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居室环境的运用

时间:2022-10-19 11:13:24

色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居室环境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童居室设计再度登上高潮,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一个优越的居住环境不仅能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也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瑞士著名的色彩大师约翰内斯•伊顿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样。”色彩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情绪乃至健康。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变化,儿童对自己居室环境的色彩设计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他们设计舒适的居室环境是我们设计者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两个年龄段来分析色彩在儿童居室环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色彩;儿童居室环境;年龄段

1色彩在儿童居室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色彩是整个居室环境的引领者,它不仅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感应,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所以做好儿童居室环境的色彩设计至关重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设计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1.1墨守成规,照抄照搬据调查,我国的儿童居室设计大部分是采用现成的“模板”,如女孩居室是粉色,男孩居室是蓝色,直接从性别上套用现成的色彩模板;还有部分设计者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设计,这些设计方法都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色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在色彩设计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2成人化现象严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居住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设计时,部分家长会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儿童居室设计中,致使设计色彩或过于单一,或饱和度过高等等问题,过于成人化的居室设计会对儿童产生早熟、压抑等不健康的心理影响,这就需要设计者将色彩学、儿童心理学、室内设计等有机的结合,从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色彩的认知着手认真分析研究,为儿童创造出更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居住环境[1]。

2色彩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色彩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色彩的偏好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可以透漏出自身的喜怒哀乐,所以色彩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无处不在。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的实验证明: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3-6岁),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色彩在这一年龄段儿童认知世界,感知世界活泼好动、爱模仿、,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感知觉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大部分喜欢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如:红、蓝、黄、绿等,不同的色彩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从而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学龄儿童(7-12岁)神经系统的髓鞘化过程基本完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意识,他们开始从简单的色彩认识,转变为关注颜色的色调、明暗及冷暖,而且还能进行适当的色彩联想,与此同时也会有色彩性别上的差异,女孩大多喜欢浅色调的颜色,如,粉色、黄色、橙色等,男孩则喜欢较稳重一些的颜色,如,蓝色、绿色、黄色等。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对颜色的喜好,在进行居室色彩设计时,家长要多争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到设计中去,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且也可以通过孩子对颜色的喜好,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有助于家长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脑神经和视觉神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最初喜欢简单、鲜艳的颜色转变为喜欢温和、成熟的颜色,所以儿童居室的色彩设计和家具等都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的变化随时进行更换。作为设计者,应遵循不同年龄段儿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对色彩的需求,结合儿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才能设计出更适合儿童健康成长,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居室空间。

3色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居室环境设计中运用的方法

3.1学龄前儿童。3-6岁的儿童在对事物的认识、辨别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所以在进行居室设计时可以选择多一些色彩,但切忌不能用过于艳丽的颜色,会使儿童视觉疲劳,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据外国有关网站调查研究,学龄前儿童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好奇、对色彩的感知和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均处于活跃期。在进行居室色彩设计时,墙壁可以选用贴近大自然积极向上的色彩,也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颜色的搭配。此外居室内的点缀色调要高纯度、高明度,与主色调形成对比,做到有节奏韵律的连续整体。3.2学龄儿童。7-12岁的儿童已是小学生,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私密的学习空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能自己表达自己对居室环境的需求,所以在设计时要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在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时刻遵循居室色彩设计原则。学龄儿童对性别上的界定非常明确,一般女孩喜欢暖色系的颜色,男孩则喜欢冷色系颜色,但是这些颜色基本都不适应于大面积的使用,可以挑选局部应用,如床上用品,小的配饰等,巧妙地点缀会使整个房间更有韵律。中性色是一个中立的颜色,例如白色,很浅的灰色、卡其色、咖啡色等,它既能都满足这一年龄段儿童安静的学习环境需求,同时又不失生活气息,是学龄儿童居室环境主色调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主色调和点缀色调的巧妙搭配,不仅能满足不同性别的儿童需求,而且也为学龄儿童提高了一个安静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3]。在居室环境色彩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居室空间的节奏韵律、和谐统一。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色彩的要求是不同的,首先根据儿童的性格和喜好确定一个主色调,随后确定其它颜色的选择,但是一定要与主色调相互呼应,相互协调。室内每一处颜色的选取都直接影响着主色调,所以在选取时可以用冷暖对比色来突出主色调,这种搭配效果是非常出效果的,但是把握不好容易造成颜色混乱,无章可循;也可以采用近似色,它不仅能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而且容易形成色彩的节奏和韵律。色彩设计在整个儿童居室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要把握好色彩的运用方法,做到既有节奏韵律感,又整体和谐统一,让儿童在居室中既能感受到活跃的气氛,又能温馨舒适。

