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深究

时间:2022-05-16 05:56:00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深究

1前言

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大学校园作为社会文化结构的汇聚点,是创造知识的场所,也是公众相遇的场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规划和建设好校园的环境,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大学校园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人文性的校园。

2现状分析

2.1大学老校区的窘境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某些大学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建设新校区,只能在原有的老校区里通过对现状进行改造,属于发展中的改造型大学。他们只能是在原校址上拆除一些旧建筑,对现有校园可利用的区域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去增加因学生数量增加而紧缺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等建筑物。本身已经拥挤的校园,随着新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增加,占去了原本属于公共环境的空间。校园建设也打破了原有的规划,校园景观不再存在,校园文化也充斥着商业化。

2.2大学新校区的问题

另一情况是现在很多城市通过建立大学城,来带动城市中心的转移,从而扩大城市建设和规模。大学城中的高校得以在新的场地建立新校区,将老校园的环境保留了下来。一些大学校园急切的为了追求建筑的景观,而忽视建筑景观与校园整体景观及校园文化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归纳起来现在新校园建设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建设任务量大,建设经验不足,虽然近些年来有不少案例可供参考但是每个学校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办学历史不同,不可能会有很齐备的设计规划图纸,同时设计规划是直接在图纸上完成,落入实际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2)缺乏区域特点,缺乏意向感。很多大学校园环境自身整体的特点缺失,导致学生的归属感淡漠,仅从景观局部很难确认它是属于那个城市的。

(3)空间尺度巨大,环境缺少活力。由于很多老校在原址上很难再拓展,只有在郊外另辟新校区,校园与周边环境长时间形不成人气,和所谓“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扎根于本地,有悠久历史的“老校”对于其文化氛围与内涵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需要通过设计去改变去加强。

(4)环境小品的造型流于普通化。小品在体量以及作用上与人最亲近,它以点状出现,可以作为整体环境的一种点缀,一种弥补,其造型与功能也不可小视。当前由于受到建设施工进程以及对实际行为关注度等原因的的影响,校园的环境设施不够到位更谈不上造型等深层次的问题了。

3校园景观改造与校园景观营造

景观设计的改造就需要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有文化的部分,为校园增添新的元素,去弥补老校园功能上的不足。不应该全盘的推翻原有存在的东西,而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重新建造。这样不仅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原有的文化景观,而且也无法体现出校园成长的历史变迁。旧校门,老主楼,校园的古树,名人的题词这些都是传承和见证校园成长的历史烙印,我们应该去保留,并让它继续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成为校园独特的文化及历史景观。在功能上,新的道路交通布置需要将原有校园规划中不合理的部分得以解决,满足现有实际情况的需求,人车分流。新的道路交通系统满足校园资源共享的需求,使之人性化。在分区上,通过合理的分区使校园整齐划一,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各区域有机统一。在植物配置上,以选择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层绿化的方式搭配和组合,勾勒出校园的立体空间和天际线。通过苗木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去丰富校园的色彩,为增添校园活跃的气氛。中国至近代以后,由于经历了战争和殖民统治,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变革,大学教育及大学建设都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学校的建设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取而代之的是苏式建筑风格等。包括中国的清华大学,其校园建筑风格也都是西欧文艺复兴风格,到后来又增加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大学校园景观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和有自己校园景观的大学校园在中国很少见。而新的大学校园建设应融合整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的自然的环境中去,区域性的景观能凸显地方特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去感受自己居住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新的校园规划更多的要有自身校园文化的传承,只有继承才有发展。

在规划中要更多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总结旧校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未来可能的需求。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4校园景观的文化性

校园要想保持它的持久魅力,必须实现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的,文化的内涵,校园就会迷失自我个性,失去自身的场所精神。挖掘、整理、强化内在关系,延续和增强场所的生命力与活力。斯坦福大学内连廊铺地的地砖上刻下了历届毕业班的班级序号,随着岁月的流逝,铺砖连绵不断,给人以浓厚的文化精神氛围。在有着无数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校的今天,大学校园的存在不仅为求知识的人聚集交流,共同学习提供基地,也作为一种精神将永远存在。每所大学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都标志着它的存在。大学本身就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场所,文化性是校园区别于其他场所最显著的特质,人们对大学校园的向往也在于一种对于文化精神的向往。大学的景观环境应在理念与风格上区别于其它场所,体现科学文化的理性、秩序、高雅、淳朴、自然的意味。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继承文化,创新文化。利用历史事件人物提炼出符号运用到校园景观中去,表达出不同高校的不同风貌。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校园所在区域的人文历史背景,展现校园文化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5校园景观的生态化

大学校园就和城市及公园一样,需要满足一定标准的绿化面积。校园介于这两者之间,兼具两者的一些特性。除去城市生态方面的意义以外,就环境景观的价值而言,大学校园中的绿色也十分宝贵。大学中囊括了很多建筑,如教学场所(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生活场所(宿舍,食堂等),还有课外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广场,娱乐场所等)。这些钢筋混领土的硬质景观更加重了绿色植物存在的必要性。提高校园绿化率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应该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营造宜人的校园户外空间,充足的植物景观和舒适美观的小品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应该注意:

(1)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

(2)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3)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凸显四季变化的植物。大学校园更应该是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校园,在对现有的校园进行改造时,其中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的保留,减少土方量;原有植物,尤其是古树,尽可能的去保留并养护好,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楼前的景观生态环境。所增加的人工景观应与保留的改造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校园环境应以自然为主,通过植物的立体搭配,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自然环境。

6总结

马克思说“:环境创造人,同样,人也创造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双边互动的过程。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