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31 03:40:00

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奋乃静;潘氏量表;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疗程8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末采用潘氏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显效率78.1%,对照组7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潘氏量表评分治疗2w末起两组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奋乃静;潘氏量表;疗效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且较少或不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为探讨该药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5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年龄≥60a,入组前2w未服用抗精神病药;(3)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及X光胸透均正常;(4)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2±3.1)a;病程3mo~34mo,平均(8.5±10.9)mo。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7±2.5)a;病程2mo~32mo,平均(9.2±10.2)mo。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剂量5mg~30mg・d-1,平均(21.5±8.5)mg・d-1。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剂量8mg~40mg・d-1,平均(20±8)mg・d-1。疗程8w。治疗期间不联合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可酌情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心得安、安坦。

1.2.2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末采用潘氏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疗效判定标准:PANS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8w末,研究组痊愈13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4例,无效3例,显效率78.1%;对照组痊愈1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5例,无效3例,显效率75.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略)

表1显示,PANSS评分,治疗2w末起两组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研究组嗜睡3例、静坐不能5例、震颤4例、肌强直2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肝功能异常2例、锥体外系反应6例;对照组嗜睡9例、静坐不能16例、震颤15例、肌强直12例、窦性心动过速11例、肝功能异常8例、锥体外系反应1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研究组高,且程度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属喹啉类衍生物,为多巴胺(DA)与5羟色胺(5HT)系统稳定剂。其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D2及5HT1A受体的部分拮抗作用有关[1]。同时,阿立哌唑还可以部分激动突触前膜D2受体[2]。它在DA过量的脑区域可降低DA的活性,改善阳性症状,在DA过低的脑区域可增加DA的活性,改善阴性症状,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3]。

本研究显示,治疗8w末,研究组显效率78.1%,对照组75.0%,两组显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末起两组PANSS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程度轻微(P<0.05)。提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77

[2]黄文武,姜德国.抗精神病新药阿立哌唑[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307

[3]陈圣霞,魏春香,朱凤玲,等.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