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2-01-19 09:02:17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防范

摘 要: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种类,指出了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风险意识、审计技术落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制约、工作程序不规范以及缺乏相应的质量监督等。建议从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发审计软件、规范操作行为和加强审计质量监督等方面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审计风险; 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审计的潜在风险和现实风险也随之产生。随着商业银行的审计业务由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怎样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审计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内部审计风险及如何防范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种类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违规行为或在信息披露存在虚假信息,但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未能发现,从而导致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由于银行系统的特殊性,其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非常高。1.固有风险。商业银行固有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没有内部控制的前提下,某一经营业务环节出现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本是一个高风险、高负债的特殊行业,由于所经营的货币本身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固有风险较高,并且体现在经营、管理、操作、审计各个环节中,这是由其本身经营项目特殊性和经营手段所决定的。2.控制风险。商业银行控制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实质就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的问题。3.检查风险。商业银行的检查风险是唯一可以由审计人员进行控制的风险。它是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通过审计未能发现,并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控制商业银行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唯一途径,也对最终形成审计意见起着重大作用。

二、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员素质因素、管理因素、审计质量因素,也有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因素。分析其形成风险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仍未完全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将使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对所存在风险的预警作用,大大增加内部审计风险。2.缺乏标准完整、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从商业银行内控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执法、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起到保障作用。目前,审计机关建立了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准则、专业准则、操作指南等在内的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但这些标准,定性的内容多,定量的内容少。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的倾向,在无形中加大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压力,使得内部审计部门面临更多的风险隐患。3.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时刻潜伏在商业银行各种金融项目审计的过程和业务之中,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通过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和对内部稽核效果进行观察,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发现由于风险导致局部工作被动或引发损失的案例,但是通过对已审计项目的回顾与反思,仍然发现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隐藏着部分风险漏洞,潜伏着审计风险事项。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完整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缺少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三是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观念上、意识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4.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审计人员素质、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不健全,使得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同时,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其他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观察分析,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增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商业银行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2.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风险防范的能力。因此,必须强化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把强化风险意识和控制审计风险作为审计机关的一件大事来抓。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审计风险的发生,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3.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知识,通晓财政经济法规,还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了解。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4.要加强审计的电子化,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首先,要实现对有关信息的优良,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银行内部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有效传递。运用计算机对商业银行的各种数据进行精确复核,既可以对报表进行全面复核,又可以从流水账逐级核对至总账,还可以将业务数据与报表数据进行复核。其次,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条件,对业务实行再监督。可以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有比例关系统的项目(如贷款与利息收入、存款与利息支出、中间业务交易量与中间业务收入)进行计算,然后与实际记录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来监测、评价各分行及各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网点的风险状况,分析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保证业务规范稳健的发展。

总之,单位内审风险问题是随着经济管理的形势变化而变得日益复杂,如何建立风险防范的机制,内审相对于外审难度更大。希望能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引起相关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思考,不断完善内审工作的管理体制,提高内审工作水平。

作者:朱群英 单位:浙江富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学英.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C].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

[2]张晓青,审计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控制[J],中国审计,2003.01.

[3]安明硕.试论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控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1).

[4]华忠.浅议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6,(1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