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3:51:27

治疗后

治疗后范文篇1

【关键词】肾肿瘤;后腹腔镜;经腹腔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指标;并发症

肾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手术是治疗肾肿瘤的有效手段,通过手术可将病变组织切除以达治疗的目的。随着医疗水平及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使得更多的肾肿瘤被发现并给予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1-2]。后腹腔镜手术在肾肿瘤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可更加清晰的观察病灶情况,从而彻底清除病灶;而肾部分切除术中仅需将病变的小部分切除便可达到控制肿瘤、治疗疾病的目的,还可保留部分肾功能[3-4]。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后腹腔镜与经腹腔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选取合适的术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1月于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0例肾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女18例,男27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76±3.88)岁;病史1~6个月,平均病史(2.89±0.45)个月;肿瘤直径1.02~3.94cm,平均直径(2.49±0.36)cm。对照组女16例,男29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4.04±3.18)岁;病史1~7个月,平均病史(3.02±0.44)个月;肿瘤直径1.04~3.89cm,平均直径(2.46±0.38)cm。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病灶位置较浅,未见远端转移;均为单发肿瘤;患者表现出腰部不适及疼痛感;术前血清肌酐水平≤135mol/L;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肝、心、肺功能异常;先天性肾脏结构畸形;肾脏手术史;存在手术禁忌证;精神疾病,无法完成手术者。

1.3方法

1.3.1研究组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保持健侧卧位,适当抬高腰部。手术入路位置选择于腋中线髂嵴处,做长度约2cm的手术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筋膜及肌肉组织,待切开腹膜后置入气囊,向气囊内注入600mL气体,使气囊保持充盈状态4min,随后完全排气后将气囊取出。分别于腋窝后侧肋缘、腋中线处做长度约1cm的手术切口,置入Trocar,缝合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后维持气腹压于13mmHg,对腹腔镜进行固定并明确腰大肌位置,分离脂肪囊,确保肾蒂可完全分离。夹闭肿瘤主供血动脉、升主动脉,沿着腰大肌方向切割肾脏筋膜及脂肪囊,使肾肿瘤完全暴露。若为良性肿瘤,需紧贴肿瘤周围包膜切除部分肾脏;若为恶性肿瘤,则需使用电凝枪对肿瘤组织进行标记,注意标记范围需超过病灶边缘约1cm,随后依据标记的范围切除病灶及肾脏组织。术后拔除各Trocar,预留一处作为引流管通路,其余全做缝合处理。1.3.2对照组采用经腹腔行肾部分切除术。麻醉方式及体位摆放均与研究组一致。手术入路选择于第11肋骨中间,做斜向切口,经腹膜向肿瘤病灶及肾脏处逐渐剥离组织,静脉滴注2g肌苷,使用碎冰冰敷创口周围,刺激肾脏血管的收缩,阻断肿瘤的血液供给。待切除部分肾脏及肿瘤组织后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创面,采用填塞的方式对创面行压迫止血,预留引流管后缝合手术切口。所有患者术后均严格要求卧床休息7d,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刚刚治疗,术后第2d将导尿管拔除,并观察引流袋中引流液情况,待引流袋内无明显引流物后将引流管拔除,术后1周复查肾功能,并对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给予进一步放化疗治疗。

1.4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炎症因子水平:采集术前及术后24h患者清晨肘静脉血5mL,离心处理后留取上层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另采用ELISA检测白介素-6(IL-6)水平,前者试剂均来自上海工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后者源于上海基免实业有限公司。(3)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尿瘘。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炎性因子

两组术前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CRP及IL-6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并发症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既往临床治疗肾肿瘤多采用肾部分切除术,但因术中出血量大、住院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因其具有微创操作、损伤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势,促使腹腔镜手术在肾肿瘤治疗中受到广大患者青睐[5-6]。但并非所有肾肿瘤患者均可使用腹腔镜手术,需具备以下适应证方可适用:肾脏功能较差,采用根治性手术可能导致肾脏代谢功能失常,甚至诱发单侧或双侧肾癌[7-8]。其次,对于存在肾脏结石或伴有肾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或肾肿瘤直径<4cm,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但对侧肾脏功能较好者,可采用腹腔镜手术[9-11]。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少,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术后CRP及IL-6水平均较低,并发症较少,且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手术均可治疗肾肿瘤,但后腹腔镜手术在肾肿瘤治疗中优势明显,可有效抑制术后炎症反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助于促进预后恢复。后腹腔镜与肾部分切除术均会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其中后腹腔镜手术产生损伤的主要诱因在于热缺血时间,研究显示[12-13],采用早期不阻断动脉的方式可减少热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30min,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较小,若不阻断肾动脉,则会产生出血风险。此外,相较于肾部分切除术,后腹腔镜手术术中无需打开腹腔,手术创口较小,故术后感染几率较低,且腹腔镜不会对腹腔内其他脏器造成损伤,有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腹腔术后易出现漏尿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在于切除的肾脏组织对肾盂等结构造成损伤,故术中可通过增加缝合精度的方式预防漏尿,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4-16]。综上所述,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媛媛,谢院生,曹静,等.单肾切除术后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18(4):301-304.

[2]时佳子,刘冰,吴震杰.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技巧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32(8):642-644.

[3]王磊,储传敏,干思舜,等.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在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39(12):113-116.

[4]王硕,杜鹏,杨勇,等.经腹入路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疗效比较[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7,37(3):392-395.

[5]吴海严,徐锋,郑鹏,等.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不同方法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8,20(2):7-11.

[6]谷军飞,任立新,张勇,等.肾周脂肪粘连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5):19-22.

[7]王家伟,陈弋生,姚友生,等.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8,38(4):544.

