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涉农专业师生实践

时间:2022-04-25 10:28:45

新农村涉农专业师生实践

1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产教研共发展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目前,北方大多数农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依靠农业生产。只有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能进行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发展项目。涉农专业便是生产发展的知识根基,农业类相关知识涉猎广泛,专业包括农学、园艺、植保、土肥、畜牧以及种子等学科。根据专业特点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明确了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的任务,把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以及指导农业生产作为服务重点,积极投身农村与农业的生产建设。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每年的实践学期(3~7月)将学生和教师分散到各地村镇,根据当地的生产现状,与村镇农户配合,合理规划土地,制定生产方案,指导农业生产,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实践过程中将怎样选购适合当地的种子、如何合理使用肥料以及怎样降低农药残留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种植户水稻育秧的技术,并深入了解发展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等理念。通过实践,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率[2]。随着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农村在水稻育秧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此外很多农户没有比较专业大型的催芽设备。农业类专业师生研究和开发的水稻催芽袋,解决了农村单户种植水稻催芽不齐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可以充分依托涉农专业各学科的优势,使产教研共同发展,加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与研发。

2采取长效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3]。涉农专业师生虽然没有专项资金直接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但人力资源即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实施效果良好则可直接促进农民增收,显著提高农村生活水平。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全方位、多渠道参与新农村建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中更新知识量,在理论学习中与生产靠拢,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

2.1发挥学生作用

“3+3”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走下去,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学年都有半年的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农村实践活动,在与新农村建设互动的环境中发挥大学生“先进生产力”的作用[4],用知识反哺农民,以简捷、高效、科学的手段把知识成果普及给农民。

2.2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要培养一批懂科学、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在我国农村4.97亿的农民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5]。为此定期将农民、农技人员以及基层农业管理人员请到学校来,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与更新,由涉农专业教师讲授当前国际国内的先进农业技术和发展现状,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田热情和种地技术,又可以讨论农民实际耕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应对并解决。

2.3多渠道宣传

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进行宣传与推广,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几门省级精品涉农类课程,其中包括种子检验技术、植物保护、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水稻栽培技术等,通过网上互动,为农民自觉学习、更新知识提供了答疑解惑的平台;通过电话及时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通过科技大集,宣传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2.4全方位参与

涉农专业的师生不仅为农民传授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在文化知识储备、素质提升、理念转变以及风尚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参与和建设。目前,许多农村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土地的耕作大多由年长的农民管理,并且由于东北的气候原因,冬天农民会有“猫冬”的习俗,一部分人便沉迷于,使得农村风气恶俗;部分农民还持有旧的传统观念,满足于吃饱穿暖,不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也不支持各级政府的工作。针对这些现像,与村镇政府联合,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播文化知识;积极开展“文明家庭”与“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坚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更新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3实现村镇、学校、师生三赢

有一定知识储备、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的涉农专业师生给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和新气象,从而使农村发生了改变。师生共同发挥专业特长,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教师得到实践经验的积累,农民变得积极向上,自信心增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富有改革进取精神。此外,农民更加支持政府的建设规划,愿意搬进新居,并保持生活的街道整洁且环境优美,医疗卫生齐备、基础设施先进的集体公寓式住宅区使农民的集体观念增强,集约环保理念扎根,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进而促进了新农民培养和新风尚的树立。从简单常规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特色农业和规模农业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职业教育走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使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4结论

涉农专业师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工作促进了涉农专业改革与设置的建设,践行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持续性、可行性、灵活性、专业性、广泛性为特点,长期坚持为三农服务,达到了校、村、生三方面的共赢。新农村建设不仅为学校更好地服务“三农”搭建了平台,更重要的是,新农村建设催熟了涉农专业[6]。通过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全面地把握农村、农业、农民的新变化,了解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任务及新需求,从而重新思考办学思路,适时调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向,使涉农类院校的办学宗旨更贴近经济建设,贴近生产实际,贴近社会需求,并以此实现学校与农村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李菊艳曹延明张亚龙工作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