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及思路

时间:2022-05-10 10:32:05

航空维修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及思路

摘要:随着航空装备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之为满足部队作训需要,航空维修企业往往会有大寿命装备的维修任务,普遍存在维修成本大幅增加,可控性低,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逐渐增大,如何在保质保量完成修理任务的前提下,找到控制成本的方法和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航空装备维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提出借鉴目标成本管理思路,形成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持竞争优势的目的。

关键词:航空装备;成本控制;目标成本;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

在营业收入基本固定的情况下,企业既要提高修理保障能力为后期发展筹措资金,又要保证员工收入的逐年提高,只有“开源”和“节流”,而装备维修企业主要接受上级计划任务,难以实现“开源”,只能“节流”,即向成本要效益。而成本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成本控制的源头应追溯到修理线建设、维修方案的编制论证、修理实施等各个阶段,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统一的愿景和目标,把这些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统一起来,科学制定目标成本,然后进行分解、实施,达到全员参与控制成本的目的。

一、航空装备维修成本特点

航空装备维修成本与一般制造企业同属于资金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构成均由料、工、费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制造企业成本标准化程度明显高于维修企业,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完成,成本基本确定,单机成本具有同质性,而维修企业受装备进厂状态的影响,修理深度、难度不同,即使是同型、同类产品成本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成本标准难以制定,给成本控制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二、航空装备维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停留在经营性控制方面,缺乏规划性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点还停留在装备修理环节,但修理环节的资源耗费及成本要素在修理开始前已基本“固化”,维修方案是成本控制的源头,成本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才是在修理中控制出来的。而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仅重视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略设计研发环节的成本管理,造成设计阶段多追求产品性能和质量,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即使在生产环节实施完善的成本控制,也仍然无法有效降低成本[1]。

(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不够深入

维修装备生命周期可描述为:“修理可行性论证-修理线建设-修理方案制定-实施修理-装备交付-装备售后服务”的流程。生命周期成本是指新产品或服务在成本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的资源总和,包括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而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往往不考虑上游、下游成本,而只涉及中游成本,从中游成本控制结果看修理项目和方案可行,但因未考虑到前期的设计成本以及后期较高的售后服务成本,从而给决策者提供的成本数据不完整,导致决策失误等。

(三)成本控制缺乏全员参与

各部门往往将成本控制当成是财务的事,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而这些方方面面、各个环节都是企业成本发生的单元或个体,他们应当最熟悉如何操作才能有效控制成本。而企业往往有重进度、重质量、轻成本的观念,使得在部分岗位上忽略成本管理,出现材料浪费等行为。此外,部分企业虽制定目标成本,也将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责任单位往往会以装备技术状态差、修理过程中遇到各种特殊情况等理由规避考核,而执行考核的财务人员因不同技术,无法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得成本考核难以执行,成本控制制度形同虚设[2]。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及思路探究

装备维修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大型维修企业,管理机构繁杂,职工队伍庞大,各部门各司其职,要实现装备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引进和借鉴目标成本管理理念,统一思路,设立由研发、供应、生产、财务、售后、信息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跨部门组织,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下达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有效协调、分工合作,将成本控制贯穿始终。

(一)制定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应从修理线建设就开始考虑,虽然现实中由于受装备型号、进厂状态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维修成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根据用户使用状况以及制造厂提供的装备技术资料等信息,基本可以确定修理内容。据此,研发部门可以将修理内容进行细分,将具备修理资质和不具备修理资质的内容明确出来,再结合目标利润以及考虑工厂长远发展,明确企业应该达到的修理能力和水平,确定修理线建设阶段的资金投入。所以实际上在修理线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对目标成本有了清晰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企业再从维修技术方案制定环节入手,将目标成本理念嵌入修理方案制定过程,使目标成本能够真正“约束”方案制定。装备维修成本标准化程度低于制造企业,这就更需要研发人员,对修理中过程进行全面的预测和分析,科学制定修理方案,并根据各分项资源耗费习性,将其分为固定和变动部分。最后通过跨部门合作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目标成本,继而将其分解至各责任中心、各工作岗位。

(二)实行动态监控,将目标成本落到实处

目标成本法的关键环节就是如何将已确定的目标成本真正落到实处,这里的实处包含两层含义,即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装备维修成本管理必须服务于修理工作实际,精细化的成本控制需深入到作业层面,把各修理工序、环节视为独立的成本发生单元,通过动态监控每一单元成本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管理机制。拿装备维修企业中成本占比较高的材料成本(大概60%左右)来讲,应按照必换件、易损件、外协件、辅助材料、燃料等材料的不同属性,分别展开成本动态管控工作。其中必换件和外协件应严格按照研发部门核定的目标成本清册,倾向于相符性方面的管控,对不符项进行及时反馈,便于技术部门及时修订目标成本;而易损件需要研发及现场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的故障调整修理方案及思路,确定分解、检测以及修理的深度,以免过度修理造成成本浪费;辅助材料和燃料则应该通过定额管理,监控定额制定情况,杜绝浪费。总之,企业需要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控制修理成本,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达到目标成本管控的目的。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维修成本的动态管控机制,在明确数据采集范围、时间段等条件基础上,利用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对维修成本进行定期分析,根据得到的报告对影响维修成本的动因进行确认,能够从根源上加强维修成本管控。