[8]秦超,邵鹏飞,王增军,等.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序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在多发肾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7,38(2):81-83.

[9]张万生,王立国,于航,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3):87-90.

[10]付水.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7,23(3):449-452.

[11]董怀生,谷国杰,赵海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8):732-734.

[12]宋文斌,朱国栋,吴大鹏,等.开腹和微创肾部分切除术对孤立肾肾癌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2):16-20.

[13]马良,钱华,李小光,等.比较三种不同的肾部分切除术对总肾功能和分肾功能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8,52(5):76-80.

[14]张平新,李前进,马涛,等.经腹腔镜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2):191-194.

[15]田超,曹正国,刘志,等.腹腔镜下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单侧多发肾肿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2):195-198.

治疗后范文篇2

【关键词】西酞普兰;氟西汀;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可发生抑郁[1]。西酞普兰(喜普妙)是一种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2]。为探讨西酞普兰治疗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我们与氟西汀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54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并经颅CT或MRI证实;(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4];(3)意识清楚,无失语及理解、表达障碍和严重智能损害;(4)无严重心、肝、肾病史及癫痫、青光眼和阳性精神病史;(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5]17项总分≥18分。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各27例。西酞普兰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4±8.5)a,从卒中到入组平均病程(6.6±2.5)mo,HAMD评分(26.27±3.5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56±8.20)分。氟西汀组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9±8.1)a,从卒中到入组平均病程(7.1±2.7)mo,HAMD评分(25.89±4.1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24±7.62)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入组前停服用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两组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起始剂量均为20mg·d-1,顿服,2w内加至40mg·d-1,疗程6w。治疗过程中可酌情联用心得安、维生素B6或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1次。

1.2.2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5]评定抑郁程度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6w末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临床疗效按4级评定,以HAMD减分率判定抗抑郁疗效,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神经功能康复:减分率≥90%为痊愈,≥45%为显著进步,≥18%为进步,<18%为无变化。各量表均由2名高年资精神科医师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0.85~0.91。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

1.2.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Ridi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抗抑郁疗效比较

治疗6w末,西酞普兰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效1例,显效率74.1%;氟西汀组痊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7例,无效1例,显效率70.4%。经Ridit检验,两组临床抗抑郁治疗显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0.47,P>0.05)。

2.2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比较

治疗6w末,西酞普兰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7例,无变化3例,显效率63.0%;氟西汀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9例,无变化3例,显效率55.6%。经Ridit检验,两组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0.47,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略)注:与疗前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HAMD评分西酞普兰组治疗1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氟西汀组治疗1w末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2w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同期评分比较治疗2w末西酞普兰组较氟西汀组下降显著(P<0.05),其余时点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2.4两组治疗前后MESSS评分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MESSS评分(略)

表2显示,MESSS评分两组治疗6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2.5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西酞普兰组:口干5例,恶心5例,嗜睡3例,出汗3例,震颤2例,腹泻2例。氟西汀组:恶心6例,口干5例,腹泻4例,头昏3例,失眠2例,食欲减退2例。两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微,均能耐受,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缓解或消失。治疗结束后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均无异常改变。两组TESS评分总分比较结果,见表3。表3两组TESS评分(略)

表3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3讨论

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w称为PSD。其发病机理有人认为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导致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低下而引起抑郁发作[6]。据文献报道[7~9],PSD的发生率为20%~79%,但多在40%~50%,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且能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从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10]。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PSD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治疗6w末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PSD显效率分别为74.1%、70.4%;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分别为63.0%、55.6%。提示两组抗抑郁疗效相当,且对神经功能康复均有良好促进作用。HAMD评分西酞普兰组治疗1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氟西汀组治疗2w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2w末西酞普兰组较氟西汀组下降显著(P<0.05)。提示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快。MESSS评分两组治疗6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西酞普兰组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恶心、嗜睡、出汗等,氟西汀组为恶心、口干、腹泻、头昏等。两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文献表明[11],西酞普兰无明显抗肾上腺素能、抗胆碱能、抗组胺作用,相对良好的心血管作用,特别是对CYP450抑制作用少,具有药物相互作用少的优点。由于PSD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加之伴发躯体疾病多,合并用药多,因此,西酞普兰特别适用于PSD的治疗。

总之西酞普兰治疗PSD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朝辉,宋景贵,王振英,等.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的功能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7

[2]MemdelsJ,KievA,FabreLF.Doubleblindcomparisonofcitalopramandplaceboindepressedoutpatientswithmelancholia[J].DepressAnxiety,1999,9:5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

[5]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203

[6]StarksteinRG,RobinsonRG,parisonofcorticalandsubcorticallesionsintheproductionofpoststrokemooddisorders[J].Brain,1987,110:1045

[7]龙洁,刘永珍,焯基,等.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7

[8]戢秋明.卒中后抑郁障碍19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7

[9]任军,杨勇超.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5):18

治疗后范文篇3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即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则送到术后病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时尚未清醒,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术后要平卧6~12小时,以防术后头痛的发生。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取半坐或半卧位。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有自我感觉不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向医生、护士报告。这里要告诉您一点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常在38℃左右,这是必然的,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不必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一般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待肠蠕动恢复、产生虚恭(即放屁)后,方可进液状流食;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有短期消化功能减退,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可以要求输液。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如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如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条件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十分有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如腹部手术,一般术后2~3天就应该适当下床活动或作床上活动,以防止腹胀和肠粘连。痰多的病人,应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术后切口的拆线时间,要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决定。一般手术,于术后5~7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较为适宜;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12~14天拆线;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治疗后范文篇4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锻炼;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冯天有教授创立的中西医结合脊柱旋转复位法对此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保守疗法(即手法复位)的治疗原则为治疗后适宜的休息与功能锻炼。我科对住院病人及门诊治疗病人实施此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6~53岁,病程3个月~1年,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膨出5例。本组患者均有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直腿抬高试验<70°,臀肌、腓肠肌等有不同程度萎缩,在行手法整复后平卧位3~7天开始功能锻炼,2周后出院。通过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定期随访,显示功能锻炼效果是显著的,治愈12例,占80%;好转3例,占20%。

