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和问题

时间:2022-04-25 10:33:18

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国家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开办,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产自销”的产业链。可以说,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地方结合本地方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一些中低产田因此得到了改良,农民最关心的收入问题和住房问题得到了改善,农村发展就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也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普及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另外,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不仅如此,国家还大力培养乡村教师队伍,并且鼓励城市教师前往农村地区支教,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生活保障不断增强,社会福利不断提高。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政府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福利保障的资金投入,并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保障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此外,政府还特别注重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方面,以减免特定人群医疗费用的方式逐步解决了农村地区的治病就医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性制约新农村建设。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旧思想和老传统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使得他们只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不善于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所以,当新农村建设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出现农村生活环境变化慢、产业发展阻力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开展的问题,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落后的基础设施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基础设施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亟需维修或兴建一大批新的基础设施;二是改善后的乡村交通设施仍存在许多问题,养护道路的费用对部分地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三是农民的文化生活场所和初级健康卫生场所的建设很不健全。

(三)基层组织职能发挥不充分,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部分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多数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够,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长期的宣传引导,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目标、中期规划、短期要办的实事对群众公开、公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提高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度,使农民以主人翁的态度看待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要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交资源的相互衔接;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是实践者,所以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打破常规使用村干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有干劲的年轻一代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需要政府和人民之间的配合、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配合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长远目标为引导,稳健地发展。

作者:程心怡工作单位: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