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17 10:26:50

新农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中国朝鲜族(KoreanChinese)在我国境内现有人口192.1万,大部分居住于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其他地区。但是我国朝鲜族并不是我国原生的民族,而是一个朝鲜人移居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民族,最早始于图们江上游地区的外天道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村落的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在图们江北岸地区的朝鲜族村落进行自己的生活。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茂山对岸的山丘居多而没有平地,而中游地区的地理条件却非常优越。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居到我国的朝鲜人,逐渐在延边地区繁衍生息,最后变成了中国朝鲜族。朝鲜族人的村落有着自己的特点,公共空间布局也有自己的特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政策的引领下,朝鲜族的村落也随着时代改变,建设了有着朝鲜族特色村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朝鲜族;村落;新农村;公共空间

朝鲜族有着本民族的特色,有着自己的历史与发展,对于村落的公共空间来说,朝鲜族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政策下,怎样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概念注入到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规划中,并且融合朝鲜族传统元素,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1概述

1.1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不是一个新概念,我国早在1950~1959年就提出过。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背景中,我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这一次的农村综合变革新起点是在全新理念指导下凸显出来的,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2004年,我国粮食增产9%、农民增收6.8%之后,国家紧跟着出台了政策为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如进一步减免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为农民大力建设长效的减负机制。1.2朝鲜族公共空间的特点。1.2.1民居结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朝鲜族人居住于此。世代在这里生活的他们在长白山脉各山之间种植了大量水田,并居住在延边州境内。朝鲜族民居与日本民居的形式相近,均保持了我国隋唐以前的风格。以庑殿顶为样式,宋朝改称为四阿顶,实际就是日语称的寄栋造,但是并没有中间正脊上的螭吻和岔脊兽。朝鲜族房屋是没有窗子的,均以抽拉门为主要房门结构,并且做成落地格扇装在门上。因为需要光脚进房间,所以房前配有廊,靴鞋放置在廊上,而房间则是多用,夜间作为卧室,白天当作起居室,室内外均可席地卧坐。在延边州内,人们可以看到韩鲜施仍然保持着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为了出入方便,朝鲜族居民的前后门均可拉动,各个屋室之间也以拉门相隔。朝鲜族的偏廊都位于房屋的前面。追溯到我国古代时期,古人在建造宫殿的时候,随着使用小短柱组成的基础与台基的短桩台基方法的大范围使用,廊板的使用进入了建筑设计中,这样既可以防潮又可以通风。而廊子在房前的使用,则是由于朝鲜族室内全部使用火炕,脱鞋之后需要有放置的空间,并且廊内还可以放置杂物,休息和乘凉。朝鲜族民居中窗子可以作为门用,而门也能当做窗用,因而致密的窗棂组成的双扇拉门就成为了廊内首选。朝鲜族人民在门窗内部糊上白纸,门窗骨架则横棂少而竖直棂居多。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寒冷,所以一般住宅以土坯墙、厚砖墙为主。但是朝鲜族民居则是以大面积火炕的使用来御寒,其薄墙是很有特色的。等到了春夏,这样的特性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朝鲜族民居为单体整栋房,大部分没有围墙和院落,并且没有厢房,体现了一家人的和睦温馨。1.2.2环境体系。位于我国东北偏远山区的朝鲜族传统村落,基本风水理念是面水背山,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体现了崇尚自然的本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朝鲜族人民利用自然环境和有利的地形条件对其生活条件进行了改变,从而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氛围。为了村民对农作物的采摘和种植,并且有利于村民的观赏,村落里面分为两种绿化,一种是天然的绿化,另一种是农作物的绿化。村落周围的天然植物环绕着民居,茂密生长的植被增加了村落的绿化程度,营造了环境宜人的氛围,体现了朝鲜族人民与环境和谐共处,拥抱自然,亲近自然的不变理念。

