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水稻产值影响

时间:2022-07-10 10:46:21

栽培密度对水稻产值影响

水稻是汉中市汉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索其增产新途径,再创高产新水平,2011进行了杂交水稻密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汉台区七里办事处新民寺村3组某农户责任田内。试验地肥力中等,墡土田,前茬为油菜。

1.2试验材料

供试杂交稻品种为D优202。

1.3试验设计

试验按水稻的不同插植密度设5个处理,分别为15.0万穴/hm2(A)、16.5万穴/hm2(B)、18.0万穴/hm2(C)、19.5万穴/hm2(D)、21.0万穴/hm2(E),株行距分别为33.3cm×20.0cm、30.0cm×20.2cm、33.3cm×16.7cm、30.0cm×17.1cm、33.3cm×14.2c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1m2(6.67m×3.00m)。插秧行距为33.3cm的每小区插9行,行距为30.0cm的每小区插10行,小区间隔0.4m,区组间隔0.5m,试验田四周设4行以上水稻保护行。

1.4试验过程

4月1日浸种,4月4日催芽进温棚育小苗(院场旱育),4月22日秧母田寄插,5月31日大田移栽,试验田底施碳铵600kg/hm2(纯N102kg/hm2,底肥占71.1%)、过磷酸钙487.5kg/hm2(P2O558.5kg/hm2)、氯化钾112.5kg/hm2(K2O67.5kg/hm2)。6月5日追施尿素90kg/hm2,追肥占28.9%,结合追肥施5%杀虫双大粒剂15kg/hm2治螟,6月24日统一退水晒田,7月10日统一复水[1-3]。其他田管同一般大田。8月11—14日各小区陆续齐穗,9月16日收获,分小区收晒称重[4-6]。插秧后,每小区定10穴,每3d观察1次分蘖进度,收获前每小区取2穴水稻进行考种与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对比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E平均单产10484.8kg/hm2,居第1位,分别比处理C、B、A增产674.7、929.6、1349.4kg/hm2,增幅分别为6.9%、9.7%、14.8%。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E与处理A、B、C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但与处理D产量差异不显著。

处理D平均单产10259.9kg/hm2,居第2位,分别比处理B、A增产704.7、1124.5kg/hm2,增幅分别为7.4%、12.3%,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处理B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C平均单产9810.1kg/hm2,居第3位,比处理A增产674.7kg/hm2,增幅为7.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处理B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B平均单产9555.2kg/hm2,居第4位,与处理A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2.2增产原因分析

从表3、4可以看出,①水稻单产与基本苗、有效穗数关系密切,三者同步增长。据对15个小区的分析,在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中,以有效穗数与单产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呈极可靠的正相关(r=0.794>R0.01=0.641),有效穗数与基本苗也呈极可靠的正相关(r=0.829>R0.01=0.641),基本苗与单产也达到了极可靠水平(r=0.746>R0.01=0.641)。②“宽行窄穴”,发苗有度。据分蘖动态观察,由于采取“宽行窄穴”的插秧方式,使秧苗在田间的布局发生了变化,在密度对分蘖的抑制作用下,限制了水稻个体过多的发育,有效地协调了个体、群体发育的矛盾。③合理密植够苗早,出穗早。以茎蘖数达300万株/hm2为够苗标准,处理E、D先后于6月22、24日够苗,基本上都在晒田之前够苗。分别比处理A早够苗7、5d。早够苗早发育,齐穗期提前2~3d。

3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合理密植是一项省本、增效、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特别是插19.5万、21.0万穴/hm2,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比插15.0万穴/hm2增产1124.5、1349.4kg/hm2,增产幅度达12.3%、14.8%。表明“宽门大行”稀植插秧的作法必须杜绝。

(2)增产的关键之一是增加基本苗。因此,推广中应严把插秧质量关,油菜茬确保插19.5万~21.0万穴/hm2、基本苗达120万株/hm2以上。为此,插秧前必须精细整田,否则窝距难以保证。