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刊阅览室功能提升思路

时间:2022-10-12 09:53:01

高校期刊阅览室功能提升思路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来临,人们的阅读习惯已悄然发生变化,同时非图书馆机构提供的数字化阅读服务越来越多且便捷,导致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与到馆意愿逐渐减弱。高校图书馆作为具有特定读者群的文献资源收藏者与服务提供者,不能无视这一现实变化。尤其是期刊阅览室,其功能应如何重新定位并作出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新变化,值得认真思考。

1高校期刊阅览室管理的现状

当前,期刊文献仍是各类图书馆的主体馆藏之一。据报道,国内外科学研究所需的情报源中,期刊文献约占70%。随之而来的期刊经费支出比例,在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中约占60%以上。[1]电子期刊的出现,在使用方式上极大地改变着读者原有的期刊获取渠道和查阅习惯,也极大地冲击着图书馆的馆藏模式和服务方式。电子型期刊从最初的软盘、光盘、单机型、网络型,发展到现在的全文数据库、本地镜像站点、网络远程访问、在线出版等,不过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与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纸本期刊(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期刊是创办于1665年1月5日的法国期刊《LeJournaldesScavans》)相比[2],可谓是后起之秀,但其对读者和图书馆都产生了强烈冲击。目前,高校图书馆仍多沿用按照文献类型来设置服务部门的传统服务模式,比如通常设置有图书流通、期刊阅览、参考咨询、技术服务等读者服务部门。而在这些服务部门中,期刊阅览室的现状较为堪忧:受囿于体制机制、重视程度和压力传导不到位等因素,在外无压力、内缺动力的情景下,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因循守旧,功能已渐式微。体现在读者人数骤减、报刊利用率低,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服务方式停滞不前等,以至有人建议撤销期刊阅览室。

2期刊阅览室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2.1电子期刊对读者的影响显著

电子期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供人们借助计算机通讯网络进行阅读、检索和打印的期刊。[3]电子期刊具有准、全、快的优势,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提供全球范围读者查询与获取,这对图书馆传统的文献服务方式产生了严重冲击,导致许多读者逐渐摆脱对纸本期刊的依赖,迅速转向使用电子期刊。从衡量期刊利用率的一些新旧指标上也能得出相互印证的结论,尤其在2005年之后,纸本专业期刊的阅览人数、复印量、外借量等传统指标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电子型期刊(尤其是全文期刊数据库)的访问量、点击量、下载量等要素指标上升显著。现在,受益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已出现了崭露锋芒的文献发表新业态:数字出版[4]、在线发表[5]、预印本[6]、开放存取服务[7]等快速发表方式,体现在学术论文从内容的数字化,生产、运作、传播的数字化,读者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等整个流程中。这与传统的期刊出版不尽相同,能够从时间上极大地压缩期刊的出版发行周期,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学术动态与信息。这一点尤为从事学术研究的读者所关切,图书馆也应及时跟进追踪,研究思考如何利用它们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读者使用期刊的方式已发生转变,但现状是图书馆对这个变化趋势的反应较为迟钝,期刊阅览室仍然延续着“开门守摊”式原始服务,无法及时应对数字化、在线化的趋势并作出服务功能的相应调整,不能对各种出版发行形态的期刊进行文献资源的归集、整合、比较与研究,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这样,阅览室的功能就会逐渐地弱化和被边缘化。[8]

2.2期刊管理制度与模式僵化保守

在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制度上,既有的功能定位不利于读者方便使用。大多数图书馆仍是不准带包入室、不能外借期刊等,室内可供读者自由使用的电脑、打印机极少或没有。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读者对期刊的需求不仅是查阅、复印纸本期刊,还需要能方便查阅、下载或打印电子期刊。学生来阅览室不仅有阅览目的,还有自助学习的需求,一方面是馆内自习室座无虚席,而另一方面是期刊阅览室内读者寥寥无几。传统的期刊管理侧重以藏为主、方便管理的理念,多采用“一条龙”模式:在订购、阅览、装订、过刊典藏的科室布局安排上自成一体,现刊、过刊阅览室与其他库室在功能上分割明显,布局上区分清楚。这种管理模式在纯印刷品时代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在数字型期刊涌现的时代就显得较为封闭和保守:以用为主的理念不够突出,方便读者的因素考虑不多,服务功能单一,提供的文献类型单一,只能解答本室范围所涉及到的问题,只能提供较为初始的基础服务等。

