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单位廉政风险管理路径探索

时间:2022-08-28 11:47:19

医疗卫生单位廉政风险管理路径探索

一、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廉政风险管理的理论路径

顾名思义,廉政风险管理是以廉政风险为基本范畴和理论构建基点的。廉政风险管理是指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通过系统的动态的制度手段和政策工具,来解决廉政风险问题的工作机制、程序及过程的总和,是风险管理理论在政府廉政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从管理的主体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公共部门开始提高风险意识,并将风险管理引入到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活动中,风险管理日渐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和工作环节,来应对急剧增多的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这一变化也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主体由发端之初的企业等私营部门拓展到了政府等公共部门。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公立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是政府向人民群众输出优质公益医疗服务的直接主体,为政府承担着相应的公共服务职能,因此也同样具备开展风险管理的主体资格。从管理的对象而言。不时曝光的医疗腐败事件让医疗卫生行业的被关注度居高不下。《法制日报》揭示医疗腐败呈现出从采购领域向业务科室蔓延的新趋势、从药品转向医疗器械的新动向、从个人受贿“升级”为科室集体受贿的新特点。这些情况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救死扶伤的形象期待,也十分不利于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因此可以说,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面临着腐败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样亟需以有效的举措大力开展廉政建设,规避廉政风险,保障事业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医疗卫生单位的主体资质和实践对象两个方面来看,廉政风险管理理论对医疗卫生单位具备适用性和可行性。

二、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廉政风险管理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廉政建设思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腐败现象背后的根源认识不断深化,相应地,反腐败的战略也不断经历着一个优化调整的过程,治理腐败的思路也发生着重大转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注重将反腐败的关口从事后惩治转移到事前预防,这也是国际潮流和大势所趋。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也应及时、主动关切这一思路转变,正确认识廉政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廉政建设水平。一是认识医疗卫生廉政风险的本质性。权力是腐败最主要的风险源,当藉以腐败的资源和得以腐败的能力两个要素相互结合,腐败就极易从风险概率转化为现实。医疗卫生单位作为“准公共部门”,掌握相对稀缺的医疗资源,同时在处方、采购、基建、人事等方面拥有排他性的专业权威,因此处于廉政风险的高发易发地带。二是认识医疗卫生廉政风险的特殊性。廉政风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社会公众对腐败问题十分敏感,在主观上也更容易感知、关注甚至放大腐败现象,因此,腐败风险具有特殊的暴露性。医疗卫生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社会和媒体的“放大镜”下,或大或小的医疗腐败案件的披露更是强化了这种聚焦,出现了比其他社会领域更为严重的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任损伤,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不和谐,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三是认识医疗卫生廉政风险的多重性。对于医改进程中的医疗卫生单位而言,廉政风险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如在思想道德方面、在制度机制方面、在岗位职责方面等,其中岗位职责风险又涉及医疗物资采购、资金安全、人事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

(二)明确风险管理责任,构建人人有责的廉政建设格局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强调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医疗卫生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也应当注重从政治的高度自上而下地构建责任明确到人的工作格局。在政治层面上。对医疗卫生单位的长远发展而言,廉政风险管理决策是重要的政治决策,其管理成效与单位党委领导班子的反腐决心等主观因素紧密相关,因此,党委领导班子应担当起医疗卫生单位廉政风险管理的决策主体责任。在战略层面上。医疗卫生业务工作是廉政风险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只有将廉政风险管理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切实发现、预防和规避风险,因此,医疗卫生单位内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和中层干部队伍应担负起本单位廉政风险管理的执行主体责任。在战术层面上。反腐倡廉建设总体目标和战略规划需要有效途径才能实现,廉政风险管理正是实现的途径之一和重要内容,同时,在具体实务中也需要专门部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人事风险管理、权力运行风险管理等相关工作,因此,医疗卫生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应承担起本单位廉政风险管理的监督主体责任。在操作层面上。廉政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职位的内在要求和个人工作的重要部分,要将各个层面的风险与个人风险相互融合、紧密联系。只有这样,廉政风险管理才能最终归结和落脚到个人风险,各项风险管理举措才能得到层层细化和落实,因此,医疗卫生单位的每位职工都应肩负起本单位廉政风险管理的实践主体责任。与此同时,医疗卫生单位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分管部门负责人与科员逐级签订廉政风险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人人有责,促进领导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参与廉政风险管理,预防违法违纪现象。