2功能锻炼

2.1功能锻炼的原则先慢后快,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锻炼初始对患者进行示范、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

2.2功能锻炼的形式与内容

2.2.1床上锻炼目的是预防病人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1)直腿抬高锻炼:主要锻炼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病人平卧于床上,双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2)侧卧位梨状肌舒缩锻炼:病人侧卧于床上,上边的腿抬高,抬腿时应尽量使两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两腿交替进行。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和臀部得到锻炼。(3)仰卧位拱桥式背伸肌锻炼(包括三点式、五点式):病人仰卧于床上,双脚掌、双肘部、后枕部着床,小腿与床垂直用力,使身体其他部分离床拱起像拱桥一样。此方法可使脊柱两侧腰背肌得到锻炼。腰背肌发达吃力平衡,可保护脊柱在受力时不挤压椎间盘。(4)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病人俯卧位,使腹部着床,四肢、头部抬起像飞燕一样。锻炼目的同拱桥式。

2.2.2地面锻炼前三项内容主要锻炼脊柱小关节的灵活性及其肌肉的弹性。第四项主要锻炼下肢肌力协调性。(1)脊柱小角度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环转腰部活动。(2)蹲-站-挺运动:嘱病人缓慢下蹲,然后站起,站起后挺胸,使脊柱成弧形,反复进行。(3)快慢步交替行走锻炼。

2.2.3器械锻炼(1)早期锻炼,即手法复位或出现症状1周内的锻炼。采用颈、腰椎牵引,主要是对腰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牵拉锻炼。目的是解除腰背肌的痉挛,使脊柱间隙增宽,缓解椎间盘受到的压力,使突出的间盘回缩复位。(2)后期锻炼,指治疗3周以后的锻炼。选用俯卧式腰背肌锻炼器和下肢锻炼器,前者主要锻炼腰背伸肌,后者主要锻炼下肢后群肌肌力。

2.3功能锻炼的方法三种锻炼方法相结和,每例患者锻炼项目一般为3~4项,如每个项目交替进行,循环反复锻炼,每次30~60min,每日2次。

3讨论

腰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最易发生退行性变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康复的主要措施。功能锻炼可增强腰背肌力,纠正不良姿势,改善腰背柔韧性和调整局部肌肉的张力,特别是对脊柱内外平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改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病理现象,使腰背肌起着肌肉夹板作用,有利于恢复腰背肌的功能。

治疗后范文篇5

论文摘要:通过整理近几年文献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临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疗效是肯定的,并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应建立统一的疗效标准以加强研究深度,并总结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和潜力,以提高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方突出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的以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好发于20—3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大或长期处于坐立位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劳损、负重、不良体位、外伤、脊柱畸形等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诱发椎间盘突出,临床突出节段以L4~5最多,L5~1次之,L3~4最少。按纤维环及厚纵韧带损害的程度可分为3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周围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减弱。在治疗上多采取舒筋通络、通经止痛、补益肝肾的治疗原则,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确切的,本文对近五年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1单纯针刺治疗:

1.1体针治疗: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在48%~55%,有效率78%~90%。潘小霞[1以环跳或秩边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朱琏抑制工型手法,以上疗法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7天。一般治疗4~6个疗程。结果表明53例病例中临床治愈28例,好转21例,无效4例,临床治愈率52.83%,总有效率92.45%;费兰波[2]以青龙摆尾针法针刺大肠腧、环跳、委中、阳陵泉(患侧)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来评定该患者的疼痛指数积分,并以常规针刺方法作为对照,结果青龙摆尾针刺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并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赵允涛[3]采用环跳双针为主治疗腰腿痛,环跳穴宜深刺,在其外下方一寸再进一针,针尖微斜向环跳穴,两针形成一夹角。捻转提插配合,每隔5~10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强度中等,针感迟钝者手法可稍重。一般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休息3天,结果24例中痊愈18例,好转6例,无效0例;吴越[4]以针灸环跳、夹脊穴为主,并采用郑魁山教授白虎摇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8%;宫会爱[5以针刺环跳穴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66例,经治疗1个疗程后,6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3例;治疗2个疗程后,累计临床治愈62例,好转4例,治愈率达93.93%,总有效率100%;卓氏[6]根据突出的部位,直接刺入患侧对应的椎旁点,2~3穴/d,实施“烧山火”手法,当手法运用到地部时病人产生触电样感觉,向下肢远端放射,渐渐地就会产生从针刺部位循经传递的热感,甚至有全身温热感。对照组常规针灸法,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110例,治愈57,显效28,有效21,总有效率96.4%;对照组55例,治愈21,显效15,有效12,总有效率87.3%。席氏[7]采取阿是穴直刺,其上下左右旁开1寸各深斜刺直达病所,自命名“五虎夺羊”强刺激针法治疗老年人腰脱,对照传统电针治疗,10次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示:“五虎夺羊”针法优于常规针法治疗,并可缩短疗程,治疗后不易复发。泉氏[8]等应用齐刺治疗腰突症,先针刺腰椎棘突下穴位,直刺0.8~1寸;再针刺两旁夹脊穴,针尖向脊柱方向进针0.8~1.2寸,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60例患者中治愈35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88.3%。

