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研究

时间:2022-07-09 08:45:31

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师资学历也呈现高学历发展趋势,但是近年来这种趋势开始出现一些病态化发展,一是高校体育师资力量呈现两极化现象,二是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情况。为了深刻剖析这些问题,挖掘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内涵,本文首先归纳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的重要性,随后对当前学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高校体育师资如何发展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想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

体育振兴的关键在于体育教育,而体育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队伍能够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就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来说,存在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阻碍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对高校体育师资进行优化,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的重要性

学历是当前评价人才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一般来说,高学历的人才能够对社会产生更大的贡献,特别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学历结构已经成为重要建设内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学历跨度较大,从专科到博士均有,其中主要以硕士为主。拥有合理的学历结构师资团队可以让队伍搭配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团队高素质人才越多越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来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不是单纯学历结构越高教学效果越好的规律,对于各层次人才都具有一定的需求,这样才能让高校体育教育团队协调发展。

二、当前高校体育师资学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学历结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良好的学历结构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活力,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力量呈现出一些不好的现象,部分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办学力量较差,吸引高素质人才力量薄弱,低学历体育教师占比较大,导致缺乏高质量教师,而部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能够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导致这些高校体育师资团队高学历占比过高,导致体育资源存在一定的浪费,这样一种两极分化不利于我国高校整体师资的发展。虽然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也需要清醒意识到并不是高学历人才数量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教学条件合理配置。一方面,部分高校高学历人才过于匮乏,导致整体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特别是对一些体育教育起步较晚的高校来说,由于经验缺少,外加缺少专业人才,导致体育事业难以开展。而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人才虚胖现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高校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此之中最为常见也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引进高素质人才,但是高素质人才并不单单是高学历人才,甚至有部分高校通过丰厚的待遇、优美的工作环境吸引一大批博士加入,但是诸多科研型博士在教学活动方面缺少经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导致人才出现虚胖的情况从当前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出现问题的原因来分析,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当前体育专业研究生录取制度不合理,大量体育专业研究生报考者为非体育专业,这些考生在政治和英语方面的优势使得其更容易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这些考生在体育专业运动方面没有进行系统性学习;二是当前体育研究生培养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轨现象,体育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模糊的情况,没有针对学术和应用这两方面进行复合型培养,教育过程存在一定的简单化和形式化,导致大量体育高学历人才并没有过硬的实际能力;三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量体育人才更愿意进入实力更强的高校,导致体育高学历人才存在扎堆的情况。

三、高校体育师资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改革管理模式,搭建人才引进渠道。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来看,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来说,非常有必要打破原有封闭、静态的管理模式,选拔人才时要树立竞争性挑选的理念,人才队伍既要稳定也要有一定的动态流动,在制定管理机制时既要发挥自我约束也要融入竞争激励,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师资力量呈现良性发展趋势。同时对于青年体育教师的聘用一定要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加大对硕士及以上高等人才的引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面向全国甚至国外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对于某些板块特别稀缺的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引进过程需要做到程序合规、公开公平、宁缺毋滥,完成人才引进后需要给人才创造合适的物资条件和工作条件,解决人才心中的各类顾虑,既要留住人才的人,也要留下人才的心。(二)深化职称改革,完善聘任制度。目前我国采用职称制度来衡量教师的业务和学术水平,在这种制度下职称评定有利于激励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国大量高校都实行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形式,根据目前职称改革的发展方向来看,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实行“按需设岗,按岗择优”的原则进行评聘,将任职条件进行提高,将考核加强,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三点:(1)设岗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将专业和任务需求综合考虑;(2)考核办法需要进一步优化,为评聘提供科学依据,从工作属性来看,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付出复杂的劳动,衡量其劳动成果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为了更加科学的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考核,可以将考核指标分解为年度、聘期和晋升若干类,将岗位职责进行细化,以岗位履行情况作为考核重点,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体系。(3)实行职称任期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聘后和考核后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对当前聘任规则进行完善,对续聘、低聘、缓聘和解聘等方式进行明确规定。(三)提高科研氛围,培养学术骨干。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科研能力,可以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来发展这方面。只有高校体育教师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才能提升教学总结能力,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氛围不浓厚,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无法快速提升,也无法应对高校教育的快速变化,所以很有必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具体措施建议为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要求力度,将教师科研能力纳入考评指标,将科研能力纳入能力建设和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对高校体育科研工作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各种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作用,鼓励青年体育教师申报相应得科研课题,并在申报和立项等工作给与一定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在体育相关课题中的科研能力;三是搭建课题研究激励机制,在科研时间和科研奖励上给予一定的保障,鼓励并支持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项目中,培养一批业务能力扎实、科研能力水平较高的学术骨干团队,能够在体育教师团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四)加强培养培训,全面提高素质。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潜力,需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这也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一劳永逸”的学习理念已经完全过时,现在更加需要终生学习的理念,但是在培养培训渠道、方式上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青年教师可多开展实践类培训,对于中年体育教师可多开展理论类培训,培训形式既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培训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职后教育的作用,具体教育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岗位培训型,主要是针对刚入职的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不够,通过岗位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教学基础能力以及相应的素养;二是更新型,主要针对入职时间较长的中老年体育教师,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必要更新,适宜开展专题性研究方面的内容;三是提高型,主要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些教师通常在团队中都饱含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其认知层次,通过系统性学习和深造工作,让这些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和科研中的主力军;四是变换型,主要针对需要变换学科的体育教师,可以对其开展新学科相关能力培训;五是研讨型,能力提高的重点主要聚焦于科研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完成从实践到研究的转化,对教学经验进行升华,让经验能够更加体系化指导行业发展。(五)强化人才激励,优化评价系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系统有助于更好对高校体育师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决策,在此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励,激励的目的也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对人才形成科学化激励,才能对人才进行科学评价,主要实施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渠道,综合领导、同事和学生等多方面评价,保障评价机制的顺利实施,让评价系统真实发挥效用;二是要提高内在奖励,让高校体育教师在自我实现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满足感,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将自身技能在教育事业发挥的意愿;三是要提高外在性奖励,主要是指物资奖励,诸如工资、职务等,既要做到普遍提高,也要合理拉开差距。(六)形成竞争系统,建立高素质队伍。想要快速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必须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让队伍形成良性竞争,从而对教师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主要实施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强化岗位聘任制度,让高校体育教师面对自身的岗位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让其对自身的岗位具有一定的危机感,能够促进人才良性竞争;二是要引入合理的奖惩机制,营造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氛围,在竞争中实行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四、结论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学历结构方面,需要深刻认识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立足本校当前的特点,在当前师资队伍情况下,建立人才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实现体育人才的个人发展与教学事业发展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商汝松.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15):61-63.

[2]谢峰.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82-83.

[3]陈春阳,任磊,仲大业.高校体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0):86-87.

[4]张玲燕,李先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存困境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3):38-40.

作者:陈焕娣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