(三)建立“责、权、利”成本管理考评机制

企业将目标成本分解至各责任中心,各工作岗位,可以督促各责任中心对自己的管理行为控制,针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考核可判断成本管理完成情况,各部门要承担成本责任履行情况。围绕成本动因加强与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的讨论,通过集思广益能够全面掌握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提出透明化的成本管控方案,督促各部门人员主动节约维修成本,通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差值完成绩效指标[3]。通过考核环节可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遇到的问题,找到履行合同上发生的差异,形成核查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考核。首先企业要制定考核标准以及奖惩措施,利用奖惩机制督促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让全体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将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相挂钩。其次需要分配成本管理责任,要求各部门均具有成本控制目标,使得各项成本支出对应不同部门,一旦发生成本超标严重,可对责任部门惩处,起到警示作用。奖惩机制要落实到员工个人头上,才能发挥出调动积极性的作用,督促员工完成目标。根据各部门目标成本控制指标的达标情况设置保障奖金,遵从重奖轻罚和效益重新分配原则,奖励超额完成目标成本的员工,对成本管理消极的员工加大惩处,落实个人责任和部门责任,从而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达到更理想的成本控制目标。

(四)调整优化目标成本

对目标成本进行优化,需要深入分析分项成本管控目标与实际费用差距的产生原因,通过开展例会加强交流汇报,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通过确认方案实施效果实现闭环管理。围绕监控审核结果,需要完成问题逐项梳理,提出不同项目成本管理整改方案。在实践工作等工作中,应做好统筹安排,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如在发现目标成本达成受维修方案影响的情况下,还应使有关部门参与到维修大纲梳理中,组织维修车间、总师单位等对线性维修方法、规范等进行重新论证,从成本优化和质量管理角度进行方案调整。针对不同类型的航空装备,还应从战略发展角度建立维修成本评估审核制度,结合维修周期等制定不同维修方案。定期开展成本评估审核工作,实现新的成本控制点挖掘,能够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标[4]。在维修项目因材料供应问题出现成本费用增加情况时,还要将备件供货渠道理顺,督促采购部门结合备件需求、物价波动等各种因素对订货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加强价格和质量监督保证材料费得到有效控制。反复进行问题原因讨论,并对整改方案落实和实施效果展开分析,并做好方案调整,确保问题得到最终解决,能够使维修分项目标成本得到优化。

四、如何实现目标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成本与诸多因素紧密相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实现目标成本精细化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需要跨职能团队

企业组织结构可能是矩阵式的,也可能是纵向功能式的,但组建横向的跨职能团队则是目标成本管理所必需的。这些跨职能团队包括:设计中的跨职能团队、修理过程中的跨职能团队,一体化的跨职能团队等。在目标成本管理中,跨职能团队要自始至终地对维修方案制定、调整、修理的全过程负责。

(二)注重过程控制方法

由于成本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成本管理活动中为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需要运用过程方法,如通过识别找出主要过程,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简单的子过程,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过程,按照优先次序排列,制订或指定完成程序等。形成过程网络管理方法,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修正措施,对目标成本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目标成本体系管理不可忽视的手段和方法。

(三)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修理企业的广大职工是装备修理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到装备修理成本的高低。目标成本编制水平如何,如何完成或接近目标成本,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我们应当动员全体员工主动参与,为更好地编制、实施目标成本献计献策,这样才能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四)基于事实、持续改进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客观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修理过程中由于装备型号、进厂状态差异,使得企业根据不同装备修理特点在成本管理体系基础上进行细微调整。同时,企业应及时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原因,对目标成本进行修正,对过程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结语

装备维修成本管理体系从长远角度讲,是为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增强竞争实力,获取更多效益;从短期角度讲,是为了完成顺利完成装备维修任务,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所以实施成本控制,必须要从组织策划、控制执行、考核监督、纠错调整等环节入手,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实现装备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晨阳,姚进.基于管理经济学的航空维修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01):185–187.

[2]倪新新.民航飞机维修公司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J].市场周刊,2018(10):119–120.

[3]李晨.作业成本法在航空维修企业中的应用[J].国际商务财会,2019(02):36–38.

[4]苗增旺.浅谈战略成本管理在航空公司维修成本中的运用[J].纳税,2018(08):127+129.

作者:孟庆娜 单位:国营四达机械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