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

时间:2022-09-09 04:14:39

大叶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

1桃源大叶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主要内容

1.1桃源大叶茶建园环境要求。1.1.1茶区选择土壤、水源和大气未受工业三废和放射性污染的区域,全土层厚度1m以上,pH值4.0~5.5[1],空气、水分和土壤符合NY/T391-2013要求。1.1.2环境控制建立保护和改善茶园环境的生态循环系统;制定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使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控制手段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1.2桃源大叶茶园培管技术要点。1.2.1土壤管理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②土壤深耕、除草并以秸秆、草料、厩肥等有机物覆盖上表或深埋于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实行减耕或免耕。1.2.2茶园施肥追肥:一般成龄茶园每生产100kg干毛茶,要归还给茶园土壤纯氮10~15kg[2],如追肥占60%,需施纯氮6~9kg,或相当肥效的测土配方肥。基肥:含工厂生产的合格有机肥,以及经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秸秆、杂草等类似物资。基肥应开沟深施。1.2.3茶树修剪幼龄茶园分三次进行定型修剪。成龄茶园轻修剪:每年或隔年掌握在春茶萌发前或春茶采摘后进行,要求在原有剪口上提高3~5cm剪成弧形。重修剪:茶园投采5~6年应剪除全部“鸡爪枝”层,在春茶萌发前或5月上中旬进行,并于次年春茶萌发前进行一次整形修剪。衰老茶园进行更新修剪:骨干枝健壮、上部衰退的茶树实施重修剪;台刈更新后的茶树经定型修剪后,第四年、第五年以养为主,春季打顶轻采,秋季用修剪机按DB43/T062要求剪成树篷[3]。1.2.4病虫害防治①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病虫为害。②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③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④茶季结束后用松脂酸钠等药物封园,减少次年病虫发生量。1.2.5水分管理①茶园以保水为主,采取在路边、地角建立蓄水沟、池,植树种草,铺草覆盖土壤等措施,确保耕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90%。②茶园干旱严重,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70%以下时,应及时引水灌溉,其水质要求符合NY/T391-2013标准。1.2.6鲜叶采收技术①手工采茶要求分批多次采摘,提倡双手采、手掰采,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嫩净。②机械采茶,保证采茶质量,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③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等器具。④鲜叶盛装与储运应轻放、薄摊等,避免暴晒、紧压和雨淋。1.3严格杜绝国家规定在茶叶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克百威、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

2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进展

2.1创建了一批标准茶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全县取得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3467hm2,绿色食品(茶叶)认证2667hm2,有机茶园认证270hm2。全县生产的茶叶产品基本上达到无公害标准,企业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60hm2,生产产量545t,有机茶认证批准产量101.7t。大叶茶标准化建设核心示范区900hm2,主要集中在茶庵铺、杨溪桥等乡镇的多个村组。2.2制定了一系列茶叶标准。1991年湖南省农业厅制定了《桃源大叶》品种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00B2169-91;2005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桃源大叶茶》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272-2005;2011年由常德市农业局常德市农业HN常德035-2011、HN常德039-2011等五个技术规范;2018年由桃源县经济作物站编写,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制定,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HNZ176-2018《桃源红茶加工技术规程》。2.3成立了一个科研机构。由县经济作物站申请,县科学技术局批准成立了桃源县桃源大叶茶研究所。该所主要从事茶叶的科学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茶树良种的引进、繁育,茶树优质、高效、生态栽培,开展茶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开展茶叶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茶叶产、加、销技术服务及信息服务;收集茶叶生产动态及存在问题;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2.4申请了三个地理标志。2004年我县向国家质监总局递交了对“桃源野茶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2005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对“桃源野茶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县茶叶产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桃源大叶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的申请,2009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桃源大叶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专用权;2016年3月,国家农业部对桃源红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区茶园面积4700hm2,茶产量3000t。2.5研制了一类红茶精品。用桃源大叶为原料,桃源县桃源大叶茶研究所、县经济作物站研制而成的红茶样红曲毫、红碧螺、红毛尖、红碎茶等(现研制有红金芽、红曲螺、红工夫、红茶砖等产品),以其外形独特、乌润油亮、滋味醇和、甜香味浓得到了茶叶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广东省农科院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陈栋、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包小村来我县考察品鉴“桃源大叶”制作的红茶样品后认为,用“桃源大叶”制作红茶,技术成熟、品质良好,希望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进程,尽早打开销路,实现规模效应。2.6培育了一批市场品牌。目前桃源大叶茶注册商标有20多个。随着茶叶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推进,“腾琼”、“古洞春”、“紫艺”、“百尼茶庵”品牌相继脱颖而出,“腾琼”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古洞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腾琼”、“古洞春”、“紫艺”牌系列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在2018年第三届“潇湘杯”湖南名优茶评比中,桃源红茶“百尼茶庵”红功夫和“君和”云领1028双双荣获金奖。

3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进措施

3.1加强领导,成立标准创建班子。在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建标准茶园创建工作班子,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局属股、室、站等有关单位配合,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和服务等项工作。3.2夯实基地,甄选茶园建设区域。按照农业农村部创建标准茶园的基本要求,如标准茶园选在交通方便的重点产茶乡镇茶园的核心地区;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茶园连片规模70hm2以上;选用国家或省级认定的无性系良种;推广《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01)和《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2001)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选择栽种桃源大叶茶面积较大、实力较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或省、市龙头企业,能够保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章实施,并能采用标准化生产工艺、实行清洁化加工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3.3贯彻标准,加强茶农科技培训。以省市茶叶科研院所为依托,聘请茶叶专家、教授,采取室内教学、室外指导的方式方法,对广大茶农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重点讲授茶园标准化栽培与管理、茶叶的采摘与加工、茶树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控、生态茶园建设等项技术,解除茶农的后顾之忧。3.4质量追溯,建立茶叶安全体系桃源大叶茶质量追溯制度体系包括农事管理记录制度、收购加工台账制度、实名登记交易制度、茶叶质量管理联作制度、统一服务制度、品牌保护制度等。在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方面,加强农药源头管理,推荐使用应急农药;加强茶叶病虫测报,搞好茶叶安全监测。

4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工作重点

4.1修订和完善标准。制定茶叶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以国家标准为基础,修订和完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建立与管理标准、操作标准相配套和产前、产中、产后于一体的标准体系,推动我县大叶茶产业走上标准化建设轨道。4.2宣传和推介标准。把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定期对茶农、茶叶加工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三品一标”茶叶标准化知识宣传,将汇编成册的茶叶技术标准免费发给标准创建示范户。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微信等媒体传播途径,广泛宣传茶叶生产技术标准,使广大茶人从习惯性的传统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从传统加工向标准化加工转变。4.3实施和监控标准。应用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统一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标准化进程,实现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无害化、加工清洁化产业格局。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检测简报;在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设立质量安全检测点,开展质量快速检验,对茶叶安全质量实施有效监管。

参考资料

[1]刘学进.桃源大叶茶园建设技术规范[S].桃源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茶叶),2011:3.

[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188-189.

[3]黄静,康彦凯.茶农之友[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6:50-54.

作者:李玉华 袁乐成 单位:桃源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