4色彩在儿童居室环境的使用及选取技巧

4.1色彩面积。在儿童居室环境中,色彩主要表现在墙壁、吊顶、家具和一些点缀的饰品。居室环境中色彩的面积大小,直接影响整个居室的设计风格,所以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结合色彩学原理准确把握用色面积。儿童居室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场所,部分家长为了提高房间的整体亮度,将所有的墙壁、吊顶、家具都选用浅色调,这样的色彩设计并不合理,大面积的使用浅色调会使人产生孤寂、冷漠感,而且也不利于儿童的视神经发展[4]。室内色彩设计首先要确定一个主色调,主要由房间的墙壁、家具的色彩等来决定,其中室内的墙壁面积占室内空间的面积比例最大,同时也是构成儿童居室内空间主色调的主要因素,可以选取低纯度、高明度的近似色色最为适宜,如蓝色、粉色、绿色等。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居室墙壁可以采用简单的上下分色或者不规格的山峰造型等进行颜色搭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墙面的色彩感,而且也会增加趣味性。家具是儿童居室中体积最大的物件,不宜选择过于鲜艳的颜色,应保持柔和的色调,与墙壁要有所区别,可以采用较弱的对比色。此外,儿童居室中的点缀物品则应采用纯度较高的鲜艳颜色,可以适当的与墙壁、家具形成对比,这样在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能适当的刺激儿童的兴奋点,让整个居室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状态[5]。色彩就像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使用面积的大小,色彩数量的多少,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节奏,有韵律的变化着。儿童居室色彩设计,应根据儿童不同阶段对颜色的喜好倾向来进行色彩的设定,通过着色面积大小,颜色合理搭配,创设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的居室环境。4.2色彩选取。色彩具有间接传递信息的功能,在选取时一定要谨慎,因为不同的颜色对儿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色彩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选取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色彩进行合理的色彩学搭配和组合。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鲜艳的颜色可以引起视觉兴奋,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但是并不代表儿童居室中的每一处颜色都是鲜艳的。在儿童居室色彩设计时,往往有很多人把“鲜艳”的颜色误认为“艳丽”的颜色,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艳丽的颜色纯度要高于鲜艳的颜色,纯度过高的颜色在儿童居室中并不适用,过多的使用纯度过高的颜色会使儿童的视觉受刺激,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也会使儿童躁动不安[6]。

居室中的色彩设计,其目的就是给人以舒适的、美的感受,儿童居室设计也不例外,所以在进行色彩设计时我们可以选取视觉冲击力较为突出的对比色,也可以选用易于调和的近似色。对比色是色环上相差120°的颜色,在视觉效果上鲜艳、强烈,但不刺激。在居室色彩搭配时,我们可将对比强烈的颜色用以点缀,对比较弱的颜色用于主色的搭配,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视觉审美需求,而且也可以使居室环境更加生动、有趣。近似色是色环上大于同类色而未及对比色的色相。在室内色彩设计时,可以用一两个色距较近的浅色系做背景,用色距较远的颜色,纯度较高的颜色用做家具、饰品,既能使整个室内色彩和谐统一,又能突出主次色调,是室内色彩设计常用的配色方法。色彩像五彩的音符,有快有慢,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儿童居室色彩设计时,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生理和心理对色彩的需求,结合室内色彩设计方法,合理的划分着色面积大小,巧妙地进行颜色的选取与搭配,争取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更加温馨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黄兴华.儿童房中的色彩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王晓超.儿童房中的色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7.

[6]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冯晓兰 单位:武安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