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路径选择论文

时间:2022-08-24 03:23:00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路径选择论文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路径的生成是在实践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多种具体实践过程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落实,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的具体探索和体现。

〔关键词〕人,自由全面发展,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问题的提出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首先,它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终极目标的必然诉求。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人的畸形发展的普遍现象,在科学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发展形态基础上揭示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更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追求实现,使之转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因此,必须在实践中自觉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其次,它是关照人的存在与发展状况的现实诉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文明的进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建立于科技高度发达之上的现代社会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②。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是一种异化的、同他对立的力量,物统治着人,人成了资本的奴隶,机器的零件。在这种异化的活动支配下,人变为仅追求经济利益与物质满足的经济人的存在,或成为仅进行理性思考的理性人的存在,或沦为仅具有社会功能的社会人的存在。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具体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再次,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诉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及其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处于不断探索和自我完善之中,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不仅体现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对以往生产关系的扬弃上,而且体现于在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探索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化道路。

最后,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诉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突出了对人作为社会关系主体应有的尊重。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终极目标,关照人的存在与发展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必须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的良性互动模式,将科学发展、共享和谐转化为现实实践。

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生成

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承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受着现实历史环境的制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是在多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生成的。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生成有其本体存在前提。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③,世界是人生活的现实世界,而不是离开人的虚妄和抽象的世界。首先,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自然是内化了人的意志、情感、需求等属性的人化自然,只有“在人类历史中……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④,人之于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其次,人是社会之根本,人类社会本身是人的集合,“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⑤。再次,人也是精神意识世界之本,精神意识是人高度进化的产物,是人的思维的结晶。人是一种本体性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世界共同构成了人的生活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人作为一种本体性存在的根本体现,也是人作为一种本体性存在的客观要求。

人作为一种本体性存在,蕴涵在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人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生活,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便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⑥,社会、国家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实践活动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是在人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生成有其客观现实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关系高度解放的众多历史条件基础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对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首先,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前提。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最后,人们对自我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性认识和文化自觉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水平之上的,人建构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视域无法超越现有的社会存在,只能是对现有社会存在的积极能动反映。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实践过程既是人的主体性、目的性、能动性实现的过程,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过程。人的物质生产活动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过程,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活动表现为社会政治文明的形成过程,人的精神生产活动表现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积累过程。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生成有其方法和准则。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生成是人们在把握客观历史进程基础上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建构的过程。它必须遵循以下方法和准则:

坚持理论逻辑与实践生成相结合的原则,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与主体选择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实践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逻辑发展的理论必然。但“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保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异的绝对运动之中”⑦。人的实践生成活动内在地生成了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意识存在诸方面的特性,拓展了自己的生存域,完善了属人的生活世界,使人不断地得以自由全面的生成。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历史发展客观趋向性,又要注重实践主体后天自我选择的创造性,在改变现存世界的实践、创造人类历史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确立其本质内容。

坚持科学和价值相结合的原则,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关怀和终极追求的统一。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人既创造环境,又被环境所制约。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生成中坚持科学原则,就要立足社会发展现实,正视人的发展现状,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现实条件之上,使理想具有丰富的客观内容和现实可行性,在不断创造社会生产力、调整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价值原则,就是要在批判现存世界基础上,使现存世界不断人道化,不断使人的价值得到彰显,扬弃人的现有状态,发现人的应有之境,生成人的应有本质规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尊重客观条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使人的历史实践活动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实现人的存在发展的实然与应然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的原则,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与手段选择的统一。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同时,社会全面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自觉地将其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原则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生产力评价的历史尺度;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体现社会全面发展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评价的价值尺度。在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中,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的指向与手段选择的统一。

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不断通过生产实践方式,将自在自然变为人化自然,使人的能力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首先,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从自然界获得自己作为自然生命存在物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现实地与外部环境建立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关系,能动地改变着自然界,使之变成属人自然即人化自然,“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已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⑧,人的价值、自由、尊严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人化自然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但人能够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外部自然界,不断在实践中走向自由发展。最后,人化自然过程也是人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人不仅“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程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⑨自然,使人与自然关系趋向和谐。

在现实中,人的能力并不是盲目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生成,更重要的是协调。现代化的生产力并不必然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畸形发展是伴随生产力发展而现实存在的。人的能力的畸形发展在全面生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导致了这种关系的扭曲,导致了人化自然的非人化发展。人类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是自然报复人类无限掠夺的体现。因此,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中,一方面,要全面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的能力在人化自然过程中得到应有发挥,实现自然的充分人化;另一方面,也要协调人与资源、环境等关系,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在科学维度与人文维度上的统一,避免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在生产实践中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

(二)以社会实践为中介,在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机结合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与社会关系角度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不断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全面生成人与人之间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在动态中达到和谐统一,实现人的社会关系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建立了广泛社会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⑩。社会实践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个体之间关系与整个社会关系、以及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的共同体实质上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国家。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同时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归根结底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马克思将共同体区分为“真正的共同体”和“虚假的共同体”。在人们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为着共同利益和目标而实现的联合,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显然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真正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了根本的制度条件。但是由于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真正共同体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虚假共同体。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意味着各个人能够在自己的联合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真正共同体的具体实现和保持,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建立真实共同体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制度建设中的文化自觉,贯彻和谐社会理念,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统一的局面。

(三)以交往实践为中介,在人与世界历史的密切联系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要通过各种具体实践活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达到人自身多重存在的统一。而这些关系的和谐统一又是在人与世界历史的密切联系中实现的。从人与世界历史角度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人们不断通过交往实践方式,将人的本质能力与社会关系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的过程。交往实践就是历时和共时存在的不同实践主体之间以变革社会关系和生存环境为目的的相互间的沟通、影响等活动。没有物质生产方式发展的世界化,就不可能有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就不可能有人的交往的普遍化,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只有在物质生产方式的世界化基础上,历史才会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会成为世界性的普遍。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从世界历史高度出发,才能正确把握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历史转变的方向和道路。只有从世界历史出发,以世界历史的观念来消除狭隘的地域性观念,各民族和国家才会成为世界历史性存在,个人才能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

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存、各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同在。就我国而言,要坚持和平发展之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化的全面生成和发展中,建构一种全球化的价值理念,继承人类共同文明,积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在互利合作、互惠发展中实现共赢,达到文化普遍性与差异性、民族的开放性和自我认同的统一。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不断得到广泛的生成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不断得到尊重和张扬,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不断生成和丰富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4,1619,1,344.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9.307.

⑤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9.226,486.

⑥⑧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9.24,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