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思考3篇

时间:2022-05-27 10:26:06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思考3篇

第一篇

1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逐渐转移到身心健康上来,伴随着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体育产业应运而生.在国外,人们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体育消费意识也趋向成熟,因此,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且已基本趋于成熟,体育产业额占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更是迅速,进入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年产值一举超过农业、烟草、汽车制造等行业,年产值占GDP的2%以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值也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在国内,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又受经济条件、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体育产业发展较慢,但近几年,发展势头逐年好转.表1是中投咨询网对近几年中国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实现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的体育产业呈稳步发展的趋势.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每年增加人数都在27万人以上.200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982.89亿元,到2009年,体育产业增长值将近2006年的一倍,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而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产业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所创价值方面,均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根据中投预测,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万亿元,可见我国体育产业正在迅速崛起[2,3].在我国,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体育产业链发展还不成熟,沿海城市、南方城市起步相对较早,发展速度较快,基本步入体育产业发展道路,但北方多数城市以及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慢,有些地区甚至还谈不上起步,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见;对体育产业了解较少;闲余资金相对较少等几个方面,严重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更多的人是在思想意识上认识不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一大批体育人士进行广泛的体育传播,这也是当今课程体系面临改革的制约因素之一[4].

2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最近几年,高校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却找不出一个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知高校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的锻炼身体,而应造就全方位、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但却找不到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又衔接社会的策略.与国外体育课程相比,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显得较为单一,不够灵活.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出发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表现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满足不了社会体育市场的需求,这与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关联,课程设置要针对市场,针对社会.(本文来自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3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决定着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当课程设置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率就会提高,当课程设置的方向不符合社会发展,则就业率势必降低.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效果并不理想.曾剑斌[4]对华东地区江浙沪等地的11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方向多集中在学校和企业.在学校就业的毕业生所占百分比由2007届的48.64%降低到2009年的29.6%,选调、选聘和公务员所占百分比每年变化率不足一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在其他行业就业的百分比逐年增加.另外,从初次就业率来看,2007届为76.82%,2008届为70.16%,届2009为60.75%,三年就业率逐年下降.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可毕业后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确实逐年减少.众所周知,江浙沪一带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且以上调查的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中等教师资格证等条件,就业出路相对较广,可是就业率也成逐年下滑趋势.相比之下,就业出路相对狭窄的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民族传统等专业处境更是令人担忧.

4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开设新兴体育课程

为了培养符合体育产业国际化要求的高质量体育人才,高校体育院系就面临着课程重新设置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就是不但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还要努力开发体育中介、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贸易市场及其相关产业.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近些年体育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是大多数毕业生却胜任不了当前提供的职位,当前的矛盾对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如何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创造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产业人才,高校体育课程势必调整,制定出一套紧贴社会的课程培养方案,为社会提供紧缺的体育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体育人才就业率,才能培养大批有用的体育产业人才.5体育产业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相对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课程科目的选择与社会衔接也不够紧密,致使很多社会体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这才导致高校体育与市场脱节的现状.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应该越来越紧密,形成高校、社会和谐发展的态势.图1反映了高校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根据体育产业的特点及需求,高校在输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必须输出一些促进体育市场营销与管理的人才.近些年,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相对缓慢,多继承传统体育项目,新兴项目有待开发.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应当有一套自我完善、相互弥补的课程体系,既要满足现代人健身、休闲、竞技的需要,还要满足体育市场商业化运作机制.很显然,这个目标的实现依然离不开课程内容的设置.高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但要依据本校的特点,还要结合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既要包括传统体育项目还要开发新兴体育课程,既要包括技术课,还要有理论课做支撑;既要有必修的基础课程,又要有选修的兴趣、特长班;既要开设专业课程,还要开设体育市场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课程.高校体育课程只有紧密结合社会,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另外,在学校开设新兴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体育外联部,促使高校体育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推动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高校体育、社会体育的良性循环.

