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时间:2022-01-18 09:55:38

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无法实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资源有待开发的问题,论述利用乡村振兴战略优势,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生态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打造集共生、共存、自生为一体的一种文明形态。对此,根据广西融安县发展需要,提出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打造优质的农村生态环境,吸引外资、实施项目、留住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品特色化的发展对策,旨在促使农村发挥潜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融安县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现状

1.1融安县基本概况

融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建设活动。融安县土地资源丰富:2020年,融安县土地总面积28.94万hm²,其中耕地面积2.69万hm²、园地面积9026.68hm²、林地面积21.47万hm²、草地面积1.92万hm²、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650.8hm²、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40.64hm²。融安县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为融安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水资源较为丰富:融安县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有江河93条,水域面积5647.3hm²,水库42座,水库总库容14042.87万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4万kW。矿产资源丰富:融安县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22种矿源,矿点34个,分布在县境各地。林业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底,融安县全县林地面积23.53万hm²,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2.19%;有林地面积15.82万hm²;灌木林地面积5.56万hm²,未成林地0.96万hm²;无立木林地面积1.13万hm²,宜林地面积0.06万hm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融安县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较为丰富,北连三江侗族自治县,南接融水苗族自治县,与三江、融水构成了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带,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1]。

1.2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融安县生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生态环境质量逐步优化,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效果显著,城乡人居环境较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2.1%,饮用水水源质量Ⅱ类以上、无劣V类,森林覆盖率79.42%,清洁能源45%。特色农业建设效果:金桔10万吨,香杉25万吨,比上年同期都有增长。具体数据如下所示:全县生产总值1039亿元,工业生产总值77.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值1596亿元,财政收入6.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4280元。

1.3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大气污染仍然比较严重。融安县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在地下工程项目物料开挖和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浮沉等,且工业生产也会排放出大量的粉尘,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持续增加,导致空气环境中PM2.5浓度仍未达到上级部门下达空气的限值要求。2020年融安县PM2.5浓度为42µg/m3,与2019年持平,PM2.5浓度未下降未能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融安县境内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工业排放占主导,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大,以上几种因素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效果不佳[2]。第二,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循环经济目标还没有实现。当前,融安县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还不完善,工业结构改革力度不足,虽然生态工业体系已初具形态,但是工业生态发展规划编制还没有落地。且上下游企业连接性不强,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导致企业和工业园内部资源无法循环利用,废弃物重复利用率低下。第三,一些村镇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融安县部分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仍无法满足城镇的发展需求,管网配套不齐全,规划管网路线不够合理,部分城区和乡镇管网存在雨污合流的情况,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亟待加强[3]。

2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2.1完善保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完善组织结构。成立融安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备、考核评估等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性质复杂,因此需要科学划分职能部门、细化建设任务,并将任务下派到各村、各乡镇、各部门,以此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考核、评估。第二,完善立法。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融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其地位和作用,以此确保其有效落实。并根据融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相关规范、条例,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保障。第三,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管理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地区的投入资金进行预算管理,制定保护资金、农田建设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水土流失治理资金等。通过优化资金种类确保生态项目的发展,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

2.2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第一,利用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品牌。融安县可以通过文化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中注重保护文化遗产、民族风格和传统风貌,以此传承城镇历史文脉,并在文化产业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促使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相一致。第二,强化当地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是通过校园教育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当地学校中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专题教育活动,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编制生态文明教材,在中小学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并利用校园宣传作用建立社会环境保护宣传机构,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远程教室的资源,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建成以环保部门为主体,由宣传、新闻、教育、文化部门等社会群体广泛参与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开展融安县环境保护宣教机构标准化建设。二是依靠党政机关力量扩大生态文明教育范围。将农村生态文明纳入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企业领导业务培训和社会教育课程,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评估和考核,切实提高当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利用政府部门行政职能、社会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做好生态文明宣传工作,以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最终确保生态文明保持活力。

2.3践行生态文明生活方式,建设生态宜居的村镇

第一,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划分生态红线,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青山绿水的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村镇注入活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创新生产方式淘汰并关闭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高投入的产业,积极发展科技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业、服务业、低碳环保产业,以此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加强城乡发展规划,根据融安县地形地貌,挖掘剩余土地潜力,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以此促使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家园的相互融合。第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乡供水和排水网。加强饮用水保护,提高城镇供水能力,积极改造现有供水管网,完善新建、扩建供水设施管网,尤其是各乡镇、农村地区的供水管网建设,并及时投入使用。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遵循“集中处理、合理布局、水资源重复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厂,根据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和运营负荷率要求、配套管网现状,确定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规模以及污水厂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同时,需加强城乡污染物的处理,一是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垃圾分类政策、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等完善垃圾回收利用设施;二是工业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建立综合处理厂,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绿色生产、低碳循环经济,以此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第三,打造健康养生村镇和生态文明特色村镇。遵循“以人为本”理念,营造绿色生活空间,重点防治扬尘、汽车尾气、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类型,并通过建筑设计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创造健康养生的村镇风气、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从农业经济体系、居住环境体系、能源工程建设、经济提升、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农村公路设施,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建立农田林网、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古镇村落等绿化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护村庄周围风景林、公益林,并扩大村庄绿地面积,以改善农村森林生态环境[5]。

2.4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创意文化

融安县有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效结合,以实现文化和环境统一。一是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一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舞台、文化大院,以此为载体组建农家书屋、农家田舍文化馆等,形成“村村有文化活动”的局面,促进生态文明和文化活动一体化发展。在此基础上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层次,更好地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提高民风民俗。二是融安县拥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在发展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应加强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使村民们在趣味性、大众化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最终提高乡村整体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三是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将文化产品和农业、自然环境等进行综合,以打造出创意性、情感体验性的文化。

3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注重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因此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效益。生态效益方面,可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提升农村形象,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可使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达到保护标准要求,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率显著提高,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置。经济效益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可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发展、形成生态经济模式、节约和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提高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并发展生态农业,使融安县的农业资源优势突显。为农村产业化发展创造好的投资环境,使得雄厚的财力致力于城乡服务功能建设,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鑫.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困境的法治化解[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2]王海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进路[J].农业经济,2020,No.398(6):40-41.

[3]谢方,徐志文.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的乡村振兴样本开发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5):41-49.

[4]王相丁,张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89-91.

[5]骆育芳.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20(3):53-55.

作者:张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