1.2电针治疗:张氏[9]采用夹脊穴深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mm×75mm毫针垂直进针至椎板后,遂改变针尖方向,向上下关节突内侧间隙方向缓进针,待患者产生向下放射感时停止进针,并把针身略上提,然后接电针仪,选择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20min,经治2~3疗程后,治愈101例,好转28例,有效率为77.2%。门间信之[10]对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80例,用90mm、20号针刺入约40~60mm,进行低频通电1Hz、15min针刺环跳穴至足尖有针感后通以低频电流,使其形成神经脉冲,通过MR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次以内疼痛消失为有效(156例);治疗后当时无效,连续治疗15次以上疼痛未消失为无效(24例);向诗余[11]以环跳穴齐刺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结果齐刺组有效率97.14%,对照组有效率78.57%,说明齐刺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王占慧[12]采用电针环跳2穴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结果治愈38例,有效16例。患者疼痛均于治疗1~3次消失。其中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属腰椎间盘突出者1次治疗疼痛消失2例,2次治疗疼痛消失5例,3次治疗疼痛消失3例,共10例。

1.3穴位注射疗法:在穴位上注射药物兼有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其较常规用药药量少,减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傅建明[13]观察了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的疗效。将以一侧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腰椎牵引配合同侧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痛优于单纯腰椎牵引;郭大平[14]以雪莲针针刺环跳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384例,并辅以雪莲针针刺承扶、承山、足三里等穴,每5日注射1次,每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09例,占80.5%,显效73例,无效2例。巨氏[15]在治疗腰突症时,待针刺之后,在夹脊穴以1ml/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同时选2个配穴,治疗后疗效显著。

1.4其它针法:周氏[16]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踝三针、肌肉注射来比林、常规针刺治疗。取穴:踝三针,即根痛1(足阳明胃经外踝高点上4寸)、根痛2(足少阳胆经外踝高点上4寸)、根痛3(足太阳膀胱经外踝高点上4寸)。治疗后对镇痛起效时间、疗效维持时间、直腿抬高试验进行观察,分别在治疗后第1、12、24、48小时各时点进行疼痛评分,在治疗后第12小时进行综合评价显示:1)踝三针组在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综合疗效方面及治疗后第1、12、24小时的镇痛评分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第48小时的阵痛评分与两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杨氏[17]运用浮针治疗40例腰突患者,痊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张氏[18]采用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治愈5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达90%。

何氏[19]运用眼针,取患侧眼区穴的膀胱区、肾区、下焦区,严格消毒后,右手拇、食、中指挟持25mm长毫针快速小幅度捻转,直刺入穴区0.2~0.3寸,患者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每隔10min行针1次加强刺激。出针后休息10min再行腰椎牵引治疗68例,治愈43,好转9,有效率95.6%。

黄移生[20]采用圆利针加环跳齐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结果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阳性体征转阴,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工作35例,占60.3%;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50°~70°,可从事一般性工作21例,占36.2%;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30°以下2例,占3.5%,总有效率达96.5%;

2针灸配合其他疗法:傅建明[21]采用针灸腰夹脊穴、环跳为主,配合牵引推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并以国际上公认的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周的治疗后,共有43例患者临床治愈,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0例,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的FI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料理、转移及运动方面FIM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在括约肌控制、社会交流及社会认知等方面,患者治疗前、后的FIM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

刘氏[22]以腰夹脊穴为主,按中医辨证取穴,用2寸针垂直皮肤进针后针尖稍向内上方刺入横突下,患者可有明显的胀麻感。然后,剪取长1.5~2cm的市售药艾条,点燃一端后将其套置于针柄尾部。治疗结果显示温针灸对三型PLID(风寒型、气滞血淤型、肝肾不足型)均有很好的疗效,且温针灸对风寒湿阻型的疗效略好于肝肾不足型;而对肝肾不足型的疗效又略好于气滞血瘀型。

总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是由于针刺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增强肌肉的兴奋性,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由于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总结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或方法组合,最大程度地发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和潜力,以提高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1潘小霞,岳进,韦立富.韦立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5.

2费兰波,李家康.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1):47-48.

3赵允涛,王安祥.环跳双针治疗腰腿痛24例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477.

4吴越.白虎摇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2):35.

5宫会爱,吕延国.针刺环跳穴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66例.中国民间疗法,2004,12(7):17-18

6卓华.“烧山火”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天津中医药.2003,2,20(1),33-34.

7席江宁,李海权.五虎夺羊针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2,10(29):621.

8泉昕,单赤军.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10,9(10):38-39.

9张倩如,程建东等.夹脊穴深刺加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国针灸,2004,24(4):226.

10门间信之.低频电针刺激环跳穴对坐骨神经痛治疗的MRI验证.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2):112.

11向诗余,瞿涛.环跳穴齐刺法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2,18(8):46-47.

12王占慧.针刺环跳2穴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中国临床康复,2003,32(7):4430.

13傅建明,姚云海,张雄伟.腰椎牵引配合环跳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痛的疗效.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56-257.

14郭大平,罗世书,闾迎鸽,等.雪莲针治疗继发性坐骨神经痛384例.陕西中医,2003,22(11):669.

15巨剑玲.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3例.辽宁中医药杂志,2003,1,24(11):518.

16周友龙,刘宜军等.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研究.中国针灸,2005,1,25(1):31-33.

17杨方剑.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4,6(2):61-62.

18张玉和.圆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15-16.

19何希俊.眼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0:31.

20黄移生,彭易雨.圆利针加环跳齐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中国针灸,2005,25(4):280.

