二十几门,选修课也有十来门,但几乎看不到有关安全方面的课程,学校也没有结合专业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课程。从目前的教学过程来看,无论从课堂理论教学到工程实践训练,还是由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除了在工程实践训练的金工实习环节中,能够由有关人员讲一下实习要求和安全的注意事项外,在其他环节中极少能涉及生产和工程的安全文化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安全文化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在高等工程教育中是十分缺乏的。这就必然造成高校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其本身在工作中不懂安全,不了解、不掌握其从事的生产作业中面临的安全问题,而且由于安全文化素质培养的缺乏,导致其所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及设备存在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不符合安全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理念。这与工程追求的本质安全观是完全违背的,也不符合生产实际对人才的需要。(三)高等工程教育中缺乏安全文化实践。工程安全的实践训练是培养和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安全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社会实践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能够接纳高校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企业越来越少,全国许多高校学生的工程安全文化实践训练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不能达到工程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前,进入实践阶段的工科学生,会被安排到对口的工厂企业进行入企实习和实践训练,现在这个过程有的被简化,有的被取消。学生入厂的安全三级教育也基本不进行了,工程安全文化的培养也被工厂日常的实习安全教育所取代,结合工厂生产实际的工程实践不再进行。还有,学生毕业设计中验证性、论证性的课题越来越多,软件仿真取代实物制作,需要进行生产和工程实践的设计性题目不断减少,与安全生产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标准等教学内容没法安排。这种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培养相脱节的教育体制,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

三、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

教育与文化之间,是一种依存与制约的关系。教育作为一种提高人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决定着人们对于某一种观念和某一种行为的形成,而人们的这种观念和行为又是相应文化的体现。所以说,某种文化素质的形成是与相应的教育分不开的。从根本上来说,安全教育是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文化素质最有效的办法。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学生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应坚持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对安全形成正确认识;应加强对生产和工程中安全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力度,最终使他们的工程行为能够符合工程安全文化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说,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决定性手段。在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文化教育,不厌其烦地宣传安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识,让学生确立现代工程的安全文化观,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安全技术,理解工程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明白工程安全与全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其所从事的工作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清楚自己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让学生树立起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安全文化素质。在校期间,应引导学生将“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融入校园安全文化,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进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学生毕业后,由于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安全文化知识,能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迅速融入企业安全文化,并能把所学会的现代安全文化知识运用到产品开发和工程施工中去,快速胜任工作。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使高校培养和造就出的未来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具有良好工程安全文化素质的优秀工程师。

四、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建设

(一)明确安全文化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我们应当把现代工程安全文化素质确立为工科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在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安全文化教育必须定位为工程教育的重要部分。无论是热能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化工工程还是机械工程等大类专业,其都与安全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程中增加安全科学和安全技术等安全文化教育,是进行专业内容的拓宽,完善工程类各专业的重要内容。工程专业人才应当具有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和超前性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不应当等到毕业后在生产实践中再去培养,而是应该在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就予以体现。在拓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范围时,要着重增加安全文化方面的内容。如何进行面向工科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先通过选择与生产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进行试行,从中探究专业内容和安全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领会面向工程专业拓展安全文化教育的迫切性,进而选定反映专业方向的安全文化培养内容。应把安全文化教育作为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专业课程的改革走出一条新路,将安全文化知识列入工科学生的工程教育课程设置中,使得工科学生的知识培养结构更加趋向合理。(二)设置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安全文化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安全文化内容。1.加强和充实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将安全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与专业性两个方面进行讲授。基础安全课程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动员课,讲解常用的安全知识与基本安全防护技术。专业安全课程的主要方向是在实训、实验、实习等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过程中,结合本专业学科涉及的安全文化知识,讲授专门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把企业工程安全文化教育前置于高等工程教育当中。2.结合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举行各种层次的工程安全讲座。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工矿企业的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及相关专业的行业安全技术专家,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各种层次的安全科技和安全管理知识讲座,用以拓宽学生全方位的知识范畴,并引导学生对安全文化知识产生兴趣。3.开设部分跨学科的安全文化选修课。如开设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现代安全管理等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拓宽学生获取安全文化知识的途径,提高学生安全文化知识的信息量。4.在各专业课程中设置或更新安全文化知识模块。依照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具有其专业课程特点的工程安全文化知识模块,这可以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有机地融入安全文化内容,加深其对本专业安全技术、安全设计、安全制造等知识的了解。在这一课程环节融入安全文化的教学,对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将安全文化建设教育有机融入实践教学。工科姓“工”,无论新老工科,都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性教育环节,是学生和生产、工程实际接触最密切的教学阶段,是工科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应当考虑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中,列入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技能培养内容,利用各类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实验教学,完成工程安全文化的教育与培养及训练。另外,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引入安全文化和安全人机工程类的选题,在常规性的设计题目中,也要增添关于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安全生产实践的过程,对安全文化有深刻的感悟,让其在学校期间就打下扎实的安全文化素养基础。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生涉及或接触的生产过程比较完整,这对于开展安全文化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既能结合实习的内容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又不会占用太多的实习时间,这使将安全文化教育与训练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成为可能。通过在工程实践课堂中对所学安全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和预防安全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工程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国家把企业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下发文件和评估标准,指导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在各种复杂的现代工程系统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安全能力和安全行为,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十分重要,其工程行为与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接受的培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与工程实践经验,代替不了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这对我们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等工程教育应该把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工程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扎实工程安全文化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居里锴,徐建成.“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2]李颖超.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5):26-30.

[3]沈建新,陆勇.“新工科”理念下的地方本科高校校本课程开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16-119.

[4]李培根.工科何以而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4.

作者:梁国栋 焦志勇 刘 媛 霍海涛 单位:1.天津科技大学 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