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时间:2022-05-08 02:49:35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要:近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改革,基层畜牧养殖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对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该文主要分析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近年基层地区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养殖模式向着健康养殖模式转变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养殖管理问题。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对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畜禽品种引进、养殖管理、营养管理、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几方面,这几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动物健康生长,另一方面还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加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分析,对制定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新品种引进不过关。加强新畜禽品种的引进,对调整养殖结构、提高畜禽品种生产能力有很大帮助。部分养殖户在品种引进过程中,不注重把控品种质量,只注重眼前利益,为节约成本,经常到一些没有生产资质的种畜产品站,甚至到其他养殖场引种,导致引进的品种生产能力低下。另外在品种引进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产地流行病学调查,没有掌握引种养殖场常见疫病的流行情况,更没有对养殖场的养殖档案进行有效调查,不能掌握引进动物疫病发生情况、疫苗免疫情况。此外,养殖卫生环境较差,动物防疫工作不到位,使引进的畜禽携带大量致病原,很容易引入新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原有动物群体健康生长,进而造成整个养殖场的生产效率低下。不合理的引种行为还很容易加重某些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蔓延,威胁整个地区畜牧养殖安全。还有一部分散养养殖户从小商小贩的手中购买畜禽品种,这些畜禽品种的卫生不过关,自身携带大量致病原,当畜禽品种进入养殖场后,引发大批量的动物发病,成活率不高,增加疾病传播风险,严重影响基层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2饲料种类单一,营养水平不高。饲料是发展畜牧养殖的基础,饲料的营养价值对保证动物健康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基层畜牧养殖产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能保证饲料的营养价值,配置的饲料不能满足畜禽生长发育需求。部分养殖户为降低成本投入,不注重饲料科学搭配,只让动物采食粗饲料,精饲料投喂量不足,饲料种类单一,营养水平不高。不能根据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搭配饲料,进而造成饲养效果不佳。另外很多养殖户不注重控制饲料质量,当饲料出现发霉变质后,仍然用原有的饲料投喂动物,造成动物霉菌毒素中毒,影响动物身体健康。1.3养殖环境差,管理理念落后。近年,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在基层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养殖规模呈现扩大趋势,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散养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是畜牧生产的主力军。在传统养殖模式下,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主要以简单粗放为主,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个别群众在发展动物养殖中,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改善动物的生长环境,整体卫生环境较差,严重制约基层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动物养殖中,良好的生产环境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所需,降低各种应激刺激,保证动物健康生长。但基层地区的很多中小规模养殖户所建设的养殖场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布局,使很多养殖场的整体卫生环境较差,再加上很多养殖场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不能紧跟时展,不能及时革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造成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水平较低,畜禽生产能力低下,出栏率较低,生产周期延长,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

2解决方法

2.1严把畜禽引种关。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从源头上把控品种质量,确保引进的品种质量过硬,不存在任何传染性疾病。在具体引种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养殖户要结合养殖场的具体承载能力和养殖规模,确定最佳的品种、数量,明确引种目标和引种计划,严格按照计划选择高质量的动物。在动物选择过程中,应对品种性能进行有效的测定,确保所选择的牲畜符合该品种的遗传特性和外部性状。其次,在引种过程中,应坚持从非疫区引种,做好引种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禁止从发生过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或者发生过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的养殖场引种。同时还应对引种养殖场的养殖档案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养殖场动物的疫病发生情况、发生周期、治疗情况、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疫苗免疫接种情况,确保引种的动物身体健康,不存在任何传染性疾病。再次,在引种前,应将引种行为上报引种地的动物卫生部门,由动物防疫人员到养殖场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合格后出具检疫证明。在运输过程中应科学选择路径,降低运输时间,减少应激刺激[1]。动物到达养殖场所在地后,应立即将引种行为上报所在地的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并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并将其安排在隔离舍内进行连续30d的隔离观察,在隔离期间密切观察动物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以及排泄情况,并免疫接种本养殖场的疫苗程序,确保抗体水平达标后,不存在任何传染性疾病,才能混群养殖。2.2构建合理的饲养管理标准。发展动物养殖产业,需要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标准,确保所配置的饲料能满足畜禽生长发育所需。通过科学搭配饲料,一方面能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还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应做到科学选择饲料原料,并结合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种类丰富,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2]。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积极推广中成药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2.3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科学建设养殖场是提高畜牧养殖管理质量的基础。养殖场在建造前必须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同时还应对养殖场的各个生产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健全养殖场生产、消毒、排污、无害化处理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分工明确,进而使畜牧养殖更加规范科学,提升畜牧养殖管理水平[3]。

3结束语

做好基层地区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保证基层地区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阶段基层畜牧养殖管理还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引种质量不过关、养殖方式单一、饲料营养价值不均衡、养殖环境较差、动物疫病高发、管理理念落后等,已经成为阻碍基层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今后管理过程中,需要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水平,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翠霞.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现状以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8):144.

[2]李建玲.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43.

[3]李学旺,苏汉星.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214.

作者:康乐兵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