2.3期刊分类排架不尽合理

仍有较多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采取一间式排列期刊,即普通休闲刊物与专业学术刊物集合在一间阅览室内。这种方式较为适合期刊种数不多的小型馆,优点是节省空间和管理人力;缺点在于满足读者广泛性阅览和专业性阅览需求的同时,会对研究性阅览带来一些干扰,也不利于从功能设置上对阅览空间进行优化。若中、外文期刊阅览室分开设立,也会造成不同语种的学术刊物在排列空间上的人为割裂,引起查阅不便;现刊与过刊因馆舍原因也常常是分开典藏,在客观上也会引起查阅不便。

2.4期刊揭示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过分依赖电脑系统,有的期刊阅览室连传统的刊名、分录等基本揭示目录也不再保留,至于制作专题目录、题录、摘要等更为高级的二、三次文献更是谈不上,乃至于一旦离开了电脑,管理人员和读者都不太清楚该室订有哪些期刊,某期刊是否续订、更名等。脱离了期刊揭示、深层次开发等常规业务工作,管理人员在解答咨询、开展导读及其他信息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受到影响。若读者入室阅览基本上靠自己看、自己找,能获得的有效服务、增值服务不多,期刊阅览室对读者的粘性也会逐渐减弱。

2.5赠刊和交换刊缺乏管理制度

赠刊和交换刊潜在的文献价值也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常会收到一些赠阅的期刊,也会与外部进行一些期刊交换。这些外来刊不一定是通过正式渠道发行,其获得或补充都不太容易,而且某些刊还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但是,不少图书馆对这类刊物缺乏管理制度,任由期刊室工作人员随意摆放、处置。对于赠刊或交换刊,在管理上也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专业刊、地方特色刊、与馆藏特色有关的刊物,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在上世纪80年代,原厦门水产学院图书馆经过艰苦努力,争取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出版物(简称FAO出版物)在华机构受赠名额(当时国内院校中获得这种名额的为数不多)。这些不公开发行的渔业、水产、生物、食品等方面出版物,能及时反映全球行业最新动态,具有国际权威性,是教学、科研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集美大学图书馆十分珍惜这些资料,对其进行归集整理、专架收藏,并有针对性地揭示开发,发掘其潜在的价值。

3提升期刊阅览室功能的思路与对策

3.1按需设置功能类型,合理定位管理目标

针对高校读者在使用目的、需求层次上存在的差异,不妨把期刊阅览室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类型:休读型阅览室和专业型阅览室。休读型阅览室(即普通阅览室)其定位是基础性服务,管理目标是尽量提高座位利用率,把提供普通刊物与学生自助学习的功能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休闲阅览与自习的需求。因此,要尽量扩大阅览室空间并增加座位,最大限度地延长开放时间并降低使用门槛。阅览室应尽量设在低楼层、人流量大的位置,室内环境要干净舒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侧重于服务态度,对履职能力的要求可适当降低,能胜任期刊管理基础工作和解答一般层次的咨询即可。也可以尝试将普通期刊阅览室与流通书库相融合,打通书与刊的典藏界限,把休读型的期刊与可流通的图书排列设置在同一空间内,实现大开放式阅览模式。这样的功能设置方便读者借阅,并节省管理人力。专业型阅览室(即学术型阅览室)其定位是专业性服务,管理目标是为读者的高端需求提供专业性服务。因此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浓郁学术研究氛围的多功能场所:室内收藏中外文印刷型专业学术期刊,提供适量上网电脑方便利用馆藏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配备打印、复印设备方便读者获取资料;最好设有若干个学术研讨小间;阅览室应设在较为安静、干扰较少的地方,若空间上不能容纳全部专业过刊,也应尽量与过刊室邻近;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能解答高端问题,最好具备学科馆员资质。管理上,尽量做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不同功能定位的阅览室配备不同要求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水平、职责要求、业绩考核上也要区分对待。