治疗后范文篇6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医药治疗进展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2%~74.1%[1]。根据临床表现,RSD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2]。RSD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手功能丧失[3]。中医药在治疗SHS方面疗效独特,但是单用一种疗法起效慢,收效低,一般治疗本病是以一种疗法为主,其他疗法与之相结合。现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SHS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1.1中药外用

蔡超群[4]报道将烫疗药(由川断、宽筋藤、独活等组成,用纱布包装成小袋,每包150g)对患者进行患侧穴位烫疗,取患肢肩贞、肩髃、曲池、内关、外关、合谷及阿是穴等,每穴治疗时间30min,有效率为92.5%。余恒旺等[5]治疗SH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散(药物组成为生川乌、生草乌、胆南星、生半夏、麻黄、红花各10g,桑枝、川芎、伸筋草、透骨草各20g,宽筋草、松节各30g。制成散剂),50g/次,用风湿跌打酒调匀装入布袋中,煮沸,热敷患处,2次/d。对照组采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共进行4周,治疗组总疗效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疗效70.83%(P<0.05)。吴海科等[6]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将舒筋洗药颗粒(由透骨草、威灵仙、苏木、钩藤、田基黄各15g组成)水溶后浸洗患肢。对照组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史利军[7]报道采用整体熏蒸疗法治疗SHS。治疗组将中药熏蒸药袋(药物以桂枝汤加味,含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乳香、没药、川芎、甘草为主方。气虚加党参、黄芪、鸡血藤、三棱、莪术;局部畏寒加防风、羌活、当归;局部肿胀加细辛、地龙、延胡索;手指拘挛加木瓜、葛根、延胡索、制何首乌)置于熏蒸治疗仪内治疗患者。先熏蒸督脉30min,后熏蒸患肢30min,1次/d。同时将上述药物研粉,加入氮酮、甘油制成膏剂贴敷于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穴,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选穴与药物贴敷穴位相同,1次/d。两组均于治疗2疗程(14d为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疗效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

1.2中药内服刘玉霞[8]

对治疗组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SHS,处方:黄芪30g,当归、川芎各15g,地龙、赤芍、桃仁、红花、川牛膝各10g。加减:肢体麻木甚者加全蝎3g,炮穿山甲、丝瓜络、木瓜各10g,丹参20g;疼痛甚者加炒乳香、炒没药、徐长卿、木瓜各10g,延胡索15g;浮肿甚者加茯苓15g,车前子(包)、泽泻各20g;偏气虚者加太子参20g,茯苓、白术各10g;偏阳虚者加杜仲、菟丝子、威灵仙各10g;偏阴虚者加沙参、天花粉、玉竹各15g,芦根20g。水煎服。对照组予弥可保、维生素B1、泼尼松治疗。两组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1)。马云枝等[9]对治疗组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气虚血淤者加党参、黄芪、鸡血藤、三棱、莪术;局部畏寒恶风者加防风、羌活、当归、川芎;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细辛、地龙;手指拘挛明显者加川木瓜、葛根、玄参、制首乌;痛剧影响睡眠者加姜半夏、珍珠母、酸枣仁、夜交藤等。水煎服。同时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为主穴;肩手痛者配关冲;病久配大椎、肩外俞;肘部拘挛配曲泽;腕部拘挛配大陵。并且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而对照组仅用常规针刺和康复训练。两组观察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0%(P<0.05)。马卫琴等[10]对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方为:生黄芪30g,当归、广地龙、杭白芍各15g,粉葛根、丹参、鸡血藤、川桂枝、茯苓皮、木瓜各10g,红花8g,全蝎5g,杜仲、炙甘草6g。水煎服。同时以药液热敷于疼痛处。若气虚明显加党参、白术;痛剧加徐长卿、元胡;睡眠差加珍珠母、酸枣仁、夜交藤;局部肿胀明显者加猪苓、大腹皮;青紫甚者加蜈蚣。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两组连续观察6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70%(P<0.05)。

2针灸治疗

2.1体针疗法张琳等[11]

以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SHS,采用(1)针刺取穴: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颈臂、外天柱;配穴:肩髃、天宗、养老、合谷、腕骨等。(根据不同的症状适当加用配穴)。操作:针刺主穴时严格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规范要求操作之后,取辅穴。(2)刺络拔罐:用三棱针于肩贞等穴及手肿胀高点处点刺,闪火拔罐放血。(3)康复训练与推拿:①首先松动骨关节。②对患肢关节进行被动运动。③视患者情况予适当的器械训练。以上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39%。蒋明珠等[12]报道采用针刺配合促通仪治疗肩-手综合征,针刺治疗取穴:主穴:肩三针(肩前、肩髃、肩后)、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配穴:中渚。两天1次。以上60d后(均为两疗程)评定疗效总有效率85%。于桂杰[13]利用针刺结合体位疗法和手法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配穴:肩手痛者配关冲,病久配大椎,肩外俞,肘部拘挛配曲泽;腕部拘挛配大陵。方法体位治疗:卧位时患肢适当抬高,坐位时患肢放置于腕关节轻度背屈状态。运动功能严重丧失者可用石膏制一小夹板,使手腕处于轻度背屈状态。手法治疗:首先对患肢进行提捏、按揉、搓等手法,然后点按肩髃、天宗、肩井、曲池、外关、后溪、三间等穴。再做肩关节各种被动运动和腕关节的旋转背屈运动。然后放松手法收尾。3个疗程(1个疗程10d)结束总有效率为92%。

