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竞赛与指导方法

时间:2022-01-21 09:06:12

计算机学科竞赛与指导方法

摘要: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学科竞赛指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为:激励政策不够;学生自信心不强;教师指导方法欠佳。应用创新型和创业型学科竞赛的教师指导方法有:熟悉学校的学科竞赛政策;熟悉各类比赛特点;队员选拔和分工明确;挖掘选题与创意;注重过程指导;保证场地,集中开发;训练团队基本素质;关心队员,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积累资料和赛后及时总结。

关键词:学科竞赛;指导方法;计算机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靠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必须有实践教学的配合,实践教学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不应处于教辅地位,而应进一步强化[1]。于是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科竞赛,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以保障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保障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有硕士点的院校还允许部级竞赛获奖者有研究生入学推荐免试资格[2]。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各高校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本文在指导方法上总结了多年的指导经验,在指导教师方法上进行系统的阐述。

1.竞赛指导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队伍时,存在以下问题。(1)组队时间短,队员选拔偏差,人员搭配不合理,准备时间不够,队伍匆忙上阵。(2)对参赛赛事了解不够,对比赛的关注点把握不准,这可能导致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去指导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参加计算机类的比赛。(3)对同学的参赛过程指导不足,在参赛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及时解决。(4)队伍的纪律约束不严。学科竞赛有大量工作需要在暑假集中进行,这期间学生缺乏适当的约束,造成准备不够充分。

2.教师指导方法

2.1熟悉学校的学科竞赛政策。所在学校对学科竞赛的激励政策是学科竞赛能够成功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指导教师应关注学校在比赛立项、经费报销、场地设施管理、奖励政策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实行立项制度的院校,每年年底或年初都会要求各教学单位提交年度学科竞赛立项申请,并集中审批。这时应及时提交立项申请,保证比赛的资金支持。2.2熟悉各类比赛特点。计算机类的学科竞赛周期比较长,报名到决赛时间需要3-5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比如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队伍的组织应在报名通知下达前准备好,避免仓促组队上阵。而比赛的创意构思通常又需要1个月左右时间,所以建议组队时间应比报名时间提前一个月以上。2.3队员选拔和分工明确。应用创新和创业型赛事都需要对作品进行展示及答辩,因此不建议全部由开发能力强的同学组成。团队中应有一位口才形象较好的队员专门负责展示与答辩;2-3位开发能力强的队员,主要负责编码工作,技术上最好能支持WEB前后端技术和移动开发技术;美工一位,主要负责图片PS处理,视频录制剪辑,PPT、产品手册和宣传海报的制作。技能型和研究型比赛主要凭借个人能力和作品性能来进行角逐,在组队时可以只从技术搭配来考虑。学生队伍成员角色要明确定位。要求一人作为队长,负责队内日常管理和任务分工。每个人在自己负责的工作项目上又承担组长的角色,其他人都是这个组长的组员。2.4挖掘选题与创意。除技能型比赛项目以外,选题是否恰当是最终能否获得佳绩的关键。研究型比赛,指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分解出来供学生研究并参赛,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应用创新和创业型比赛,好的创意则是能否进入最终决赛的必备条件。个别创新型比赛中也包含命题类型的比赛,这类比赛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仍然对应用的创新有较高要求。首先队员个人在搜索引擎上查阅是否有雷同的创意,然后交由队内其他队员评判,最后再交给指导教师评估。2.5注重过程指导。计算机类学科竞赛的周期较长,指导教师应全过程指导学生队伍。对应用创新和创业型的比赛,要在队员选拔、选题和创意、开发技术难点和重大需求、答辩、作品成品检验等环节重点把关。同时解决队内矛盾,协调队内意见也是指导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因为队内无法妥协的意见,指导教师一句话就可以解决。2.6训练团队基本素质。首先要对同学们的仪态仪表和口才表达能力进行集中训练,这种训练的时间一般是安排在提交了初赛作品后开始。主要形式由一名同学组织所有队员看礼仪视频,并模拟社交场合的走路和握手等礼仪训练。其次需要进行模拟答辩。分为队员交叉模拟答辩和指导老师模拟答辩两种形式进行。模拟答辩中预设问题让同学们提前准备,有助于队员答辩时心中有数。2.7积累资料和赛后总结。指导教师对比赛项目进行筛选,并保留高品质的比赛项目长期参赛。为了长期参赛,指导教师可以将历年的参赛作品整理归档,并作为下一年比赛队伍的参考资料。同时将历届队伍的获奖成绩和作品资料摆在参赛同学面前,可以让这些新队员快速建立自信。参赛结束后,要求参赛队员提交总结报告,对比赛进行反思,总结出比赛收获,失败与成功的经验等,进而改进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

3.结语

本文重点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创新型和创业型团队赛事的指导方法。不论哪种类型的赛事,都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队伍进行全过程管理,以取得比较好的指导效果。同时也期待各高校能出台更多的学科竞赛激励措施,让更多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们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3

[2]刘冬,何云峰,朱江.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研究性学习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7):18-20

作者:张修军 熊丽娟 单位:1.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