作者:王德涛陈国强工作单位: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第二篇

一、体育教学多元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体育课的主要组成内容,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有着直接的引导、激励作用。高等教育中的体育学习评价,作为课程标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是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要环节。构建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提高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程度,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学多元评价的内涵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在对体育学习理解和练习的不同优势。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育学习能力,不是单一的测试数据所能体现的,而是通过多维度、综合体育学习能力表现出来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是多方面进行评价,即多元评价。多元评价理论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学多元学习评价机制,是科学落实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在提升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评价主体的有效确定、评价效果的客观公正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体育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指的是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活动,并根据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对教师、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者团体。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在:参与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人,除了体育教师之外,还包括参与体育学习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家长、学校体育管理人员等。有效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主要有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七种智能。在这七种智能里面,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特长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够通过单一的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出定论,而是通过综合多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实施客观、综合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对教学促进的作用。

4.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方式对体育学习做出评价。自我评价指的是大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我的体育学习效果、学习水平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他人评价指的是体育学习者之外的个体所实施的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有效地调动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而通过他人评价,则能够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按照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指的是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进行数量化的分析与计算,从而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做出有效性判断。定性评价指的是对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体育价值认识等做出模糊评价的一种方法。定性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记录、学习兴趣调查、课外活动的完成情况等。

二、高校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模式对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教育实践价值。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基础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和科学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有效的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评价实施的主要依据,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是确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落脚点。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层次分类较多,这就需要通过动态性的评价来实现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和多元化,是构建有效体育教学的重要层面。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多元评价作为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能够体现出评价机制的动态性,与体育学习过程相符,更为重视教学的系统性,在现代教育中有着较强的普适性。多元评价是以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方法的多途径为思路,在把握评价时机全程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动态性系统评价,能够对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就与提升潜力做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相同,均是为整体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为目的,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技能获得为落脚点的教育实践行为。体育教学多元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成为多元评价的主要特征之一。评价的过程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全过程,评价与教学的统一性得到彰显。因此,构建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模式,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更好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遵循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发挥体育教学实践价值的必要手段。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元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如下。

1.确立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提高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间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价值主体,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对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思,激发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就教师意见、同学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重视被评价学生的客观差异性。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更多的学生希望教学评价是教师、学生互评多元化结合的方式进行,因为多角度的评价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科学设置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依据,通过多元评价,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进行更为全面的规定,这是体育教学多元评价的核心。体育教学评价在体现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为载体,实施人性化、动态化的评价。体育教学课程多元整体目标有效地规范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评价标准等。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标准的构建,是以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为背景,通过评价方式作为参照,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打破了过去体育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在注重学生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意识、运动技能发展的同时,更为注重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3.设计体育教学多元评价的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多元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态度等进行有机的结合,注重体育教学评价工具的适用性。体育教学多元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实作评价上。实作评价指的是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就大学生体育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考察,并根据教师的专业判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成就做出一个客观、整体的判断的教学评价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实作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的合适方法,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实作评价能够避免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从整个课程教育中游离出来,而实行简单的某个技能评价、体能评价的竞技化评价方式。传统体育评价的弊端影响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实作评价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是帮助学生回归健康教育学习、丰富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途径。多元化评价既是整体的评价,也是动态的评价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构建体育学习档案袋、加强对动态评价研究、注重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观察等途径,还体育教学评价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作用,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多元评价模式,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构建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需要体育教师在全面把握大学生体育素质、体育兴趣、心理状态等指标的基础上,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有效发挥评价激励作用的基础上,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文来自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邓勇工作单位:广西大学体育学院