3.2整合业务机构,提升服务功能

在目标定位上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阅览室,在服务功能上区分了基础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很自然地就会对业务机构作出相应的整合。期刊阅览室服务功能的提升与拓展,应在服务定位上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以用为主、以便捷高效为目标的理念,才能够与时俱进,不被读者抛弃。专业期刊阅览室可以尝试将学术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交流互动、技术支撑等服务功能,按读者需求多元化、不确定性等新特点紧密整合在一起。若有条件,建议在专业阅览室内设置学科馆员以发挥其新的功效:能够对不同载体类型的期刊文献进行知识整合,做好资源挖掘工作;结合期刊管理岗位职责制作专题题录、文摘和综述,做好信息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能力优势,开展定题服务、查新服务、文献传递、学科导航等情报功能服务工作;指导读者查找使用各类型期刊文献,现场开展用户培训教育和文献资源宣传工作;利用技术平台开展在线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为期刊文献资源的采集策略提供决策参考等。这样,可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一站式快捷服务格局,既丰富和拓展了专业期刊阅览室的功能,提升服务档次,同时也彰显了馆员和图书馆的价值。这也可视为新时期期刊工作新的目标与功能定位。[9-11]

3.3夯实基础工作,强化管理职责

期刊管理的基础业务工作不应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松懈,相反,在电子期刊大行其道的今天,对业务工作更应予以加强和完善,以进一步稳定和吸引读者。做好基础工作具体包括:开放时间要严格保证;室内环境布置要舒适,卫生管理要到位;期刊排架要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目录揭示要完善,查阅要方便;期刊的登到、上架、催刊、补刊工作要及时,重视赠刊和交换刊的管理工作;能解答读者咨询、反馈读者需求、提供订购意见等。同时,在管理和技术层面,要推行人性化的大门禁管理模式,方便读者带包入室,减少入室多个登记环节,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亲和力。明确职责、加强管理,是夯实基础业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图书馆应针对期刊阅览室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工作目标,定出相应的岗位职责,明确不同的考核要求。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来促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以事业心和责任心来呼唤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回归,振奋员工的精神面貌,从而促使期刊管理工作上水平,服务能力上层次,读者满意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发挥期刊阅览室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3.4加强电子期刊与纸本期刊互补性研究

电子期刊的出现,虽然对纸本期刊产生很大冲击,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纸本期刊还不会被电子期刊所完全取代。两者各具有优劣势,图书馆应加强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资源研究、使用研究和典藏研究等。纸本期刊目前仍受到不少读者喜爱,虽然其出版发行时间周期较长、信息的时效性相对差,但由于有同行、专家的评审与把关,其学术性、权威性较有保障。数字出版、在线发表、预印本平台、开放存取服务等电子期刊的出现,虽然可以让读者快速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但电子期刊也可能存在着未经同行评议、免费获取时可能出现商业广告等问题,且在学术性、严肃性的把关上不够严谨,读者使用时更需自行判断。因此,图书馆在纸、电期刊的订购上,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取舍;在管理上,要对线上电子期刊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揭示,方便读者了解和获取。若能够进一步对线上的期刊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作出初步的价值评价、使用建议等,那将会大大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大型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则较为成熟,学术性和权威性也较为公认。其回溯性强、完整性好,使用上准、全、快,存储上占用空间少,能极大地节省馆舍空间,这些优势对传统纸本期刊的装订、保管和使用上都会有很大的冲击。因此,要及时对过刊装订、典藏进行论证,充分结合电子期刊数据库来合理规划、安排过刊装订与典藏策略,实现典藏与使用的最佳结合。

4结束语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出发点就是要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落脚点就是提供为读者所认可的服务。服务理念的核心应是尽最大努力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以不断增强的美好阅读体验、优质满意的服务效果吸引读者到馆。数字化环境对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影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消极应对将造成期刊服务功能的退化,积极应对则会生机盎然,重现期刊服务在图书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