2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内发展现状。目前与朝鲜族传统村落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朝鲜族传统聚落的形成与演变———以图们江、鸭绿江沿岸朝鲜族聚落的调查研究为中心》(金日学、朴勇焕、张成龙,2009)、《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村落的特征剖析》(朴玉顺,2008)、《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权春燕,2013)、《“长吉图”地区朝鲜族新农村住宅研究》(任楠楠,2011)。但是这些文献中,有些内容不尽完整,有些对于特点总结不够突出。2.2国外发展现状。在研究国外有关村落发展和民俗村发展的有关成果上,韩国的相关研究比较全面。考虑到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和韩国文化作为同源异流的朝鲜半岛文化,在传统文化上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所在发展模式的研究上韩国的村落与民俗村有关研究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村运动,村落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随之也兴起了韩国在村落发展和民俗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比如,AeJinLee的《ChangesinruraldevelopmentAndruralpolicyparadigmofthebusiness—asa“ruralvillag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Project”Case》以进入新世纪后,韩国对村落、农业有关政策的变化为中心,围绕着韩国村落、农业政策变化提出了对村落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ofRuralExperienceTourismintermediatesupportorganizationroles-Yangpayong,Icheon,mainlyinruralcomparednadeuri》虽然是以乡村旅游为主题而研究的村落结构,但是却是围绕着韩国阳平郡和仁川两地的村落空间结构进行相关的理论阐述,提出了这些村落的特点及影响,也提到了公共空间这个区域的规划问题。

3研究背景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村落的形成于19世纪80年朝鲜族村落分布在图们江的中游和下游地区等地。朝鲜族自治州内图们市白龙村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随着朝鲜人的迁移,最后形成了在我国境内的村落,根据不同人对于本民族传统民俗的理解,建造了不同结构的民居,形成了具有朝鲜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在中华大地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我国境内形成了朝鲜族,成为了56个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在延边这个地区将自己的民族特色发扬光大,将居住空间、公共空间、餐饮空间都逐一想展示给外来的游客。由于国家发展迅速,通过政府扶植的很多朝鲜族村落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虽然优化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有些村落却失去了传统元素的融合,使得很多的村落失去了朝鲜族民居特色。笔者想通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在理论上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为朝鲜族传统元素的继承做出一定的贡献,并能良好的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改造朝鲜族的村落。

4存在的问题及设计的意义

4.1存在的问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因为地处较偏远,研究朝鲜族历史发展和文化的专业人员较少,所以很多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很多的朝鲜族被汉族同化,所留下的真实资料较少。经实地考察,朝鲜族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分布和设计,仅限于村民在一起有一些娱乐性的聚会时使用,而在村民们商讨有关村落发展的大事时却是要去到村长家中,或是聚餐的四合院内,缺少了正式的场地。其次,在村落中未见党员活动室,缺少了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标志。而后,应保留朝鲜族村落中历史代表性元素的建筑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建筑物未得到保存。4.2设计的意义。本课题的主要意义是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归纳总结出一部分朝鲜族的传统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朝鲜族村落公共空间中,使传统的元素得以延续下去,并保留朝鲜族特色的元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因为地处较偏远,研究朝鲜族历史发展和文化的专业人员较少,所以很多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很多的朝鲜族被汉族同化,所留下的真实资料较少。另外,由于现代朝鲜族村落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之政府的补助,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很多的朝鲜族特色元素,逐渐消失,现代的村落公共空间代替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但是并没有将好的传统元素延续下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将朝鲜族的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好的传统元素保留下来,将朝鲜族的特色延续下去,是本课题的意义。

5结论

通过对于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笔者发现虽然朝鲜族的发展历史较很多民族时间短,但是却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虽然不是我国原生的民族,却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变成了56个民族的一员。朝鲜族的村落也逐渐形成,村民们在自己建立的家园中繁衍生息。时代的发展、政府的补助、使得很多的朝鲜族传统村落逐步升级,但是很多村落的升级过程中却将原来朝鲜族特色元素逐渐摒弃,形成了几乎相同的现代村落,庭院也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虽然添加了很多现代化设施,但是传统的朝鲜族村落元素却逐渐消失,甚至很多在村落中生活的朝鲜族老人过上了自己不习惯的生活。在公共空间方面,也是在升级新村的时候将传统元素摒弃,虽然添加了现代化建设,但是公共空间内架设的设施也不尽完善,并不适用。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将朝鲜族村落传统元素在提取精华、摒弃糟粕后,融合进现代的朝鲜族村落中,使朝鲜族人既可以不摒弃原有的生活习俗,保留传统习俗,又可以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传统元素保留之上,应国家建设需求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让现在的村落不仅保留原有的朝鲜族村落文化,而且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造政策匀入其中。达到百姓和政府双赢的功效,使得改造升级的村庄给朝鲜族人民群众带来更舒适的生活,使改变变得美好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徐庆星.韩国文化对延边朝鲜族的影响[D].延吉:延边大学,2013.

[4]韩雪.浅析汉文化对朝鲜族双语教育的影响[J].民族论坛,2013,31(2):102-105.

[5]R.G.Knapp.China’sOldDwellings.Hawaii:UniversityofHawaiiPress,2000.

作者:樊孟维 潘禹潼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