第三篇

1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受竞技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层面上,具体方法以讲解、示范、练习为主。这让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面对新课程学习目标时感到不适应。具体来说,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重教师,轻学生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习惯于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强调“教师说、学生练”,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为了实现完整的教学进程,教师传授知识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某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如何把教师传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重教师、轻学生的方式随处可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极易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如此一来,学生不再积极主动学习,智能尚得不到发展,又何谈全面发展?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引起影响恶劣的“并发症”,那就是教师会倾向于学生的共性特征而忽视其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根本要求。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多以学生的共性特征为出发点,能够落实因材施教的情况很少,尤其是当人多、场地和器材少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是更多地倾向于“大锅饭”式的教学,以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帮助为中心,忽视了对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这必然影响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发展。

1.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传统落后教育思想的影响,这导致他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一般表现为继承了讲解、示范和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事实上,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教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形式等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也已经落后,存在各种不足,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有这样的教学方法做指导,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高。

1.3重形式,轻实效

为了创新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师采取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新”字上狠下功夫、狠抓落实,这固然是对的,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少教师为了达到创新,过分强调开展课程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像有些公开课、示范课,为了体现全新的教学,有些教师把平时很少在体育课上出现的高、尖、精道具搬到课中,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但由于操作不便,可一而不可再,导致实际效果不明显。还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技能的传授,过于重视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完成、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培养学生观察、自学、创新的能力,使高校体育教学成为为技术而教,教学目标发生了偏差,收效甚微。

1.4重技能、轻能力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直线式教学”,掌握规范化技能是其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依据就是学生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技能。这导致教师过分追求完整、系统地传授运动技能,苛求细节,忽略了学生基本运动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突显出“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等自主学习能力。

2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具体来说,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了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受到学生自身的制约。学生自身原因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最主要因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小和水平高低以及体育活动能否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如果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那么即使他拥有再好的天赋,也不会表现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前提,一旦学生身上那种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被激发出来,那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就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就能使自己的意志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就会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其次,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受到教师素质的制约。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引领者,能帮助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善于掌握学生的身心情况和学习情况,善于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善于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善于帮助学生将体育活动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诱导学生潜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形成创新思维。再次,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的制约。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但任何一个教学内容的基本因素都是身体练习,这些身体练习技术动作的结构比较复杂,要求教学方法要与其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教学原则为指导,教学方法自然也必须体现出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此外,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互适应,若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势必也会随之改变。最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受到具体的场地、设备和器材的制约。体育教学方法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场地、设备和器材而独自施行,教学密度受到器材设施数量的影响,教学强度和教材难易程度受到器材设施状况的影响,而将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设备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加强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2掌握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代替对学生活动过多、过死的限制,将学生的学和练放在主要位置,教学相长,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律、自学、自编、自练,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练习内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且,未来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既少吃苦,也怕吃苦,所以教师应该安排一些逆境教育和挫折教育,让学生在磨难中培养起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品质、无畏的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以更好地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此外,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还应向科学化和多元化转变,将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注重多重教学方法的交叉结合使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练中乐,在乐中练。

2.3追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学方面涉及多种学科,强调学科间的综合,这对养成学生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高校必将开设新的教学项目,这就要求高校体育工作者要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项目发展的需求。

3高校体育教学新方法的运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新教学方法。

3.1自主性教学法的运用

自主性教学法是把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进取心。这种方法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动作要领时详细讲解各动作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理论,减少对学生的强制性干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

3.2探究性教学法的运用

探究性教学法即让学生从所学领域或实际生活中自主选择一个主题,然后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索,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师不拘泥于形式,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练习动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然后再灌输理论知识,强化动作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改正,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3.3拓展性教学法的运用

拓展性教学法就是对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方法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细节,注重培养学生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活动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团队配合意识、沟通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

3.4合作性教学法的运用

合作性教学法是改良创新考核内容和方法的新型教学法,其考核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这种方法更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不同观点间的差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师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创新地解决问题,在考核时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内容和动作也考虑进去,从而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此外,当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已经采用了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俱乐部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也要进一步普及,并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总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确保大学生能拥有健康的身心,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本文来自于《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湖北体育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施晓鸿工作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