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存的问题

时间:2022-11-05 11:44:27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存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对暑期社会实践认知不足,缺乏热情

不少大学生只注重在校文化课的成绩,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不少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打工挣钱两者之间选择了打工挣钱,他们认为打工挣钱对于自己来说更为重要。部分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走过场,是学校要求的,而非自己愿意的,因此不能认真对待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出现有人浮于事简单应付了事的现象。暑期社会实践本身的意义在于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在社会大课堂里锻炼自己的能力,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思考能力,一旦遇到问题就抱怨苦和累,在问题和困难面前选择放弃。由于缺乏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一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面临流于形式的危险,不能认真完成实践计划,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现象。一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体只能以发放宣传材料、调研、参观等形式草草完成实践锻炼。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形式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学习联系不够密切

从整体上来看,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仍然有些单一,主要是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等,缺乏改革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为形势政策宣讲、简单的医疗服务、指教扫盲、科技支农等,缺乏新意。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身的宗旨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是为了通过社会实践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从社会实践中提炼和升华书面学习,并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更好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到为社会服务当中去。但从目前的社会实践现状来看,不少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体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未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联系,不能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认知的帮助不大。此外,暑期社会实践也未能与未来择业就业的选择结合起来,无法通过专业相关实践确定自己的就业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三、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

有计划有安排地建立一批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实践基地,例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到医疗器械公司进行调研和实践,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到生物技术公司或相关专业的公司参观调研等。但就目前所了解和调研的结果来看,很多高校没有自己稳定长久的社会实践基地,有些高校仅某些专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实践基地,大多数专业学生只能进行一些街边式的调研和散发一些国家政策宣传单等。一部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完成的,再者,某些单位因为暑期社会实践的临时性而不能给予实践团队该有的帮助,不提供工作任务或只让实践学生涉入一些粗浅的工作,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实训技能的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

四、经费保障不够充足,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实践证明,经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暑期社会实践有效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了学校每年给予的暑期社会实践专用费用。由于资金支持不足,很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无法正常开展自己的活动,比如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的团队不得不放弃一些必要的调研,放弃一些远行计划,这势必影响学生组织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离不开社会、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包括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实践场所。但很多单位怕花钱、怕麻烦,不愿意接待实践活动,致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落实起来有困难。

五、暑期社会实践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当前,暑期社会实践大多是由高校的团委组织,一部分团队由团委组织管理,一部分团队由各院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愿报名参加,院系负责管理本院系实践团队的实践活动,学校团委予以监督。从整体上看,这些暑期实践团队实践规模较小,教师也较少给予指导,很难保证专业指导水平,也致使暑期社会实践难以成为一项有组织、有要求、有考核、有奖励、有系统的实践教学活动。另外,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能够对实践效果进行考评,缺乏科学系统的检查制度。实践结束后,大多数高校仅仅根据实践团队递交的一份实践报告给予简单的考核。不管实践团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如何,一篇漂亮的报告便可受到褒扬,这也致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注重实践活动本身,而仅仅注重如何编造出一篇华丽的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根据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势和趋势,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效能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不断深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认知,丰富和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和开展形式,健全管理体系,注重长效机制,从而使大学生暑期实践能够深入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本文作者:袁雪艳宋翠红工作单位: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