2.2电针疗法电针治疗

一般在进针得气后进行,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孙增强等[14]对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脑卒中后SHS,电针治疗方式为:取患侧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4穴,用疏密波。而对照组仅予中西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两疗程(20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唐强等[15]对治疗组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HS,针刺法取侧臂、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后溪,选用断续波。康复训练方法:采用Bobath方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同时介入OT治疗,肢体肿胀明显的病人配合向心加压缠扎法。以上两种方法10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2d,重复第2个疗程。而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李梅等[16]用电针并上翘夹板治疗脑卒后SHS,(1)电针治疗:取穴,肩三针(肩、肩前、肩臂)、曲池、外关、合谷。采用疏密波。(2)按摩及功能锻炼:首先在手三阴、三阳经上进行按、揉、捏、拿,然后按压穴位上的敏感点,再进行肩臂的搓拍。在按摩的同时尽量让患者做肩关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等的运动训练。(3)在非治疗期间,保证患者的手不悬垂在一边,并用上翘夹板固定,保证腕关节背曲。以上治疗2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总有效率98%。

2.3穴位注射

赵敬东等[17]报道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5例,选用丹参注射液,取肩髃、肩贞、肩前、曲池、合谷、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1~2d1次,30d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4.29%。

3推拿治疗

董福生等[18]对治疗组采用手法治疗,方法为:(1)肩的运动:使脱位的肩关节复位,然后缓慢将上肢前方上举90°,一手握住患者手指成悬吊位,摆动上肢做各种运动;(2)肘关节的运动:术者一手控制肩的活动并使肘屈曲、伸展,反复活动;术者一手固定肘关节,另手握住前臂远端,做旋前、旋后运动;(3)手的运动:保持上臂水平位,肘最大限度伸展位,术者与患者合掌,将腕关节背屈,活动各指关节并左右扭动;(4)按摩:患侧肩手进行按摩。以上手法连续、反复进行,共进行3个月。对照组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3个月后,治疗组180例中显效32.8%,有效58.3%;对照组128例中显效4.6%,有效2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结语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独特,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难以令人满意多是采用以一种疗法为主,其他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中药外治法主要将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品外敷、经皮给药于穴位或患处;中药内服以补阳还五汤、桂枝汤等加化淤通络止痛药物为主;针刺一般取穴阳明经,正所谓“治痿独取阳明”;而推拿按摩疗法多能活血通络除痹痛。

【参考文献】

[1]张皓.肩-手综合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62.

[2]王晓艳,张通.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34.

[3]谢昆玲.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J].职业与健康,2003,19(3):122.

[4]蔡超群.中药穴位烫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4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53.

[5]余恒旺,崔美莲,梁思杰,等.舒筋活络散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942.

[6]吴海科,顾卫,谭峰,等.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6):11.

[7]史利军.中药经皮给药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17.

[8]刘玉霞.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肩-手综合征257例[J].新中医,2006,38(4):76.

[9]马云枝,沈晓明.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66.

[10]马卫琴,宋忠耿,徐青,等.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肩-手综合征45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78.

[11]张琳,张少玥,张春红,等.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23.

[12]蒋明珠,张鹤宾.针刺配合促通仪治疗肩-手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45.

[13]于桂杰.应用体位、手法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4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24.

[14]孙增强,李建川,朱守莲.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919.

[15]唐强,张立雅,李晶.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19.

[16]李梅,尚涛.电针并上翘夹板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43.

治疗后范文篇7

1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Killip分级2级到4级)患者29例,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BiPAP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3例).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办法为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强心、利尿剂、急诊PCI等.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BiPAP治疗72h.于入院即刻和入院后24h分别记录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于入院即刻、入院后24,72h分别抽静脉血测定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

统计学处理摘要: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P%26lt;0.05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平均发病时间以及生命体征、Killip分级、动脉血气结果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26gt;0.05).16例BiPAP治疗患者中13例在治疗后2h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音基本消失;常规治疗组13例患者中6例在治疗后2h症状明显缓解.治疗24h后,BiPAP组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显著低于常规组,心功能显著改善,而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等显著高于常规组.舒张压无显著改变.在治疗前两组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24h后,BiPAP组的NTproBNP显著低于常规组(P%26lt;0.05),在治疗的第72小时差别更显著(P%26lt;0.01).在治疗前、治疗24h后两组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72h后BiPAP组的HsCRP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泵衰竭时,由于心排血量急剧降低,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由于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血浆外渗,导致肺泡性肺水肿,肺水肿使气体交换发生障碍,而且低氧血症对心肌有负性肌力功能,又可加重泵衰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死亡率高达40%~50%.抢救是否及时、合理和预后密切相关.

以往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是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本探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BiPAP治疗2h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4h后和常规治疗组相比,BiPAP治疗组收缩压、心率显著降低,表示心肌氧耗量的降低,心功能显著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也比常规治疗组显著提高,提示BiPAP辅助呼吸治疗较常规治疗具有显著优越性.

本探究中,BiPAP组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在2h内病情均得到显著改善,而常规治疗组仅50%在2h内得到缓解.因此,BiPAP治疗在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抢救中疗效显著.由于无创呼吸机操作方便,费用低,便于护理等,便于及时应用.及早使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也有助于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充分发挥疗效.

NTproBNP和左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而且NTproBNP比脑钠素(BNP)更稳定[3-4].本探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后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在发病后24h达高峰,其浓度和泵衰竭的程度平行.使用BiPAP辅助呼吸治疗24h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同时泵衰竭症状的改善,而当治疗72h后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明显时,患者的泵衰竭症状完全缓解,提示NTproBNP是泵衰竭敏感的诊断指标.HsCRP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显著升高,可能和冠脉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它在泵衰竭中的功能还不明确.本探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的HsCRP显著升高,达72h以上无显著降低,而BiPAP治疗后72小时HsCRP出现显著降低,是否和心功能的改善有关,还是稳定斑块的结果,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泵衰竭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BiPAP辅助呼吸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而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是观察泵衰竭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参考文献

[1]MehtaS,JayGD,WoolardRH,etal.Randomized,prospectivetrialofbilevelversus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inacutecardiogenicedema[J].CritCareMed,1997,25摘要:620-628.

