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启发

时间:2022-02-15 09:30:16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启发

摘要:茶道精神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并走来,其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并深深影响着当今人民日常生活。将茶道精神的静、清、和、怡、真有效融入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通过茶之“静”、“清”、“和”、“怡”、“真”,对贫困生明己、正己、律己、悦己、待己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自然而然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茶道精神;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茶道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至今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甚至辐射全世界。茶道精神高度浓缩的静、清、和、怡、真,深入诠释了如何为人处事,教会人如何修德养性。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地方高校常抓重点工作,促进这一群体健康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之人是地方高校育人的工作目标。如何发挥中国茶道精神,更好的将其融入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成为每位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茶道精神促进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价值体现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报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就提出要让“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1],更展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积淀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需要每位中华儿女自觉去传承。茶道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其巧妙融入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使贫困生在接受教育时进一步了解茶道精神的丰富内涵,真切感受到茶道精神的特殊魅力,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茶道精神,从面上来讲传播了茶道精神,本质上来说更是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贫困生经过理论与实践教育更坚定了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了文化自信。(二)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其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上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在今年的“5•2”五千多字的讲话中,他提及“文化”的就有6次之多,同时,他还在多次场合的讲话也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影响力。茶道精神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并走来,其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中华传统文化赋予的顽强生命力延续至今并深深影响着当今人民日常生活。因此,将茶道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易于接受,如此不仅极大推动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还不断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素材,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水平。(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所培养的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2]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综合素质修养,能积极应对和战胜追梦、圆梦征程中的各种困难。茶道精神所蕴含的静、清、和等,通过其间可使人修性,促人清廉,促人协调发展等,克服外界影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巧妙融入茶道精神,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重要支持,为大学生的力行圆梦打下扎实基础。

