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31 11:21:32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地壮大,社会和国家投入的科研和办学经费也在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审计工作的难度。高校为了做好相关财务的审计工作,将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充分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实现了审计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极大地改善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技术、审计条件、审计方法等,有效提升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设计分析

1.1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条件

首先,具备信息化的审计条件。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就是审计对象实现信息化,而且审计条件的信息化质量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具备信息化的技术。拥有强大的系统软件和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如果缺乏完备的软件条件,则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就无法有效实现。最后,具备信息化的技术人才。当前任何一种先进技术都必须要有人进行掌控,才可以有效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效果。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不仅需要完备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同时还需要精通信息技术和审计技术的综合型人才进行管理和使用,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1.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从审计工作的职能方面来看,高校内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就是从审计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等两个部分进行。所以,体系的构建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审计管理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对高校审计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实现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对相关审计组织的控制,提高审计资源及档案的电子化水平。另一方面,审计业务方面,对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基本流程、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进行信息化的技术升级和改造。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主要就是依据国家的审计信息体系的建设规范和标准,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构建。其基本框架主要概括为:能够保证系统运行和软硬件安全的基础平台;兼容且开放的数据审计中心;符合审计业务发展需求的系统应用;满足领导决策、信息公开、质量考核的审计信息化管理。

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2.1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领导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是一个相对缓慢、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一方面,要在进行全面充分的调研情况下,确立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对根据实现功能的具体特点将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科学、合理的构建计划;另一方面,很多系统实施工作都需要借助财务处、信息中心等各职能部门的帮助和配合,从学校层面上成立构建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

2.2建立完善的数据交互体系

高校内部的各种信息是否能够快速有效地传给审计系统,并被系统进行精确的识别,是有效发挥审计信息系统作用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结合数据特点和业务流程及时有效建立高校信息交互平台,保证交互平台的开放性、规范性和扩展性。

2.3建立具有强大功能的审计模型

建立审计模型是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提高和总结,可以有效减少高校的审计工作量,提高高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此外,通用、完备的审计模型对高校审计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设计模型开发、研究、应用也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2.4制定可靠完善的制度规范

信息技术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并不是混乱无序、毫无章法的。它与审计工作的有机融合需要依据严格的制度规范和信息标准。此外,制度规范和信息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主要是通过审计工作人员结合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综合制定,而且随着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完善。

3结语

审计工作作为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依然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着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因此,我国高校要注重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提高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王仪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祝青,吴伟章,唐振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5(9).

[2]金俊荣.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构建研究[J].会计师,2016(12).

[3]余灿,夏午宁.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