[2]RusterholtzT,KemptJ,BertonC,etal.Noninvasivepressuresupportventilation(NIPSV)withfacemaskinpatientswith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J].IntensiveCareMed,1999,25(1)摘要:21-28.

治疗后范文篇8

中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治疗后生存率生存期从患者在住院治疗之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诊时间(观察至1998年8月20日止),统计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用LongRank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别,博生癌宁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2,3)。

表1博生癌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生存率(%)

分组0.5年1年2年2.5年中位生存期

博生癌宁组0.8670.6670.2670.033465天

对照组0.600.3330.1330204天

X2=4.38;p<0.05

表2中晚期肺癌两组治疗后的生存率

分组总例数观察>1年生存>1年治疗后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率

博生癌宁组3022例13例53.84%323.5天

对照组3221例5例23.8%192天

表3博生癌宁治疗后各种癌症分布及生存情况

生存期

癌种例数1年1-3年3-5年10-16年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食管癌308679

胃癌35210149

肺癌3049116

肝癌208084

肠癌81511

鼻咽癌159231

宫颈癌102422

膀胱癌102602

其他癌症2851094

治疗后病灶变化,按照WHO抗肿瘤药物疗效通用标准评定。以患者入院治疗前后胸片进行对照比较,以"部分缓解","稳定","恶化"进行疗效评定,见表4。提示博生癌宁组治疗后稳定瘤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4博生癌宁与对照组治疗后病灶变化

组别例数部分缓解稳定恶化稳定率P值中位稳定期

博生癌宁组30126390%<0.056月

对照组300191163.33%<0.053月

主要症状变化观察肺癌的咳嗽,痰血,胸痛,发热,纳差等症状治疗前后的变化,博生癌宁组治疗后好转均较对照组显著。

治疗前后生活状态评定于治疗前后按Karnofsky生活质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肺鳞癌化疗组治疗后生活状态较治前明显降低(P<0.01),博生癌宁组治疗后基本稳定,见表5。

表5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Karnofsky评分法)

例治疗前治疗后

组别t值p值

数X±SEX±SE

博生癌宁组3076.33±1.122774.17±3.85130.552>0.05

对照组3073.67±1.931656.5±5.45713.656<0.001

治疗前后免疫,生化指标的变化为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博生癌宁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以及博生癌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作用机理,我们以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测定,NK细胞活力测定等作为检测指标,对随机分为两组的病例,进行治疗前后检测,实验结果如下:

1、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试验:用皮肤发泡取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法测定肺癌患者的吞噬功能。博生癌宁组患者治疗后吞噬功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略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

2、NK(Naturalkillercell)细胞活力测定:从表7可见,博生癌宁组患者治疗后NK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了博生癌宁治疗后可明显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NK细胞的杀伤作用,并随服药时间适当延长而活性相应提高。

表6治疗前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变化

组别项目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

X±SEX±SE

吞噬率3041.10±3.358153.33±2.57324.560<0.01

博生癌宁组

吞噬指数300.45±0.03530.61±0.02904.268<0.01

吞噬率2944.17±3.338948.38±3.00831.350>0.1

对照组

吞噬指数280.0589±0.03810.5554±0.03770.9957>0.3

表7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的影响

用药前平均用药后平均攻击百分比%±SD

组别攻击百分比P值

%±SD三周六周

博生癌宁组33.95±15.79(35例)46.97±18.80(24例)53.82±17.37(18例)<0.01

对照组36.91±17.40(24例)38.92±16.8(16例)40.40±21.86(12例)<0.01

小结

从本文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的临床资料中,可见博生癌宁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以下作用:

一、延长患者生存期:晚期肺癌博生癌宁组治疗后1年,1.5年,2年,2.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6.7%,13.3%及时性3.3%,中拉生存期为465天;化疗组治疗后1年,1.5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33.3%,13.3%和3.3%,中位生存期204天,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显著(P<0.05),博生癌宁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显示了博生癌宁治疗有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作用。

二、具有缓解和稳定癌灶作用:博生癌宁治疗晚期肺癌,部分缓解和无变化27/30例,稳定率为90%,中数稳定期为6个月,对照组治疗后则为19/30例,稳定率为63.3%,中数稳定期3个月。晚期肺腺癌中药治疗后部分缓角及稳定期为6个月;化疗组则为19/32例,稳定率为59.38%,中数稳定期为3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博生癌宁稳定癌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以生活状态评分,肺癌常见症状的治疗前后变化来反映生存质量。博生癌宁治疗后症状改善者多,生活状态基本稳定。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状态明显下降。说明博生癌宁有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质量的效果。

四、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博生癌宁组治疗后巨噬细胞吞噬活性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表明了博生癌宁具有提高晚期肺癌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提高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作用,也有助于体液免疫的调节。因此,博生癌宁治疗晚期肺癌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内的抗癌能力有关。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昌文等主编:《肺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第20,117,142,162-168页

[2]孙燕:肺癌的化学治疗和综合治疗,《肿瘤防治研究》

(2)1984:108

[3]国际抗癌联盟主编:《临床肿瘤手册》,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4年,第116-118、178、185-186页

[4]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肺癌200

例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志》(10):197720

[5]刘嘉湘:辨证治疗原发性肺癌310例疗效分析,《上海

中医药杂志》(10)1985:3

[6]国际抗癌联盟:肺癌TNM分级定义及分期标准,《中华

肿瘤杂志》(1)1981:30

[7]DritishJournalofCancer[1977]35:1

[8]张志义、孙燕:《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第380页“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9]夏炎兴等:中医扶正治疗对肺癌患者天然杀伤细胞活性