二、茶道精神对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茶道精神的静、清、和、怡、真在茶道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3],静而能清、清则能和、和而能怡、怡而能真,它们之间相融相通,精妙道出为人处事之道。(一)茶之“静”可明己茶之“静”蕴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茶叶静、茶水静,品茶静,强调自然环境要幽静雅致,即自然之静;二是指饮茶之人要静心凝神,有宁静的心态,达到心静,神静,才能把茶水泡活,实现以“静”养心,即心神之静。自然之静,可以使茶水泡活,品到好茶,达到身心放松净化的目的。心神之静,可以品味出茶之真谛,能在浮躁的环境中静思,认清事物本质,思考个人理想与人生真谛。总之,“静”为茶道修习之必由途径。当前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地方高校贫困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学习工作生活节奏应环境而随之加快,在为人处事上难免会出现心浮气躁的现象,心、气、神较难以真正做到“静”,未能深层次的体会到人生真谛。因此,“静”对地方高校贫困生修性有着无上的妙用。老子说过:“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诸葛孔明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大学》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静”对物感其形态、透其本质,对个人修身养性、悟道生慧的价值显现。地方高校为贫困生营造了和谐、舒适、雅致、幽静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贫困生须融入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去除杂念,排除一切干扰与诱惑,涤去心中的昏寐,做到人静,保持心静、神静,这样方能明己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思己人生理想和职业发展,解己学习之难和工作之惑,强己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更好的成为新时代祖国未来事业的奋进者、开拓者。(二)茶之“清”可正己茶,唯有水清而明,方显茶叶质地本色。“清”为茶道之基本要求,其体现在茶清、水清、器清、境清,达到的是人清、心清,实现“物我合一”的禅境。“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清楚、清思、清廉等之意,人对自身正确认知清楚,对自身发展全面清思,那么就有可能做到人心之清廉,人行之清廉,实现“清廉”“知行合一”的相对统一。可见,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就是二者关联所在,共性之处。当前地方高校贫困生多数为95后和00后,他们思维敏捷、富于个性、积极乐观,易于接受新理念。[4]但是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灰色文化信息”、反科学伪科学的“黑色信息”和落后迂腐封建迷信的“白色信息”等不良负面信息侵蚀[2],给贫困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易受诱惑,缺乏底气,目标不清,立场不坚定,影响他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等。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贫困生而言“清”有着深远的意义。“清”要求地方高校贫困生正确认清“贫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面对贫困的勇气都没有。一个人出生在经济困难家庭是个人没办法改变的事实,但面对贫困的态度是可以由我们所决定。贫困生唯有认清贫困,方能正确面对现实,增强自信,战胜一切困难。“清”要求地方高校贫困生对个人职业发展常清思,细细的品、静静的思,洞察自己的内心,通过反复思考-总结-思考-总结,完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使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目标感有方向。“清”要求地方高校贫困生保持“清廉”的处世态度。清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的清廉不仅关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成果的巩固发展,更关乎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三观”的确立,健康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贫困生要时刻为人处事清廉,净化、荡涤烦乱浮躁的心,筑牢防线,抵制诱惑。(三)茶之“和”可律己茶,要达到人和茶的和谐统一,方有可能泡出好茶。“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和”的哲学思想可谓博大精深,[5]通儒、佛、道三教,为茶道之核心与灵魂,囊括了中庸之美、俭德之行等。可见,“和”与中华文化、文明礼仪有着深刻的情缘。当前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现实化的特征,隐藏了一些不“和”现象,如在对贫困生帮扶时,出现重经济物质帮扶,轻人文精神教育;重学业技能提升,轻思想道德培育等现象。因此,“和”对地方高校贫困生协调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在泡茶中蕴含的中庸之美,展现了环境、人和茶三者融为一体的和谐平衡。地方高校贫困生是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帮扶上“扶钱”固然重要,但扶德也同等重要,从思想观念上提高认识,培育个人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职业技能,强化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实现外在与内在的和谐统一。“和”还表现为融礼、义、谦、恭的俭德之行,品行俭约且有德行乃为中华民族一直所倡导之举,地方高校贫困生需结合新时代要求继承发扬,从小事做起,严格律已,以礼诚心待人,多一份奉献多一份理解,使之转化为自我行为习惯,以具体行动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俭德之行,提高文明素养、道德水准,促进成为大家共同追求,不断传承和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四)茶之“怡”可悦己[6]“怡”之意较为广博,在线汉语字典中为和也、悦也、乐也之意,在茶道活动中指茶人淡之于形式与方法,讲究不拘一格,随性随意,取之于精神与情感,达至“悦情悦性”或“怡情养生”或“怡然自得”精神追求,实现茶事活动的身心享受。地方高校贫困生要在高校人才培养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能走在新时展的前列的人,这就需要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全身心的投入,付出努力与汗水可能要高于其他大学生百倍乃至千倍。地方高校贫困生更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树立改变贫困乃至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逆境中寻找希望,感悟成长成才之悦;保持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不懈努力、无私奉献,在干事创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收获拼搏奉献之乐;把所学理论知识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运用到服务群众中,真切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和谐氛围。(五)茶之“真”可待己“真”可指事物的本质、本性,未经雕琢,保留着最自然、最质朴的本来体性。道家主张“返璞归真”,其所追求的“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同时也是茶道的初始起点。茶之“真”,体现在茶事活动中各项细节的“真”,如茶是真茶,味是真香,水是真水,器具最好也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而且接待来客时需真心真意,用茶敬人时要真情实意,喝茶与人交流时得真实真诚。茶之“真”体现出来的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三重含义,与新时代期盼青年成为“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有不谋而合之处。新时代青年要如何做呢:一是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个人理想与才华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同频共振,成为有理想的新时代弄潮儿。二是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潜心读书,培养“五大思维”能力,提高“八种本领”,增强核心竞争力,练就真功夫硬本领,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三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圆“中国梦”添砖加瓦。青年一代唯有做到“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方可明其奋斗目标,实现人生理想,才能回应党的报告对广大青年寄予的殷切希望。

三、结束语

茶道精神融入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算数题,而是一道既含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还带有括号带有未知数的综合题,未知数变化时,其结果也将在不断变化。因此,要做好这道综合题,除了要更深入挖掘茶道精神本质精髓和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付出外,还更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这样才有可能使茶道精神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才能有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共同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新华网,(2016-12-09)[2018-08-27].www.xinhuanet.com/2016-12/09/c_1120083370.htm.

[3]王祖远.茶道中的和静怡真[J].蚕桑茶叶通讯,2010(8):38.

[4]韦柳.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流意识形态教育对策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7(03):112-115.

[5]白莹.试析中国茶文化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06):449.

[6]方立琴.中国茶道之谛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启迪[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39-141.

作者:韦柳 单位: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