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双重参照论文

时间:2022-05-24 10:49:00

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双重参照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笔墨;写意;综合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笔意的产生,有赖于用笔、笔意的产生,也有赖于笔法、笔意的产生,更有赖于笔枝、由用墨而衍生出的“墨意”,则指用墨创造绘画的意境、笔与墨、笔意与墨意得有机统一、完美结合,形成笔墨、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而且是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写意”一词,最早即源于中国画、中国画的“写意化”审美特征十分鲜明、中国画的空间营造法,主要分为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分层式空间三种、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四合一”,充分体现出它的综合之美等,具体请详见。

中国画,简称:“国画”,顾名思义,它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是民族绘画的主要代表。它还与中国书法并成为“中国书画”,而“中国书画”又与中医中药、京剧一起,并称“三大国粹”。中国画之所以作为民族绘画自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因此,研究探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对于中国画的繁荣与发展,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中国画以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故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或“彩墨画”,这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

由用笔而衍生出的“笔意”,则指的是用毛笔进行绘画时的艺术经营与笔画运转间所表现出来的意向、风格、功力、神态、意趣等等。宋代大诗人兼大画家苏轼曾在诗中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说的就是绘画时的笔意。

笔意的产生,有赖于用笔。中国画使用的毛笔,具有特殊的功效,它能自由地勾画出各种线条,通过线条的粗细、方圆、顿挫、徐疾、轻重、浓淡、转折等,达到造型的目的,充分而又独到地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质感。

笔意的产生,也有赖于笔法。所谓“笔法”,指的是用笔的方法,即绘画时用尖峰毛笔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笔毫的运用要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使线条富于变化。

笔意的产生,更有赖于笔枝。所谓“笔枝”,指的是用笔的技巧,如勾、勤、点、等。例如若干平行线或穿插的长线组成披麻,可以表现峻峭的峰峦,如此等等,不胜权举。

由用墨而衍生出的“墨意”,则指用墨创造绘画的意境。中间画以墨代色,称为“墨色”,有所谓“墨分五色”之说,即用烘、染、泼、积等笔墨法,使墨产生凤舞而细微的色度变化,即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五种不同的色度,以墨色营造出画中的空间层次与物象特征,虽画牡丹,墨色营造出画中的空间层次与物象特征,虽画牡丹,墨色能显牡丹之红;虽画绿荷,墨色亦能显满低荷碧。许多画家用“破墨法”,使墨色变化无穷,如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焦破润等等。另有“泼墨法”,即大笔饱蘸水墨渲染,或端砚墨,任墨在画纸上晕化成各种状态,然后随墨发的想象略加勾勒点染,使形象清晰起来,创造出不可重复而又与众不同的新意。

笔与墨、笔意与墨意得有机统一、完美结合,形成笔墨,成为中国画的两大支柱,共同撑起中国画的艺术天空。

二、写意

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而且是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说:“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著名美学家彭吉祥先生则从中西文化与中西美学比较学的高度指出:“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显然,写意与写实,成为中西美学的主要标志。

其实,“写意”一词,最早即源于中国画,俗称“粗笔”与“工笔”相对,属中国画中放纵一类的画法,即通过简练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画者的意向,故名“写意”。后来,“写意”的内涵扩大,不仅不单单指“写意画”,包括写意画、工笔画在内的所有中国画都是“写意化”的,而且也泛指所有的中国民族艺术都是“写意化”的,以至形成了“写意主义”与西方“写实主义”的对应关系。

中国画的“写意化”审美特征十分鲜明。在构图上,不像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如油画)那样讲究“焦点透视”,而取“散点透视”之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中国画的空间营造法,主要分为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分层式空间三种。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全景式空间,以散点透视法将汴河两岸数十里的繁华景象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通过全景式的构图展现北宋首都汴京从城郊农村到城内街市的热闹情景;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则以分段式空间的构图法构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则以分层式空间的构图法,展现了天界、人间、地界的不同景况。在明暗上,中国画也不像西方.油画那样强调以色彩的深浅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在绘画的立意上,中国画更强调表现画家的意向和气韵,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画中的物象表现画家的思想、情致。

三、综合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四合一”,充分体现出它的综合之美。中国画把绘画、诗歌、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综合美。许多画家同时又是诗人和书法家、篆刻艺术家。画上的题诗,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收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例如郑板桥的《墨竹》,题诗是:“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无根,非徒观半载。”表现出画家重气节的品格。而印象的意义也并不单单在于留名,除名号之外,还有格言或画家心语,并显示出篆刻的风格与功力。

综上所述,中国画以笔墨、写意、综合三大审美特征,在世界绘画艺术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成为民族艺术的经典的民族文化的骄傲。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