的影响,《肿瘤》(2)1980:81

[10]陈诗书等:肿瘤病人的免疫调整和重建(一),《上海医

学》(9)1978:81

[11]王正昌等:肺癌患者三种虚证类型的治疗生存期与血浆

环核苷酸水平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杂志》(1)1984:23

[12]陈煜清等: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与癌的消灭.复

治疗后范文篇9

关键词: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齐刺疗法;温针灸;夹脊穴;颈椎活动度;VAS疼痛评分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双侧或者单侧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导致的颈椎病,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存在髓核突出、反射障碍、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颈椎的活动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伴随明显的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上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采用针刺疗法,效果显著,且能够减少复发率,其中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治疗方案,通过艾灸温针灸治疗,能够更好地活血化瘀,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因此,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江西省德安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和直刺颈夹脊穴治疗,旨在探究分析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采取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江西省德安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试验组3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63±3.5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病程(4.11±1.05)年。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8.58±3.5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5年,平均病程(4.07±1.11)年。2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合并糖尿病者;合并骨质疏松症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进入治疗室后,体位选择俯卧位,先做好常规消毒,然后选择患者颈夹脊穴,位置在距离后正中线相应颈椎棘突旁边0.5寸的位置,再选择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华佗牌,规格:0.30mm×40mm)直刺颈夹脊穴,当针尖触到颈椎的横突为止,患者得气后,选用平补平泻法让酸胀感在患者的颈项部位扩散,然后留针10min,再采取相同的手法针刺患者的患侧合谷穴以及双侧风池、曲池、大椎穴等。试验组患者接受齐刺联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其中,针刺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毫针得气之后,点燃1cm艾条,放置在毫针的顶部,进行温针灸治疗,温度控制在患者能够忍受的范围内,等到15min后,再更换艾条,持续30min最佳。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次持续30min,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停2d,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1.4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以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椎活动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疼痛情况通过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测定疼痛分级指数评分[1]、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测定VAS疼痛评分[2];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旋转等。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最后数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治疗前,2组前屈、后伸、旋转等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前屈、后伸、旋转等颈椎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2、4.410、3.139,P<0.05)。见表1。2.2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前,2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5.252,P<0.05)。

3讨论

治疗后范文篇10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炎;临床;治疗效果

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当患者发生阴道炎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阴道粘膜炎症以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炎症,首先阴道分泌物增加、白带异常、外阴瘙痒,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外阴以及阴道口充血等[1]。目前,妇产科临床对阴道炎分型主要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滴虫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以及婴幼儿外阴阴道炎。阴道炎患者的传统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及阴道塞药治疗,长期阴道炎存在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对患者进行传统治疗时,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提升临床治愈率。本次研究为分析妇产科对阴道炎临床治疗方法,并展开探讨,详细内容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三年来收治的阴道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4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2±2.8)岁。经院初步检查后,阴道炎类型包括细菌性阴道炎28例,滴虫阴道炎22例,念珠菌阴道炎10例。患者最长病程1.2年,最短病程2个月,平均病程(4.5±1.2)个月患者临床上不同程度伴有腹痛、性交痛、异味、白带增多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尿痛、尿频症状,无月经异常患者。

1.2方法

西医治疗:对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患者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在确诊当天用碘伏棉球对外阴阴道进行消毒,将臭氧妇科治疗仪一次性探头置于患者阴道内,设定时间及强度。给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甲硝唑、甲硝唑膏、氯洁霉素进行综合治疗,口服甲硝唑500mg/d,2次/d,外用甲硝唑膏,用于阴道涂抹,再用氯洁霉素阴道涂抹,剂量5g/次,7天为一个疗程。给滴虫阴道炎患者给予甲硝唑、替硝唑、甲硝唑治疗,500mg/次,3次/d,连续服用7天。给念珠菌阴道炎采用伊曲康唑、小苏打水、新洁儿液溶液治疗,伊曲康唑剂量400mg,口服治疗,小苏打水阴道冲洗治疗,涂抹咪唑类药物。中医治疗:口服药主要包括龙胆草、丹皮、泽泻、茵陈蒿、柴胡各9g,一起煎熬服用,用水煎服,2次/d。外用药方:蛇床子20g、当归20g、龙胆草10g、白藓皮20g、甘草20g、蒲公英20g、桅子10g、黄柏30g、鹤虱20g、生地10g组成,用1000ml水浸泡,用微火煎15min,滤渣将药液导入干净盆内,先熏阴部,然后坐浴,30min/次,2次/日,一周为一个疗程。防治措施:在对患者中西医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改变生活及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患者良好个人卫生。

1.3疗效判定

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痊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无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临床表现;(2)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减轻,患者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临床表现有所减轻;(3)患者症状基本无明显改善,其他临床症状无缓解。

2结果

经过对60例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均有所改善。经治疗后,痊愈25例,显效33例,无效2例,取得96.6%的治疗总有效率.

3讨论

发生阴道炎主要原因在于阴道内的病菌防御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病原体进入阴道破坏阴道内微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阴道炎症。可能会引起阴道炎病菌主要有病毒、霉菌、滴虫、细菌等。该种疾病在治疗期间还容易复发,而复发后治疗比初次治疗难度更大,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性,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对阴道炎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加用阴道冲洗治疗。但是由于女性生殖器结构的特殊性,在对患者治疗时,很难完整的清除大量病原菌,无法达到根治目的,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时,结合臭氧冲洗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中药药方中蛇床子、苦参等药物,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辨证理论认为阴道炎的病灶在于脾虚湿热、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或肝郁生热、挟湿下注、湿热生虫所致,而应用中医药方中黄柏、当归等药物大多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发挥其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温肾壮阳等功效,对减轻阴道炎患者的炎症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阴道炎是妇产科较为常见女性疾病,针对患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祁继红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