(三)识别潜在风险节点,编织疏而不漏的廉政建设密网

只有全面、细致、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廉政风险,才能实现风险防范的安全网经络纵横、点面结合、疏而不漏。识别不同类型的廉政风险。按照腐败发生的根源因素,医疗卫生单位的廉政风险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思想道德风险,看看党性修养高不高,原则立场坚定不坚定;岗位职责风险,看看业务管理能力称职不称职,岗位职权越权不越权;制度机制风险,看看工作程序合理不合理,制度执行到位不到位等。识别不同岗位的廉政风险。医疗卫生单位的岗位设置类别多样,专业技术岗位既有科研系列,又有卫生系列;管理岗位涉及党务管理、行政管理、卫生管理等,因此需要对不同岗位逐类进行廉政风险排查。识别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充分估计和衡量廉政风险对医疗卫生单位廉政建设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损失,确定不同的廉政风险等级,如高级廉政风险涉及单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项目建设等;中级廉政风险岗位涉及基础性、一般性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项目建设等;低级廉政风险较少或基本不涉及人、财、物管理权等。

(四)完善风险处理措施,筑牢坚强有力的廉政建设防线

廉政风险处理是根据廉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科学制定廉政风险管理政策,采取合理的廉政风险处理措施的过程,是廉政风险管理中继树立防范意识、明确管理责任、识别风险节点之后的核心步骤,可以针对廉政风险的不同情况采取预防型、监控型和惩处型处理举措。预防型风险处理举措:一是开展纪律教育,并制定详细学习计划,经常性在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内容的学习活动,经常性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处方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以及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二是开展引导教育,做好廉洁奉公模范人物的事迹宣传,用榜样的魅力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坚定事业信念、廉洁奉公服务。三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防患未然》、《警钟》等警示教育片,时刻绷紧思想弦、做到主动防范。四是强化廉政氛围,在工作场所悬挂廉政警示标语、张贴廉政文化知识、展示廉政图片等,让干部职工抬头见廉政、低头思廉政。监控型风险处理举措:一是加强纪检监督,配强纪检人员力量,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及时登记上交礼品和重大报告事项,为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并实行领导干部离任财务审计制度。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向社会作出行风建设公开承诺,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群众“把脉”。三是加强家属监督,教育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在重要节庆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发送廉洁手机短信、致廉洁公开信、召开廉政座谈会等,充分发挥亲属在工作时间以外的监督和提醒作用。惩处型风险处理举措:一是预警苗头性和不作为行为,对无故不参加廉政教育的在一定场合提出批评并责令整改,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不力的,分管领导在班子会上做自我批评,当事人在干部职工大会上做检查,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提出限期改正并“一票否决”年终评奖评优资格。二是处罚违规违纪行为,对涉及药品购销、大金额病例和处方、索要或变相索要“红包”及开单提成、卫生基建项目、科研项目经费等的案件保持查办高压态势,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当事人和相关领导给予组织纪律处分,追究法律责任。正如香港前廉政公署副专员郭文伟所说:“要有效地打击贪污,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就是最高领导要有个最高的政治决心。”因此,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班子时刻警醒腐败对于单位良性发展的消极危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始终强调“防患于未然”,以制度加强自我约束,不打折扣地执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党政议事规则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工群众中建立起较高的公信力。此外,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大额资金使用、中层干部任免、党员发展及转正等,均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基建项目及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事先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反复论证,按规范程序进行公开招投标,并由纪检部门参与,公开透明,阳光操作。重大事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全所大会、简报等形式让全所职工知晓。只有通过公开这一最有效的监督,才能在干群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让权力运行规范高效。

作者:秦秋萍 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