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0 11:19: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全媒体时代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重要条件,但是也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增强,加大了教育难度。对此,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培养一支专业的校园媒体建设的团队,构建“线上线下合作统一”的一体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平台,推出精品化的教育产品,从而“趋利避害”,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闻媒体“要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中就要求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随着社会信息化愈加深入,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全媒体传播的“大宣传”格局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但正如马克思所预测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全媒体时代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因其接触媒体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结合全媒体时代背景,趋利避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1全媒体时代背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因此,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全媒体时代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重要条件。全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化,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从而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全媒体时代也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面”对“面”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形式单一,但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形式多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渠道和途径。此外,全媒体时代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一味灌输硬性理论知识,晦涩难懂而枯燥乏味的词句理论,使大学生往往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层面,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而全媒体传播则具有将“高大上”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大学生生活日常拉近的能力,多样的媒体也能勾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良性发展提供思想引领。良性发展的全媒体传播格局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与基本国情和时代潮流相结合,全媒体传播格局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一味的丰富和多样并不是绝对的“善”,如果没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领头羊”,所谓的“丰富”和“多样”也不过就是美化了修辞的“杂乱”而已。

2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媒体作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通过媒体得到一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同时,也可能受到错误信息和思想的误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可见,依托于网络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拓宽了交往渠道的同时,也加大了信息的把控难度,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第一,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海量化且鱼龙混杂,大学生难以甄别正确信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媒体表现出一定的商业性,为了寻求利益,一些社会媒体放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恶意推测的虚假信息取而代之,扰乱了网络舆论环境。同时,全媒体时代下,各类社会媒体能够使信息得到迅速的裂变式传播,这种裂变式传播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可能扩散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潮,而“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络受众群体,呈现出‘说网话、办网事、过网日’的生活状态”,面临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现有的甄别能力往往不足以分辨是非,容易被错误思想侵蚀,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第二,信息传播从“主导用户”变为“用户主导”,部分学生排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教育制度以激发创新活力,“新课改”更是强调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加之各类社会媒体不断拓宽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主动地思考,个人兴趣也渐渐成为大学生选择媒体和信息的重要标准。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在活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在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下,产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叛逆心理”,甚至全面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接收到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程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不得不加强对个体的关注,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面临更大的考验。第三,全媒体传播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思政课程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为主,单箭头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极强,学生只能从思政课程获得价值观的引导,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自然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个体都可以平等交流,彼此观点的碰撞也使大学生思维更为活跃”,也就是说,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拓宽,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还可以承担“信息传播者”的角色。思政课程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式”课堂,在这种课堂中,大学生可以实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因此,由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方式的转变,在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的同时,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权威性。此外,全媒体时代导致教育传播内容优势逐渐弱化。传统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来自于教师讲授和校园传统媒体,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来源和接受途径单一。然而,大学生在全媒体时代的“信息流”的作用下知识面得到拓展的同时,也更多地愿意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的思想政治信息,部分学生甚至对高校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内容优势。第四,校园媒体监督机制尚待完善。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技术,在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匿名交流。这给予了大学生更广泛的学习自由的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不负责任恣意发表恶意负面言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键盘侠”大批量涌现。面临这种情况,信息甄别能力尚待提高的大学生,不仅作为接受者而遭受负面影响,更是可能成为传播者扩散错误思想,甚至可能被不良分子利用,导致大学生犯罪事件。

3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全媒体时代的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同时,还要做好顶层设计,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切实做到趋利避害,占领思想制高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一,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政府机关要加强对社会媒体的监管,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严厉打击社会媒体恶性竞争行为,打击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各大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学生辨别违背主流价值观的错误信息,提高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减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阻力。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学生中心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此,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以人为本”作为突破困境的指导原则。在宏观层面上,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课堂话语权,教会学生在选择媒体的过程中平衡个人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微观层面,要加强对个体的关注,尊重学生差异性。通过定期调研、发放问卷等活动,也可以将学生会和团委的学生干部作为载体,先将他们培养为学生中的合格的“教育者”与“传播者”,作为联系学校管理层与学生的纽带,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并及时反馈,并就反馈信息召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校园媒体建设者研讨会,及时调整教育战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第三,构建“线上线下合作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利用前沿信息技术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地位。在全媒体时代,VR、MR等技术飞速发展,各类教育APP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各大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媒体和思政课堂的结合。同时,各大高校应将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方式从单方面说教转变为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引导,换言之,各大高校应推动教师从“说教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换,从而增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利用“雨课堂”教学APP等线上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实现线下课堂与线上交流的合作体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推出精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势。真正的精品化教育产品必然符合学生实际,各大高校可以将学生会和团委的学生干部作为载体,先将他们培养为学生中的合格的“教育者”与“传播者”,作为联系学校管理层与学生的纽带,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并及时反馈,促进校园融合媒体的分层次、立体化开发,使思想政治教育产品适应多样的信息接收场景,推动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精品化进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完善校园媒体管理监督机制。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实行校园媒体实名制,建立专业高效的信息审核机构,完善群众举报功能,从而加强对媒体信息的把控。同时,各大高校还应制定相关规范减少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如:不浏览黄色网站、不散布不正当言论,并制定配套的惩戒制度,将校园媒体使用情况纳入量化考核制度的范围,将约束力融入到校训校规中,构建网络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达到培育“四有”公民的目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们党如果不熟悉、不了解互联网媒体,则无法贯彻“与时俱进”的基本路线,而各大高校如果不了解全媒体时代,不主动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就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更有效地培育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因此各大高校应利用媒体融合形势,构建新型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克服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育人效果合力的最大化,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道德培育,占领思想制高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构建与媒体融合相一致的大思政格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作者:郑淑堃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