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师能力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03 08:29:35

中学体育教师能力调查研究

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及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是一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工能力、体育课的组织管理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及表达能力,属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体育教师,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唐山市直中学体育教师能力和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需求的现状。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在大量文献中,阅读了从2003—2016年之间的近100篇有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观察视角。1.2.2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市直中学体育教师、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调查。(1)专家访谈。向唐山市直学校体育主管领导、市教育局领导进行访谈。(2)问卷调查。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设计中学体育教师、中学生、中学生家长3类问卷。对各类问卷设计初步设计之后,以当面或信函形式请专家进行效度检验,按专家意见修改后,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然后进行正式发放。1.2.3数理统计法。全部问卷回收后,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百分数、排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1.2.4逻辑分析法。根据对专家访谈和调查情况的统计,结合文献资料及导师的指导,对河北省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作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生存与发展研究》的一个子课题,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了解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作为我们将来进行课程设置和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2.1.1对学校中最受重视的体育工作的研究。调查内容: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受重视的工作的体育教师占了46%,其次是他们认为课余运动训练也比较受学校重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校领导对课外活动十分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现了学校朝气蓬勃的校园氛围,也给学校内外都带来良好的影响。一般体育特长生也是利用课余运动训练队进行训练,从而在各类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这也是学校上级进行工作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学校领导一般对此项工作也高度重视。2.1.2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从中学体育教师对能力选择排序的结果来看,(1)组织能力被高度重视,排在第1位,其他4项依次是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多能一专能力、教学能力、健康知识宣传讲解能力。针对调查结果,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回访,将他们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归纳:较强的组织能力是开展好各类学校日常体育活动的前提,否则体育工作就无法得到有效开展。(2)排在第2位的能力是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沟通能力,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只有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同他们沟通才能获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组织效果。(3)在多能一专与一专多能中,显然前者更为实用,这是因为学生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进入前5项的能力还有教学能力和健康知识宣传讲解能力,这是由于教师们认为体育课毕竟是学校体育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体育课的特点是是按计划完成的工作,突发情况较少,稳定性较好。(表2)2.2中学生对体育需求的调查结果与分析。2.2.1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锻炼途径。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对锻炼途径的选择排前3名的是校内同学之间自己组织的锻炼、有体育教师组织的课余锻炼、课外活动。通过对中学生的回访,他们对调查结果的解释是:社会体育俱乐部场与健身场所由于专业强和费用高,学生们更倾向于校内锻炼,但体育课的内容存在局限性、班级比赛或训练队覆盖面不够,因此学生喜欢自己选择锻炼内容。2.2.2您最喜欢哪类体育教师。培养体育教师是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什么样的体育教师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应是我们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在调查中我们就以下内容进行了调研:(1)专项技术精湛;(2)通晓多种体育技能;(3)课上对动作讲的清楚;(4)课上示范漂亮;(5)能变换各种方法让我们玩得高兴;(6)能让我们学到运动技术;(7)能让我们明白锻炼的方法;(8)经常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9)能提供适合您本人的锻炼方法;(10)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是能提供适合您本人的锻炼方法、能变换各种方法让我们玩得高兴、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经常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通晓多种体育技能。通过回访学生,能够因人而异开展体育教学、能够与学生共同活动、通晓多种体育技能的教师受欢迎,是因为学生渴望在锻炼时随时能受到教师的指导,玩的更科学、内容更丰富、锻炼效果更好。课上示范漂亮、专项技术精湛、课上对动作讲的清楚、能让我们学到运动技术、能让我们明白锻炼的方法,分别排在第6、第7、第8、第9、第10。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学到运动技术并不看重,而是更加希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放松身心。2.2.3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您最想得到什么。为了了解中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最直接的目的,也就是他们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最直接的价值追求,并以此来作为我们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依据,我们设计了以下选项:(1)学到一两项专项技术;(2)养成锻炼习惯;(3)得到锻炼指导;(4)体质得到增强;(5)缓解学习疲劳;(6)在活动中得到快乐;(7)增进同学交往;(8)了解体育时事;(9)锻炼意志品质;(10)增强机体观念。根据调查显示,学生身心对体育价值的追求通过排名前3位的项目反映了出来。中学生更期望教师做出个性化的指导,能够与教师共同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不喜欢有约束的体育活动。2.3对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向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目的在于,从学生家长层面,了解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把学生家长作为社区和家庭体育的参加者,了解他们自身对体育的价值追求。2.3.1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追求。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内容与对中学生本人的询问问题是一样的,目的是了解家长的价值追求与中学生本人有没有差别,差别在哪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1)体质得到增强;(2)缓解学习疲劳;(3)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这个结果与学生选择的基本一致,学生和家长都把“体质得到增强”放到了首位。家长与学生在“锻炼意志品质和增强机体观念”这一选项中存在较大分歧,学生更在乎体育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也就是它的直接价值;而家长更看重体育给学生成年走入社会后带来的价值,也就是社会价值。在“得到锻炼指导”一项中,家长并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体育锻炼中是否有人指导,因为他们更加相信自己具备的体育常识及其强大的网络资源。这一点与学生分歧较大。2.3.2在日常生活中您最想从体育活动中得到什么。为了了解日常生活中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内心诉求,我们设计了以下选项:(1)学会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2)得到锻炼指导;(3)体质得到增强;(4)缓解工作压力;(5)在活动中得到快乐(6)增进亲情;(7)增进邻里交往;(8)防病治病;(9)养成锻炼习惯;(10)了解体育时事。调查结果显示:广大群众希望通过运动防病、缓解压力与获得快乐,与学生的选择高度接近(学生调查结果:(1)体质得到增强;(2)在活动中得到快乐;(3)缓解学习疲劳),因此可以认为大众对体育价值的追求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增进健康;二是缓解学习或工作压力;三是从运动中得到快乐。这就是体育专业教育在大众体育层面设置专业、专业设置课程、课程选择内容,内容采用教法的基本依据。2.3.3您希望体育工作者提供哪些服务。为了了解学生及群众需要,为体育工作者提供努力方向,我们重点设计了以下几个内容:(1)提供锻炼内容;(2)锻炼指导;(3)组织工作(4)体育表演;(5)运动伤病预防和治疗;(6)提供个体锻炼内容;(7)锻炼效果评价;(8)锻炼陪练。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学生家长在8项内容的选择结果是:(1)(2)(3)项排在了前3位,通过回访调查了解到,家长们认为:社区不同于学校有专人以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固定的组织形式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体育锻炼。而社区中的厂矿机关、部队医院、企事业单位及自谋职业者和离退休人员则没有专人,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能让这部分人参加有指导的体育锻炼。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3.1.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唐山市直中学生愿意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有较高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更乐于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同时他们更喜欢体育教师能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喜爱的项目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3.1.2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个人喜好是重要的因素,他们大部分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需求作为锻炼的目的。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他们能够减轻学业压力。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保持身材。3.2建议。3.2.1中学生要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根据本校的特点及在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应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计划,帮助并促使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知行并重,在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实施帮助下,改善本学校学生的体育现状。除了体育课上,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之外,还要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丰富业余生活,为将来融入整个社会奠定基础。3.2.2有关部门应加强完善体育教材内容,突出其兴趣性和科学性,更好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占永,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6):74-77.

[2]包莺,刘海元.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建设对策[J].体育学刊,2009(5):41-44.

[3]李丽.中日美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77—80.

作者:刘鑫 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