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01-23 10:20:59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柔性”

(一)大胆尝试“柔性”教学手段、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思想政治课堂笔者认为“柔性”教学手段就是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迁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邓小平同志曾在《怎样恢复农业发展》一文中指出“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同志的“白猫黑猫论”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和接受新事物。笔者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课上大胆采用了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的教学新模式———蓝墨云班课,取得了显著成效。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基于移动终端的即时反馈互动教学工具,它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订阅、消息推送、作业、课件、视频和资料服务。该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和iPad等设备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课上的师生互动,客观上解决了大多数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爱玩手机的不良现象,倘若教师再能够利用该平台对课堂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自如驾驭,那么就会从主观上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蓝墨云班课上,教师可以实现一键点名,彻底消除教师对思想政治合班课(120人左右)堂考勤的烦恼,而且学生利用手机每参与一次教学互动活动,教师都会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赋予学生一定的经验值,每个学生的经验值可以在系统里进行即时排名,最终作为考量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二)实施专题教育:实现教材体系向学生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科学转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但现实中的很多教师授课过于保守,照本宣科,吃不透教材,加之自身对党的理论做不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常常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要构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体系,关键在于传授理论的教师,教师授课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要具备对教材整体内容融会贯通的能力,即以专题或项目化形式传授于客体,比如笔者在讲授专科《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时,将整个课程分成16个专题来讲授。通过以专题的形式将“概论”课程的重点问题、理论难点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坚定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尝试团队授课模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和新鲜感所谓团队教学模式就是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同一班级的同一门课程,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专业背景选择自己擅长的章节,将最优质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目前,团队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在研究生阶段实施的较多,在本科教学过程比较少见。笔者认为团队授课模式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逐步实施与推广,其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校对于教学资源的配置,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和配备教师资源。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在本科思想政治课上大胆尝试团队授课模式,必然是对教学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也为学校整体思想政治课改革提供了方向。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克服了教师长期以来一个人单独讲授一门课所产生的内容不深刻和实效性不强的弊端;第二,规避了一个教师讲授一门课所产生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审美疲劳等问题;第三,客观上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因为在面对同一个授课对象时,教师授课的受欢迎程度可以直接从学生的评价中看出,无形中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使得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对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刚性”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句话为我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但要切实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坚持以下“刚性”原则。(一)意识形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课堂教学本质规定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战场,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放松,预防和警惕西方敌对分子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渗透和颠覆。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保证高校的社会主发展方向。(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在日常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和关心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要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就必须讲好每节课,每节课的中心思想和案例必须紧扣国家当前的发展实际,在现实的案例分析中让学生体验国家的进步与富强,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热情。(三)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三真”:真信、真懂和真用教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坚定的信仰,并用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现实生活。要做到真信,必须先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多阅读原著,然后在实践中不断体认,只有教师做到了真信、真懂和真用,才能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感召学生。

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柔性”与“刚性”的辩证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刚性”和“柔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就是“柔性”与“刚性”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能混淆,“刚性”的本质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片面地追求信息化而刻意迎合炒作新奇时髦古怪的教育理念,不能失去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理论性本质。所谓统一就是“刚性”必须要通过“柔性”来实践,在不违背思想政治课“刚性”原则的情况下,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每堂课要与当下的时政结合,要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2]吴海盛,刘志斌,王凤霞.大学生信仰研究的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3).

作者:杨宝国 单位:西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